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中期少數繼位順利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之所以能夠順利的繼位,還是跟他的父親明宣宗朱瞻基有關。
說起明宣宗朱瞻基,就不得不說,他較為傳奇的出生了,他的出生恰巧跟朱棣的一個夢有所關聯。
朱棣做這個夢的時候,還不是皇帝呢,而是燕王時期,燕王朱棣有一天做了一個夢,夢見父親朱元璋賜給他大圭,大圭是古代的皇帝所執的玉質手板,形狀像樹葉,既然是皇帝所執,象徵著一定的權力,朱棣也知道大圭所象徵的意義,自然是十分高興的。
並且朱棣夢中的朱元璋,還對朱棣說道,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元璋在說完這句話後,朱棣就醒了,醒後的朱棣,還一直在回想夢中的情景,就在這個時候,孫子朱瞻基降生了。
朱棣夢中的情景是跟孫子有關,巧合的是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馬上將夢中的情景聯繫到孫子朱瞻基身上,在宮中的侍從報告向朱棣完朱瞻基降生的消息後,朱棣連忙去探望降生沒多久的孫子朱瞻基,只見孫子朱瞻基一臉英氣,模樣也跟他十分像,朱棣見後十分高興也十分喜歡。
孫子朱瞻基的降生,對於朱棣最終下定決心發動靖難之役,起了重要的作用,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從不受燕王朱棣喜愛的世子到後來能夠成為皇太子,跟兒子朱瞻基受爺爺朱棣的寵愛有一定的關係。
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體型十分肥胖,加上有腳疾,導致行動十分不便,因此不能跟隨父親朱棣,四處徵戰,只能負責留守王府或是後來的紫禁城,朱瞻基雖然是朱高熾的血脈,但是各個方面都跟父親朱高熾有所不同,反倒是跟爺爺朱棣十分相像。
因為孫子朱瞻基能徵善戰,朱棣常常把孫子朱瞻基帶在身邊,即便是朱棣之後成為了皇帝,依然也在很多戰役中親徵,明成祖朱棣只要親徵,身邊一定會有孫子朱瞻基。
明成祖朱棣一生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戰場的度過的,最後死在了徵戰的途中,在明成祖朱棣去世後,為了防止京城因為皇帝去世,而導致動亂,因此跟隨明成祖朱棣左右的大臣們,決定不對外洩露明成祖朱棣的死訊。
之後這些大臣們,悄悄的把明成祖朱棣的屍體收殮了,而且朱棣的膳食也是正常的上,所有的一切都跟往常一樣,大軍朝京城進發,這些大臣們暗中派人告訴太子朱高熾,皇上已經去世的消息。
也正是因為這些大臣們的做法,使得最終太子朱高熾順利的坐上皇位,史稱明仁宗,明仁宗朱高熾繼位後,先為父親明成祖朱棣,舉行了隆重的喪儀,在喪儀結束後,將兒子朱瞻基立為太子。
明仁宗朱高熾執政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為之後的仁宣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過明仁宗這樣一位英明的皇帝,卻僅僅統治了一年就去世了,去世時候的年齡是四十七歲。
明仁宗朱高熾去世後,遺詔命太子朱瞻基繼承皇位,不過此時的太子朱瞻基卻不在京城,而是在南京,太子朱瞻基在接到父親明仁宗朱高熾去世的消息後,急忙趕回京城奔喪。
太子朱瞻基回京城奔喪的消息,被對皇位一直都有覬覦之心的二叔朱高煦知道後,朱高煦命人在太子朱瞻基回京奔喪的必經之路埋伏,在半路截殺太子朱瞻基,要是能將太子朱瞻基殺掉的話,朱高煦就可以達到他自立為帝的目的了。
最終朱高煦還是失敗了,太子朱瞻基成功回到京城,回到京城後的朱瞻基,加強京城中的防衛戒備,主要是為了防止有人伺機謀反,之後朱瞻基登基,史稱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後,將太子妃胡善祥,冊封為皇后,她也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后,不過明宣宗朱瞻基卻並不喜歡胡皇后,因此很少去胡皇后的寢宮,不過胡皇后並沒有因自己不受寵愛,而嫉妒和陷害別人,相反胡皇后十分忠厚善良。
胡皇后一生只為明宣宗朱瞻基生了兩個女兒,並沒有為明宣宗朱瞻基生下皇子,明宣宗朱瞻基後來也是因為胡皇后沒有子嗣的理由,將胡皇后廢除,胡皇后只在皇后的位置上坐了兩年,就被明宣宗朱瞻基廢居在長安宮內,以道姑的身份,還將之前的胡皇后賜號為靜慈仙師。
雖然胡皇后被廢,但是她卻一直得到明宣宗朱瞻基母親張太后的眷顧,也正是因為張太后的眷顧,使得胡皇后一直活到明英宗朱祁鎮統治時期。
明宣宗朱瞻基在廢掉胡皇后沒過幾個月,就將他最為喜愛的孫貴妃晉封為皇后,之後百姓們得知胡皇后被廢後,都十分同情胡皇后,宣宗朱瞻基得知後,也後悔過,他還曾經親口說過,自己是因為年少時期,太過衝動。
明宣宗朱瞻基僅僅在十年就去世了,去世的時候才三十六歲,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後,嫡長子朱祁鎮繼位,史稱明英宗,明英宗繼位後,母親孫氏被尊為太后。
孫太后是個十分有政治頭腦的女人,只要對國家好的建議,孫太后都會採納,明英宗朱祁鎮後來在土木堡之變中,因為兵敗被瓦剌擄走,皇帝被擄走的消息,傳到京城後,引起了社會動蕩。
兵部侍郎于謙和其他主戰派,向孫太后提議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安定人心,孫太后採納了于謙等人的意見,朱祁鈺登基後,將于謙封為兵部尚書,同時命于謙禦敵,在于謙的努力之下,最終戰爭勝利,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送還回京城。
回到京城後的明英宗朱祁鎮,被景泰帝朱祁鈺安排在南宮居住,還成為了太上皇,朱祁鎮在南宮居住長達八年,後來因為景泰帝朱祁鈺病重,大臣石亨聯合其他人發動政變,復立朱祁鎮登基,最終朱祁鎮成功登基,而景泰帝朱祁鈺被降為郕王。
在明英宗朱祁鎮第二次登基的五年後,孫太后因病去世,終年六十三歲,孫太后去世後,被兒子明英宗朱祁鎮,追賜孝恭的諡號,因為整個諡號太長,只好做了簡化,孫皇后也因此被稱為孝恭孫皇后,與明宣宗朱瞻基合葬在景陵,並祔太廟。
明英宗朱祁鎮因為之前年少登基後,由於自己的年少無知,導致自己被俘,後來有幸能夠被瓦剌的首領優待,並在之後送還回京城,只是送還京城後的日子,並沒有朱祁鎮想像的那樣美好,現實讓他失去了皇位,在南宮過著跟以往不同的生活。
這些經歷,讓他在重新得到皇位後,一改以前的年少無知,決心勤政處事,於是明英宗朱祁鎮開始重用賢才,並且改善之前留下的弊政。例如釋放建文帝朱允炆的兩個兒子,還是取消嬪妃殉葬制度,同時還將沒有過錯,但是還是被父親明宣宗朱瞻基所廢掉的胡皇后,追封為皇后。
之後明英宗朱祁鎮追賜胡善祥恭讓章皇后的諡號,還為她修建陵寢,只是不祔廟罷了,明英宗朱祁鎮做的這幾件事情,是他統治時期做得為數不多的英明之舉,不過好景不長,因為他後期重要奸臣,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引發多次起義,國力也因為多次的起義開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