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0日電 2017年12月30日,央視農業頻道《食尚大轉盤》季播節目《識材有道》第一季收官。亮相節目的養殖「飛雞」的曾維真、種植冰糖橙的易湘華、種植蓮藕的王文娟等三位一畝田全國「食尚之星」新農人,通過發展當地特色農產品,以產業扶貧方式,帶動家鄉農戶脫貧致富。
據了解,為讓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到消費者面前,2017年,《識材有道》節目產地合作夥伴一畝田農產品電商平臺聯合央視農業節目開展了「食尚之星」海選活動,評選出包括上述三位新農人在內的200名供應商為一畝田全國「食尚之星」,遴選其參加《識材有道》節目錄製,推動眾多優質農產品與國內一線採購商實現對接。其中,不少新農人,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
「飛雞司令」帶動大夥脫貧 一個都不落下
江西省上猶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而曾維真所在的上猶縣水巖鄉蕉坑村距離上猶縣城有40多公裡的山路。「家鄉農產品東西很好,就是賣不出價錢,我回來就是想帶動周邊的村民,把他們都捎上,一個都不落下。「曾維真說。
曾維真當起了「飛雞司令」,他將養殖「飛雞」作為幫助當地農戶脫貧的手段之一,成立了江西贛州市茶林牧哥生態農場有限公司,他訓練的青腳麻雞通過飛行、野外找食、提高了雞肉品質和口感,取得較好經濟效益。「我要訓練出最會飛的雞,別人都說我瞎搞,瞎折騰,我覺得這樣做很有意義。」
2017年,曾維真認定了28戶扶貧對象,他將扶貧對象養的雞統一回收,統一包裝銷售,通過生鮮渠道,銷往全國一線城市,帶動當地農戶脫貧。他的幫扶對象曾德育表示,「我幫曾維真養兩千隻雞,每隻雞給我8塊錢,四個月就能賺到一萬六,真得好高興。」
洪湖蓮藕重獲「新生」 帶動大家一起致富
「父母老一輩靠著種藕為生,但以前洪湖很多蓮藕受銷售影響,過了銷售季節賣不出去,就直接導致爛到地裡了,我覺得這麼好的產品在網上賣肯定會受歡迎,」王文娟發現銷路是制約當地藕農增收的關鍵所在。為此,王文娟成立了洪湖市清泥巴合作社,運用分級和品控理念,對蓮藕的品質嚴格把關,並通過電商平臺拓展銷路。
「每隻藕掐頭去尾,一百斤最後只要中間40斤。因為中間一節,無論是口感,形狀還是重量,都是比較均勻的。」由於品質好,王文娟的蓮藕三天時間銷售了四千多個訂單,賣到20塊錢一斤。
在一畝田等電商平臺推動下,王文娟的蓮藕與一線採購商對接,正走向更多消費者。王文娟希望通過把蓮藕產業做大,帶動家鄉更多藕農脫貧、致富。「我們現在成立了一個合作社,希望更多的農戶一起加入,帶著大家一起致富。」
小小冰糖橙 扶貧大夢想
易湘華的家鄉洪江市位於武陵山片區,柑桔栽培歷史約有3000多年,已成為全國四大柑桔產業帶之一(即湘西—鄂西柑桔產業帶),同時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脫貧產業之一。易湘華希望把冰糖橙做成爆款,通過品牌打造跟網際網路電商結合,以及線下渠道帶動當地農戶脫貧,實現產業扶貧。
為打造冰糖橙知名度,易湘華創辦了「他湘有果」品牌。品牌需要品質作為基礎,易湘華通過施肥、採摘時間、品控、分級等方面的科學管理,保持冰糖橙原有的品質。如今,在易湘華帶領下,冰糖橙正成為當地眾多果農的致富產業。易湘華用「授之以漁」的產業扶貧模式,帶領當地300戶農戶生產出優質的冰糖橙,通過現代化的營銷管理,實現脫貧致富。如今,易湘華的基地核心產區面積達到了20000畝,與易湘華合作的果農種植經驗豐富,平均種植經驗多在30年以上。
「你對土地是怎樣一種情懷,土地就會怎樣回報你。」懷揣對家鄉冰糖橙情懷的易湘華2017年被評選為一畝田全國「食尚之星」,參加了《識材有道》節目錄製,與一線採購商實現對接。
在「網際網路+」背景和國家鄉村振興等戰略推動下,以曾維真、易湘華等為代表的新農人在農業、農村創業創新、施展拳腳,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同時,也通過產業扶貧,成長為當地脫貧致富帶頭人。據了解,農產品電商平臺一畝田在立足於產地端推動農產品上行的同時,攜手各類涉農平臺和資源,為新農人搭建平臺提供服務,通過發展新農人中的能人、帶頭人,帶動更大範圍、更多農戶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