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快樂》 迪士尼王國的經營魔法 (美)比爾·卡波達戈利 林恩·傑克遜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年9月出版
——讀《引爆快樂:迪士尼王國的經營魔法》
傑 夫
迪士尼樂園不是世界上最早但無疑是當今全球最大的主題樂園。迪士尼有著深入人心、首屈一指的卡通形象米奇,但它又遠遠不止是一隻老鼠。這些年,中國娛樂業大談「IP」,殊不知,迪士尼早有縱深布局,其手法一直為人模仿,但其成效卻始終無人能比擬。就在前幾年,國內有企業家曾斷定上海迪士尼在20年內根本盈不了利,但據迪士尼公司的最新財報,距開業才不過一年,上海迪士尼主題公園及度假區已實現小幅盈利。
確實,很少有哪家公司像迪士尼那樣,在以不確定、不穩定但又充滿爆炸式發展可能而著稱的娛樂業裡不斷穩步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更能在電影、電視、主題樂園、度假村、文創衍生品等多個領域拓展事業版圖。2006年至2012年,素有「購物狂」之稱的迪士尼公司CEO鮑勃·伊格爾接連完成幾個具有戰略眼光的大手筆交易,將皮克斯動畫、漫威(Marvel)、盧卡斯電影收歸旗下,此舉大大提升了母公司迪士尼的品牌價值。如今,每當聽到《冰雪奇緣》耳熟能詳的主題曲,再到層出不窮、宇宙體系愈加龐雜的「漫威超級英雄」,或開場音樂響起便能令影迷激動不已的「星球大戰」系列,背後都有迪士尼的影子。這儼然是一個魔法王國,提供娛樂、製造快樂,在全球娛樂行業獨樹一幟、大放異彩。
管理學上曾有人總結出「以人為本」的「惠普之道」、「及時生產、杜絕浪費」的「豐田式生產」,或者堅持「六個西格瑪」管理及「7-2-1人才梯隊建設」的通用公司,那麼,在迪士尼身上,是否有一種可以被歸納和借鑑的成功經驗呢?
比爾·卡波達戈利和林恩·傑克遜合著的《引爆快樂:迪士尼王國的經營魔法》提出了「迪士尼之道」。這是一套包含了夢想、信念、勇氣和行動四項準則的企業文化體系,並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給組織中的每位成員提供實現夢想的機會,並開發這些夢想所蘊含的創造力」、「堅持自己的信念,堅守自己的原則」等11條基本觀念。捎帶一提的是,在本書的上一版中,這套方法論還只有10條。
不管究竟有幾條,《引爆快樂:迪士尼王國的經營魔法》的核心主旨只有一條,那便是積極創建和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倘若要為它加點修飾,也就三個字——「真正的」。誠如公司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常說的那句「開始的方法就是結束空談,著手做事」。再好的理念、願景,都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要落實在行動中、貫徹到細節裡。對此,兩位作者結合他們的管理諮詢經歷,談到有不少企業領導者口口聲聲以「服務客戶」為依歸,但實際上在轉化為行動時,卻往往毫無頭緒或者背道而馳。而有的管理者則認為自己的使命在於開發新的「政策」、設計新的「程序」,而不是致力於推廣一種「客戶至上」的公司文化。
大道至簡。「以客戶為中心」聽起來貌似很簡單,但卻始終在考驗當事人的信念、決心和果敢行動。《引爆快樂:迪士尼王國的經營魔法》雖然在梳理迪士尼卓越的「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文化,但落腳點還是回到華特·迪士尼的創業故事上。這也難怪,有觀點就認為,80%的公司文化是由公司創始人定義和決定的。一家公司幾乎能反映出公司創始人/核心領導層的所有特點,包括他們的個性、強項和弱項等。如果你現在就已開始在有意定義公司的文化,那首先不妨參照一下你自己,來一次自我覺悟的練習。如果你不是公司的創始人,那就參照一下公司CEO和那些參與公司創建的人們的做法。且讓我們來看看迪士尼本人在面臨可能有損客戶體驗、有違品質承諾時,是如何抉擇的吧。
1940年2月,被《紐約時報》贊為「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卡通片」的《木偶奇遇記》上映。其實,影片的問世經歷了一波三折。當時,光是創作故事就花了6個月。當動畫師小組把木偶人物創作近一半時,華特·迪士尼突然叫停。他的理由是,片中匹諾曹形象太呆板了,而小蟋蟀傑米尼的樣子又太像蟋蟀了。雖然已投入了50萬美元,但華特還是毅然決定推倒重來。
華特之所以緊急叫停,是因為這部電影達不到他的一項準則——堅持卓越。當時,迪士尼公司在全球已是好評如潮。按照兩位作者的說法,華特本可以對這部電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雖然作品談不上精緻,但不至於劣質,不會對他或其公司聲譽造成什麼嚴重損失。更何況,還可以節省一筆可觀的額外開支。但華特清楚地意識到「差不多」和「卓越」之間的區別,他沒打算妥協。最終,《木偶奇遇記》前後花了300多萬美元,這在當時可是造價不菲,華特以他的堅持恪守著他要的品質和對用戶的尊重。
類似的故事還有不少,從早期動畫片的拍攝製作到後期迪士尼樂園建造、服務團隊培訓等。事實上,不光光是華特·迪士尼,從史蒂夫·賈伯斯到安迪·格魯夫,從北歐航空總裁詹·卡爾森到美捷步鞋的謝家華,他們無不都著眼於細節,堅持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態度去服務客戶,同時對內營造一種家庭、社群的氛圍,讓員工快樂工作、成就彼此,而不是冷冰冰的企業僱傭關係。套用華特·迪士尼在公司內部流傳甚廣的一句話來說;「無論你在做什麼,儘量都要去做好它。何謂做好?當人們看見你在做這件事時,願意帶著他的朋友們一起來欣賞你做得有多好。」
創辦於1996年的迪士尼學院(Disney Institute)是迪士尼公司用以研究企業發展規律、商業模式創新等領域的機構。迪士尼學院認為,在目前這個全球競爭時代,提供一件好產品,只是企業獲得長足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如果想要持續走在整個行業前沿、做到令競爭對手自嘆弗如,關鍵還在於企業是否有能力提供「卓越客戶體驗」(Exceptional Customer Experience)。這「會成為很多行業內的一個遊戲規則改變者」,迪士尼學院規劃部門負責人布魯斯·瓊斯曾這樣說。他認為,企業經營者們會越來越以客戶為中心。而要做到這一點,企業就需要為改善客戶體驗投入與產品研發同樣多的資源。這意味著,企業在日常經營中須堅守三大原則:創造一個組織層面的共同目標;整體性地理解自己的客戶;把卓越服務視為一項能帶來收益的資產,而不是一項成本開銷。
從淵源上看,上述論斷延續了華特·迪士尼一貫的經營思想。他本人也沒想到,多年之後,他那套管理方法不僅仍管用、有效,而且還將繼續重新定義這一時代的服務本質及變革管理的藝術。而在《引爆快樂》中,這甚至被濃縮至八字精要:夢想、信念、勇氣、行動。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