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世尊!善男人、善女人,……云何降伏其心?

2020-12-19 超凡博弈

世尊!善男人、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直譯--

「世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了無上菩提之心,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那麼他們在修行上覺知心要如何安住?又要如何降伏覺知心之妄想顛倒呢?」

解釋--

「世尊!善男人、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善女人是如來對佛弟子的稱呼,因為當了佛弟子必定是要向善的。當佛弟子也不容易,也要有因有緣,我們若是要度父母親人學佛,也是要種種因緣才有可能。

此生能成為同一家人就是有緣,此外還要我們自己也學佛,父母親人也願意接受;其實這其中是有無量的因緣所促成,不是那麼簡單,也不是想像中的容易。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指什麼?

「阿耨多羅」意指「無上」;「三藐三」意為「正」;「菩提」是名為「覺」,如此總稱為「無上正遍正覺」。

「無上」,是說沒有比此再高的果位;「正遍」,是說既是正又是遍;」覺」,即是覺悟。

這意思說,佛所覺悟之境界是正遍皆了知,無有其上;佛的智慧在三界世間至高最上,無有超過佛。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名無上正等正覺,又名無上菩提,就是佛地之果位,就是成佛。

菩提有三種:一者聲聞菩提、二者緣覺菩提、三者諸佛菩提

菩提又名智慧,修學聲聞法所得之智慧,稱為聲聞菩提;修學緣覺法,即是十二因緣法,所得之智慧,即是緣覺菩提;又修學佛菩提道所得智慧,名為佛菩提。

佛菩提包含聲聞菩提和緣覺菩提。又一切佛法有兩個主要法道,一種是解脫道,一種是佛菩提道,而佛菩提道又涵蓋聲聞、緣覺之二乘解脫道。

修學不同的法道,所得的智慧就有不同,而修學佛菩提道,則會獲得三乘菩提,也就是聲聞、緣覺以及佛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佛菩提,是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發起證得佛菩提之心。

一般所謂發菩提心,即是指發起證得佛菩提之心,就是發起成就佛道之心。

發菩提心極為重要,一切佛弟子都應該發菩提心,因為只有成就佛菩提之修證,才能真正廣度無量眾生。

我們欲修學《金剛經》,想從《金剛經》獲得智慧,就應該發無上菩提之心,不要只是發聲聞菩提,或是緣覺菩提之心,佛在經典上也是如是教導。譬如《大集月藏經》云:

「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

有人一直把它解釋為:「大念者大聲念佛,小念者小聲念佛。」這是不正確的說法。

「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之「大念」是指發佛菩提心;「小念」則是說發聲聞菩提或緣覺菩提之心。「見大佛」是指證佛菩提果位;「見小佛」則是只證得聲聞菩提、緣覺菩提。

這當中的意思差別很大,只要我們努力修學,從這部經裡證得法界實相心,具有般若智慧,就能了解「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就知道此段經文之意義。

由於證得般若智慧,則必會生起大悲心,又若能於眾生生起大悲,必會發菩提心。譬如《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如是云: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又譬如《菩薩優婆塞戒經》云:

「善男子!外道斷欲所得福德,勝於欲界一切眾生所有福德。須陀洹人勝於一切外道異見,斯陀含人勝於一切須陀洹果,阿那含人勝於一切斯陀含果,阿羅漢人勝於一切阿那含果,闢支佛人勝於一切阿羅漢果;在家之人發菩提心,勝於一切闢支佛果。出家之人發菩提心,此不為難;在家之人發菩提心,是乃名為不可思議。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在家之人,發菩提心時,從四天王乃至阿迦膩吒諸天皆大驚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師。」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善男子、善女人發了菩提心之後,究竟要如何安住呢?

就是用來修行的覺知心要安住在什麼境界來修學,才能成就佛道呢?

又覺知心妄想顛倒,隨順著煩惱習氣而分別攀緣,乃至造種種惡業,像這樣的覺知心,善男子、善女人要如何降伏呢?

須菩提可說是「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就請問佛世尊這個問題,這正是眾生最應了知之問題。

我們學佛修行,是要靠這個四大假合的色身,有了健康的色身才能修學佛法,行菩薩道,修集一切功德;所以色身要保養,才好修行。

可是修行是要用心來修,光靠色身是不行的,要用覺知心來修,無論聞、思、修、證,都需要用覺知心來做這些工作。

這裡的覺知心主要是指意識、意根,也就是第六識、第七識。眾生的覺知心都是無法安住的,因為煩惱習氣很重,覺知心往往被習氣牽著走。

除非定力很好,能夠暫時降伏煩惱習氣,卻不能修除煩惱習氣之種子,所以遇到了境界,習氣的種子又現行。

如此煩惱斷不了,當然就無有解脫之可能。就像色界、無色界的眾生,定力那麼好,有了四禪八定之能力,可是還不能解脫。

定力、定境都是意識覺知心的境界,不能令人解脫,只有智慧才能令人修得解脫,所以眾生需要智慧,安住於智慧之境界。

若依於此般若智慧的境界而修習,則在解脫道上能夠獲得解脫果,在佛菩提道上也能夠成佛。

云何應住?

應住於般若智慧之境界;

云何降伏其心?

要轉依般若智慧的境界修習,來降伏其覺知心。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善現啟請分:云何降伏其心?讀完醍醐灌頂!
    《金剛經》善現啟請分: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一個人起了妄念時,如何降伏這顆妄心?讀完醍醐灌頂!先看以下經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金剛經 · 第二品 · 善現啟請分
    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 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 《金剛經素解》第二章 如何降伏其心?
    1.降伏其心【原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 清涼學堂丨不可不讀的佛經:《金剛經》
    據說,六祖慧能出家之前,就是聽到有人誦讀《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若有所悟而決定出家求道。後來到湖北黃梅見五祖弘忍,聽五祖講《金剛經》,再聽到這句話而豁然大悟。 《金剛經》受到漢傳佛教長久普遍的重視,是一部深入中國,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的一部經典。今天,我們做簡短介紹,看看《金剛經》到底說了些什麼。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一句話,是我們修行的核心,一定要記住
    金剛經在學術分類上,歸入般若部,何謂「般若」,大致上說,大智慧就叫般若。所以念誦金剛經就會得大智慧,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有的人因為金剛經得到感應,有的人因為念誦金剛經而悟道成道。
  • 金剛經全文、譯文、釋義——《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原文第二品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 《金剛經》全文完整版 | 宏渡法師唱誦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
  • 《金剛經》全文+儀軌完整版,持誦《金剛經》,消災解難,功德無量!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
  • 《金剛經》: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一)「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 《金剛經》中的故事—佛陀十大弟子,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金剛經》—善現啟請分大家對須菩提並不陌生,《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授業師父菩提祖師即為須菩提尊者。須菩提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這應該也是他為自己弟子取名「悟空」的原因。
  • 金剛經解釋:《金剛經》全文注音版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shàn fù zhu2 zhū pú sà,shì zūn,shàn nán zi,shàn nu rén,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fā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ao sān pú tí xīn,
  • 怎樣理解《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曾跪請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怎麼降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問引出一部曠世奇經《金剛經》。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
  • 讀不懂金剛經 牢記這一點就足夠了
    不管你只讀了幾遍,或是已經讀了幾年,如果覺得自己讀不懂金剛經,心裡不要著急。更不要認為自己佛緣淺,根器鈍,智慧薄,你只需要記住以下這一點,就足夠了。金剛經是關於如何實現正等正覺的。你只要記住這點就夠了。
  • 佛學:如來的善護念,是金剛經的核心論點
    文章作者:悟心明理(學習佛學文化,領悟佛學智慧、傳遞正能內容) 在上一章節中們講到金剛經的總綱領在第二品,也就是全文圍繞須菩提所提的「兩個菩提心」而開展的。
  • 在金剛經中 佛陀究竟有沒有說實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方法
    這一章,我們來了解實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方法,佛陀在金剛經裡,究竟有沒有對須菩提長老說,有沒有跟我們說?須菩提長老,從自己的禪修墊上站起來,恭敬地跪在佛陀面前問到: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 佛經中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是什麼樣的人?如果弄不清談何修行
    我們在讀佛經的時候,常常會發現佛經中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樣的字眼。那麼這是什麼樣的人呢?如果弄不清談何修行。【一】善男子善女人從善如流。有人對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困惑不已,到底做到什麼程度,才能算得上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說從字面意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