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科技特派員引進新型養殖種植技術助力產業脫貧

2020-12-22 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自2003年起,貴州省設立科技特派員計劃,為當地農業發展貢獻技術支持、助農增收。科技特派員幫助納雍縣發展土雞產業助脫貧,已開墾200畝荒地為養雞場、年存欄13.5萬羽種雞、年生產雞苗1500萬羽。


  

不論是油菜專家杜才富,還是畢節市畜牧獸醫研究所的專家張習本,或是把獼猴桃果變成「金蛋蛋」的貴州科學院獼猴桃專家李葦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科技特派員。他們深入農業農村一線,傾情服務「三農」,為推動我省農業發展貢獻智力支持。

早在2003年,我省就開始設立科技特派員專項、實施「百千萬」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行動計劃等。2016年,省科技廳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不斷強化科技特派員工作,發揮科技特派員在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中的作用,成功組織和參與實施了國家「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才專項計劃、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等活動,推進我省科技特派員隊伍的發展和服務脫貧攻堅。2019年11月28日,省科技廳發出《科技支撐農村產業革命「三個『1+1』」試點方案》,圍繞我省農村產業革命中的科技需求,在16個深度貧困縣中開展試點,以年薪制面向全國選聘480名專職科技特派員。

據統計,5年來,全省共選派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2萬餘人次,服務各地廣大企業(合作社)或農戶,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和產業技術革命做好技術服務,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支撐。

提高食用油營養價值

1995年,在原所長侯國佐研究員的帶領下,貴州油菜研究所書記杜才富和同事們不斷奔走在試驗田和實驗室,經過數年的探索創新試驗,全國首批「雙低」雜交油菜品種「油研七號」誕生了。「雙低」即菜油中芥酸含量低、菜餅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低,而油酸含量高達60%以上。因此「雙低菜籽油」有「東方橄欖油」的美譽。
懷著科研成果的最直接的目的是為提高群眾食用油營養價值,佔領更多市場的想法,杜才富帶領團隊走遍了長江流域及相鄰的13個省區,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在更多的地區推廣耕種。

從「推銷員」開始,杜才富團隊到長江流域各地的每一家種子公司、農技推廣站去推廣「油研七號」,其中一家浙江的合作社就同意其推廣合作。當第一批「油研七號」試種後,這家合作社卻反悔了,並沒有給其試種植的相關數據。「這批種子就相當於白給他們做了嫁衣。」杜才富說,這樣的情況在後續還發生過幾次,這也跟貴州當時各種激勵科研人才創業創新的制度沒有建立健全是有關係的。2015年經貴州省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批准,實施《關於貴州省科學院、貴州省農科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試點推進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的八條措施》,之後的創新之路,我們是越走越順。


團隊專家高級獸醫師張習本、高級畜牧師李未博研究黃羽土雞育種

在科技人汗水澆灌下,先後育成審定全國首批雙低雜交油菜品種,全國第一個通過長江上中下遊同步審定的三高兩低黃籽雜交油菜品種「油研10號」,首次利用亞基因組理論育成了優質高產雜交油菜品種油研50,育成審定優質雜交油菜品種57個,其中國審品種達20個,特別是一大批高油分黃籽雙低雜交油菜品種的育成審定,標誌著該所優質雜交油菜育種及推廣應用在全國居前列。油菜所雜交油菜新品種從開始在全國各地開花,時至今日「油研」優質油菜品種在全國累計種植面積超過1.3億畝,創社會效益超過130億元,共建了中國油菜從非優質到優質、從常規品種到雜交品種發展。

建成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基地

2019年10月21日,張習本作為貴州省的科技特派員代表到北京參加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總結大會並受通報表揚。早在2008年初,作為貴州科技人才下鄉扶貧第一批科技人員,張習本來到納雍縣沙包鄉雙山村開展科技幫扶。進駐該村後,張習本通過考察調研發現,沙包鄉雙山村的農戶基本都有著家畜養殖基礎,家畜育養並沒有很大問題,問題出在當地農戶選種不適合當地的養殖環境。據此,他決定以該村為試點實施國家星火計劃重大項目——貧困山區豬雞鵝優質高效養殖技術示範與推廣,同時實施畢節市科技計劃——可樂豬新品系選育,用新品種取代該村的現有養殖品種,建立雙山「可樂豬、烏蒙烏骨雞養殖→微生物發酵處理糞便→經果林牧草種植」適度規模生態種養結合模式。

2016年,張習本到化作鄉化作村創辦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為納雍縣發展土雞產業助脫貧提供技術指導,幫助納雍建立土雞原種場。曾經的荒坡,現在變成了佔地200畝、年存欄13.5萬羽種雞、年生產雞苗1500萬羽的土雞原種場。在此基礎上,張習本帶領團隊開展了烏蒙土雞適度規模生態放養模式研究,建立不同生態條件下養殖模型5個(蟲草養雞、圍欄養雞、山地養雞、林下養雞、大棚養雞);制定了多個地方標準和養殖技術規程;構建了12個產業工程技術體系;為良種繁育、飼料生產加工、疫病防治、產品加工、市場營銷和品牌構建等環節提供了一套科學有效的理論和技術支撐;制定了納雍縣生態家禽定點屠宰規劃;指導建設了年屠宰3000萬羽的加工廠;推行「規模飼養、定點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制度;推動納雍土雞屠宰加工和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除了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張習本還不遺餘力地幫助納雍爭取產業扶貧資金支持,納雍縣按照產學研結合模式,依託土雞原種場、26個育雛半育成場、88個土雞生態放養場,僅2018年就出欄商品雞183萬羽,優質生態蛋820噸,合計向1978戶貧困戶7514貧困人口分紅112萬元。

升級獼猴桃種植技術

貴州科學院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獼猴桃團隊領銜人李葦潔研究員剛到水城縣米籮鎮時,這裡的獼猴桃種植規模小而分散,沒有形成產業規模,農戶對獼猴桃的種植技術認知不夠。為了幫助村民們接受土地流轉和基地務工雙收入的思路,李葦潔在土地流轉政策的宣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在米籮鎮駐村的時間長了,李葦潔對這片面朝大山、春旱嚴重、雨熱同季的土地有了更深認識。眼看著獼猴桃就要結果了,再不灌溉就會全部乾涸死去,心急如焚的李葦潔軟磨硬泡,最終向村民「妥協」:幫助村民先修一個大水池,優先保證村民飲用水的前提下,再為獼猴桃基地解決灌溉水源。

後來,李葦潔向有關部門申請了項目資金,還為村民換了輸水管,村民們用水無憂,獼猴桃基地用水無虞。該基地現已成為六盤水市獼猴桃產業技術培訓的實訓基地和獼猴桃科技研發的平臺。基地先後引進了國內外獼猴桃優良品種40個,收集保存貴州野生獼猴桃種質資源100餘份,重點開展獼猴桃提質增效技術研發、示範培訓及獼猴桃種質資源創新利用。

李葦潔團隊還研發了「喀斯特山區獼猴桃高效定植技術」,解決了貴州省喀斯特山區獼猴桃定植成活率低,前期生長不良,掛果晚等問題,為企業和農戶減少了經濟損失。據不完全統計,該技術推廣應用面積5萬畝以上,已經輻射到全省獼猴桃種植基地,共計服務企業及合作社20餘家,培訓農戶2000餘人次。2018年主產區水城縣的產量6000噸,總產值達1.2億元以上。2019年產果超過1.26萬噸,產值3.78億元。「我是一個農業專家,在幫助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注重接地氣,盡心做好科技服務,把新技術傳授給農戶,讓他們脫貧致富,真正受益。」李葦潔說。(段超木)

相關焦點

  • 科技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白銀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
    他們播撒科技星火,帶領全市農民攻堅克難、脫貧致富,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所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江西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為萬安縣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扶持
    摘要:江西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為萬安縣韶牧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扶持,通過改造圈舍、加大養牛戶培訓力度等方式增加優質肉牛出欄量。據悉,該合作社2019年實現了肉牛養殖獲利200餘萬元,帶動超過150名貧困戶增收。
  • 陵水派出科技特派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 農技下鄉服務產業發展
    海南日報訊(記者 李夢楠)「百香果對溫度的要求基本與普通的番茄相近,適應性廣……」日前,陵水黎族自治縣科技特派員來到該縣本號鎮樂利村和亞欠村,開展百香果種植技術培訓。至此,2020年陵水科技特派員派出服務結束。
  • 略陽:產業扶貧「三大引擎」助力百姓脫貧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的關鍵。脫貧攻堅以來,略陽縣立足縣域縣情,規劃打造了三大特色產業區、四個特色產業帶、六大特色脫貧產業,全面啟動「科技強農、培訓潤農、服務惠農」的產業扶貧「三大引擎」,推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壯大,確保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 科技特派員攜手種植大戶共創產業扶貧新模式
    從2015年以來,烏蘭察布市級燕麥產業科技特派員團隊服務興和縣同恆糧油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幫助其從一個作坊式糧油加工廠不斷發展壯大,經過幾次擴建改建如今已成為大型燕麥加工企業。現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燕麥原糧加工生產線2條,年加工能力達到10000噸;並擁有高效節水灌溉能力的燕麥標準示範生產基地3500畝。
  • 科技助力陝西脫貧攻堅:科技特派員貧困村全覆蓋走在全國前列
    科技助力陝西脫貧攻堅:科技特派員貧困村全覆蓋走在全國前列 2020-12-15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鄉市科技局創新服務方式科技特派員助力脫貧攻堅又出「新招」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科技特派員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紮實開展,助力廣大基層復工復產,市科技局創新服務方式,在新鄉科技網站設立《科技特派員服務之窗》專欄,面向廣大基層徵集技術需求,以更好組織各級科技特派員開展線上、線下對接服務,及時解決基層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科技扶貧深入一線,豐都科技特派員服務顯成效
    彭先容說,縣科技特派員協會的特派員們幾乎每個月都會去田間地頭指導種植、養殖,今年光線下培訓她就去了20多次,線上給種植戶指導的次數更是數不過來。近年來,豐都縣健全完善「市級專家、縣級技術骨幹、鄉鎮實用人才」為主體的三級科技特派員的服務體系,做到特派員「行政村全覆蓋、鄉鎮(街道)全覆蓋、科技服務小組重點產業全覆蓋」三個全覆蓋。
  • 山東高密:科技特派員送智下鄉,脫貧攻堅有了新路子
    大眾網·海報新聞 濰坊報導在高密市農村,活躍著一支科技特派員隊伍,他們深入「三農」一線和脫貧攻堅前沿,進村入戶,結對幫扶,在群眾中開展科技培訓、新品種推廣和技術指導工作,幫助農民提高農產品品質和質量,助力脫貧攻堅。
  • 貴州省中藥材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系列叢書出版發行 10000冊贈給冊亨...
    3月31日,由貴州中醫藥大學主編的貴州省中藥材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系列叢書之《冊亨縣中藥材種植技術手冊》和《貴州省中藥材種植技術300問》出版發行暨贈書儀式在黔西南州冊亨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舉行。貴州中醫藥大學向冊亨縣從事中藥材產業專業技術人員、脫貧攻堅駐村幹部、鄉鎮、街道和中藥材種植農戶代表進行了贈送《貴州中藥材種植技術300問》和《冊亨中藥材種植技術手冊》共計10000冊。
  • 綦江:科技特派員為產業發展興添動能
    人民網重慶12月17日電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綦江區中峰鎮以「甜蜜中峰」特色產業為具體路徑縱深推進產業扶貧,全鎮至今共養殖蜜蜂8000群,蜂蜜年產量6萬斤,年產值達1200萬元,帶動蜂農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   今年,在綦江區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峰鎮開啟了「科技+產業」的發展新路子。
  • 無人機飛防保茶果 省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助力信陽市脫貧攻堅
    7月22日,光山縣連續半個月的連陰雨剛停下來,河南省油茶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專家李良厚就來到這裡,帶著防治油茶生理落果的新技術和先進的無人機裝備,聯合光山縣林業和茶產業局開展無人機飛防作業。  作為全省從事油茶產業技術研究的專業機構,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油茶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對我省油茶產業的技術服務,將承擔的河南省科學技術廳省科技特派員助力脫貧攻堅項目——河南省油茶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技術服務由新縣擴展到光山縣。
  • 科技特派員紮根山鄉 做給農民看 帶著農民幹 幫著農民富
    11月25日,頂著綿綿細雨,科技特派員陳勇又來到了陳橋村,實地查看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張輝成的「竹林低改」建設情況。「過去靠發展養殖和種植,村民實現了脫貧,但是如何致富一直是個難題。」陳橋村第一書記林永紅說,陳橋村家家戶戶都有上十畝竹林,村裡決定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竹筍產業。
  • 石家莊市農業科技特派員助力發展香蔥產業
    摘要:石家莊市農科院研究員、國家級農業科技特派員袁瑞江引領推動贊皇縣大蔥產業發展,目前,袁瑞江的大蔥研究成果覆蓋率達到了92.3%,新增經濟效益8000多萬元。
  • 曉峰近距離|五指山生態科技特派員助力雪茄菸葉產業升級
    在五指山市番陽鎮的雪茄菸葉科技示範基地,高華軍查看菸葉乾濕情況。記者 沙曉峰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28日消息 (記者 沙曉峰)雪茄,一個近年在國內市場需求和銷售量快速增長的高端產品,對雪茄菸葉原料的需求持續增加。
  • 科技特派員助推婺城農業「開」花「催」果
    記者唐豔霞  近年來,婺城區科技局積極對接科研院校和農業示範基地,探索技術創新發展新模式,帶動農戶學文化、學政策、學技術。不僅充分整合利用全區鄉鎮科技特派員的力量,為鄉鎮送政策、教技術,還積極助農增收致富,逐漸走出了一條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的「婺城模式」。
  • 河北科技助力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
    打造平臺載體,發揮人才優勢,創新科技扶貧產業模式科技助力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王璐丹)「各級政府科技幫扶的政策很給力,2017良種缺乏、品質不優、缺少適用性技術、產業競爭力不強……這些是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難題。針對這些實際問題,近年來,河北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科技民生工程,打造平臺載體、培育創新創業主體,多措並舉,形成了「創新創業平臺+人才技術+貧困村+貧困戶」的扶貧新模式。
  • 尹建敏:產業幫扶助力東鄉縣脫貧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是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也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以東鄉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既然說全國脫貧看甘肅,甘肅脫貧看臨夏,那我們就去啃啃這塊硬骨頭!」甘肅省人大代表、蘭州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建敏對記者說。
  • 【理論|決戰決勝2020】關於我縣推進科技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思考
    縣科技局印發關於選派科技特派員到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的通知,結合全縣13個貧困村實施的蔬菜種植、白鵝養殖、蠶桑種養、光伏電站等產業類扶貧開發項目,選派相應的科技特派員聯繫指導扶貧產業項目,所有參與幫扶的科技特派員與貧困村籤定服務協議,並製作特派員信息公示牌懸掛於村級活動場所,相關數據錄入全省脫貧攻堅大數據管理平臺,定期報送科技扶貧相關信息。實現全縣公益類科技特派員幫扶貧困村全覆蓋。
  • 科技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結碩果
    天水市科技局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及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聚焦天水地區脫貧產業發展,通過主動對接交流、積極引進天津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引進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