「謝謝汪主任,這個事終於了了,我心裡舒坦多了。」
2020年10月3日,羅田縣駱駝坳鎮郭家河村村民朱某與凡某,一起向「村警」汪敏道謝。
朱某與凡某因土地糾紛及生活瑣事多次發生爭吵,積怨頗深。9月16日,兩家又因瑣事發生爭吵,進而發展為肢體衝突,導致凡某頭部磕到田畈邊的溝渠上受傷。
當地派出所民警組織雙方進行初次調解,但未能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雙方不歡而散。汪敏得知情況後,主動要求參與派出所組織的第二次調解。他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不厭其煩地勸導,最終促使雙方握手言和。
汪敏是郭家河村治保主任。羅田縣推行「一居一警、一村一輔警」工作後,他被選聘為兼職輔警(簡稱「村警」),協助派出所民警開展警務輔助性工作。
羅田縣首批選聘的「村警」共有169名。他們都是本村戶籍、本地居住,在村裡履行「八大員」的工作職責:矛盾糾紛「調解員」、風險隱患「排查員」、道路交通「勸導員」、法律政策「宣傳員」、情報信息「收集員」、警情處置「協理員」、區域治安「聯防員」、便民利民「服務員」。
「羅田縣下轄11個鄉鎮,總面積約2000多平方公裡。可每個派出所民警、輔警一共僅有十幾個人,原有的警務運行模式很難延伸到村一級,農村治安防控難免出現盲點。」羅田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羅俊說。
「鎮派出所距村20多公裡,以前出警至少要20多分鐘。現在我幾分鐘就能到現場,避免了矛盾升級。」大崎鎮侯家山村「村警」曹加旺說,他是村民,24小時在崗,人熟、地熟、情況熟,能及時處理矛盾糾紛救助類等非警務警情,既節約了警力資源,還可堵住村裡治安防控盲點。
警務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村一級,全縣的治安狀況也在好轉。
「看到穿著制服的『村警』天天在村裡轉,心裡就踏實。」侯家山村村民鞏豔威說,現在村裡治安非常好,小偷小摸、扯皮拉筋的事情極少發生。
為了加強對「村警」的管理和考核,羅田縣推行考核獎懲退出機制。由派出所每月對「村警」履行職責、遵紀守法情況進行考核,鄉鎮綜治辦年終對各村推進「一村一警」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考評結果與經濟待遇、表彰獎勵、續聘解聘掛鈎。
羅俊表示,通過嚴格的管理,確保全縣「村警」隊伍始終保持純潔、幹練、有活力。
【背景】
羅田縣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先後推行「一居一警、一村一輔警」、「律師駐派出所」、「三級聯調」、「省際聯防」等工作機制,並在各鄉鎮組建「義警」巡防隊,實現民警、輔警、「村警」、義警「四警」聯動,走出了一條獨具山區特色的「楓橋之路」。
【來源:市公安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