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世人總說女人應該賢惠,可什麼才是賢惠?什麼樣的賢惠才是真正有利於女人經營好婚姻的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01
提到賢惠一詞,讓我們很快想到了妻子對待丈夫百依百順,對待公婆言聽計從,對待家務任勞任怨。
賢惠是貼在女人身上的一個標籤,是女人的專有名詞,是女人優秀的品質。
可是有很多妻子在家庭裡,拼盡全力地過日子,為了生活無私的奉獻自己,最後卻得不到婆家人相應的回報。
因此,很多女人痛苦不堪,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同樣是女人,別人有老公寵,自己的老公卻對自己視而不見;別人上下班有人接,生病有人陪,自己卻像是在「守活寡」;別的夫妻在秀恩愛,而自己的老公卻留不住。
02
縱觀婚姻,似乎生活中過分賢惠的女人大多數都是這個樣子,遇到真愛以後全身心的付出,結果卻得不到相應的回饋。
作為女人,或是賢惠,或是對家庭奉獻,本沒有任何錯。可是賢惠就像其他工作一樣,生活中,我們做某項工作需要我們有頭腦,有智慧。
真正適用於女性的「賢惠」,需要智慧。之所以你的付出得不到回報,是因為你用錯了方法。愛要有方法,要有尺度,而不是蠻力的付出。
許多女人結婚後家務活全包了,以為是自己愛的奉獻,是在給家人帶來幸福,可是你這樣做,會給別人養成一種習慣,他們會認為這是你理應做的,並且時間久了,全家人就會無視你的存在,從而在婚姻裡失去了你的自由和平等。
03
電視劇《親愛的自己》中,張芝芝就是一個這樣的女人,一個賢惠的過了頭的,幾乎讓人心疼的女人。
張芝芝對老公照顧得無微不至,對公婆的無理要求逆來順受,過日子精打細算。
她個性懦弱而膽小,生活安於現狀,可謂是一個無可挑剔的賢妻良母的形象。
可是在張芝芝的辛勤勞作之下,丈夫劉洋卻連一次廚房都沒有下過,吃過飯連飯桌也不收拾,家務活更是視而不見,並且還對張芝芝鄙視,隔三差五的對她發脾氣。
蘇菲瑪索說: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華老去,而是在婚姻和平淡的生活中迷失自我。
張芝芝最可悲的是,她在做好家庭主婦的同時,沒有想到過,生而為女人,首先得是自己,然後才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
而她做好了所有角色,卻唯獨忘了自己,最後還換不來丈夫劉洋的真心。
也許張芝芝從來沒有想到過婚姻是這麼複雜,以為她自己一個人做的好就行了,可是現實是兩個人在一起,單是妻子一個人自己做的好是不夠的。
生活中一面是張芝芝的無可挑剔的妻子的形象,而另一面則是上演了劉洋對張芝芝的背信棄義。
劉洋在外面有了外遇,竟和自己的同事魏亞雲在辦公室交杯喝酒,之後又走到了一起。
張芝芝知道後跑到了劉洋的單位去鬧,結果卻被丈夫劉洋狠狠地打了一記耳光。
而後的張芝芝才徹底悔悟,才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老公和家庭上,忽略了自己是一個錯誤。
英國詩人王爾德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清醒以後張芝芝和劉洋離了婚,自己開始從逆襲變獨立,經過自己努力的學習充實自己,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終於使自己從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為自己贏得了幸福的人生。
04
張芝芝從婚姻的不幸到後來自己醒悟,經過自己的努力為自己贏得了幸福的人生,告訴所有女人,幸福的婚姻生活,不是「女主內,男主外」,更不是現代很流行的所謂賢惠女人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而是,如果想婚姻幸福,夫妻二人在婚姻裡要由點滴做起,幸福的婚姻應該是妻子做飯,丈夫刷碗;妻子洗衣,丈夫拖地板……
家務活不能都只由妻子一個人做,而丈夫在家庭中的責任也絕不只是賺錢那麼簡單。
結婚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婚姻是一段很漫長的路,需要兩個人牽手一起走下去,需要在各方面都平等,雙方共同經營的婚姻才會幸福長久。
可是電視劇裡如此,這也是所有人對生活中賢惠女人的一個共識,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仍有有很多女人在婚姻中過著很無奈的生活:發生了事情自己扛,有了淚水自己咽,受了委屈了閉口不說。
05
賢惠是女人的本性,大家都喜歡賢惠的女人,她們也都在婚姻裡盡她們賢惠的職責,可是回頭看看:都是脾氣好的女人在受氣,善解人意的女人在理解別人,照顧人的女人沒人照顧,會哭的女人有糖吃,撒嬌的女人有人愛,賢惠的女人沒人疼。
真是賢惠女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扎心版,人生的悲劇。
所以,作為一個女人應該賢惠,但是老公要是個有德行的老公,公婆要是個有體諒的公婆,家要是個有愛的家庭,這樣我們才不失自己的尊嚴和地位。
愛有十分,請留三分給自己,別全部付出,因為自己都不愛自己誰會愛你。
作為女人,在對婚姻負責任,盡義務的同時,要先愛自己,多給自己空間、時間,多學習鍛鍊自己,打造自己,只有自己獨立,生活才會幸福。
「賢」是德行,是才能;「慧」是聰明,是智慧。只有兩者結合,你才能經營好婚姻。
-end-
話題討論:女人應不應該賢惠?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