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塘栖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高質量發展
潤物細無聲 文明心中留
柴媛媛 唐駿垚
文明塘栖再傳喜報。
近日,杭州市餘杭區塘栖鎮的河西埭村、徐夢薇家庭分別被評選為全國文明村、全國文明家庭,成為該鎮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富有成效的一個註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2018年7月,全國開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
作為全國文明鎮,塘栖鎮著眼大運河文化文明傳承,以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為核心載體,融合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全鎮各村社積極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打造多維文化共享陣地、多元志願服務隊伍和多彩文明實踐活動。
截至目前,塘栖鎮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遍地開花;「文明幫幫碼」平臺註冊志願者達1.5萬餘人,共計開展活動近1400餘場;三星村「送福嫂」、水北社區「紅螞蟻」、「棲願匯」志願服務隊等志願服務組織,形成了規範有序、穩定長效的新時代志願服務發展態勢。
塘栖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正以各種方式融入百姓生活,猶如和煦春風,讓百姓心中那一顆顆文明的「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打造多維文化共享陣地 促進文旅共發展
推進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陣地建設是關鍵一環。今年上半年,在餘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框架下,塘栖鎮全面完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三級掛牌。
位於水北老街的塘栖書苑,就是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個重要陣地。走進書苑,除了擺放整齊的書籍外,筆者還看到不少書籍邊上放著一張二維碼,不少市民正拿著手機掃碼,戴上耳機尋覓一處地方坐下,安靜「聽書」;沒聽完,只需將有聲書加入書架,在哪裡都可免費聽。
這是塘栖書苑新引入的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目前有相聲小品、戲曲評書、健康養生、中醫養生、繪本故事和少兒科普六個分類的有聲書。「進入全面小康,百姓對高品質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需要為老百姓提供更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和共享文化空間。」該鎮宣傳幹事孫曉雲說。
不僅是塘栖書苑,該鎮將構建的立體閱讀空間全部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以此為載體實現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所謂立體閱讀空間,不僅是聽、寫、說等立體化的閱讀體驗,更是立體化的閱讀空間布局。
筆者了解到,除塘栖書苑外,塘栖立體閱讀空間還包括該鎮黨群服務中心、水北社區文化家園、「棲溪新語」工作室內的讀書漂流點,水北老街上「塘栖書場」的講座空間和一處展覽空間,政企合作打造的水南塘栖人家客棧民間圖書館閱讀空間。「我們計劃明年在塘超小徑周邊建設1個24小時圖書館,繼續擴大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孫曉雲說。
不僅是立體閱讀空間,塘栖鎮將博物館、方志館、紀念館、城管驛站、科普基地、文化禮堂等老百姓身邊的活動場所,都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打造文明實踐陣地「朋友圈」。
比如,在何思敬紀念館,陳列著法學家何思敬的生平介紹、著述作品、追悼會材料、生前往來信件及生活照,展現其矢志革命、愛國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在穀倉博物館,以各種穀倉模型、勞作場景等闡述「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在塘栖書場,由塘栖故事沙龍的故事員講述大運河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故事,傳承運河文化……
組建多元志願服務隊伍 實現古鎮共治理
有了文明實踐陣地,但不能將文明實踐活動局限於陣地內,必須實現全域覆蓋。
在塘栖,群眾在哪裡,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推進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塘栖特別注重聚焦群眾需求,結合「三服務」活動,通過志願服務開展活動,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水北社區位於塘栖古鎮景區內,有沿街商鋪百餘家,經營者來自全國各地。自水北老街作為旅遊景點免費開放以來,這些商家無形中成了塘栖形象的「代言人」。於是,水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牽頭成立了「商鋪自治聯盟」,如今已有68家店鋪參與。「從廣義來說,每戶商家都是我們社區的志願者。」水北社區黨委書記胡興華介紹說。
張鳳珍是「商鋪自治聯盟」的一名成員。她說,作為商戶,首先是要誠信經營,不能破壞塘栖古鎮的形象;其次,遇到遊客來問路等,要熱心提供幫助。比其他商家更進一步,張鳳珍還是水北社區「紅螞蟻」志願者隊伍成員,定期參與社區日常巡邏等。
志願服務已經成為大多數水北社區商家的日常。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去年一位老人不慎從廣濟橋上落水,聽到有人呼救的聚源昌臭豆腐店老闆張春雷二話沒說跳進運河,第一個下河救人,在其他遊客、商戶的協助下將老人拉回岸上。因此,張春雷也獲評2019年「杭州好人」。
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不斷推進,市民的素質和認知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塘栖人加入到志願服務隊伍中來。眼下,該鎮共有各類志願者隊伍252支,註冊志願者達1.5萬餘人,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時長達10萬餘小時,形成了一支覆蓋多領域、多行業的志願服務隊伍。
比如,由丁河村婦女組成的「魚鷹嫂」志願服務隊、三星村婦女組成的「送福嫂」志願服務隊,在垃圾分類、美麗庭院、全域美麗等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塘栖村退役軍人組成的「鐵軍」志願服務隊深度參與該村矛盾調解、平安巡查等工作;由80餘名志願者骨幹力量組成的「棲願匯」志願服務隊,是該鎮首個志願服務社會公益組織……
「志願服務隊是塘栖鎮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起了相當一部分公共管理和服務工作,有效激發村社共建活力。」塘栖鎮團委書記陳俞斌介紹,接下來該鎮還將以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為契機,繼續創新方式方法,讓更多群眾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壯大志願服務隊伍,共建共治共享家鄉建設發展成果。
舉辦多彩文明實踐活動 展現水鄉新風尚
有了實踐陣地、實踐隊伍還不夠,塘栖積極創新活動形式,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品牌。
近日,塘栖鎮禮堂聯盟原創節目展演在三星村文化禮堂舉行,精英隊文化禮堂聯盟帶來了民樂合奏《夢圓廣濟》、舞蹈《筷樂家》等,逐夢之隊文化禮堂聯盟表演了《河西埭村村規民約三字經》、舞蹈《皮影俏娃娃》等,山水聯盟帶來了男女對唱《划著船兒來丁河》、舞蹈《山水憶江南》等,321聯盟表演了大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爵士舞《乘風破浪》等。
「禮堂聯盟」結對互促是塘栖鎮重點打造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活動。該鎮將現有17個文化禮堂進行有機搭配,建立4個文化禮堂聯盟,每個聯盟採用「星級村+新建村」模式:即一個五星級或四星級文化禮堂領銜擔任聯盟盟主,其餘新建、在建文化禮堂擔任成員;在聯盟內部實現「盟主當家、全員參與、協同互助」的合作模式。
此外,塘栖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推出「聯盟十條」公約,指導各禮堂聯盟實現場地共享、隊伍共建、活動共參、走親互動,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課程走親、「我們的節日」聯盟互動走親、「幸福接力賽」聯盟村晚、皮影戲特色文化產品走親、聯盟全民村運會等走親新模式。今年以來,禮堂聯盟共組織各類活動100餘場,平均每個聯盟25場。
「禮堂聯盟」結對互促不僅破解了文化活動隊伍力量村域不平衡問題,通過「乘數效應」豐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帶來了「凝聚價值共識,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力量。
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為更好地推動農文旅產業發展,塘栖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重磅推出「越夜越塘『嬉』」系列活動,在8月9月的每周二三四五六日,舉行湖光山色音樂會、鄉村故事會、汽車影院、夜跑、夜讀、夜集市等活動,在豐富百姓和遊客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推動塘栖夜間經濟發展,展現塘栖夜間經濟活力。
兩年多來,塘栖鎮不斷探索並創新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打造人們學習理論政策的學校、豐富文化生活的舞臺、倡導移風易俗的平臺,在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同時,不斷鑄牢群眾文化自信。「我們將繼續結合塘栖實際,不斷深化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精神文明力量。」塘栖鎮黨委有關負責人說。(柴媛媛 唐駿垚)
責任編輯:張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