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煙臺市召開第二屆煙臺市民文化節「秋之韻」篇章新聞發布會。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翟明江發布了關於煙臺市民文化節「秋之韻」篇章文旅活動的相關情況。
據介紹,「秋之韻」篇章文旅活動將以「文旅百日大『惠』戰」為主基調,共推出歡歌迎國慶、金秋慶豐收、文化進基層、文化精品薈、賽事傳文化、團圓共嬋娟六大系列2000餘項文旅惠民活動,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持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提升對城鄉居民文化生活滿意度。
六大系列2000餘項「秋之韻」活動安排如下:
(一)歡歌迎國慶
以「一臺晚會、一場『雲』歌會、一場朗誦會、一系列展覽」四大主題活動為引領。
1.「幸福像花兒一樣」國慶71周年文藝晚會。煙臺市歌舞劇院將聯袂山東省歌舞劇院的專家團隊,共同創意打造「幸福像花兒一樣」國慶71周年文藝晚會,以一個四世同堂大家庭的講述作為串聯主線,包括歌舞、器樂、二重唱、聯唱、情景詩朗誦、快板、小品等多種藝術形式,歌頌偉大祖國,禮讚魅力煙臺。
2.「六鄉」系列「最美煙臺歌曲」『雲』歌會。「最美煙臺歌曲」徵集評選,是第二屆煙臺市民文化節「六鄉」系列活動的重頭戲,是挖掘呈現鄉村記憶、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9月下旬,將在徵集作品中評選30首「最美煙臺歌曲」,國慶期間在「煙臺文旅雲」集中呈現,激發市民熱愛煙臺、歌頌祖國的熱情。
3.「紅色十月·聽見中國」詩歌朗誦會。依託「煙臺文旅雲」平臺舉辦詩歌朗誦會,深情回顧共和國的光輝歷史,熱情謳歌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
4.市直文博院館展覽薈萃。包括煙臺美術博物館「獻禮小康路上新畫卷」—煙臺首屆美麗鄉村採風季作品展,煙臺畫院「中國夢·桑梓情—煙臺海外聯誼書畫展」「國慶獻禮主題展覽」「桂林畫院美術精品展」「2020年度『墨彩四季·秋』」等7個主題展覽,煙臺市博物館《光陰的故事—國人對美好生活的逐夢之旅》《無美不備—王懿榮的金石收藏與書法藝術》《山東省博物館館藏「玉潤東方—明清時期的仿古玉陳設」》等專題展覽,豐富煙臺市民博物致知體驗,提升城市文化層次與品位。
(二)金秋慶豐收
在農曆秋分這天,舉辦「慶豐收·迎小康」文藝演出等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9月22日,煙臺市文旅局將聯合相關部門共同舉辦,在豐收的田野間搭建舞臺,以富有濃鬱地域特色的舞臺設置和農村農民題材風情的歌舞、器樂、曲藝、朗誦等優秀作品為主,精心編排,全新打造,通過「煙臺文旅雲」現場直播。同時,圍繞「中國農民豐收節」,市縣兩級有關部門和鄉鎮農村還將舉辦摘蘋果比賽、摘葡萄比賽、美食烹飪比賽、非遺展演、美麗鄉村攝影大賽、後備箱工程等百餘項活動,推出田間果園直播帶貨、採摘遊、民宿遊玩等特色項目,營造熱烈、歡快、喜慶的濃厚氛圍。
(三)文化進基層
1.「文化大篷車」走基層演出。採取區域連片、滲透基層的方式,以專業藝術院團與社會文化團體相結合、整團演出與文藝輕騎兵相結合的陣容,統籌各方面演藝資源,走進城鎮大集、社區農村等,把健康清新的文藝演出送到群眾身邊,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一是戲曲進鄉村。線上,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創新戲曲進鄉村演出形式,通過「煙臺文旅雲」推送戲曲、綜藝、文藝晚會等多種藝術形式劇(節)目視頻300多個,以「雲欣賞」惠及人民群眾。線下,組織全市專業藝術院團和莊戶劇團進鄉村演出,9至11月達到2000場,推進「一村一年一場戲」。
二是「雙演」巡演。以繁榮舞臺藝術「雙演」工程為抓手,組織煙臺市專業藝術舞臺類《西海地下醫院》《突圍》《仙境海岸·鮮美煙臺》等 8個優秀劇目,煙臺文華愛樂樂團、華韻民族樂團、文華現代樂團音樂會,魯東京劇文化促進會《紅鬃烈馬》、市朗誦家協會《聽見中國》、萊州市民間藝術團《李二嫂改嫁》等6件優秀主題演藝品牌,以及群文類作品《念母恩》《十字路口》《鮮美煙臺追夢人》等組合演藝項目赴基層巡演,9至11月達到100場,努力為基層群眾帶來高品質的藝術體驗。
三是煙臺市民文化節優秀成果巡展巡演。包括書法、繪畫、攝影作品巡展;優秀民間劇團巡演;綜藝晚會巡演等。
2.「攜手奔小康·樂享新生活」廣場電影放映
9月,組織市區兩級電影公司,在全市城鄉25個廣場集中放映50部電影,共放映180餘場。通過廣場電影放映,唱響「攜手奔小康·樂享新生活」的時代旋律,激發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美好生活的巨大熱情,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3.「一路書香」社區行
9-10月,組織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所有流動服務車,集中開展「一路書香社區行」活動,全市達到100多場次,讓社區群眾享受到便利的閱讀服務,並開展《煙臺市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的學習宣傳,為孩子們舉辦專場「燈塔故事會」和「古籍拓印體驗」活動,讓書香浸潤港城。同時,在煙臺市組織開展一次「心系基層·書香傳情」圖書捐贈活動,重點從黨政機關、直屬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三個層面建立捐贈渠道,在各公共圖書館設立捐贈點,將捐贈圖書整理分揀,分層級對口送達全市亟需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和基層農家書屋。
4.非遺進校園
為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青少年群體健康成長,會同市教育局等相關部門組織實施。以市縣兩級非遺保護中心為主體,為全市小學提供傳統舞蹈、曲藝、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和民俗等5類15個非遺項目;為全市中學和職業高中提供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和民俗等7類23個非遺項目,以其適宜學習體驗的方式於9、10月份在全市進行,力爭有50名縣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參與,覆蓋全市100所中小學校和職業高中,參與體驗學生在5000人次以上。
(四)文化精品薈
1.煙臺文化大講堂。9月-11月,每月開展一次高水平主題講座,講好煙臺故事,傳播先進文化,豐富人文素養,提升城市品位。
2.文化星期五。9月-11月,按照「一館一品」的原則,每逢周末,在市直公共文化場館推出星期五劇場、畫家導覽、紅色影院、文博學堂、藝術沙龍等主題文化活動60餘場,提升市民文化休閒生活品質和人文素養,涵養城市文化底蘊。
3.膠東孩子劇場。9月下旬啟動,陸續推出聞笛話劇團為青少年群體量身打造的《綠野仙蹤》《青鳥》等5部兒童話劇。同時,舉辦「我和話劇有個約會」沉浸式話劇體驗活動6場,通過文旅雲平臺舉辦「雲遊藝海」戲劇講座6場,並邀請省話劇院藝術家舉辦兒童藝術大師課講座。
4.「六鄉」尋鄉情。持續推進「聽鄉音,敘鄉情,寫鄉韻,展鄉藝,憶鄉物,品鄉味」鄉村文化系列活動,啟動了「美麗鄉村」攝影展覽、「最美煙臺歌曲」「尋訪好家譜·傳承好家風」「憶鄉物·煙臺好禮」等徵集和評選活動。
(五)賽事傳文化
「秋之韻」篇章重點是兩項賽事,「我愛我家」煙臺市民曲藝大賽9月中旬進行決賽,涵蓋相聲、快板、評書、山東快書等近十種曲藝形式,搭建展示平臺,發現和培養煙臺市曲藝創作與表演人才,展示煙臺曲藝藝術的最新成果。
(六)團圓共嬋娟
圍繞教師節、9.27世界旅遊日、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等重要節點,開展「好客山東·百團山東行」煙臺站、鮮美煙臺自駕遊、「海上升明月」「世界旅遊日慶典」「國際長壽文化節」「城鄉互動遊」等文化、美食、康養、採摘、休閒、購物主題活動100餘場,讓廣大市民遊客遊仙境、品鮮美、共團圓。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從春龍 通訊員 張子良 報導)
責任編輯: 劉蓬基 籤審: 王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