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揚州半導體「補鏈強芯」故事 - 園區動態 - 中國高新網 - 中國...

2020-12-16 中國高新網

  近日,從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傳來喜訊:揚州群發換熱器有限公司委託該所試樣的OPA3D固態雷射雷達晶片獲得成功。「下一步,我們將搭建光電晶片測試平臺,融資建設中試線,計劃在2-3年內實現產業化。」揚州群發董事長莊雅婷介紹。

  OPA3D固態雷射雷達晶片試製成功,是揚州半導體產業強鏈擴鏈的生動細節。市工信局有關人士介紹,半導體產業分為集成電路(晶片)、分立器、傳感器等,目前我市半導體產業主要集中在分立器和傳感器領域,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8家。近年來,我市出臺多項政策引導企業強化科技創新,加快「補鏈強芯」,不少企業正在向我市半導體產業鏈短板——集成電路製造挺進。

  引進晶片前沿技術,海歸人才領銜企業「二次創業」

  相比傳統機械雷達,OPA3D固態雷射雷達將機械部件功能集成在晶片上,掃描精度和效率更高,且圖像是三維立體化輸出,被普遍認為是無人駕駛汽車的關鍵部件。此外,該晶片在智能安防、智慧醫療領域也有廣泛應用前景,是全球企業爭奪未來視覺掃描市場的焦點。

  晶片設計涉及計算仿真、微納米加工等多學科前沿技術。揚州群髮長期生產汽車的冷卻系統,實現從汽車零部件到晶片的跨越,緣於整合國內外高校的最新研究成果。

  去年,一位國際知名教授來揚訪問,莊雅婷得知這位教授正在研發OPA3D固態雷射雷達技術。經過這位教授牽線,莊雅婷從其供職的高校獲得授權,在揚州落地轉化晶片技術。

  莊雅婷12歲時,父親送她出國留學。3年前,父親一個電話,莊雅婷放棄國外工作歸國,在揚州群發多個崗位歷練後,接棒父親出任董事長。

  「揚州是個好地方,是父親創業的福地。」莊雅婷表示,「我也相信,揚州群發經過『二次創業』,會成為揚州集成電路產業的骨幹企業。」

  與韓國技術團隊合作,在揚創業的行業大咖研發晶片製造設備

  揚州群發在中科院蘇州納米所試製晶片時,揚州思普爾科技正在與韓國技術團隊緊密合作,研發半導體晶片製造用等離子去膠機、塗膠機和顯影機等關鍵工藝設備,力爭早日實現量產,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

  集成電路產業鏈由設計、製造、封測三個子產業以及支撐配套環節(材料、設備)構成。目前,揚州在集成電路的製造設備產業上還是空白。「預計明年3-4月項目到國內轉產,屆時,將為國內晶片製造企業提供更多選擇,助力國內大規模集成電路和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晶片製造業的發展。」思普爾科技總經理張桂陽介紹。

  思普爾科技從事半導體工藝設備的研發、生產與技術服務,2018年落戶邗江科技企業上市基地,當年銷售1600萬元,今年預計銷售過億元。

  思普爾科技的核心高管,都曾在國內知名科研院所或海外半導體機構擔任研發高管,具有豐富的工廠化技術實踐經驗。張桂陽介紹,2010年,他和技術團隊從香港來揚,幫助一家企業建設生產線,項目結束後,就留在揚州創業。

  「揚州是個好地方,是創新的沃土。」張桂陽說,「在邗江科技企業上市基地的牽線搭橋下,我們與揚大聯合開展科技協同攻關,此外建設專業實驗室也得到了資金扶持。」

  整合眾多名校資源,7名教授研發團隊完成高純度電子氣體中試

  在江都經濟開發區,一個等離子集成電路清洗設備項目預計明年3月投產,將填補我市在集成電路清洗(淨化)設備上的空白。該項目通過自主研發的技術,在集成電路等離子體刻蝕工藝中實現廢液零排放。

  「揚州是個好地方,營商環境一流,是企業發展的寶地。」該項目生產經理張斌介紹,「落戶後,揚州不但給予了我們千萬元天使基金扶持,而且提供了3000平方米廠房,讓我們有了更大發展空間。」

  集成電路製造專用材料環節中,我市僅有少數企業涉足矽片和矽基材料,在電子氣體、光刻膠、掩膜版等領域尚屬空白。

  高純度電子氣體,是集成電路製造中的基礎性材料,生產技術長期被國外氣體公司壟斷。

  今年8月,揚州摩笛爾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特摩爾」高純度電子氣體的中試,量產後將填補我市產業鏈上的空白。

  揚州摩笛爾能夠打破壟斷,緣於核心團隊的7位教授整合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華東理工大學、西南科技大學、上海交大的實驗室資源,在原始技術創新、工程設計、技術應用等環節實現了突破。

  「產品研發成功,離不開揚州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楊先金博士介紹,「揚州在資金扶持上給我們很大幫助,我們有信心早日把企業做大做強。」

  圖片來源:揚州高新區

(責任編輯:楊博淳)

相關焦點

  • 揚州:政府部門當好「客服」「補鏈強鏈」企業唱「主角
    這次大會有個鮮明的主題——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補鏈強鏈,這是揚州工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永恆選項。 市委書記夏心旻指出,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補鏈強鏈,關係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關係著產業的興衰與成敗,更關係著揚州發展的未來與希望。
  • 半導體行業的創「芯」:中國半導體所面臨的最大機會是什麼?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就是不斷的在不同的領域實現國產替代的過程,國產替代的產業鏈非常清楚,隨著中國終端產業的崛起,能夠帶動上遊的崛起,這是中國半導體面臨的機會。以下為「第14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中「半導體行業的創『芯』」圓桌對話實錄,由投中網整理。本場由達泰資本合伙人張挺博士主持。
  • ...對中芯國際影響幾何?2021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投資人榜單及...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芯國際列入「共產主義中國軍方企業」名單。南安分園區作為泉州芯谷的核心區,以化合物半導體為重點發展方向,是泉州市、南安市兩級共同打造的「港產城」高端融合示範區,也是全國唯一一個直接定位發展「化合物半導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據了解,目前南安分園區聚集了包括三安高端半導體、富宸封測、安芯半導體設備等9個項目,正加速打造化合物半導體全產業鏈集群。
  • 「芯觀點」從「紅皇后效應」看中國半導體:國產替代不是終點,要...
    過去70多年來,由美國主導、引領的半導體技術發展,並以此構建起來的產業生態、技術生態和全球產業鏈布局正在發生巨變。美國對於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打擊步步升級。從限制集成電路製造設備、工藝技術,到EDA工具,再到科技交流,以及影響同盟國貨地區聯手限制中國等。當前的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的局面可以說是「被逼上懸崖」。
  • 走進粵芯半導體 了解小晶片背後的大產業
    粵芯半導體園區航拍圖在廣州市黃埔區中新知識城,有一家晶片製造企業——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擁有廣州第一條12英寸晶片生產線,也是廣東省及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唯一進入量產的12英寸晶片生產平臺。昨日,記者採訪了粵芯半導體市場及營銷副總裁李海明博士。
  • 把握芯機遇、開創芯動能!2020廣州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峰會成功舉辦
    論壇開幕環節,荔灣區區長畢銳明、廣東省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會長陳衛、芯聚能半導體總經理周曉陽做開幕致辭。在政策和市場的雙力驅動下,廣東省半導體產業迅猛發展,目前廣東省正在著力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是集成電路企業投資興業的優質選擇。
  • 「中國芯」發力,世界半導體工程師朝中國匯聚!
    12月24日,作為「中國芯」的代表之一,「龍芯」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通用處理器3A4000/3B4000。據悉,龍芯當日發布的採用全自主的通用處理器性能,達到上一代產品的兩倍以上,主頻達到1.8G赫茲至2.0G赫茲。!
  • 揭曉:2019年「硬核中國芯」獲獎榜單!
    2019年12月19日,由芯師爺主辦的「2019硬核中國芯」評選活動在歷時三個多月的激烈角逐,終於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2019硬核中國芯領袖峰會暨頒獎典禮」上宣告圓滿落幕。41位專家評委陣容多方位維護評選公信力活動期間共計127家優秀中國芯企業入圍參評在媒企聯動強勢宣傳下中國芯產品和企業大規模曝光亮相40萬+芯師爺讀者群全程見證評選
  • 全國媒體集結西安,探訪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
    面對疫情,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浩強調,全市上下要堅持任務不減、目標不變、標準不降,以更強力度、更快節奏推進十項重點工作率先突破,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努力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小布了解到,此次主題採訪活動旨在反映西安市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半年各項工作的務實舉措和亮點成效,充分展現西安市上下只爭朝夕、真抓實幹的生動實踐和鮮活故事,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為奪取「雙勝利」、奮力譜寫西安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營造良好氛圍。
  • 張敬華專題調研軟體和人工智慧產業鏈強鏈補鏈有關工作
    龍虎網訊 12月2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專題調研軟體和人工智慧產業鏈強鏈補鏈有關工作。隨後,張敬華主持召開調度會,聽取有關部門的情況匯報,部分專家和重點企業代表圍繞強鏈補鏈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張敬華說,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是五中全會部署的重大任務。
  • 強鏈補鏈延鏈,寧波汽車製造業發力「後疫情時代」
    面對萬億級的發展目標,寧波汽車產業正通過「強鏈補鏈延鏈」組合拳,打出一片新天地。跟隨「領頭羊」,補齊產業鏈自2000年5月第一輛吉利轎車在北侖下線,到2016年成為我市第一大產業,汽車產業在寧波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華麗蛻變。
  • 王禮賓:尋EDA創新之道 譜中國半導體之「芯華章」
    自2000年開始,國內的半導體已經開始起步了,不少海歸回國創辦晶片設計公司。嗅到市場商機的國外EDA公司開始擴大在中國的業務。當時業界第一的Cadence公司決定在深圳設立辦公室,聽到這個消息的王禮賓立刻投遞了簡歷。對方看到他的背景之後,也非常希望他能加入。雙方一拍即合,王禮賓隨隨即隻身南下深圳,開始了自己的EDA生涯。
  • 【芯視野】芯恩「進行曲」?超長「待機」服務半導體全行業 看...
    一臺測試設備對於半導體製造廠商來講是重資產投入,其使用周期少說也要長達10至20年,在這樣的超長「待機」背後,更考驗的是半導體測試設備廠商的工程支持能力。而越是高端的測試設備,工程支持能力越為關鍵。「你同樣用一臺測試機驗證IC設計,工程能力強的服務團隊可能1個月就能幫你找到所有的bug,就可以快速進入量產上市階段。」夏克金指出。
  • 一周動態:徐州鑫晶首批12英寸半導體大矽片成功下線,思特威獲大...
    項目動態徐州鑫晶半導體首批12英寸半導體大矽片成功下線10月18日,「徐州發布山東首家華為人工智慧創新中心、臺芯科技大功率半導體IGBT模塊項目落地煙臺10月20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10月份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暨八角灣教育科技產業園開工活動在煙臺開發區舉行。臺芯科技大功率半導體IGBT模塊項目、華為(煙臺)人工智慧教育科技創新園區項目等參與此次活動。
  • 中國芯的雙面矛盾:梁孟松與國產化是反向路
    眾人都在竭盡所能地「編織」著兩人過往的恩怨,以及「指責」中芯國際為什麼做出這樣的人事安排,忙著編故事與咎責,卻忘了最根本核心的問題。 中芯國際沒有忘記梁孟松這 1000 個日子以來的拼搏與貢獻,只是中國晶片產業前方的道路已經變了,而且是車頭車尾式的徹底轉彎。
  • 國內半導體寄托在中芯國際?梁孟松再厲害,也不能依託某一個人!
    就像武漢弘芯項目停擺,蔣尚義回到矽谷之後不少人說是其不給力,但一件事的結果又豈是一個人所能左右的?華為被斷供晶片,有人說國內半導體如果當時聽倪光南的話,或許不至於如此。可就算是當初走倪光南的路,如果效果不好又該去怪誰呢?
  • 「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 新興產業園區連成線組成片築...
    技術進「鏈」:5G產業鏈企業集聚分工合作共享萬億級市場蛋糕1日,比芝麻粒還要小的晶片,正從敏芯半導體生產線下線。今年上半年剛量產的這款晶片,決定著5G基站的網絡傳輸速率。這意味著,用於5G基站、數據中心的高端晶片,我國終於實現自主可控。
  • 武漢「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新興產業園區連成線組成...
    01技術進「鏈」:5G產業鏈企業集聚分工合作共享萬億級市場蛋糕1日,比芝麻粒還要小的晶片,正從敏芯半導體生產線下線。有著15年光電晶片工藝研究經驗的敏芯半導體晶片工藝平臺相關負責人說,團隊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解決晶片可靠性問題。「十三五」期間成立的敏芯半導體決定在國內率先展開技術攻關,疫情防控期間仍夜以繼日,終於在今年上半年實現量產。技術進鏈、人才鑄鏈,從一顆「芯」串起,武漢沒有「掉鏈子」。敏芯半導體今年上半年已接到多個5G晶片訂單,客戶之一就是永鼎光通。
  • 中國是全球半導體產業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年,從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中國半導體廠商開始嘗試走向國際市場。北京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副所長池保勇上周在「2018中國IC領袖峰會」上,提出了中國半導體企業走向國際市場要「過三關」。 中國是全球半導體產業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出現高速增長,全年銷售額達到4197億美元,相比2016年增長23.8%,是自2011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
  • 王守武院士:執著創「芯」六十年,研製出中國半導體的一系列第一
    中國半導體科學奠基人之一,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王守武先生被譽為我國半導體研究的「拓荒者」,他組織籌建了中國第一個半導體研究室和全國半導體測試中心;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和微電子研究所;在研究與開拓中國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器件、光電子器件及大規模集成電路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