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悟心明理(學習佛學文化,領悟佛學智慧、傳遞正能內容)
在上一章節中們講到金剛經的總綱領在第二品,也就是全文圍繞須菩提所提的「兩個菩提心」而開展的。今天我們繼續來理解《金剛經》第二品中的 「善護念」這三個字,「善護念」在昨天的章節中也簡單的提到過,意思是佛對眾生的一種教導,也就是老師對學生的一種諄諄教導。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經說過「善護念」這三個字,是人類一切修行的方法,它主要是指護心念,勿使自己起心動念的意思。
南懷瑾老先生說《金剛經》的核心內容就是「善護念」這三個字,主要是講護念好我們的念頭,念頭也可以理解為思想,按佛教的說法,彈指間有八萬四千個念頭,一個念頭有八萬四千種煩惱,這個煩惱就是思想,所以說人的思想是千變萬化的,是捉摸不透的。念頭是一切造作的起源,修行的第一任務就是熄滅自己的念頭,如果人沒有了念頭,也就說明你開悟了,不執著宇宙一切的事與物。
淨土宗是念佛法門,它的宗旨是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實現,這個「一心」可以理解為「一念不生」,做到一念不生才是真念佛。試想一下,各位念佛的信眾,你們能做到一念不生嗎?相信大部分人很難做到。因為做不到,所以要訓練,訓練我們這顆漂浮不定的心,通過什麼方法把這顆心安定下來,佛教中的戒、定、慧三無漏學,「定」就是內心平靜的意思。我們都知道,這三無漏學是一種循序漸進的修行法門,通過戒來進入定,由定生慧,到達最終的修持圓滿。
定是通過持戒而進入的,只有完善了自身的行為陋習才能進入到定的境界,進入到定,人的內心就清淨了,也就不生念頭了,所以說這個「善護念」講的就是「戒」。《金剛經》講的是實相般若也就是「慧」,「定」是通過「善護念」的「戒」而進入的,經文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定」。回歸正題,修行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必須要做到一念不生,也就是保持時刻護念自己的內心,使其不受外界幹擾,也就能脫離六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金剛經又說「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這句話是說,想要悟懂世間萬事萬物的本質是「空」,必須通過「無生法忍」來證得。這個「無生法忍」就是內心平靜的非常徹底的意思,對宇宙萬事萬物不起任何分別,對任何事物都不會執著的一種境界。想要到達「無生法忍」就必須做到「忍」,這個忍有忍辱的意思在裡面,是通過不斷的磨練使自己內心達到安詳平靜的境界,它講的是一種修行的境界。
我們知道修行想達到這「無生法忍」就要通過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內心,使之不分別、不執著世間的萬事萬物,也可以說是入定的境地。法華經記載「世尊從甚深禪定中安詳而起」這個安詳是一種境界,只有這種境界才能做到「行、住、坐、臥」都是禪,禪就在日常生活中。這個也是後來禪宗馬祖道一禪師提出的「平常心是道」的核心理念。就是強調了隨時隨地護念我們這顆心,使其不起心動念。這也就是「如來善護念諸菩薩」的真實含義。
結語:
我們世俗人的善護念,就是護念好自己的內心,讓其不生貪慾、不生嗔恨,當有這種不好的念頭出現時,通過善護念及時控制自己的惡念,使其轉換為善念,只有心懷善念的人,才是世間最有福報的人。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疑問請查閱佛經典故,參悟佛法真意。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發表你的高見!
文章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