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塘栖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高質量發展 潤物細無聲 文明心中留

2020-12-22 新華網

  餘杭塘栖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高質量發展

  潤物細無聲 文明心中留

  柴媛媛 唐駿垚

  文明塘栖再傳喜報。

  近日,杭州市餘杭區塘栖鎮的河西埭村、徐夢薇家庭分別被評選為全國文明村、全國文明家庭,成為該鎮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富有成效的一個註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2018年7月,全國開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

  作為全國文明鎮,塘栖鎮著眼大運河文化文明傳承,以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為核心載體,融合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全鎮各村社積極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打造多維文化共享陣地、多元志願服務隊伍和多彩文明實踐活動。

  截至目前,塘栖鎮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遍地開花;「文明幫幫碼」平臺註冊志願者達1.5萬餘人,共計開展活動近1400餘場;三星村「送福嫂」、水北社區「紅螞蟻」、「棲願匯」志願服務隊等志願服務組織,形成了規範有序、穩定長效的新時代志願服務發展態勢。

  塘栖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正以各種方式融入百姓生活,猶如和煦春風,讓百姓心中那一顆顆文明的「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打造多維文化共享陣地 促進文旅共發展

  推進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陣地建設是關鍵一環。今年上半年,在餘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框架下,塘栖鎮全面完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三級掛牌。

  位於水北老街的塘栖書苑,就是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個重要陣地。走進書苑,除了擺放整齊的書籍外,筆者還看到不少書籍邊上放著一張二維碼,不少市民正拿著手機掃碼,戴上耳機尋覓一處地方坐下,安靜「聽書」;沒聽完,只需將有聲書加入書架,在哪裡都可免費聽。

  這是塘栖書苑新引入的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目前有相聲小品、戲曲評書、健康養生、中醫養生、繪本故事和少兒科普六個分類的有聲書。「進入全面小康,百姓對高品質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需要為老百姓提供更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和共享文化空間。」該鎮宣傳幹事孫曉雲說。

  不僅是塘栖書苑,該鎮將構建的立體閱讀空間全部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以此為載體實現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所謂立體閱讀空間,不僅是聽、寫、說等立體化的閱讀體驗,更是立體化的閱讀空間布局。

  筆者了解到,除塘栖書苑外,塘栖立體閱讀空間還包括該鎮黨群服務中心、水北社區文化家園、「棲溪新語」工作室內的讀書漂流點,水北老街上「塘栖書場」的講座空間和一處展覽空間,政企合作打造的水南塘栖人家客棧民間圖書館閱讀空間。「我們計劃明年在塘超小徑周邊建設1個24小時圖書館,繼續擴大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在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孫曉雲說。

  不僅是立體閱讀空間,塘栖鎮將博物館、方志館、紀念館、城管驛站、科普基地、文化禮堂等老百姓身邊的活動場所,都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打造文明實踐陣地「朋友圈」。

  比如,在何思敬紀念館,陳列著法學家何思敬的生平介紹、著述作品、追悼會材料、生前往來信件及生活照,展現其矢志革命、愛國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在穀倉博物館,以各種穀倉模型、勞作場景等闡述「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在塘栖書場,由塘栖故事沙龍的故事員講述大運河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故事,傳承運河文化……

  組建多元志願服務隊伍 實現古鎮共治理

  有了文明實踐陣地,但不能將文明實踐活動局限於陣地內,必須實現全域覆蓋。

  在塘栖,群眾在哪裡,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推進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塘栖特別注重聚焦群眾需求,結合「三服務」活動,通過志願服務開展活動,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水北社區位於塘栖古鎮景區內,有沿街商鋪百餘家,經營者來自全國各地。自水北老街作為旅遊景點免費開放以來,這些商家無形中成了塘栖形象的「代言人」。於是,水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牽頭成立了「商鋪自治聯盟」,如今已有68家店鋪參與。「從廣義來說,每戶商家都是我們社區的志願者。」水北社區黨委書記胡興華介紹說。

  張鳳珍是「商鋪自治聯盟」的一名成員。她說,作為商戶,首先是要誠信經營,不能破壞塘栖古鎮的形象;其次,遇到遊客來問路等,要熱心提供幫助。比其他商家更進一步,張鳳珍還是水北社區「紅螞蟻」志願者隊伍成員,定期參與社區日常巡邏等。

  志願服務已經成為大多數水北社區商家的日常。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去年一位老人不慎從廣濟橋上落水,聽到有人呼救的聚源昌臭豆腐店老闆張春雷二話沒說跳進運河,第一個下河救人,在其他遊客、商戶的協助下將老人拉回岸上。因此,張春雷也獲評2019年「杭州好人」。

  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不斷推進,市民的素質和認知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塘栖人加入到志願服務隊伍中來。眼下,該鎮共有各類志願者隊伍252支,註冊志願者達1.5萬餘人,累計開展志願服務時長達10萬餘小時,形成了一支覆蓋多領域、多行業的志願服務隊伍。

  比如,由丁河村婦女組成的「魚鷹嫂」志願服務隊、三星村婦女組成的「送福嫂」志願服務隊,在垃圾分類、美麗庭院、全域美麗等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塘栖村退役軍人組成的「鐵軍」志願服務隊深度參與該村矛盾調解、平安巡查等工作;由80餘名志願者骨幹力量組成的「棲願匯」志願服務隊,是該鎮首個志願服務社會公益組織……

  「志願服務隊是塘栖鎮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起了相當一部分公共管理和服務工作,有效激發村社共建活力。」塘栖鎮團委書記陳俞斌介紹,接下來該鎮還將以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為契機,繼續創新方式方法,讓更多群眾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壯大志願服務隊伍,共建共治共享家鄉建設發展成果。

  舉辦多彩文明實踐活動 展現水鄉新風尚

  有了實踐陣地、實踐隊伍還不夠,塘栖積極創新活動形式,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品牌。

  近日,塘栖鎮禮堂聯盟原創節目展演在三星村文化禮堂舉行,精英隊文化禮堂聯盟帶來了民樂合奏《夢圓廣濟》、舞蹈《筷樂家》等,逐夢之隊文化禮堂聯盟表演了《河西埭村村規民約三字經》、舞蹈《皮影俏娃娃》等,山水聯盟帶來了男女對唱《划著船兒來丁河》、舞蹈《山水憶江南》等,321聯盟表演了大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爵士舞《乘風破浪》等。

  「禮堂聯盟」結對互促是塘栖鎮重點打造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活動。該鎮將現有17個文化禮堂進行有機搭配,建立4個文化禮堂聯盟,每個聯盟採用「星級村+新建村」模式:即一個五星級或四星級文化禮堂領銜擔任聯盟盟主,其餘新建、在建文化禮堂擔任成員;在聯盟內部實現「盟主當家、全員參與、協同互助」的合作模式。

  此外,塘栖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推出「聯盟十條」公約,指導各禮堂聯盟實現場地共享、隊伍共建、活動共參、走親互動,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課程走親、「我們的節日」聯盟互動走親、「幸福接力賽」聯盟村晚、皮影戲特色文化產品走親、聯盟全民村運會等走親新模式。今年以來,禮堂聯盟共組織各類活動100餘場,平均每個聯盟25場。

  「禮堂聯盟」結對互促不僅破解了文化活動隊伍力量村域不平衡問題,通過「乘數效應」豐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帶來了「凝聚價值共識,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力量。

  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為更好地推動農文旅產業發展,塘栖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重磅推出「越夜越塘『嬉』」系列活動,在8月9月的每周二三四五六日,舉行湖光山色音樂會、鄉村故事會、汽車影院、夜跑、夜讀、夜集市等活動,在豐富百姓和遊客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推動塘栖夜間經濟發展,展現塘栖夜間經濟活力。

  兩年多來,塘栖鎮不斷探索並創新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打造人們學習理論政策的學校、豐富文化生活的舞臺、倡導移風易俗的平臺,在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同時,不斷鑄牢群眾文化自信。「我們將繼續結合塘栖實際,不斷深化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精神文明力量。」塘栖鎮黨委有關負責人說。(柴媛媛 唐駿垚)

責任編輯:張靈

相關焦點

  • 潤物細無聲 餘杭塘栖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高質量發展
    塘栖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正以各種方式融入百姓生活,猶如和煦春風,讓百姓心中那一顆顆文明的「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能。>推進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陣地建設是關鍵一環。在塘栖,群眾在哪裡,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推進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塘栖特別注重聚焦群眾需求,結合「三服務」活動,通過志願服務開展活動,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北社區位於塘栖古鎮景區內,有沿街商鋪百餘家,經營者來自全國各地。自水北老街作為旅遊景點免費開放以來,這些商家無形中成了塘栖形象的「代言人」。
  • 縉雲:成風化人 潤物無聲
    構築精神家園 文化潤澤城鄉浙江日報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正如杜甫《春夜喜雨》詩所描述的,文明新風的培育、文化內涵的提升是一場場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需要長期的堅持、多方的滋養,才能達到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
  • 文明實踐蔚然成風 海陽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接地氣、有活力
    「家門口就有這麼好的活動中心,大家一起發展愛好、修養身心,感到非常滿足。」祁濤怡然自得。  對方圓街道的居民來說,文明實踐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海陽新時代文明實踐已遍地開花,全市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7處,文明實踐站627個,建成率達到90%;為做到資源共享,建設中心按照「一個中心、一個主題、多種使用」的機制,整合黨群服務中心、農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公共服務資源,讓群眾在中心得到多元化、綜合性服務。
  • 南昌青山湖區:為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交上精彩答卷
    「在接連不斷的社區活動中,創新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好每一位居民。」李春蘭說。  「親善之家」圓留守兒童「十個夢」  在塘山鎮高新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有一個「親善之家」,這裡是社區留守兒童的快樂家園。
  • 一片丹心映萬山——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萬山路徑
    如今,萬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已成為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重要平臺,展現著萬山人愛國奮鬥、無私奉獻、苦幹實幹的精神風貌,為全區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有效助力了萬山轉型發展。
  • 文明實踐「落地生根」文明新風潤澤北宅
    2020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北宅街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共克時艱,在全力克服疫情影響、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全面貫徹落實區委開啟「戰略北進」、實施「七大行動」的奮鬥目標和部署要求,在堅持黨建引領、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民生事業保障、鄉村振興工作、環境衛生治理等各項工作上取得了新突破,譜寫了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交出了一份碩果纍纍的「北宅答卷」。
  • 新時代文明實踐春風暖萬家
    音德爾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烏蘭牧騎開展集中送服務活動「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微信『點單』小程序上看到首屆水稻插秧節志願者招募信息後,我主動報名並成為青蘋果志願服務隊的領隊,帶領隊員服務插秧節,為此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 餘杭塘栖鎮開展農村美麗庭院長效管理大整治
    浙江在線11月13日訊(通訊員 姜學科)「江南佳麗地,塘栖水鄉是代表之一。」這是豐子愷先生對塘栖的評價。進入新時代,這片「江南佳麗地」也正在經歷著轉型、蝶變與涅槃。在「美麗杭州」創建暨「『迎亞運』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長效管理工作中,塘栖人民正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向美麗餘杭的目標貢獻著塘栖力量。
  • 「文明實踐」隆陽區漢莊鎮金竹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漢莊鎮金竹田村充分利用現有活動場所,以三支隊伍(青壯年義勇隊、半邊天文化隊、夕陽紅調解隊)為主要力量,按照有場地、有機構、有隊伍、有制度、有活動、有檔案「六有」標準於2019年8月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 廣東佛山: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
    當前,獅山鎮以「十進」為抓手,通過雲講堂、智能廣播推動線上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推進獅山鎮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起到匯聚人心、「全民實踐」的實際效果,為佛山市發展匯聚力量。  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體力量是志願者,志願服務工作要靠志願者在各地落地生根。
  • 文化小康的大瀝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落地生根
    各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圍繞「一站一品」思路,以與社區設計風格和社區品牌特色相結合為原則,建設功能完善、氛圍濃厚、資料齊全的新時代文明服務陣地。有的社區開闢公共場館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有的社區結合七一空間、幸福院、圖書室、活動中心、公園等陣地資源進行改造,讓群眾在家門口可享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帶來的高質量文化服務。
  • 播撒新時代文明的「種子」
    近日,蘇州吳中區臨湖鎮「幸福28·志願千萬家」集中志願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志願者們走進自然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他們還來到大街小巷,在10餘個主幹道(路口)進行文明引導、進行「門前三包」倡議和清除小廣告志願活動。2019年,臨湖鎮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發展之路,不斷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制度化、品牌化、項目化。
  •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山海小城結碩果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山海小城結碩果 2020-12-14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中有百姓 文明花更紅——清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紀實
    作為甘肅省16個試點縣和天水市唯一試點縣,清水縣兩年來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強烈的政治擔當,結合縣情實際,立足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基礎,圍繞「14534」總體思路,建立了「在實踐內涵上不斷深化拓展、在實踐活動上不斷提質增效、在陣地建設上不斷盤活用好」的工作思路,成功探索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清水路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切實可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齊齊哈爾梅裡斯區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
    為更好地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梅裡斯區積極強化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不斷進行探索與創新,在全區特色民族餐飲企業中選樹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內涵與外延,讓原本單一餐飲屬性的企業成為達斡爾民族文化的弘揚者,時代新風的倡導者,餐飲文化的引領者,脫貧攻堅的助力者,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 「i科普」科技志願服務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在武陟縣啟動
    央廣網鄭州12月18日消息(記者 汪寧)12月18日,河南省科協、河南省文明辦「i科普」科技志願服務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在武陟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啟動。省科協副主席房衛平,省委黨校副校長丁素等領導和專家出席啟動儀式。
  • 紅花崗區:創新文明實踐 助力鄉風文明
    「工作之閒,我會到電子閱覽室來瀏覽書籍,學習其他地方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海龍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胡紀橋說,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要不斷學他人之長,提升自我,努力做大做強海龍鎮農業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 新時代文明實踐|「我心中的英雄」詩詞朗誦進社區
    近日,西花園路街道舜天園社區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我心中的英雄」朗誦比賽,30餘名青少年參加。伴隨著柔美的音樂,朗誦會緩緩拉開了序幕。參賽的小朋友以鏗鏘有力的氣勢,充沛飽滿的感情贏得了評委老師和居民的陣陣掌聲。
  • 2020年新增高層次人才認定數超往年新增數總和 餘杭塘栖:築巢引鳳...
    如何破解人才引育留難題,是該鎮一直在探索的一道課題。  今年以來,結合「三服務」活動,塘栖鎮打出服務人才系列組合拳,不斷強化人才服務、優化引才育才留才舉措,努力營造服務人才和服務發展的良好氛圍。通過近一年的努力,該鎮2020年新增認定高層次人才53人,新增數超過往年新增數總和,並實現餘杭區級B類人才「零突破」。  人才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
  • 廈門湖裡:聚民心育新人 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新路徑
    把黨的理論送到建設發展第一線,把志願服務發展到基層社區,把文化活動送到百姓「家門口」……在一年多的實踐探索中,廈門市湖裡區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建設,全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動起來、活起來、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