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優質企業發聲、幫助行業探索者尋找方向、幫助業務需求方進行有效的對接,36氪推出了首個新經濟行業「線上」大會——WISE2020新經濟領風者大會,其中首場主題大會企業服務峰會於3月31日和4月1日舉行。活動邀請了關注企服賽道的知名投資人和行業代表企業,為大家分享了最新的行業洞察及解決方案,向市場展示企業服務在商業領域的基礎設施功能,並藉助社群交流,幫助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實現有效對接。
來也科技董事長兼CEO汪冠春表示RPA+AI新型勞動力將會顯著提高辦公場景自動化水平。目前大部分企業的辦公自動效率發展低下甚至遠不及工廠自動化發展,企業構建RPA+AI新型勞動力可以用更低的人力成本享受智能自動化機器人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
應用場景非常豐富的RPA+AI的數位化能力可以被引入許多以往需要大量人力成本的場景,無論是在財務、運營、供應鏈管理、IT管理,客服、營銷等部門均可以通過RPA+AI的機器人解決方案提升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傳統的辦公模式往往因不同系統不同技術帶來兼容性差的困擾,RPA可以很好地把這些系統打通,讓數據能更快速流轉,做到以往辦公無法達成的效率。
以下為嘉賓演講實錄,經36氪編輯整理:
汪冠春:各位36氪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圍繞「商業新基建」跟大家進行一個分享。我的分享主題是《智能時代RPA+AI的新型勞動力》。
很榮幸作為壓軸嘉賓,我儘量分享得生動一點。提到機器人,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硬體機器人,無論是會跳的機器人,還是在工廠裡面做焊接的機器人,或是酒店大堂裡面的服務機器人,距離我們大多數人的工作和生活還是比較遠。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RPA+AI智能軟體機器人,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尤其在剛經歷的疫情期間,很多企業都意識到,今天我的員工沒有回到企業來辦公,但業務還要進展,這個時候就需要有軟體機器人去幫企業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在過去40年當中,我們看到工廠的自動化程度已經提高了很多,有統計顯示提高了70%,但同樣一段時間裡,辦公場景的自動化程度提高得非常有限。今天,即便很多白領都有電腦,也在用各種各樣的辦公軟體,但我們還是覺得自己依然非常忙碌,做很多重複的工作因而顯得非常低效。
這也告訴我們,今天知識工作者的效率提升迫在眉睫!
好消息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有了RPA技術,有了人工智慧技術,可以讓白領們,也就是知識工作者的效率大幅提升。
什麼叫RPA?RPA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一個縮寫,是一種用交互界面的自動化技術去模擬人在電腦上鍵盤或滑鼠的操作,去執行一些基於固定規則的流程。如果這裡有喜歡打遊戲的朋友,大家可以把今天的RPA理解為企業場景下的按鍵精靈,以前是機器人代我們打遊戲,今天是機器人代我們去辦公。
當然RPA最大的好處是,它能夠很好的跟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在一起。如果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是一個機器人的雙手,那麼AI就是機器人的大腦,具備聽覺、視覺、語言和對話的能力。把RPA和AI組合起來,我們就可以打造一個很強大的機器人員工。
為什麼今天RPA+AI作為新型勞動力很有價值呢?今年2月份的時候,世界知名的獨立調研機構Forrester發布過一個報告,報告裡面提到,僅僅在美國市場,RPA和AI結合,這種智能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可以釋放的勞動價值高達1340億美元。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真正讓這些價值釋放出來,還需要每家企業積極去擁抱RPA+AI智能自動化這個新趨勢。
這裡有一張圖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什麼RPA和AI結合之後能釋放出很大的價值?RPA這種交互界面,AI自動化的技術,其實非常適合將那些相對簡單低價值的單點任務自動化。當跟AI的能力結合在一起,尤其是認知能力、決策能力結合後,RPA+AI打造出來的軟體機器人就可以去處理企業辦公中更複雜更高價值的業務流程。
所以我們認為,未來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不僅僅需要有人工生產力,也會需要有數位化生產力。前面幾位嘉賓分享過,今天有很多企業通過靈活用工、共享員工的方式去提高人力生產力效率,我最後補充的是,除了人力生產力之外,企業要降本增效,要提高員工的幸福感,還需要引入數位化勞動力。
這些數位化勞動力或者叫軟體機器人的分類,有兩種:一種是無人職守機器人,主要解決一些可以直接在後臺運行的業務自動化。還有一種是人機互動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解決的業務流程是需要跟人協作的。就像今天的人類員工,有一些是全職,有一些是兼職,機器人生產力也可以分為企業內部的和企業外包的。
有些企業在一些自己的核心業務流程方面,需要本地化部署一個軟體機器人,這種機器人會更像是一個企業的專屬機器人。有些企業可能會遇到一些特殊場景,比如說像這次疫情期間,社區突然出現了勞動力緊缺,或是碰到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時間節點,需要機器人應對業務的高峰,就可能會採取租用外包的方式,向一些提供機器人力資源的新型平臺去獲取這些數位化勞動力。類似今天很多企業開始用雲計算向雲服務廠商去租用機器,而不是自己構建機房,甚至按時租用的時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動態地擴容,租一個月甚至一個小時。未來我們的機器人也是這樣,當你需要的時候可以非常靈活的按需租用它。
RPA+AI的應用場景是非常豐富的。最早RPA機器人被引入到企業,主要聚焦在財務場景,因為財務都有相對固定的流程,要處理的很多業務流程觸碰到的一些IT系統都相對老舊,沒有很好的接口,所以RPA可以很好地把這些系統打通,讓數據能更快速流轉。比如很多企業用RPA機器人做自動開票、財務報表的生成。
RPA在人力資源方面也有很多應用,無論在入職、考勤、薪酬還是招聘等場景。除了財務和人力之外,運營、供應鏈管理、IT管理,客服、營銷等這些部門都在採用RPA+AI機器人解決方案,去提升自己的效率。
今天是人力專場,接下來我舉兩個人力資源場景的例子來加深大家對RPA+AI機器人的理解。
首先第一個場景是關於企業員工社保登記的,這裡也給大家看一個一分鐘的視頻。
剛剛視頻中的這個機器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不知道直播前有沒有人力資源的同事?如果有的話,我相信這個場景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這是一個社保登記的場景,大家可以看到用來也科技的RPA平臺UiBot就可以幫助人力資源的同事去完成很多機械重複的操作。
還有一個例子是我們最近為一家大型核電集團的客戶,針對簡歷篩選這個場景開發的軟體機器人,這個流程我給大家簡單描述一下,相信很多HR能夠有共鳴。
這家企業有大量的招聘需求,一個招聘專員需要做的工作是登入到各大招聘網站,包括拉勾、獵聘等去瀏覽簡歷,並且基於一些規則,比如說工作年限、關鍵技能、學歷、工作背景,去篩選出適合的簡歷,然後把這些簡歷下載下來保存成文檔,再把這些篩選出來的結果通過郵件發送給公司的HR經理。然後再由這個HR經理去跟候選人進行郵件或者電話溝通。
在整個流程當中其實步驟是非常非常多的,同時這個過程也非常固化相對機械的,耗時很長。如果有RPA機器人的話,我們就可以讓機器人去模擬人的行為,去登錄那些招聘網站,自動下載簡歷,再把這些保存下來的簡歷作為附件發郵件給HR經理。這些過程用RPA自動化技術可以快速實現高效完成。
整個流程當中其實也有AI的參與,比如在簡歷篩選過程中,需要一些認知能力,通過AI我們可以讓機器人去學習招聘人員篩選簡歷的歷史數據,賦予RPA機器人更精準的自動篩選能力。
另外前面講到需要跟候選人溝通的時候,原來可能需要一個HR經理打電話,但今天一些相對簡單的意向篩選的過程,是可以由機器人去完成的,這裡就需要用到語音語義對話這樣的AI技術,讓機器人在溝通時像真人HR經理一養。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個過程如果完整地被RPA+AI機器人替代,那麼為一家企業節省出來的時間就非常可觀。
剛剛講到,RPA+AI軟體機器人其實可以在多個場景,多個部門中落地。一家企業要真的擁抱智能自動化機器人的新未來,需要構建RPA卓越中心。RPA卓越中心主要解決什麼問題呢?
首先,讓一家企業內部的員工都獲得一定的數位化技能。大家都能理解機器人能幹些什麼,能接受機器人成為自己的助手或者同事這樣一個理念。
第二,這樣一個卓越中心其實是幫助每個部門當中對機器人有需求的業務人員,找到合適的場景,梳理出規範的業務流程來落地機器人的項目。
第三,很多部門都落地機器人之後,這些機器人的管理、考核其實是需要持續運營維護和持續培訓的。機器人卓越中心會通過一些關鍵指標的衡量,不斷提升人機協同的效能,提高為企業創造的價值。
最後,我想跟大家強調的是:在數位化時代,智能化時代,所有的企業都應該積極去培養人機協同的文化。每家企業的HR部門是需要去引領數位化和智能化轉型的。因為在數位化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僱主的時候,會考慮三個維度:
1、這個企業能給我多少授權?
2、這個企業能激發我怎樣的靈感,能否釋放我的創造力?
3、這個企業是否能夠賦能我實現更高的產出?
引入RPA+AI新型勞動力的企業其實是可以很好地幫助員工實現授權、獲取靈感、得到賦能。
所以在這個新的時代裡,我們每一家企業都需要很認真地去思考未來的工作方式是什麼?遠程辦公、分布式辦公、自動化和智能化這些概念企業都需要擁抱。同時,每家企業都要思考一下自己的人才招募策略,除了人工勞動力之外,是不是也需要引入更多的機器人數位化勞動力?我怎樣保留員工?同樣當一家企業有了機器人,企業的每一個員工也要不斷進化,這個時候,一家企業就具備了終身學習的體系,這種不斷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