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聖雄王陽明:人的一生最難修行,是修煉自己的心

2021-01-20 濤濤看娛樂

王守仁,明朝哲學家,亦稱王陽明,以其曾在會稽山陽明洞修習,專家學者多稱其為陽明先生。他的思想千古流傳,開闢出了堪稱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枝獨秀的心學,近現代的孫中山、曾國潘、章太炎等亦從在其中受益良多。

王陽明的一輩子是起起伏伏、風雲變幻的一輩子,也是造就光輝、思想瑩瑩的一輩子。他遍求百家,熟練儒釋道,傾盡一輩子領悟致良知的人生智慧,經歷了人生道路磨難,磨練出了堅毅思想人格。他曾說,人生道路最難的修習,便是修心。

人生道路何等繁雜而曲折,修補自身的心,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然要經歷一個長久的自身思考與自身磨練,所有人也不例外。

一、修心,一定要思想乾淨獨立。

修心,是自身的事,應當是一輩子的思想修習與道德追求。修煉自身的心,容不得半點沙子。失之毫釐,差之千裡。

在這裡所指的思想獨立,一個是要靜下心來,定時定期地自身思考和自我反思,這一階段的思想感悟也需要回顧和匯總。不論是小過錯還是大失誤,發生過了最先要打開心去應對,內心當然會產生回復,也會時時刻刻提醒你下面的行走之路。二是說修心務必消除私心雜念,這些邪惡的思想和不善的執念要全力以赴消除。私慾,會讓自身的心被欲望主導,會為自己的心蒙上灰塵,會讓自身的心無法得到片刻安寧,大量的惡念惡行也會由此產生。三是要守住初心,儘量不要受外界和他人影響。他人言之有理的指正和指導是可以虛心接受的,但是在這中間也要學會明辨什麼話可以吸收,什麼話要堅決摒棄,不要輕易被旁人的觀點影響,而動搖自身的決定或原則。

二、修心,一定要高度自律

高度自律,一個是說做一件事情要專心致志。當今的我們,確實是過度心浮氣躁和過度焦慮,懶散和捨棄就好像一個猛獸埋伏在人的內心,以至於追夢路上的我們老是會頭腦昏昏,三心二意。究根到底,將全部身心傾注於一件事情,還是「心」的難題。清靜的心,較難修煉,可唯有修煉得好才可以抵擋外界的幹擾;唯有將自身的全副精力專注集中於對身心有價值的事,才可以知行合一。二是說對於目標要全力以赴,追夢便是要追到極致,追到勝利的彼岸。修心也是如此,是一輩子的事,很多人修習一輩子,還覺得自身的努力不夠淋漓盡致。定下一個目標,隨之要在潛意識裡施加一份壓力,用壓力去激發潛力。

三、修心,一定要有恰當的價值觀和得失觀

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裡賊難。」人的心是非常容易寂寞的,是非常容易動搖起伏的。在今天這一物質時代,信息爆炸,時興著各種各樣生活習慣,人們非常容易受物慾迷惑心靈,短期內或長期性中缺失了恰當的價值觀,不可以遵循良知和初心;人們也非常容易看向他人的所得所獲,或是盲目地開始患得患失,未曾搞清楚人生道路幾乎全是有得也有失。不正確的價值觀和得失觀如同糟糕的垃圾,是要消除扔掉的。你的思想觀念和所追所求投射著你的內心,同時,你心裡有什麼,眼裡就會呈現什麼。所以說修心是人生道路較難的修習,功夫修煉到一定境界,或許面臨外界紛雜的人情世故和繁亂的無用信息時,才可以做到保持心理的寧靜吧。

王陽明本身非常好地堅持了這一點,並一輩子修習。心明如鏡,方能應變無限。縱然他也經歷了職位遷降,命途是有不濟,但他從沒有在心中想過要屈從強權貴族之下,從不會接納別人給的嗟來之食,他自始至終守好自身的心自始至終肯定自身,穩重且坦然。聖人的心如同明鏡,清清明明,萬事萬物來了都能夠映出,等它們去了也不會留下任何印痕。當他的心和良知修煉到一定境界,呈現出來的初心會讓全部人得以升華,從而更有自信也更有信心去追求自身的所感的和所需的。消除心裡的雜草,擺脫自身的本能,才算作沒有辜負這一路的修習。

願當今的我們不要急躁,不要菲薄,一歲一年,一天一天地去修煉自身的心,心發出聖潔的光,必定能迎來閃光人生道路,必定能換來「蝴蝶花開,清風自來」的春和景明之景。

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順利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我國,如今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王陽明,小編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來時讀一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了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講,王陽明是必讀之物!

《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書一共加起來75元,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相關焦點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修煉好2字,讀懂這7心,男人能成大器!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修煉好2字,讀懂這7心,男人能成大器!男人都想成大器,能力固然重要,但只佔一部分,而真正成功的人,修煉好這兩個字,一定能幫助你我在將來的道路上少走彎路。這兩個字就是王陽明提出的「心學」。
  • 王陽明的不動心功夫怎樣修煉的?佛系青年的「不動心」有何新意
    王陽明修煉方法是什麼呢?有一個故事。公元1496年,王陽明參加會試落選。旁邊有很多人落選後嚎啕大哭。王陽明一臉的平靜,無動於衷的樣子。有些人看到王陽明的樣子,以為他傷心過度,都來勸導他。他平靜的略微一笑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以落第動心為恥!
  • 王陽明: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世界都為你讓步
    王陽明一生都在強調修心,他認為只有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但百事可成,甚至連疾病都遠你而去!王陽明的心學主張「知行合一」,從人性出發,主張一切向內求,順其自然,從而修煉一顆強大內心,不假外求!王陽明自從掌握心學這麼利器,在政治上、軍事上都是百戰百勝,從未失敗!
  • 王陽明:磨是世上最好的修行,感到絕望時,正是磨練自己的好時機
    在這世上,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憂喜參半的,幾乎每個人都有過一段十分煎熬的日子,人生的智慧大體如此,讓我們感到最絕望的時候,也正是磨鍊自己的大好時機。王陽明:磨是世上最好的修行,感到絕望時,正是磨練自己的好時機在事上磨練,要以修心為重王陽明曾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
  • 王陽明:心不動、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的一場重要修行
    明代的王陽明更是如此,因為反對奸臣劉瑾被貶到龍場當差,在這裡他經過艱苦的生活後,悟得大道開創「心學」,後世稱之為「龍場悟道」。在王陽明看來,心學就是教給人們要「此心不動」。想要做到「心不動」,還得通過後天不斷地修行才能實現。王陽明:心不動、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的一場重要修行!人能為己,才能克己王陽明: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 王陽明:熬是人生最濃的滋味,經歷磨練,人生才是一場完整的修行
    人只有在 遭到一些變故和一些挫折之後,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把命運給我們的痛擊或苦楚,當成是磨練我們的心性。能夠做到這樣,才會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斷提高。簡單來說就是,要加強自我修養,修身養性。王陽明:熬是人生最濃的滋味,經歷磨鍊,人生才是一場完整的修行凡事只有熬得住,才能笑到最後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人生好比粥一鍋,煎熬滾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張羅。」人生如粥,熬出至味。
  • 人生修行:修心學王陽明,修身學曾國藩
    王陽明與曾國藩雖生在不同年代,但對於人生修行的理解如出一轍,都源於儒學體系並結合自身體悟予以延展深化,對當今社會的我們仍有很大借鑑意義。一、修心學王陽明王陽明的學術思想繼承宋代大儒陸九淵,以個人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王陽明「心學」體系。
  • 王陽明:天下最難的學問,抵不過一個「藏」字,進可發達退可保身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由此可見,成功的大忌就是驕傲,因為驕兵必敗!同理,自己得了好處,身上有優點,要懂得內斂掩藏幾分,因為顯擺不僅容易招致他人眼紅妒忌,而且也會使自己內心浮躁,繼而難以真正修煉自身品德。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需修煉好這12字心訣
    很多時候,男人們想要成就一番偉業,能力並不是唯一,很大程度上要重視修煉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3、靜心:靜坐察己過「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世間嘈雜,紛紛擾擾,男人只有靜下心來,常思己過,少談是非,才能由內而外地實現突破。若只盯著外界的是非恩怨,反倒擾了自己的心,做起事來也是很難順利的。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金錢次之,修煉7字真言,註定是人上人!
    一、心王陽明認為,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只有擁有正確的心態,修煉強大的內心,才能成熟高效率地解決遇到的問題,在人際交往與事業發展中,也會得心應手。王陽明早認為,做人做事都要看清自己的實力,不要一腔熱血盲目追求,年輕需要努力拼搏,但是要用對地方,要明確正視自己的能力。三、誠持純粹心,做至誠人。
  • 王陽明:磨是世上最好的修行,熬是人生最濃的滋味
    在世上,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憂喜參半的,即便是聖賢也不例外。王陽明當年貶謫龍場,條件最艱苦時,甚至只能在山洞中安身,靠野菜充飢。即便如此不利的處境,他也沒有消沉,堅持用樂觀的心態面對遭遇,還親手為自己設計搭建了 「何陋軒」和 「玩易窩」。所以,龍場不但沒有變成一個消沉之地,反倒成了王陽明靜心開悟,立地成聖的聖地。
  • 王陽明:真正的修行,是在事上煉
    王陽明在一座寺廟中看到一個枯坐的和尚,據說已不視不言靜坐三年。王陽明笑了笑,就繞著和尚走了幾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後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準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聲:「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什麼!終日眼睜睜看什麼!」
  • 王陽明:此心不動,方能萬事從容!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那些在名利場上奔波、隨波逐流的現代人,該去找找自己的定盤針了。 眾所周知,蘋果公司的創始人——賈伯斯曾經去印度修行,還去日本學習了禪宗。那時候,有位大師便跟他說:「修行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因此賈伯斯才決定創辦蘋果公司。每每談到自己的成功之時,賈伯斯都會強調:「我是在跟隨自己的內心」。 王陽明的一生,也是意志堅定、堅持自我、特立獨行的一生。
  • 王陽明:層次高的人,從不追求忙碌,而是學會掌控自己的內心
    什麼是正道,從本質上來說,正道就是我們內在的良知,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好,讓每個人變得更好。當你走正道的時候,你一定不會孤單,正道就是一種最強大的吸引力。一個懂得堅持走正道的人,人生一定不會太差。修煉心態修好自己的這顆心,可以百病不侵,修好自己的這顆心,可以扭轉命運,王陽明說:「經常保持快樂、樂觀的心情,即為功夫。」民族英雄文天祥他被元軍俘虜後,經受了三年非人的關押生活,始終剛毅不屈,並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正氣歌》。
  • 王陽明心學智慧:修煉不動心,擁有一顆強大內心,世界都為你讓步
    王陽明一生都在強調修心,他認為只有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但百事可成,甚至連疾病都遠你而去!王陽明的心學主張「知行合一」,從人性出發,主張一切向內求,順其自然,從而修煉一顆強大內心,不假外求!「不動心」也是陽明心學的一個重要內涵,通俗來說是一種內心的強大,而在修心的境界則是內心不因外事而動,一個人即便外在遭遇了負面情緒,也能夠化解這一些情緒,不讓情緒入自己的心。此心不動,隨心所動,應該是我們學習心學最嚮往的境界了。
  • 王陽明心學:為何人生一事無成?只因太過浮躁,心定,則萬事可成
    王陽明心學:為何人生一事無成?只因太過浮躁,心定,則萬事可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王陽明在他臨終時曾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心光明了,世界好像都可以一同點亮,此後的幾百年間,王陽明和心學理論真的點亮了很多人的內心世界。現代社會中,很多人越來越焦慮、迷惘、缺乏安全感。人的一生,放下一切,便是對的嗎?
  • 人生最難的修行,是不與自己較真
    修行之路或艱難或乏味,但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只有走過了這條路,人生才會得以圓滿。我們的一輩子很長,長到我們得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感受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對於這一輩子的修行,我們需要用最真誠的心,最認真的態度去面對,去體會。人生無處不在的就是修行了,我們既要經得起溫暖的陽光沐浴,也要受得住狂風暴雨的襲擊。
  • 王陽明:你意不定,心不正,則易怒
    1 克己修身 做事是最靠譜的修煉。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感悟: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儘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與朋友相處,懂得謙讓很重要。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
    「心學」是王陽明的聖人之學,一個男人慾成大事者,能力次之,修煉好「心學」這兩字,能少走很多坑。那麼,大家又該如何修行好」心學「這兩字呢?下面就以陽明心學為本,告知人世間男人們今生要掌握這十二句真理。1、修心:內心強大的一個男人,才會大有作為修身養性即是放平心態,不與自身賭氣,也不會與他人鬥爭,是一個自然平靜的情況。
  • 「心若不動,萬事從容」!王陽明「心學」四大智慧,直指當下人生
    王陽明回答:哪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如果非要說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王陽明說,和寧王朱宸濠對戰時處於劣勢,向身邊人發布準備火攻的命令,他說了四次,那人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這一看就是平時學問不到位,一碰上事情就慌亂失措。王陽明不認為只有靜坐、靜修才能養不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