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0.8元,給你提供養雞場地,找人幫你餵雞,撿蛋,寄送一條龍服務,450天後雞蛋收完了把雞淨膛冷鮮寄給你,足夠性價比吧。養雞過程中如果意外死亡還包賠,從雞開始下蛋保證你散養的蘆花雞兩天下一個蛋,網際網路首個提供終端消費者代養雞服務的項目,認養一窩雞上線了!
起因
連續創業者劉景剛,自己吃雞蛋吃出一個項目。
去年,劉景剛和妻子準備備孕,自然想到了老婆生產之後要喝雞湯補奶的事,正好劉景剛的父親有35畝蘋果園,老娘養的雞也吃的差不多了,這麼多年來,劉景剛家吃的雞蛋和雞都是從父母果園裡帶回去的,這不在備孕階段的劉景剛就想再在果園裡養幾十隻雞,到時候好給老婆孩子吃。
拿著自己家的蛋去孵出了小雞,經過150天的飼養,雞到了產蛋的時候,雖然就幾十隻雞,但是每天也下幾十枚蛋,自己吃不了,劉景剛就帶回來送給有孩子的同事,同事反饋都不錯,於是就問劉景剛「能不能幫忙養一些雞」,劉景剛在的公司可是一個一千多人的網際網路企業,年輕人自然少不了,大家都有這個需求,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搞的劉景剛一年內養了二三百隻雞。慢慢的從中發現了商機。
蘋果園實景
專屬農場,收到的都是放心蛋
在養殖的過程中,劉景剛家的雞一直保持一個傳統,那就是——只餵原糧,也就是玉米小麥麩子豆粕之類的直接餵雞,從來不買現成的飼料,意識裡面,劉景剛就覺得這種餵飼料的雞感覺就不好。這樣堅持下來,反而雞下的蛋反而比市場上買的雞蛋蛋更黃,做出來的菜也透露著一種油亮。後來劉景剛總結了一下這些雞蛋的特點,餵原糧,雞在果園裡自由採食,加上地裡的蟲子,甚至樹上的蘋果,讓雞像人一樣,吃健康的東西,想玩就玩,想睡就睡,從本質上就和專門下蛋的蛋雞有了巨大的區別。
探索養雞標準化
經過一年多的養殖,劉景剛也養出了感情和經驗,他說「在工業化商品蛋這麼成熟的市場,散養雞就顯得特別珍貴,因為你要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足夠的生態環境供雞過日子,但是相比於工業化養殖和商品蛋供應鏈來說,散養雞是沒有國家標準的,自動化程度也沒那麼先進,所以,真正出散養雞的基本上也都是在農村的一些散戶,城裡人生孩子,懷孕煲湯想買到一年以上的散養雞就只有一個途徑——去農村收。這種購買途逕自然限制了散養雞在中國的發展規模和標準的制定。而且從養殖成本來看,一年以上的雞市場上基本上都是完成了下蛋使命的籠養蛋雞,這種雞沒有什麼活力,天天在籠子裡面吃喝然後下蛋,可以說這些雞是沒有靈魂的,心靈也是扭曲的,屬於一種病態的雞。而這些雞流入市場基本上也被餐館批量收購了。」
所以為了給讓他幫忙養雞的同事們一個好的交代,劉景剛家的雞反而制定了一些標準,同時他也參考了「法國紅標散養雞」的標準,例如,法國紅標散養雞要求雞必須採用小籬舍來進行雞舍建設,同時每個籬舍雞的數量不能超過400隻,必須有2平米的自由活動空間,必須吃穀物飼料,不準添加任何飼料預混料餵養,而每隻雞飼養周期必須超過180天。除了去按照甚至超越這個標準來進行養殖外,在養殖的過程中也增加了更多的動物福利。
例如一畝地666平方最多只養300隻雞,目前都在200隻左右,除了投放純原糧外,還會有時令蔬菜和自家果園蘋果的供應。這樣養出來的雞下蛋數量雖然沒有蛋雞那麼多,但是保證了質量足夠好。
對於飼養數量的限制,劉景剛也有獨到的想法:本身雞就是群居動物,如果雞多了,肯定會滋生細菌微生物,雞得病了就會出現大規模傳染,但是這種物理區隔,實際上是避免發病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實際經過一年的養殖,已經驗證了劉景剛的這個想法,這一年來,雞幾乎沒有得病死的,反而死法都很獨特,不是被地裡的黃鼠狼叼走了就是打架打死了,再有就是真的遇到天氣熱的時候,被熱死的。再加上每三天一次的消毒噴霧,得病死雞這個事情幾乎沒有發生過。
從養殖業到服務業的轉變
2020年春節後,一波疫情反而給劉景剛創造了更好的機會,更多的朋友,甚至是朋友的朋友開始找劉景剛養雞了,因為他們出不去,想在家就能收到雞蛋和雞,於是劉景剛就有了把這個項目正了八經做成商業項目的想法。於是小程序「認養一窩雞」應運而生了。但是區別於傳統的賣蛋和賣雞,劉景剛更認為自己是個服務商,不是養殖戶。
因為從定價上來看,他收的是服務費,並不是雞錢和蛋錢,雖然這是一個新的收費方式,但是對於消費者理解來看,還是買雞和買蛋的錢,不過劉景剛給出了標準定價,雞蛋和雞都是隨著市場走的,但是劉景剛的收費標準是一隻雞一天八毛錢的服務費,服務費包含的服務內容有給客戶提供活動場地、提供雞窩、提供雞所需的食材、水、餵雞、撿雞蛋、打掃雞舍這些工人的人工等等。
通過這種收費方式,客戶也很容易算出一枚真正的散養雞蛋1.6的價格來,而且還包郵到家,關鍵是還獲得了額外的雞,這樣這個服務的價格就忒別具備性價比了,而且對於真正的散養雞,這個價格換算出來的蛋和雞都相當合適,而劉景剛自信的說,我通過多養雞和這一年來摸索出來雞下蛋的規律,可以給客戶做出每隻雞每兩天下一個蛋的承諾,下少了我會補。因為夏天最熱和冬天最冷的時候雞下蛋的規律是不可尋的,所以一方面保持飼養方式,儘量通過食材來控制雞攝取的營養,另外一方面多養一些來補充客戶的蛋量很好的解決了客戶擔心雞下不多蛋的問題。
蘆花雞實拍
雲農場監控直播,全程看得見的健康放心
我現在用的養殖方式就是最古老的我母親那一輩的養殖方式,早晚各餵一頓,這樣雞白天餓了就在地裡找吃的,保證了雞足夠的活動量,同時為了讓消費者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雞,還上了監控設備,客戶可隨時登陸小程序查看養雞的監控。
為了讓客戶放心,劉景剛也專門招募了內容團隊,定期把養雞的內容拍成視頻和寫成文章給已訂購的客戶來看,讓委託的客戶能放心整個飼養過程,劉景剛把這個稱之為」養雞全程可視化「。可能溯源已經滿足不了我們了,我們希望全程可以監督,全程可以查看——劉景剛如是說。未來劉景剛還想讓客戶直接和雞場互動,在這方面他和團隊一直在做天馬行空的暢想,目的就是打造「全程看得見的放心」。
從農產品到社交產品的轉變
去年開始有規律的給同事有規律的寄雞蛋後,劉景剛有了另外一個消費場景的想法,因為同事每次收到了以後都會跟他說謝謝,這種強互動對於做了網際網路十幾年的劉景剛來說是很敏感的一件事情,他分析說」中國人傳統送禮最多的就是八月十五和春節,而送的禮品基本上就是菸酒糖茶,很多人送的類別都是一樣的,收禮的人只有當時會互動,後期可能就忘了什麼東西是誰送的,甚至轉手又送給其他人了。而我發雞蛋就不是,每個月一期,每個月互動一次,年底還有雞,既有小禮月月送,又有大禮最後送,這種互動頻次一下子增加了,而且基於這類產品的特性,也很少有人會轉送。
基於此,劉景剛特意找了設計公司幫忙設計包裝,讓客戶收到雞蛋的時候更覺得高大上,值這個錢,同時在細節上也做了很多的用心設計,比如在快遞包裝箱上面會增加「個性化定製」,誰讓他幫忙養的雞,都會寫上誰誰誰的專屬農場出品,這樣就讓他的客戶有了更高端的感覺,收到雞蛋的人也會一下子知道是誰送的東西。
在雞蛋發貨上,也是測試了很多包裝和快遞,為了讓雞蛋新鮮,劉景剛特意規定了當天的蛋第二天必須發出。同時選用了京東快遞,基本上客戶收到的雞蛋都是從雞肚子裡面出來48小時的蛋。這樣極大的提高了蛋的新鮮度。
幫你養好雞是認養一窩雞的態度,這一年多來,他也把這句話當成給同事和朋友養雞的一種責任,商業化後,劉景剛在這方面有了更深的認知,他認為,客戶委託你幫忙養雞,這就是對你最大的信任,這種從傳統買雞買蛋的消費習慣到一次性交養雞服務費來說還需要客戶適應,所以必須用一種態度和責任來吸引消費者去嘗試,所以在網際網路養雞界首創了」三包服務「——死雞包補,蛋少包補,壞蛋包賠,希望通過這個三包服務徹底打消客戶的消費顧慮。
在整個交流過程中,看的出劉景剛對養雞的熱情是非常高的,也樂於去進入這個行業,他興致勃勃的跟我們介紹起自己研發雞窩和雞料槽的事情,還說未來小程序會上線更多的互動功能,讓客戶更方便更有樂趣的去享受認養雞的過程。
看的出,認養一窩雞,真的是在圍繞「幫你養好雞」再進行一系列的進步。各位感興趣的可以微信搜索:認養一窩雞,找到其公眾號或小程序做深入了解,第一期上線的是經典套餐,1080元,認養3隻雞,每個月40枚蛋,一年440枚,還有3隻450天的老母雞可以吃。平均一隻雞一天0.8元。現在認養還享受110元現金立減。
認養方式,在微信搜索小程序:認養一窩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