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明朝哲學家,亦稱王陽明,以其曾在會稽山陽明洞修習,專家學者多稱其為陽明先生。他的思想千古流傳,開闢出了堪稱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枝獨秀的心學,近現代的孫中山、曾國潘、章太炎等亦從在其中受益良多。
王陽明的一輩子是起起伏伏、風雲變幻的一輩子,也是造就光輝、思想瑩瑩的一輩子。他遍求百家,熟練儒釋道,傾盡一輩子領悟致良知的人生智慧,經歷了人生道路磨難,磨練出了堅毅思想人格。他曾說,人生道路最難的修習,便是修心。
人生道路何等繁雜而曲折,修補自身的心,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然要經歷一個長久的自身思考與自身磨練,所有人也不例外。
一、修心,一定要思想乾淨獨立。
修心,是自身的事,應當是一輩子的思想修習與道德追求。修煉自身的心,容不得半點沙子。失之毫釐,差之千裡。
在這裡所指的思想獨立,一個是要靜下心來,定時定期地自身思考和自我反思,這一階段的思想感悟也需要回顧和匯總。不論是小過錯還是大失誤,發生過了最先要打開心去應對,內心當然會產生回復,也會時時刻刻提醒你下面的行走之路。二是說修心務必消除私心雜念,這些邪惡的思想和不善的執念要全力以赴消除。私慾,會讓自身的心被欲望主導,會為自己的心蒙上灰塵,會讓自身的心無法得到片刻安寧,大量的惡念惡行也會由此產生。三是要守住初心,儘量不要受外界和他人影響。他人言之有理的指正和指導是可以虛心接受的,但是在這中間也要學會明辨什麼話可以吸收,什麼話要堅決摒棄,不要輕易被旁人的觀點影響,而動搖自身的決定或原則。
二、修心,一定要高度自律
高度自律,一個是說做一件事情要專心致志。當今的我們,確實是過度心浮氣躁和過度焦慮,懶散和捨棄就好像一個猛獸埋伏在人的內心,以至於追夢路上的我們老是會頭腦昏昏,三心二意。究根到底,將全部身心傾注於一件事情,還是「心」的難題。清靜的心,較難修煉,可唯有修煉得好才可以抵擋外界的幹擾;唯有將自身的全副精力專注集中於對身心有價值的事,才可以知行合一。二是說對於目標要全力以赴,追夢便是要追到極致,追到勝利的彼岸。修心也是如此,是一輩子的事,很多人修習一輩子,還覺得自身的努力不夠淋漓盡致。定下一個目標,隨之要在潛意識裡施加一份壓力,用壓力去激發潛力。
三、修心,一定要有恰當的價值觀和得失觀
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裡賊難。」人的心是非常容易寂寞的,是非常容易動搖起伏的。在今天這一物質時代,信息爆炸,時興著各種各樣生活習慣,人們非常容易受物慾迷惑心靈,短期內或長期性中缺失了恰當的價值觀,不可以遵循良知和初心;人們也非常容易看向他人的所得所獲,或是盲目地開始患得患失,未曾搞清楚人生道路幾乎全是有得也有失。不正確的價值觀和得失觀如同糟糕的垃圾,是要消除扔掉的。你的思想觀念和所追所求投射著你的內心,同時,你心裡有什麼,眼裡就會呈現什麼。所以說修心是人生道路較難的修習,功夫修煉到一定境界,或許面臨外界紛雜的人情世故和繁亂的無用信息時,才可以做到保持心理的寧靜吧。
王陽明本身非常好地堅持了這一點,並一輩子修習。心明如鏡,方能應變無限。縱然他也經歷了職位遷降,命途是有不濟,但他從沒有在心中想過要屈從強權貴族之下,從不會接納別人給的嗟來之食,他自始至終守好自身的心自始至終肯定自身,穩重且坦然。聖人的心如同明鏡,清清明明,萬事萬物來了都能夠映出,等它們去了也不會留下任何印痕。當他的心和良知修煉到一定境界,呈現出來的初心會讓全部人得以升華,從而更有自信也更有信心去追求自身的所感的和所需的。消除心裡的雜草,擺脫自身的本能,才算作沒有辜負這一路的修習。
願當今的我們不要急躁,不要菲薄,一歲一年,一天一天地去修煉自身的心,心發出聖潔的光,必定能迎來閃光人生道路,必定能換來「蝴蝶花開,清風自來」的春和景明之景。
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順利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我國,如今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王陽明,小編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來時讀一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了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講,王陽明是必讀之物!
《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書一共加起來75元,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