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年間的一次賽龍奪錦,留下了以龍會友、交友結親的鹽步老龍禮俗文化。鹽步老龍禮俗文化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代代相傳,成為廣東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帶動了鄉村文化發展,「老龍禮俗文化精神」示範片也成為佛山市「百裡芳華」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的重要項目。2020年,大瀝鎮鹽步社區以「老龍禮俗文化精神」為核心,通過建設老龍廣場、老龍禮俗傳習所,活化一批舊建築,收集村史,重現「鹽步八景」等方式弘揚老龍文化,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打造家美、景美、人美的和諧農村社區,點綴佛山的「百裡芳華」。
鹽步老龍藏龍地
近年來,大瀝鎮不斷深化鄉村振興、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打造多元化文明服務陣地。2020年,大瀝鎮全面鋪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搭建「1+42+N」文明實踐服務平臺,即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2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提升12個功能齊全、運行完善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範點,建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色公園5個、精品景觀小品40多個、鄉村學校少年宮14個,進一步完善鎮、居、組三級公共文體服務設施網絡,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十分鐘文化圈」。
各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圍繞「一站一品」思路,以與社區設計風格和社區品牌特色相結合為原則,建設功能完善、氛圍濃厚、資料齊全的新時代文明服務陣地。有的社區開闢公共場館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有的社區結合七一空間、幸福院、圖書室、活動中心、公園等陣地資源進行改造,讓群眾在家門口可享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帶來的高質量文化服務。其中,鳳池社區被評為省級和區級示範點,嘉怡社區被評為區級示範點。
大瀝還在鎮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並對多個鄉情館、村史館、主題公園和讀書驛站進行活化升級。2020年,黃岐文化中心改造提升項目完成立項,大瀝革命歷史紀念館完成立項和前期設計工作,太平社區一覽讀書驛站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目前,全鎮各社區建有文體樓180座、文化廣場60多個,文化活動室超過5.3萬平方米,室外活動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
太平社區一覽讀書驛站
大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合時事熱點,開展大瀝記憶十大感動人物宣傳分享、「我的大瀝時光」南海好人分享會、點讚戰「疫」正能量等活動,宣介道德人物先進事跡。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大瀝還策劃「雲端寄哀思」活動,在清明節期間利用網絡「雲」拜祭、「雲」踏青,吸引近87萬人次參加。此外,策劃舉辦「黃埔軍校群英展」巡展、「紅旗飄飄 | 大瀝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快閃拍攝、「文明有約」等系列活動49場次,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地。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大瀝鎮特別推出了「廣州起義」流動展覽和「共產黨人與黃埔軍校展」「中國共產黨在廣東圖片展」「歷史的豐碑——黃埔軍校群英譜」四大巡展。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通過舉辦各類文藝體育活動、提供閱讀培訓學習場地、開展文明創建和模範人物宣傳等,成為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
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站,2020年,大瀝鎮先後推出了「聚瀝微課」與「新時代南海講堂」微電臺、「大瀝文明眼」專欄、文明智慧廣播等立體式矩陣,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播種到更多市民心中。如「聚瀝微課」線上學習平臺設置了黨政精品「微課堂」「有聲圖書館」和可視化圖文、VR展覽廳等欄目,為全鎮703個黨組織1.1萬多名黨員提供線上黨課學習園地。自5月25日試運行以來,「聚瀝微課」已推出8期課程,閱讀量超過2.5萬人次。
大鎮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推動下,大瀝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各種群眾文體活動蓬勃開展。2020年,大瀝鎮舉辦「物以載道」中國非遺數字展實體展,線上數字展覽同步上線,市民可就近或「雲」欣賞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非遺文化;策劃2020「網紅大瀝」非遺雲活動,包括「雲闖關」「雲暢遊」「雲直播」,在端午期間舉辦首屆線上錦龍盛會,吸引約41.3萬人次參與。又如「伯奇杯」中國創意攝影展線上開幕式及線上展覽、「大瀝杯」廣東省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覽、「為祖國河山立傳」寫生展佛山站等活動的舉行,為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豐富精神食糧。國家級課題「基層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研究——以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文化站為例」成功結項,更好地發揮了文體旅遊系統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
在大瀝鎮,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通過抓重點、補短板、惠民生,大瀝鎮文明創建水平明顯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在2020年南海區第一次和第二次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模擬測評中,大瀝鎮分別獲得鎮街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績,為佛山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複查貢獻了大瀝力量。
(圖片由大瀝鎮文化發展中心提供)
責編: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