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難的修行,是不與自己較真

2020-12-14 北方有情人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人生就像是一道向上攀登的階梯,不知級數幾何。而我們這些紅塵浪客,便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仿若修行一般。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我們一直在修行的路上,從未停下腳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體會春花秋月的浪漫,看見夏日茂盛的生機勃勃,也會遇見冬日飛雪的冰冷,四季之景雖然不同,但我們一直在用心去體會人生之景。

修行的路很長,但是這是一條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去走的路。我們從出生開始,當我們來到這個塵世間,便開始了我們的修行之路。

或許有的人一輩子坎坎坷坷,得道艱難,這樣的人生修行便需要我們擁有異於常人的堅持毅力;也或許有的人一輩子平平順順,無甚起伏,那這樣的人生修行便需要我們擁有冷靜沉穩的耐心。

修行之路或艱難或乏味,但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只有走過了這條路,人生才會得以圓滿。

我們的一輩子很長,長到我們得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感受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對於這一輩子的修行,我們需要用最真誠的心,最認真的態度去面對,去體會。人生無處不在的就是修行了,我們既要經得起溫暖的陽光沐浴,也要受得住狂風暴雨的襲擊。

在修行這條路上,我們遇到最大的難題,便是和自己較真。都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有的人常常並不能明白這個道理,總是執著於失去和得到。

如此這般,他們往往便會在人生的漩渦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有些過於執著,過於較真的人,總是難以忘懷往事,對未來便失了從容。

若是行至修行途中的一半,遇到此番問題,最後的結局往往是止步不前,困於當局。往往這些人,到最後只會弄得一個半途而廢,不得善終的下場。

其實我們的修行就如泡茶一般,得慢得細,因為只有這樣,茶水的清香才能夠完全散發,人生也能夠圓滿。人生無處不修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最好不要與自己過不去。

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往事,千萬不要將其與當下的生活糾纏在一起,不如讓他們都隨記憶掩埋在心底深處。我們的一生即修行的一生,最重要的還是隨緣隨心。

道可道非常道,非有非無謂之道;大道無行,行道無常。人生的修行本就是一門學問,須得讓我們自己細細體會,才能明白其中深奧。

因果循環,天地法則,不要一味的去深究那些沒有結果的故事。人和萬物都共享這個世界,只有順應自然的規律,將我們的意識與天地法則歸一,我們才能夠明白人生修行的真正意義,我們才能夠修成我們人生的道。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若是我們太過於較真,又如何繼續我們貫穿整個人生的修行之路?如果一個人太過於較真,不懂得變通,那麼這個人往往都是非常認死理的。

這類人往往對什麼都看不慣,不管是親人還是朋友,甚至於整個社會。這些人在生活中仿佛都帶著顯微鏡一般,不管做什麼都會拿顯微鏡去照著比對,這樣他們看到的都不是他們心中最期待的樣子。

所以不管事物再如何再如何,在他們眼裡只要有一點點瑕疵存在,都是不允許的。

人生最難的修行,就是不與自己較真。其實有的時候有的人會覺得較真沒有什麼不好,因為較真仿佛代表著一種仔細慎重的態度。

但其實不然,人一旦較真起來,便會陷入思維的漩渦,鑽入牛角尖裡,自己出不來,別人也進不去。那這樣的修行又有什麼作用呢?就像是人生的一條線,卻突然打了結,還是一個解不開的結。如果這樣的話,修行不能繼續,人生又何談圓滿?所以說,人生最難的修行就是不與自己較真了。

我們的一生,紅塵滾滾,俗世紛擾,有太多太多可以牽絆我們的東西。我們常常為這些東西駐足停留,深陷其中,不得自拔。

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這些都是我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美好,而我們同樣的,也會常常較真於七情六慾之中。

貪嗔痴念,乃人本之性,本無可置喙。不過修行還在繼續,這些只是我們修行路上的一些風景,絕不可止步於此,若是躊躇不前,又怎得見前路山花燦爛別樣風華?

願這俗世中的每一個人,都能隨心、隨緣,不執著於往事,不較真與當下。前路漫漫,修行之路不是一朝一夕,但那路的盡頭總歸是極美的。

相關焦點

  • 感悟人生-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其實是做自己
    看淡愛恨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其實是做自己,我們總因為太在意他人的眼光而改變了自己原有的樣子。戴上厚厚的面具,假裝微笑,心裡卻不是真正的快樂。愛也好,恨也罷,別人的看法其實沒有那麼重要。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
  • 人生修行的四種層次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其實治學還在其次,人之大患在於不知自己人生之意義的究竟所在。佛教站在一個出世的視角,它看待人生意義比較特殊——它出離了你具體的功利化目標來看問題——比如做什麼具體功名事業、有什麼具體抱負理想,它不談這個,而是首先把人生過程定位為一個「修行過程」來考慮,不論你幹什麼,都認為是某種「修行」。所以佛教提出的人生境界、層次論其實是在談修行這個事情——之所以這樣談有時候更有效,因為這樣更具有普適性。
  • 人為什麼要修行?人生的三個層次,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
    生分為三個層次這是一場自我升華的過程人生分為三個層次,這是一場自我升華的過程,每一個人所經歷的具體過程都不一樣,這樣才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不用羨慕他人的精彩,也不必嘆息他人的悲哀,用心發現自己的成長當大多數人在第二層次後,享受到一些好處,禁不住更大的私慾諸如金錢、成功等誘惑,從而活成了小時候最討厭的那個人,在這個善惡難辨的人世間,戴上了虛偽的面具,鑽研於此,把這些都學來並運用的爐火純青,善於隱藏自己真實的目的,陷入其中,樂此不疲,不再升華。第二層次基本著眼於線或者面,能力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 王陽明:熬是人生最濃的滋味,經歷磨練,人生才是一場完整的修行
    能夠做到這樣,才會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斷提高。簡單來說就是,要加強自我修養,修身養性。王陽明:熬是人生最濃的滋味,經歷磨鍊,人生才是一場完整的修行凡事只有熬得住,才能笑到最後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人生好比粥一鍋,煎熬滾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張羅。」人生如粥,熬出至味。
  • 王陽明:磨是世上最好的修行,熬是人生最濃的滋味
    在世上,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憂喜參半的,即便是聖賢也不例外。王陽明當年貶謫龍場,條件最艱苦時,甚至只能在山洞中安身,靠野菜充飢。即便如此不利的處境,他也沒有消沉,堅持用樂觀的心態面對遭遇,還親手為自己設計搭建了 「何陋軒」和 「玩易窩」。所以,龍場不但沒有變成一個消沉之地,反倒成了王陽明靜心開悟,立地成聖的聖地。
  • 人生最難的是什麼?(此文已火)
    【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照顧好自己,才能守護好自己最珍視的東西。 最難平衡的是——心態 劉禹錫說:「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 人生最難的,不是沒辦法做自己,而是,你不敢做自己
    我當然知道什麼叫身不由己,但是我更知道什麼叫堅持自己。既然那樣愛,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歸途,其他的沒有太多的意義啊。但是同時我也知道,世上最難的一件事情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有多少人一生的不幸可能就是栽在不能堅持自己想法這道門檻上。
  • 千古聖雄王陽明:人的一生最難修行,是修煉自己的心
    他遍求百家,熟練儒釋道,傾盡一輩子領悟致良知的人生智慧,經歷了人生道路磨難,磨練出了堅毅思想人格。他曾說,人生道路最難的修習,便是修心。人生道路何等繁雜而曲折,修補自身的心,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然要經歷一個長久的自身思考與自身磨練,所有人也不例外。一、修心,一定要思想乾淨獨立。修心,是自身的事,應當是一輩子的思想修習與道德追求。
  • 王陽明:心不動、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的一場重要修行
    在王陽明看來,心學就是教給人們要「此心不動」。想要做到「心不動」,還得通過後天不斷地修行才能實現。王陽明:心不動、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的一場重要修行!只有學會了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我們才能真正地成為自己。只有真正地做自己,才不負造物主的恩賜,才能將我們的天賦、能量物盡其用。一個人之所以會在社會上感到迷茫,就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來到世界上是為了什麼,沒有目標,沒有理想。
  • 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
    王陽明說:「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經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王陽明心學教導我們「此心不動」,但不能被這一切所左右。像真君子一樣,鼓勵我「無入而不自得」,這也絕不是容易達成的精神領域。為了「此心不動」,不僅自己具有先天性強的定力,而且必須通過後天不斷的練習來強化心靈。有人說人生有兩個悲劇:一是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東西,另一個是我們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接近幸福,我們就會幸福,即使幸福在進行,也還在遭受失敗。
  • 愛自己,逐漸接近自己的內心,就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他還講過,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他說:「有人為了求我幫忙,找了個由頭送我一款手錶,這時候我如果收了,自己感覺有些彆扭,因為我並不需要,也違背自己的原則,可是我如果不收,又拂了人家的好意,他免不了又要多想。」
  • 紀錄片《大遷建》導演手記|朱偉偉:堅強、難不倒、較真兒、慢下來...
    陽光灑到她的臉上,善良的姑娘激起我們心底最簡單的快樂。和曉萌的相識,是在今年上半年。4月份,專題紀錄片的調研進行到關鍵時期,受新冠肺炎的影響,我們無法外出踩點,只得通過網絡跟採訪對象溝通。多方聯繫,我認識了馬曉萌,一個在黃河灘區長大的孩子。
  • 人生的修行之羈絆
    人生的修行之羈絆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計量,智慧財產權。《火影忍者》《海賊王》,應該是我追的最久的動漫了,除了熱血外,其實最感動我們的還是情感的羈絆。親情、愛情、友情等的羈絆從我們還是受精卵的時候就開始產生。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各種情感的羈絆中,或彷徨,或失望,或痛苦,或幸福。
  • 微信最紅的句子,送給自己!
    二、人生,哪能事事如意;生活,哪能樣樣順心。不和小人較真,因為不值得;不和社會較真,因為較不起。 三、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選擇。而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一樣,自己的選擇。
  • 修行、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學佛者必然要經歷紅塵「煉心」,經過聞思修證來踐行佛法真諦,從而達到佛之境界,這個過程就是修行。要想修行好,必須要明白人生的道理。做人的使命是什麼?什麼是人生的使命?應該這樣理解:這個使命就是每天起床時能讓自己開心並充滿動力的事。怎樣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使命?
  • 自然主義理想人生的修行切入點
    讓生命理想化與世界理想化落實於現實人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主義理想人生要致力於現實理想化亦即現實內在本質的自我展開與歷史完成!應該從現實的發展空間改善餘地從力所能及處著手曰行一善改善自己也改變世界!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我們預見性把握現實的可能性及其實現方式!
  • 人生下半場,最應該看透這4個真相
    家是最不需要計較的地方,很多事睜一眼閉一眼,也就過去了;如果非要事事較真,傷了和氣,那這個家便離衰落不遠了。不和過往較真,因為要前行很喜歡陶淵明的一句話:「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不與過去較真,才能從失去中獲得。歲月的磨礪,只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強大,然後全力以赴,過好當下每一天。不和自己較真,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人生,很多時候都是痛苦迷茫的。
  • 《少有人走的路》人生是一場修行,心理學家告訴你:關鍵修這三點
    ---派克人生確實是一場苦難的修行,但是具體要怎麼修行,派克醫生在《少有人走的路3》裡面告訴我們,關鍵是修好以下這三點。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如果我們想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讓潛意識從塵封的深淵浮出水面,轉化為意識,所以就必須讓自己的意識勇敢地面對潛意識,不要逃避,不要躲閃。因為潛意識裡面的東西,很多都是我們不願意承認,不願意面對,拼命地想逃避的一些東西。
  • 藍盈瑩、金晨、王霏霏|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較真的女孩?
    藍盈瑩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個特別「較真」的人,較真到近乎極致。她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著清晰的規劃,年初列計劃、年末有復盤;建立了自律打卡群,帶著粉絲們一起努力。長遠來看,她也要掌控自己的人生,並且有清晰的實施步驟:五年之內要「做最好的演員」,第六年開始學習編劇和導演,十年之後「要自己做戲」。
  • 速度最快的修行方式,並不是給你「灌頂」!
    雖然有這種現象,那麼「灌頂」是不是最快的修行方式呢?其實還不是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帶著這個疑問,本章節就與大家分享一下關於修行的速度問題。01修行的原理《性命圭旨》中有這樣一句話:「識識易,去識難。」這裡的「識」,指的是一個人對事物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