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修行?人生的三個層次,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

2020-12-14 九泰修行
生分為三個層次這是一場自我升華的過程

人生分為三個層次,這是一場自我升華的過程,每一個人所經歷的具體過程都不一樣,這樣才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不用羨慕他人的精彩,也不必嘆息他人的悲哀,用心發現自己的成長,你就不會在過程中停留太久。

第一個層次是不經歷任何風雨的人,沒有經歷磨難,順風順水的發展,這樣的人很難承受考驗。或者未開化,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看不清人性善惡,容易被誘惑蒙蔽雙眼,而中他人的圈套。此層次簡單著眼於幾個點。

第二個層次,是經歷了磨難,見過人性之惡,在學校或者初入職場時領受過他人對他下的套路,這些磨難會幫助你從第一層次向上升華。當大多數人在第二層次後,享受到一些好處,禁不住更大的私慾諸如金錢、成功等誘惑,從而活成了小時候最討厭的那個人,在這個善惡難辨的人世間,戴上了虛偽的面具,鑽研於此,把這些都學來並運用的爐火純青,善於隱藏自己真實的目的,陷入其中,樂此不疲,不再升華。第二層次基本著眼於線或者面,能力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人要不斷突破自我向更高層次邁進

第三個層次的人,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但不需要自我標榜,見過人性善惡,能明辨。能忍辱,忍受常人不能忍之事。能抵住誘惑,不被同化。淡淡的看著這世間人的利益爭鬥,看得清第二層次的人利用第一層次的人,與同層次的人相互鬥爭。第三層次能立體地看事物,看得到過去與未來,有更崇高的使命,並能在社會中建立自己的體系,來幫助更多的人。

修行是通過人生中各種事物的磨練,幫助自己從第一層次升華到第二、第三甚至更高層次。很多人從第一層次升華到第二層次,未能抵住誘惑,止步於第二層次,不再升華自己,思維上開始固步自封,形成看似無懈可擊的自洽體系,看似能在事業生活各方面把其他人玩弄於股掌之中。此時已接納不了更高維度的思想認知,並陷入因果循環,善惡報應,真實不虛。每升華到更高層次的過程中,所遇到的考驗會不同,也會比以往更加困難。沒有正確的修行觀,很容易偏離。

當你會思辨人性本質時你將啟動新的升華

升華是一個過程,科學是會自我顛覆的科學,許多第二層次的人會藉此來維護自己的自洽邏輯體系,打擊試圖掙脫其枷鎖的人。但只要站在時間軸去看科學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科學的本質就是一個不斷證偽的過程。並且你會發現許多普遍都信以為真的科學,其背後不過是一幫人為了牟利而編織出的巨大謊言。修行是在幫助自己開悟,突破自我被設定的枷鎖,向更高層次進發。

如果你在嘗試掙脫這種束縛,不斷嘗試破除來自第二層次對你的精神枷鎖,並立志要經受考驗,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幫助當下你正在遇到的問題,發現隱藏在背後的本質,從而建立起正確的修行觀,發現更高維度的自己,你會結識更多真正的高人,並找到升維的鑰匙。

相關焦點

  • 人生修行的四種層次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其實治學還在其次,人之大患在於不知自己人生之意義的究竟所在。這三句以膾炙人口的詩詞名句而帶來的心靈感觸,實際上給當代普羅大眾的啟示,反而是在為某種人生意義而奮鬥的過程體驗了。
  • 人生,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
    人生就是一個漸循漸悟的過程,別人怎樣,我們管不著,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在為什麼而活著。自已過的好與壞,都和別人不相干,一切都在於自己的造化,一切都在於自已的努力和爭取。
  • 人生最難的修行,是不與自己較真
    修行的路很長,但是這是一條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去走的路。我們從出生開始,當我們來到這個塵世間,便開始了我們的修行之路。或許有的人一輩子坎坎坷坷,得道艱難,這樣的人生修行便需要我們擁有異於常人的堅持毅力;也或許有的人一輩子平平順順,無甚起伏,那這樣的人生修行便需要我們擁有冷靜沉穩的耐心。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先活得像個真正的人,在人生中切實去體會
    這本書通過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困惑,「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探索成為人生奧秘的事情,同時也影響了很多讀者。將近60年後,他仍然記得這本書還很新鮮,並在自傳中寫道:「直到現在,我仍然清楚地記得我第一次打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感覺,不禁十分懷念。於是在他將近80歲的時候宣布拍一部這樣的電影,並直接將《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作為電影的名字。也是如書中那樣,傳遞一種信念,即無論時代多麼艱難和殘酷,你都必須像一個真實的人一樣生活。
  • 決定人生命運的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那麼我們的人生將如何做一個正確的選擇呢?我們如何去選擇一個正確的命運呢? 你看,上面這三個案例,他們的行為選擇,完全是被逼著走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能力,但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踩到了運氣,這種現象太多了,你問為什麼?很多人自己都無從解釋;所以有時候你感嘆為什麼這樣的人也能發財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是被命運驅動的! 這類人隨波逐流,沒有什麼大的追求和能力,他們的成功與否,靠的是運氣。
  • 不要與層次低的人計較——自我的修行
    一個人格局越大,層次越高,越不會計較小事,正所謂:心大了,事情就小了,心小了,事情就大了。生活和社會,本來就存在各種人,各種性格和各種做事方法,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每個人受的教育程度,家庭影響,社會經歷不同,導致為人處世,三觀各有差異。
  • 拒絕家暴,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當然不是,女性其實還有第二個更好的選擇。今天,小貝就來談談,女性其實還可以這麼活。一、要勇敢地對家暴說「不」根據全國婦聯統計顯示,全國2.7億家庭中,30%的中國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經常會在網上看到婚後男性經常一個月只有幾十塊的零花錢的段子,但是在背後卻是女性為了家庭精打細算,一分錢要當兩分花。如果家裡再有人生個病,那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大多數對婚姻生活滿懷憧憬的女性,最後都熬成了全職的家庭婦女。
  • 明辨修道的根本:兩個問題,三個層次
    它又分為三個層次:一曰人身,指有形之形體;二曰人心,即祛除心欲;三曰人生,超越現實的人生。自先秦老子提出了「道」的哲學化思考之後,道的理念就被運用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們希望可以用有限的力量探索到道的微妙。道究竟是什麼: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祖有言:「(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 無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是怎麼修行才能達到呢
    的確不容易達到,所以我們要修行。然而怎麼修行?我們在嘗試提出修行的路徑之前,先要看看「無我」之前有幾種境界。《黃帝內經》中有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挨完刀以後,你需要自我療傷。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本來沒幹啥壞事兒,但是他過於內疚、自責、自卑,這樣的人也需要自我療傷,要知道心靈的療傷和身體的療傷同等重要。恬,是黃帝告訴我們要做到的第一種境界。
  • 不做「數字時代的奴隸」,要做就要活出快樂的自主人生
    莫妮卡·A波爾的《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中,說到了關於"數字時代的奴隸"這一話題,它給出的答案,我覺得十分入心。"數字工具也是有好處的它們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並且帶來了進步。但前提是,我們要明白其中的利害,不讓自己被數碼工具支配。如今很多人很難做到這一點。
  • 層次越高的人,越有這三個好習慣
    答案:點擊上邊藍色字體關注《每天學財商》 生活能過成什麼樣子,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你是什麼層次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生活與之匹配,所以,一個人的層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生活層次。 如果你想過上更好的生活,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層次。那麼,一個人,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層次?
  • 其實有三個層次,真懂的人不多
    又由於每一個的根智深淺不同,就算是開悟了,其程度也有所差別,於是,開悟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這種了知到的客塵關係,真切的體驗到獨立意識升起,就好比夢中醒來,一切外境都是夢中產物,不再對於自己產生任何束縛,這個時候,整個人都會從恍惚的人生中醒來。不再渾渾噩噩地過日子,這是大悟,當然,能夠證到這樣的果位,也是宗師或祖師級的人物了。
  • 《少有人走的路》人生是一場修行,心理學家告訴你:關鍵修這三點
    ---派克人生確實是一場苦難的修行,但是具體要怎麼修行,派克醫生在《少有人走的路3》裡面告訴我們,關鍵是修好以下這三點。我們總是想將這些不願意承認和面對的東西藏匿在潛意識的深淵裡面,不讓自己和別人知道。如果我們不能主動地選擇面對,這些潛意識的東西就會用其他更加痛苦的方式來讓我們被動地承受更多更大的痛苦。我們唯有不逃避,勇敢地去承受這些痛苦,才能慢慢地化解痛苦。這就是人生的苦難修行,沒有人能夠逃避掉。
  • 人生的修行之羈絆
    錢鍾書先生逝世四年後,當時已92歲高齡的楊絳記錄了她與錢鍾書及女兒錢媛相守63年的人生經歷,結成回憶錄《我們仨》。書中收錄了三人往來的文字、書信及圖畫,如夢似幻地道出摯情難斷的依戀。按照編輯的說法,這本回憶錄濃縮了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讀書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及正直清朗的操持。楊絳文筆樸實,家常小事寫得饒有趣味,處處體現一家三口的溫情以及楊絳夫婦待人處事的友善,這些珍貴美好的情感著實令人嚮往。
  • 人生最重要的使命:敢於擺脫別人的期待,活出真實的自己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每個人其實都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人生最重要的使命是活出真實的自己。真實的自己是一種對自我的接納,更是對自我人生的負責,而我們要想活出真實的自己並不容易,因為我們不僅需要對自我的認知,還需要劃清界限,敢於擺脫別人的期待,勇於對別人的指手畫腳說不,我們才能在時間的沉澱下,慢慢活出自己的平凡,樸實亦或風華絕代。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要問涼水是什麼味道,你不親自嘗嘗就無法明白,無論別人怎麼說明,真正的味道只有自己喝過才能明白。人習慣以自己為中心思考、判斷事物;即使長大了,這種特性同樣根深柢固。無論時代如何殘酷困難,我們都要活著像一個真正的人。若人對於自己的價值,抱有真正的自信,那麼無論境遇如何,都可以活的心如止水。
  • 《驢得水》中三個女性象徵三個層次不同的人生追求,何以同樣幻滅
    張一曼理想中的合影在我看來,電影正是運用女性形象來向我們闡釋了人生追求的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的追求是物質追求、精神追求和靈魂追求,分別以銅匠妻、張一曼、孫佳的追求為象徵影片暗含的對生活追求的不同層次也讓影片更具魅力,本文將從三個女性形象出發,來看影片是如何詮釋人生三個層面的追求,而這些追求又何以幻滅。面對生存的物質追求:銅匠妻代表著未受文明開化和影響的人,性格潑辣,勇敢捍衛自己的物質利益,這是人對衣、食及繁衍這些物質的需求。
  • 人要好好活著,更要好好修行
    學會灑脫,你會更快樂,懂得修行,你才更智慧。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沒有盡頭的修行,宇宙間的一切智慧都是修行而來。人就是在不斷修行中成長,在修行中成熟;自我修行的同時,力所能及的影響他人,改變環境,也使得自我的人格發展更加健全,人生經歷更加充實,思想的光芒更加閃亮。
  • 仙翁洩天機:真正活出華嚴境界的人,才是大修行,能得大自在
    而且幾乎是所有的佛經,乃至於很多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同時也認為這個世界是有缺憾的,是不完美的,所以才要指引人們尋求解脫。但唯有佛陀開宗明義所講的第一部經《華嚴經》,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
  • 餘華《活著》:人活著的三個層次,來世上走一趟,總得活得明白點
    「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說來也是很諷刺,小說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跟「福貴」這兩個字從不沾邊。「人生無常」這四個字,福貴倒是體會到了全部。除了講述福貴悲慘的一生,《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還沒有斷,苟延殘喘,正是體現了這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