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東創辦「FA青年建築師」以及「FA青年室內設計師」評獎
「中國9億農民,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大約6億。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必須放眼廣袤的鄉村,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窮,農民苦,農業弱,這是我近年奔波於鄉村建設的強烈感受。」
說這番話的,是一位相貌堂堂、於上海土生土長的「知本家」,名叫朱旭東,易居中國聯合創始人,易居樂農董事長,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傑出校友。他從1992年開始從事房地產營銷行業,近30年跌打滾爬,助推易居集團成長為中國房地產全產業鏈服務的領軍企業。而事業有成的朱旭東,沒有止步於地產營銷,還創辦藝術雜誌,參與美術館、博物館建設運營,週遊世界,鑽研美食,誰也不曾想到,有一天,他生活中最具分量的事情是農民、農村、農業,他以責任、勇氣、大愛圍繞「三農」奔波,很多次朋友找他,他或身在偏僻農村,或剛結束休整又在趕赴農村的路上;跟他一起扶貧助農的夥伴裡,有當紅明星、電視主持人、藝術大咖等等。聊起這些,他呈現一臉的滿足,說:幹扶貧助農,不為賺錢,常常還倒貼錢,但能實實在在地推動鄉村點滴進步,我從心底感到快樂!
這幾年,朱旭東參與發起的「社區的力量」消費扶貧攻堅戰專項行動以及「以設計的力量改造『空心村』」等等,備受矚目,影響廣泛,他也因此一躍而成了新時代探索脫貧攻堅和鄉村改造的領軍人物,先後受邀擔任中國社區扶貧聯盟聯席主席,「扶貧直播工作組」顧問團團長,在國家脫貧攻堅專項行動中奉獻智慧和力量。而這一切轉變,怎麼發生的呢?
助農出發始於小小「土豆」
說起朱旭東與「三農」,跟小小土豆有段情緣。
2014年,河北省張家口市康保縣委領導來到上海,經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牽線,訪問太德勵拓。太德勵拓,一家以專業從事房地產公關策劃聞達於全國的公關公司,其董事長朱旭東起初有點兒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遙遠省份的縣委領導,飛來找他們做什麼?
原來,河北省西北部的康保縣,地處「壩上高原」,平均海拔達1450米,是該省光照時間最長的縣,因十年九旱,成為多年的國家級貧困縣。縣委領導憂心於當地盛產的農產品售價在低水平徘徊,想在上海舉辦康保土豆推介會,讓城裡人見識「好吃的」土豆。
究竟多麼好吃?朱旭東決定實地看看。乘飛機飛至張家口市,再坐汽車顛簸至康保,朱旭東深入鄉村田間和農戶,了解並感慨,產於高緯度、多日照環境的土豆,分外香甜,連肯德基、麥當勞等跨國快餐企業都聞訊來這裡採購炸薯條的土豆原料,可惜的是,康保土豆只作為食品加工原材料,售價低賤,壓根兒無法帶動農戶致富。朱旭東被親眼目睹的貧窮現狀震驚了,一回上海,立即召集團隊,講述康保親歷,布置了幫助策劃營銷土豆的任務。
策划過成百上千樓盤銷售、堪稱房產營銷「夢之隊」的太德勵拓一撥人,搖身一變,查資料,想創意,努力為康保農民做一件「好人好事」。經過多次頭腦風暴,他們首先幫助康保縣土豆註冊了「閏土」牌商標,申請了網上銷售所需的二維碼,還研製了首批環保包裝,在移動網際網路終端的社交媒體投放。49.9元一盒,5顆土豆,在朱旭東的眼裡不再是簡單的農產品,他們的創意是:打開包裝盒便見滿滿一盒康保的泥土,還附送一把色彩鮮豔的小鐵鏟,購買者需要自己用小鐵鏟將5顆土豆從土裡一顆顆挖出……這個挖土取土豆的過程被城裡人拍成視頻推入朋友圈,一時間玩得很開心,一盒土豆也成為城裡孩子認識自然、了解農作物的實踐載體。朱旭東還親自為這批盒裝土豆撰寫了slogan:土好,土豆才好!
首批5000盒土豆一上線便被「秒殺」。人們之所以願意買每顆近10元的「神秘」土豆,從時尚體驗看,絕對價格並不昂貴,而是物有所值,體現了優質優價及其附帶的「文化消費」。
「試水」土豆扶貧項目初嘗甜頭後,朱旭東興奮了,果斷地組建「易居樂農」。
以社區的力量凝聚「消費扶貧」
此時的朱旭東,絞盡腦汁琢磨著如何「授人以漁」,他想到了CSA。
這是英文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縮寫,意為社區支持農業,1970年代起源於瑞典和日本。這一模式試圖拉近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關係,縮短農產品銷售渠道。
在朱旭東看來,構建中國的CSA服務,恰能發揮易居中國深耕房地產銷售20餘年積累的獨一無二的資料庫潛能。在上海,星羅棋布的商品房裡,平均每3個樓盤就有1個是由易居中國代理策劃銷售的,由此,他們掌握了上海灘豐富的購房數據。朱旭東琢磨的是,從人的購買行為看,買房是低頻行為,買農產品是高頻行為,如果從低頻的社區購房數據裡挖掘出客戶對於農作物的高頻需求,然後有的放矢開展農產品銷售,是不是一條助農新路呢?
他因這一大膽設想而興奮不已,夜不能寐。他翻閱國家級貧困縣農副產品出產情況,還興致勃勃地奔走於各地貧困縣,「走了多少路,翻了多少山,我算是讀懂了中國這部大書!」朱旭東說,「不走不知道,一走嚇一跳:中國實在是地大物博,數百年來為逃避戰亂、災害而落戶偏僻山村的前輩農民,憑著勤勞和頑強,開墾了一座座荒山野嶺,卻始終難以擺脫『窮』字,與地勢險要、交通不便、教育不力、觀念落後等多種因素疊加息息相關。」
他認為,貧困地區之所以窮,表面看是信息不對稱,農產品銷路不暢,深層原因卻是受環境氣候及自然條件制約,無法組織集約化生產,科技應用也十分有限,以致農戶家庭承包一兩畝地,幾乎全靠手工勞作,是普遍的生產模式。「一個全手工勞作,純天然環境生產的限量綠色農產品,不能再沿襲過去的低價市場路線了,」朱旭東創辦易居樂農之初,便清晰地給所有加盟的樂農人立下Flag——闖出一條優質優價品牌農產品之路!
而他們「主攻」消費扶貧,法寶是發揮智力,創建品牌,構建聯結大城市社區與僻壤產地之間的銷售渠道,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將優質的綠色農產品「直送」城裡人桌上。
脫貧攻堅是卓絕的事業,靠企業一己之力遠遠不夠。2017年,在國務院扶貧辦所轄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的支持和指導下,由易居樂農牽頭,「中國社區扶貧聯盟」宣告成立,恆大、碧桂園、綠地、融創等知名房地產集團旗下的物業管理公司紛紛入盟,首批聯盟單位有近200家,目前參加聯盟的單位數已擴大到500多家。截至目前,加入社區消費脫貧攻堅戰的城市中高檔社區近20000個。2019年,易居樂農通過聯盟渠道,賣出了8000多萬元農產品,受惠農民約1萬1千多人。而易居樂農創建的首個5年,基於優質優價的精準定位和現代網絡銷路,他們收穫了近40萬不離不棄的註冊會員,會員復購率高達47%,年均客單價在90元/單上下,這份「成績單」在國內農產品電商行業名列前茅。
「以買代捐」蔚然成風,成就了中國CSA(社區支持農業)的發展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廣西龍勝縣地靈村的侗族村寨,自北宋起就種植胭脂米,多年深藏閨中處於「滯銷」狀態。朱旭東得知侗族發音「Rong Paya」的胭脂米,營養價值很高,當地農民卻寧願放棄種植而去城裡打工。朱旭東熱誠邀請以「造字」馳名國際的藝術家徐冰專為「RongPaya」設計了一個藝術字,作為胭脂米的Logo;又牽手東方衛視以及蔡國慶、喬振宇、陳蓉等聯手「吆喝」,長期滯銷的胭脂米頓時變成熱銷,胭脂米種植面積得以迅速增擴。
「一個響亮的品牌,改變了一個鄉村的命運,幫助村民找到了致富路,」地靈村村長談起易居樂農的幫助,感動、感慨不已,特地寫來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
像胭脂米這樣的案例,於易居樂農而言,何其多!由於他們精心創意,河田飛雞、綠殼土雞蛋、鸚哥綠豆、海頭地瓜、秭歸夏橙、五蓮蜜桃、魔芋熱乾麵、雁門關米糧……一大批帶有鮮明商標和清晰二維碼的助農產品,源源不斷「冒出」,城裡人享受到「食在當地、食在當季」的體驗,而產地農戶喜獲優質優價的收益,一改以前貧窮面貌。
以設計的力量改造「空心村」
如果將農產品基地+移動網際網路銷售視作易居樂農扶貧模式的1.0版,那麼,朱旭東倡導和發起的「設計師民宿」建設,可謂是易居樂農扶貧建設模式的2.0版。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智創」項目,它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空心村」問題,探索開拓了一條建設新路,其非凡意義在於,幫助農民可望獲得資產性、穩定性的收益。
千百年來,農民哪來什麼資產性收益?世世代代依賴耕種,靠天吃飯,一旦遇到天旱蟲害,當年的辛苦很可能全部付諸東流,所以,靠耕種致富,難於上青天。
能否在耕種之外,給農民發掘出資產性收益?天時地利還真有了。
2016年11月,中央有關部門頒布《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朱旭東逐字逐句研讀,不禁拍案叫好。他看到了國家政策為農民獲得資產性收益指明了方向;他也看到了,從新一代農民「巴拉巴拉」湧到城裡打工,農村「空心化」現象愈發嚴重,無數農村宅基地常年空無一人,餐風宿露,那些殘垣斷壁裡隱藏著寶貴資產。
站在野草叢生的破敗宅基地上,朱旭東因又一個創意而激動不已——
打造獨一無二的設計師民宿,為「土窯洞」注入新的生命!
朱旭東解釋,易居樂農1.0版,是將優質農產品送到城市社區,而易居樂農2.0版,是將城裡人吸引到鄉下去。他勘察河北「土窯洞」的時候,被眼前的山鄉大美所震撼,一時間,頭腦裡靈感猶如泉湧。他設想,經過設計改造的新土窯,能激發城裡人的文藝心,吸引他們暫別喧囂來到田園,在鄉村留宿一晚,品「農家樂」,買一堆「美好記憶」留作紀念。
他選擇的第一個改造地,是張家口蔚縣的西窯頭村,那兒有16塊宅基地,經受多年的日曬雨淋,它們仿佛也在等待「有朝一日」化蝶重生。
如何做出不一樣的改造?他組建了「牛隊友」,有參與北京長城腳下公社NO.1設計,以「手提箱酒店」聞名的香港設計師Gary(張智強),有在上海「夢想改造家」中以酷酷的「水塔之家」名揚四方的俞挺,還有在澳大利亞建築設計界贏得聲望,如今主持一家國際設計事務所的蔡磊。他們仨帶領10多個青年設計師與朱旭東無數次碰撞,意欲為農民兄弟的「土窯」注入設計精神和人文靈魂。談起西窯頭村振興改造,朱旭東侃侃而談,從美國現代莊園、日本現代農業、荷蘭效益農業聊起,談到德國的現代設計,包括1919年包浩斯藝術設計實踐和二戰後的德國鄉村「脫胎換骨」。他主張,今日「空心村」改造,必需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及現代設計思想,結合土地、水資源、樹林、山地等自然資源,發揮科學、藝術、技術、材料等多學科交叉優勢。一言以蔽之,即以藝術設計驅動鄉村改造。
這是他醉心的鄉村夢,一個關於當代中國鄉村宅基地的改造之夢。
一晃,又一年過去了。承載了朱旭東以及設計師的理想和才情的西窯頭村莊,從黃土地裡萌生了,一座座新建築勾勒了新鄉村輪廓,但蔚縣非遺文化的元素和脈絡依稀可辨。連接歷史和現實的藝術民宿成為耀眼的蔚縣新地標,讓人驚嘆,設計力量的奇妙!
從河北的西窯頭村到陝西的川子河村,朱旭東的鄉村改造版圖漸漸擴大。為順應項目改造的發展需求,朱旭東還策劃推出「FA青年建築師」以及「FA青年室內設計師」評獎,邀請更多文化名家如靳羽西、劉家錕、何多苓、隋建國等擔任評委,共同逐夢於鄉村改造。
賽事的獨一無二在於,一亮相就吸引了兩岸四地近200位年輕建築師參賽,而獲獎者必須為「空心村」改造再PK一次。每個地方的「空心村」在改造成藝術民宿時,都有個標配——設立一座小小美術館。「這是文化扶貧的載體,當年晏陽初非常強調鄉村教育,我想,今天我們設計改造的藝術民宿也必須接過前輩的薪火,小小美術館白天可做為展館,教室,培訓場所,晚上則是電影放映室、閱覽室、茶室,美術館工作人員負責發掘、整理當地文化,組織培訓,教育和引導人們不忘優秀歷史和文化。」
拳拳之心濃濃之情
自從投身「脫貧攻堅」,朱旭東感受到許多「想不到」。
有一天,他走進了雲南金平——國家貧困縣的一個鄉村,原本準備去說服村民放棄種植甘蔗而改種經濟效益更為顯著的沃橘,但用普通話根本無法完成交流。這令他倍感「此行非常失敗,失敗的原因是語言不通,無法將自己的思考完整地傳遞給村民……」
無獨有偶,多次深入貧困縣,「如廁難」也令他刻骨銘心。一位演藝界朋友建議他:「下鄉時帶上可攜式旅行便桶,網上有賣。」而他想到,偶爾下鄉使用可攜式旅行便桶能一舉解決如廁難,但鄉村改造,根本上事關鄉村的未來,「廁所革命」也正當其時。
基於種種痛徹心扉的親歷和思考,他深感,目前易居樂農在支持農業發展過程中所做的一切,仍然處於鄉村建設萬裡徵程的起步階段,任重道遠,肩頭沉甸甸。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球,當人們不得不「禁足」在家,對於生命和健康的再思考,使得朱旭東又產生新的「想法」。前不久,易居樂農總結了為武漢乃至湖北的農產品推出專區銷售推廣的做法,而且推出了社區社交公益的「迭代」功能。
所謂「迭代」,指消費者從社員可以升級為「社長」,帶動朋友鄰居等共同加盟消費扶貧。
「這次線上改版,是依據樂農在農產品消費領域的一次革命,」朱旭東表示,「一個人做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帶動更多人一起做好事。而新改版的樂農社,社交公益系統可以提供新機制,以社交為紐帶,讓每一位消費者組建自己的社群,結社參與消費助農。」
朱旭東解甲歸田,逐夢鄉村,與他身上的擔當之志,以及篤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息息相關。他奔波在黃土高坡,不以此為苦,反而樂此不疲。有個高中女孩,家境貧寒,無力升學,朱旭東從村幹部那兒得知後,「未見一面」便承諾,資助她完成大學學業。當女孩考上大學,他又帶領她全家去北京旅遊,幫助他們實現了「去天安門廣場看看」的夙願。朱旭東說過,農村人純樸善良,憨厚耿直,鬍子裡都長滿故事。他習慣了在農村時不再講求穿戴時尚,崇尚寬鬆自然。曾經滴酒不沾的他,遇到農村朋友邀請喝酒拉呱,他也打破「禁忌」與他們打成一片,好幾次,他被灌得「不省人事」,有一次還被緊急送往醫院,但昏睡一夜後,他又笑呵呵回到鄉親們中間,談笑風生。
他懷著滿腔的家國情懷,奔跑在社區支持農業、設計改變鄉村的路上,又在方興未艾的「直播帶貨」領域肩負一項新職責——中國社會扶貧網發布了《關於成立「扶貧直播工作組」的通知》,這個扶貧直播的「國家隊」,重點負責《全國扶貧產品目錄》內產品在直播領域中的對接、選品及推薦等等。朱旭東受邀出任「扶貧直播工作組」顧問團團長。
對於這一安排,朱旭東只說了八個字:不負時代,不辱使命。
前不久,他們組織了一場「扶貧直播」,讓北上廣深等地與西藏日喀則多點聯線,推出認購一畝青稞地,幫扶1位藏族學生完成1年小學學業的活動。60分鐘的直播,被認購了青稞地823畝,幫扶藏族學生823人。「直播」開門紅,鼓舞著所有易居樂農人。朱旭東則發出誓言和感慨:今年目標完成認購1萬畝青稞地,幫扶1萬名藏族學生,任重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