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良馬巧喻眾生根器
昔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一日,佛告諸比丘:世間有四種良馬。
第一種良馬,駕馭它來拉乘時,它只要看到鞭影,便能善觀形勢,該快或慢、是左或右,隨順駕御者的心。比丘們!這是世間第一良馬。
比丘們!又有世間良馬不能驚察到往返的鞭影,但鞭杖若碰觸其毛尾,則能立即驚察駕御者的想法,該快或慢、是左或右,這是世間第二良馬。
比丘們!如果這匹良馬不能注意到鞭影,也不能因碰觸其毛尾而隨順駕御者的想法,要以鞭杖打到它的皮肉才能驚察,該快或慢、是左或右,這是世間第三良馬。
比丘們!若是不能像前三種良馬能覺察駕御者的心念,而要以鐵錐刺身,毀傷皮肉、骨髓,才能有所警覺,駕御者必須一路牽著馬車行路,此馬才能隨順駕御者的心念,該快或慢、是左或右,這是世間第四良馬。
在正法時代,有四種賢善男子存於世間。哪四種賢善男子呢?第一種賢善男子聽說「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聽到老、病、死苦之事,即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進用功,如同良馬顧影即能調伏,這就是第一賢善男子,於正法中得善自調伏。
第二種善男子,無法因僅僅聽聞「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一事而心生怖畏,如理精進用功;而須親眼看見人們受著老、病、死苦,方能心生怖畏,思惟正法,如理精進用功。如同良馬觸其毛尾,方能調伏、隨順駕御者之心,這就是第二賢善男子,於正法中得善自調伏。
如果賢善男子不能因為聽聞或親眼看見,有人因老、病、死苦而生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進修行;但看見聚落、城邑中,有善知識及自己所親近的人,承受著老、病、死苦不得出離,才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進修行。就如同第三種良馬,鞭觸其膚肉,方能調伏、隨順駕御者之心,這就是第三賢善男子,於正法中得善自調伏。
第四種賢善男子,對於他人所承受的老、病、死苦,不能聞亦不得見,當親自受到老、病、死苦之時,方能生起厭離心、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進用功。就如同第四種良馬,必須承受侵肌徹骨之苦,然後才能調伏,隨順駕御者之心,這就是第四賢善男子,於正法中得善自調伏。
難陀非為女人修行的故事
有一次佛陀停留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這時候,他的父親淨飯王不斷派人來請他回國,佛陀就與一大群阿拉漢弟子一齊返國,抵達迦羅衛城時,佛陀向親戚們說輸安王子本生譚,第二天他進入城內,並念誦以「人應覺醒,不應精神恍惚」開首的偈語。
淨飯王聽完這偈語後,就證得預流果,後來,抵達王宮時,佛陀又念誦以「人應奉行法」開首的偈語,這次,淨飯王證得須陀含果。而在供養之後,他又敘說月緊那羅本生譚,用來說明他未出家時妻子的德行。
第三天,全國人都在慶祝王子難陀─佛陀姨母弟的婚禮,佛陀到難陀的房間化緣,並把缽遞給難陀後,就離開了。難陀只好追隨佛陀,希望把缽歸還給佛陀,因為不歸還缽是失禮的,這時候,身為新娘的嘉娜帕達卡婭妮公主,看見難陀追隨佛陀出去,也趕忙跑出來,並且大聲呼叫難陀快點回來。
但難陀一路追隨佛陀到精舍,並立即出家為比庫。後來,佛陀等人移往舍衛城的樹給孤獨園,這時候,難陀卻心生不滿,精神恍惚,認為僧伽生活了無生趣。同時,他念念不忘未婚妻在婚禮當日呼喚他回去的情景,他渴望還俗。
佛陀明白難陀的心念之後,透過神通,讓難陀看見忉利天美麗的女天神們,這些女天神遠比難陀未婚妻漂亮,佛陀告訴難陀,如果他能精進修持佛法的話,其中一位女天神將是他的妻子;其他的比庫譏笑,難陀像個傭工,為了一個女人而修行,難陀因此苦惱,感到羞辱。
所以獨自到僻靜的地方努力修行,最後證得阿拉漢果,這時候,他的心中沒有任何的執著,自然地也沒有絲毫的慾念。佛陀從一開始就預知這一切了。
其他不知情的比庫再次問難陀感覺如何?難陀回答他們說,他不再迷戀世俗的生活了。這些比庫不相信他的話,就向佛陀談及此事,佛陀說,以前難陀就像屋頂損壞的房子,但現在,他已經證悟,像屋頂堅固的房子,打從看見忉利天美麗女天神那天起,難陀就努力修行,希望能解脫輪迴。最後,佛陀確認難陀已經徹底明白四聖諦,成為阿拉漢。佛陀說完後,眾多比庫受益良多,並了悟佛法。
世間三種最勝香
過去,佛陀居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阿難尊者在閒靜之處思惟佛法,心中忽然生起一個疑問:「世間上是否有一種香,不論在遇到逆風時、順風時,或是逆順之風時,都可以聞得到香氣呢?」
為了解除心中的疑惑,尊者來到世尊前,恭敬頂禮後,坐在一旁,請問世尊:「弟子方才思惟佛法時,心中有一個疑問:『在這個世界上,是否有一種香,遇到逆風時可以聞得到香,遇順風、逆順之風時也會香呢?」
世尊回答阿難尊者:「世上確實有這種妙香,無論是遇到逆風、順風,或是逆順之風都清香遠播。」
阿難尊者再問:「什麼香在遇到逆風、順風、逆順之風時,都能顯其芳香?」
世尊告訴尊者:「有三種香,以其香氣之力,可以在逆風時香、在順風時香,在逆順風時都清香遠播。」
阿難尊者於是問佛:「請問是哪三種香呢?」
佛陀說道:「戒香、聞香、施香,這三種香無論是逆風、順風、逆順風都能香氣遠播。世間所有的香之中,這三種妙香最為殊勝、最為尊上,其他的香遠遠比不上這三種香。
就好像從牛乳煉成乳酪,從乳酪而有生酥、熟酥,最後,精煉成最為甘純的醍醐,醍醐是五味中最為殊勝、最無上的,沒有任何滋味能超越它。這三種妙香也是如此,是最為殊勝、尊貴,世間沒有其他的香味能超越此三種妙香。」
佛陀於是宣說此偈:
「木蜜及栴檀,優缽及諸香,亦諸種種香,戒香最為勝。
此戒以成就,無欲無所染,等智而解脫,逝處魔不知。
此香雖為妙,及諸檀蜜香,戒香之為妙,十方悉聞之。
栴檀雖有香,優缽及餘香,此諸眾香中,聞香最第一。
栴檀雖有香,優缽及餘香,此諸眾香中,施香最第一。」
「就是此三種香,戒香、聞香、施香——嚴持戒律、深入經藏、廣行布施供養,這三種香在逆風時、順風時、逆順之風時都清香遠播。因此,阿難!應當如是學習,勤求方便法門,成就此三種殊勝之香。」當時,阿難尊者聽聞佛陀的開示,法喜充滿,遵佛教誨,落實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