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偉大的禪宗到底在修什麼?六祖如是說……
佛教到底要修什麼?禪宗到底在修什麼?禪宗和佛教有區別嗎?你看,這樣的問題是不是很弱智?呵呵!其實禪宗修的就是這個「菩提自性」!經常聽到有人講「明心見性」,明的什麼心?見的什麼性?卻雲裡霧裡,不知所以。其實這就是沒有好好研讀《壇經》,沒有聽從六祖慧能大師教言導致的結果。這樣修行會永遠不得其門而入的。
-
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如何達到?
自己做對了會沾沾自喜,自己做錯了又總會找理由替自己開脫,不敢承認自己的缺點,卻總是炫耀自己的優點,希望別人重視自己……簡單地說,我執就是固執地認為有「我」,並一切行為舉止都圍繞這個「我」而出發、而造業。
-
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人間,紅塵煉心真修行!
如果不能這樣理解,我們的言行永遠無法與心靈結合,即使身在道場,心卻在紅塵,道場也無法約束你的心。修行,總會讓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隱士,幕天席地、靜坐、行腳,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義。我們要學會將聞思所學到的道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那麼所有的生活,就變成以道法為指引的修行方法,這時也就不必擔心自己是否能進行其它修行。修行,不能空談玄談。空談玄談沒有任何意義。道理你能說出一大堆,但遇事你仍然苦仍然惱,修行有什麼用呢?修行必須在生活中具體煩惱或痛苦的事實中進行。
-
修行、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學佛者必然要經歷紅塵「煉心」,經過聞思修證來踐行佛法真諦,從而達到佛之境界,這個過程就是修行。要想修行好,必須要明白人生的道理。做人的使命是什麼?什麼是人生的使命?應該這樣理解:這個使命就是每天起床時能讓自己開心並充滿動力的事。怎樣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使命?
-
此心一切念,皆當作修持:請問修行的根本意義是什麼?
於是,修行這個詞便在無意間被人們賦予了文藝的格調。基於此,不僅要反思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對修行之事如此嚮往且痴迷呢?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還要從「修行」本身的概念說起。雖然經文中對修行的要求有深淺之別,但皆是希冀人們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點一滴做起,發善心、行善事,通過萬千人事來磨練性功,最終可以可以達到慈心下氣、悲憫人天的修行境界。相比起前一所述,此處所指的修行更具有社會普適性。也即是說,只要把修行的理運用得當,每個人都能從此等修行中獲得益處。從常理以及宗教感情上來講,看到有越多的人對修行事感興趣,這本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
漫畫 | 關於修行的那些職業病?啥,修行還有職業病?
某居士(匿名)個人的一段真實修行成長史。當然,並不是所有修行人都會有這樣的經過。又由於心中那份突如其來的力量強大,再加上自身實際應用的經驗缺乏,因此,因為言行的過激與衝動,而形成一些尷尬局面是在所難免的。
-
聊一聊塵世與修行
究竟分別是在修什麼?恐怕很多老修行也不能理清楚。筆者想提供一個新視角,以供參考。我們知道,按照佛教典籍記載:釋迦牟尼,包括諸多菩薩,在無窮的時間、無盡的國土中,曾經是國王,然後發心修行;也曾經是忍辱仙人等仙人,各種歷練,然後發菩提心,求成無上正道。
-
為何修行必需上師?上師是陽光,永遠照耀你
一、看自己的起心動念,護自己的言行舉止你問,我答;看我表演,我知誰在演,看的人又是誰?我的心得是:自己的言行舉止要護持和運行必須有五:信心、直心、戒、親近善友、多聞。修行的要訣:善護念,清淨心,常覺無住。只有護住自己的言行舉止,才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只有看住自己的起心動念才能自淨其意。二、上師就如太陽,他的光芒會永遠照耀著弟子只有一顆虔誠恭敬的心不夠,你沒明白修行的真正內涵、佛法的真意,這樣你也接受不了耀眼的陽光。光明不照二貨,你識得真麼既不二,我說真,你當真還是二!
-
怎樣修行才對?尤其現代人要怎樣修行?
要把佛法、道法直接落實於當下,要把佛道之學應用於生活日常,要把學佛修道真正實踐於做人、做事;再次,要將佛法、道法真正踐行於生活。無論做什麼事,要用佛、道的思維來判斷、分析、踐行。即使是生活中的小小事也要滲透和應用佛法、道法。才能使之深入骨髓、深入阿賴耶識,也才能真正起用。
-
無知者無畏,修行、善緣皆有漏
身邊總會發生一些膽大妄為的事,甚至有選擇棄命之人,按照因果找尋都入惡道。尋根問底,此皆是無知正見、不得正見之緣造成的,也可以說是自己修行、善緣結識有漏,陷入無法挽回的境遇。孩子的命局中印旺或得生,從小環境優越或長輩溺愛,並沒能得到有效地學習和教育,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任性而長,任性而為,沒有修行約束。一切眾生當敬畏,生命中出現的都是有緣人,有的是幫助你的,有的是來度化你的,都要相互學習,借鑑修得圓滿。二是因果自存。就是這個人對那個人做的事是前世因果,今生因緣所致。
-
佛緣專欄:觀照起心動念,時刻皆是修行!
佛不是向外尋找的,凡事皆在我們的心念之間;只要我們對佛一念真誠、不執著於己見,那麼真佛便在你我心中。」人的身上有陰陽二氣,三魂是陽,七魄是陰,這是與生俱來的。人如果有往修行善途上去開拓,則在身上自然聚足浩然正氣、陽氣;而七魄則每到庚申日,三屍神就會上詣天曹,將你的所做所為無論善惡、你的起心動念,都如如實實的記錄下來,絲豪分明。
-
很多人會誤會生活就是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我經常說:生活就是修行,但是很多人都會誤會了我表達的字面意思,還是會反覆糾結到底什麼是修行?很多人理解過日子就是在修行?其實不然,人經歷過悲歡離合,這不是修行,只是叫做經歷,如果你在悲歡離合間體會無常、緣起、因果、這個是修行,生病,本身不叫做修行,而是你從生病中理解到人與生俱來的脆弱、憂苦、由此生出的悲憫之心,這個叫做修行。
-
出道仙,所有的苦難皆是修行!
好像十個人裡有9個半都是帶緣分的,其中的那半個還有老香根,身帶緣分有的處理得很好,雖說有一些的不順,但是也算是隨心,但是有的呢很用心的供奉,想把一切最好的都奉獻給自己的仙家,反而是處處磨難,處處不順,總是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所以不要和任何人比,不要認為別人該有的你都應該有,更不要認為別人沒有的你也應該有,首先這個認知就是錯誤的…日常生活中我很少會用
-
我們對一切種智理解有多深,就意味修行是否正確和層次的高度
也就是,能知一切道種,差別之智。常常跟大家說,智就是分別智,慧是平等慧,我們最近都常常一直在說,大時代需明大是非,能夠明白是非,這叫做智慧。這就是要用智去分別,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什麼事情來龍去脈,如何發生,如何造成,能成就什麼樣,未來的結果等等,這都是包含在這一切種智裡面,我們要會分別,我們要會了解,這一切道種差別。我們到底在修什麼行呢?
-
教育之路——這是一場渡人自渡的修行
看著年過五旬的老前輩們還在教學一線孜孜不倦地忙碌,我怎能稍有懈怠;看著年輕的老師身懷六甲還在課堂上滔滔不絕,我怎能不為之動容;看著可愛的孩子們展開的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我怎能不會去感動;看著我們一次次高潮迭起的文體活動,看著我們一次次如火如荼的教研活動,看著孩子們一雙雙對知識充滿渴求的眼睛,看著老師們對未來充滿自信的堅毅表情,我怎能不為之驕傲自豪!
-
《火影忍者手遊》極境修行怎麼打 極境修行速通攻略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火影忍者手遊中極境修行的打法介紹,極境修行活動我們需要挑戰五個關卡獲取相應的得分,這裡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各個關卡的機制打法,希望能幫助到各位有需要的玩家~ 火影忍者手遊極境修行打法介紹
-
寫作就是修行(修心篇)
文/一笑東方六祖說吃飯穿衣,皆為修行。那麼我想,寫作就是我的修行。在寫作中我放下了怨怒,放下了執著。放下了紅塵中的諸多事,那一刻,我屬於寫作,寫作也屬於我。就仿佛修行的人沉浸在禪悅中,其中妙趣難與君說。教書也是我的修行,在教書中我傳授者自己的所學,給孩子們以指引。當然,我承認鄙人一身缺點,但是這也阻擋不了我的可愛。當然我也承認鄙人較兇,但是卻無惡念。但是當我講課的時候,用學生的話說,我會發光。當我寫作的時候,如果是隨筆散文,那麼是在洗滌我的靈魂。如果是小說,那是在馳騁我的想像。
-
八字修行要訣:關閉六根、降伏意根,外空世界、內空身心
一、修行人的通病有哪些?二、修行要在自已身上下功夫,要學會關閉六根。1、眼睛總盯著別人,注意別人的言行舉止,你就是在收集別人的業障,是在替別人消業障!也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你們是不能續佛慧命的修行人,也可以說是對眾生沒有用的修行人,你們不是真正的佛子。真正的佛子必須能續佛慧命,讓眾生受益;3、菩薩是心閒,身不閒;羅漢是身閒,心不閒。
-
什麼是修行功夫?讓你見識一下「菩薩」打架,太陽都打沒了
什麼是真正的修行功夫?有一位老修行人,一輩子都在修忍辱波羅蜜,有一天遇到一位遊方僧人,兩人交談甚歡,遊方僧問,你修什麼法門?那人道,我修忍辱。遊方僧就說,太巧了,我也修忍辱,像我們這些老騙子,只有靠這些虛偽的東西,才能騙人,才能混口飯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