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2020-12-14 博白縣廣播電視臺

▌【決戰決勝走基層 總攻之勢大採訪】徑口鎮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 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近年來,徑口鎮三育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產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

在徑口鎮三育村貧困戶高小玲的養雞場裡,致富帶頭人、徑口鎮三育村村主任陳廣華正在給高小玲講解養殖技術。該養雞場位於竹林茂盛的山坡上,成群結隊的肉雞悠閒地散步覓食,充滿生機。

致富帶頭人 徑口鎮三育村村主任陳廣華 ▼

我現在養有肉雞5300多隻,通過免費的技術傳授和上門收購的方式引導貧困戶發展養雞。下一步,我將響應國家的扶貧政策,帶領更多的村民共同養雞,讓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陳廣華義務傳授養雞經驗技術,提供銷售渠道,帶領村民養雞致富。貧困戶高小玲在陳廣華的幫助下,利用山地發展養雞,現在養殖的肉雞有3000多隻。

徑口鎮三育村貧困戶 高小玲 ▼

以前生活比較困難,要送五個小孩讀書,因為有兩個老人,家公做不了工,中風了生病做不了什麼。村主任看我們生活比較困難,幫我們、教我們養雞,教我技術。我沒有錢買雞那時候,他又想辦法幫我們找錢買雞飼料,現在比以前好過了,現在養有好多雞在這,這些全部是養成肉雞的,準備八月十五出欄。

三育村還充分利用產業扶貧資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專業合作社等對貧困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多渠道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

徑口鎮三育村第一書記 黃東 ▼

加強村的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成立博白縣聚豐肉兔養殖專業合作社、三育村村民專業合作社。在三育村致富帶頭人的帶動下,村集體經濟收入由之前的不足2萬元,增加到7.2萬元。目前,三育村66戶貧困戶已脫貧62戶,剩餘的4戶計劃通過今年的脫貧攻堅均能夠達到脫貧標準,確保年底全村貧困戶全部順利摘帽。

▌本文來源:博白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溫宇 實習:高綺嬪

相關焦點

  • 脫貧勇擔當,巾幗展風採!貴州女企業家、女致富帶頭人助力脫貧攻堅
    在張義瓊的帶領下,「藍色產業」越做越大,村民鼓起了荷包,增強了致富自信,全縣各族手工藝婦女實現就業260餘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帶動群眾種植藍靛3萬多畝,創收1.5億元,5460戶農戶增收。 企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體,是助力脫貧攻堅的強大支撐,女企業家、女致富帶頭人更是創業致富的模範。
  • 廣東援疆: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第一批致富帶頭人產生
    為貫徹落實第七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新一輪援疆工作開展以來,廣東省提出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育10名致富帶頭人,探索扶志扶智新方式,結合新一輪對口援疆要在幹部人才援疆、推進產業援疆、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開展文化潤疆上聚焦發力的要求,充分發揮廣東援疆生力軍作用,激發群眾創業致富的內生潛力,引領基層穩定脫貧,帶動各族群眾集體致富,為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 巾幗助脫貧 稅務添動力——貴州女企業家、女致富帶頭人助力脫貧攻堅
    企業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是助力脫貧攻堅的強大支撐,女企業家、女致富帶頭人更是創業致富的模範。放眼貴州,巾幗風採綻放在每一個城鄉社區。她們勤勞勇敢,讓一個個產業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她們慷慨解囊,積極捐資捐物,用愛心善舉匯聚起強大的正能量;她們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家中,把脫貧致富「鑰匙」、技能培訓「大餐」送到貧困群眾身邊.....她們身體力行,不僅激活了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也展現了貴州女企業家、女致富帶頭人的擔當,展現了「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
  • 壯大拉麵經濟 帶動脫貧增收——青海省海東市循化縣「拉麵經濟...
    中國網直播訊  作為黃河邊上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面臨脫貧攻堅這場重大戰役,青海省循化縣在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等各個方面都不佔優勢。但如今該縣卻成為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區域性整體脫貧摘帽的縣域。作為全縣轉移就業、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拉麵經濟」在這場戰役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肇東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產增收
    今年,該合作社與周邊農戶籤訂1500畝黏玉米種植回收合同,由合作社提供種子化肥,農戶種植管理,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統一回收,每畝增收300元以上。並為貧困戶提供務工崗位,拉動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2000餘元。  上半年,肇東市通過不斷鞏固脫貧成果,以決戰決勝姿態確保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成效在全省45個非貧困縣考核中名列首位。
  • 巖板:致富貧困村的帶頭人 守護邊境村的退伍兵
    致富貧困村的帶頭人 守護邊境村的退伍兵思維敏捷、敢於創新、為民服務意識強,是對巖板的第一印象,別看他瘦高瘦高,辦起事、說起話來卻風風火火,從不拖拖拉拉。他帶領著雲南西盟佤族自治縣中課鎮嘎婁村的群眾擺脫了貧困,生活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 東嘎鎮肉牛託管養殖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東嘎鎮肉牛託管養殖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昌圖縣東嘎鎮整合優化資源,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將肉牛養殖列為脫貧攻堅重點扶持產業,發揮以東嘎鑫源牧業公司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領作用,利用金融扶貧政策,發展貸款託管養牛項目,建立長效脫貧機制,讓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 「天眼時評」感人故事體現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強烈
    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身份的轉變展現了脫貧群眾奮鬥的軌跡;從出售農產品的單一收入到土地流轉、合作社紅利、務工等多種收入並存,收入結構的變化體現了脫貧群眾拼搏的歷程……貧困群眾以不等不靠的幹勁、進一步發展的衝勁,書寫下一個又一個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的感人故事。
  • 哈爾濱市木蘭縣精準施策脫貧攻堅 打通增收致富路
    幾年來,共計投入資金1.4億元,新建工程75處,鞏固提升改造工程105處,維修養護工共55處,解決了全縣8個鄉鎮,86個村,402個自然屯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9%,群眾飲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時,制定了《木蘭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發放《明白卡》,隨時接受群眾監督,保證了農村飲水工程長期穩定運行。
  • 紅河縣用這把鑰匙開啟百姓致富門
    近年來,紅河縣創新思路、敢為人先,大力培植沃柑扶貧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工作,逐步走上了產業規模化發展、群眾多途徑增收的產業扶貧之路,用產業扶貧的這把「鑰匙」開啟了百姓致富的新門路。
  • 扶風縣城關街道:「六個好」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積極推行黨建領航脫貧增收「1+1」行動,通過「一個支部發展一個特色產業,一名幹部講一次脫貧故事,一個黨員結對幫扶一戶貧困戶」活動,同時運用「五群」工作法,發揮「五見」精神,幹部帶著群眾幹,凝聚幹群合力,促進脫貧增收。黃甫祥農瓜果蔬菜專業合作社先後被中央新聞聯播、陝西衛視、寶雞電視臺等媒體報導。街道脫貧攻堅工作被人民網、新華網、新農村報等中省市媒體刊物報導158篇。
  • 培基固本 提質增效 武邑縣多舉措培育「造血」功能鞏固脫貧成效
    近年來,在扶貧脫貧路上,武邑縣委、縣政府嚴格落實「四摘四不摘」要求,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扛起政治責任,大力發展培育扶貧產業,不斷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實現長期穩定脫貧,扶貧脫貧工作成效明顯。
  • 清鎮市:打造「非遺工坊」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學員在黑砂陶製作工坊實操在帶動村民走向小康生活的進程中,清鎮非遺人充分利用工坊資源舉辦非遺製作技藝培訓班,著力幫助殘疾人、低保戶等真正掌握一門技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非遺工坊以培訓幫扶的方式從源頭上幫助困難群眾解決職業技能和勞動就業問題,「造血」與「輸血」並舉,既讓困難群眾掌握了職業技能,又幫助他們順利實現了就業增收,有效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目前,清鎮市已掛牌非遺工坊共有5家。
  • 寧夏旱天嶺村村支書丁建華:把根扎在脫貧攻堅一線
    為實現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丁建華放棄了年收入幾十萬元的工作,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為給村民蹚出一條成熟的增收路子,他找到了肉牛養殖這個符合旱天嶺村實際的脫貧產業。村民貸款養牛,他來擔保;有村民遭遇意外無力還貸,他幫著償還本息。通過發展肉牛養殖,旱天嶺村1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0元。截至2019年底,旱天嶺村536戶184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功脫貧。
  • 一顆油橄欖是如何幫助鄉民脫貧的?
    12月5日,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在以「脫貧攻堅中國經驗的全球分享」為主題的2020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大會上介紹,2018年起,該工程的產業扶貧項目落地支持涼山油橄欖產業,為當地超過8000畝橄欖園提供了累計4100萬元的免息免擔保產業貸款,並在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與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聯合開展培訓班,培訓產業致富帶頭人。
  • 茉莉花都繪新景 致富路上譜新篇
    做強茉莉產業 好一朵「致富花」  近年來,橫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精準扶貧為抓手,充分發揮優勢特色產業,把培育壯大產業作為高質量脫貧、可持續發展的「重頭戲」,一產抓特色、二產抓升級、三產抓融合,走出獨具茉莉特色的產業興旺、脫貧致富之路。  橫縣享有「中國茉莉之鄉」「世界茉莉花都」美譽。
  • 「幸福花開新邊疆」朗縣金東鄉致富帶頭人的故事
    秀村村委會主任其帕:誠實守信 帶頭致富朗縣金東鄉秀村,平均海拔3200米,依靠畜牧養殖、農業種植、庭院種植、蟲草採集、運輸、外出務工等,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秀村村委會主任其帕始終堅持以誠取信,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帶頭模範作用,辛勤勞動,帶頭致富,是大家公認的誠實守信模範。
  • 平遠:南藥梅片產業引領山區群眾脫貧增收、耕山致富
    近年來,我縣大力發展南藥梅片產業,引領山區群眾脫貧增收、耕山致富,打造了梅州南藥經濟一張靚麗「名片」。今春,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下,我縣計劃新種南藥梅片樹3萬畝。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咬定青山不放鬆——石城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紀實
    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29個「十三五」省級貧困村、15個深度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榮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獲省政府通報嘉獎。扶貧工作隊帶來了政策、項目、資金和發展思路,但說本地話、吃本地飯、在本地創業的「編外扶貧幹部」在帶動群眾發展上另有其天然優勢。石城縣在落實縣鄉村三級書記抓扶貧的基礎上,全面鋪開「千人鑄造計劃」,大力培育「編外扶貧幹部」——創業致富帶頭人。
  • 河北赤城縣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科技力量讓貧困縣變了樣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探索建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是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推進貧困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有效途徑。要創新科技助力精準脫貧理念和方式,處理好外扶與內力的關係,發揮科技「倍增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