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張祖玲介紹有關情況
煙臺市文化館館長解維力回答記者提問
煙臺市旅遊公共服務中心主任吳濤回答記者提問
煙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曲波主持新聞發布會
12月10日,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採取「場內線下媒體」+「場外線上媒體」相結合的形式,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通報煙臺市「十三五」期間文化和旅遊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現場
「十三五」期間,煙臺獲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9個區市獲評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蓬萊區獲評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榮獲中國旅遊影響力自駕遊目的地、中國十佳宜居宜業宜遊城市、中國最佳避暑旅遊城市等多項稱號。4個項目獲省政府文化創新獎,實現歷史性突破。新創京劇《戚繼光》、呂劇《社區書記》等15部精品劇目,京劇《煙臺解放》入選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進入保利院線15城市巡演,9件作品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項目,電影《黨員登記表》入選全國慶祝十九大勝利召開優秀影片、獲省「文藝精品工程」獎。成功承辦2019中國文化館年會,創新舉辦兩屆煙臺市民文化節、兩屆世界老年旅遊大會、三屆煙臺國際海岸生活節,打造了「市民節日」「文旅盛宴」,樹立起老年遊學、海岸生活的「煙臺標杆」。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登記不可移動文物4962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處,5A級景區3處,五星級飯店6家,2019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293.87億元,接待遊客突破8600萬人次,實現旅遊銷售總額突破1200億元,均居全省前列。
發布會現場
藝術創作勇攀新高峰
①實施繁榮舞臺藝術「雙演」長效機制,2017年至今,投入財政扶持資金1000萬元,創作選拔出45部優秀作品,開展基層巡演1100餘場。
②實施「我們的節日·4+N」創作演出機制。2019年至今,開展「4+N」演出154場,創作10部優秀劇目。
③創作主體培育與全民藝術普及機制,目前,全市發展各類民間文藝團隊2735支,牟平區莊戶劇團「四位一體」培育模式榮獲第四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創新打造「藝術煙臺·公益美育」模式,每年推出26個門類公益培訓課程9000餘課時,累計惠及市民30餘萬人次。
發布會現場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邁上新臺階
01.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四級網絡更加完善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536個省定、市定扶貧工作重點村文化服務中心100%達標。今年,投資16.5億元的煙臺新文化中心正在加快規劃建設,打造地標式公共文化服務場館設施。
全域旅遊服務設施體系持續完善。建設旅遊諮詢集散中心35處,布設旅遊信息島110處、旅遊交通標識牌240處;新改建旅遊廁所780多座,總量達5200座,建設數量居全省前列。
智慧文旅建設成效顯著。2016年,煙臺市與北京、成都、南京等共同被確定為首批「國家智慧旅遊試點城市」,是全省唯一入選的城市。今年,煙臺又入選「好客山東 雲遊齊魯」智慧文旅試點城市,是全省三個入選的地級市之一。「煙臺智慧文旅大數據平臺建設與應用」案例在全國會議分享交流。
發布會現場
02.
文化惠民活動普惠共享
持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舉辦煙臺市民文化節,每年常態開展「春之聲、夏之舞、秋之韻、冬之樂」四大篇章主題活動10000餘場。依託市民文化節平臺,建立實施「五送六進」「三關四幫」機制,創新打造了「煙臺文化大講堂」「文化星期五」「你讀書、我買單」「一路書香流動車」「一元惠民看大戲」等特色服務模式。
03.
「送文化·種文化」深入實施
「十三五」期間,全市文化館、圖書館專業人員、文化志願者與基層結成幫扶對子5000餘支,培訓基層文藝骨幹1萬餘人。目前已開展線上線下各類培訓46批次、培訓人員30餘萬人次。
目前,全市發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8名、省級43名,「優秀文化星火傳播人」50名,鄉村致富帶頭人18名,3人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支持項目名單。
以「一館五團」高水平志願服務團隊為引領,推進文化志願者團隊的專業化管理,目前全市建立了150多個文化志願者工作站,發展文化志願者2萬多名。
發布會現場
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
2019年底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293.87億元,居全省第二位;2019年,接待遊客8689.45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總額1211.79億元,均居全省第三位。2020年國慶中秋假日期間,全市接待遊客655.4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5.97億元,同比恢復85.5%和82.51%。
01.
「兩核一帶」文旅新格局初見成效
中心城區發展快速突破,芝罘仙境、海上世界等地標式文旅大項目建設全面起勢。蓬長一體化加快步伐,濱海一線運行體制改革基本完成。
發布會現場
02.
全域旅遊新舊動能轉換活力迸發
五年來,累計完成旅遊項目投資過1000億元,張裕葡萄酒小鎮、蓬萊歐樂堡等30多個項目投入運營,目前恆大文旅城、華僑城等85個重點文旅項目全面起勢,其中投資過百億元的在建大項目8個,33個項目列入市級重點項目、佔總數的1/6。全域實施鮮美化五年行動,首批100個節點項目已啟動。
「十三五」末,全市國家(省)級旅遊度假區10處,成為北方最大的旅遊度假區集群;A級景區77家,其中5A級3家、居全省首位。
「一帶十一區」夜間經濟集聚區全面發力,「夜覽、夜宴、夜購、夜動、夜飲、夜宿」六大系列夜遊產品豐富多彩,點亮夜經濟。培育世界老年旅遊大會、國際海岸生活節等一批具有號召力、市場競爭力的文旅節會品牌,提振會展經濟。打造100餘處鄉村旅遊示範基地,年接待遊客3500多萬人次。培育打造海上、海島、海岸三大海洋旅遊產品集群,培育海洋休閒牧場30處、郵輪遊艇企業19家、開通海上遊航線10餘條,發展中集來福士、渤海輪渡等旅遊裝備製造企業近10家。
03.
全域文旅消費提質增效
連續四年舉辦文旅惠民消費季活動,累計發放惠民消費券4650萬元,推出文旅惠民產品1.2萬餘項,4000餘家文旅企業參與,累計參與人數2200多萬人次,直接拉動消費2.75億元,間接帶動文旅消費22億元。
發布會現場
文化傳承綻放新活力
堅持守土有責,文物方面,實施了43項重點文物保護工程,80家國保、省保單位得到及時有效保護。非遺方面,煙臺剪紙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煙臺剪紙群體性保護模式」獲評省政府文化創新獎。
探索「超前謀劃、考古先行、跟進研究」的文物整體保護、連片利用的「煙臺路徑」。目前,全市列入文物保護目錄的抗戰遺址170處,每年投入抗戰遺址保護資金1000餘萬元。全市2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作為旅遊景區向公眾開放的有10餘處,佔比近60%。
發布會現場
旅遊品牌形象新升級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確立了「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城市旅遊品牌新形象,經過系統持續地解讀、普及、宣貫、營銷,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提升。
01.
高質量舉辦文旅節慶大活動
目前,已舉辦三屆國際海岸生活節,兩屆世界老年旅遊大會和四屆「山東人遊煙臺、煙臺人遊煙臺」等文旅節慶大活動。
02.
高水平開展文化旅遊交流推廣
五年來,舉辦中英當代藝術雙年展、中韓國際美術書法交流展等文化交流活動50餘場,每年開展精準營銷活動10餘場,持續開拓旅遊市場。
03.
高標準抓牢市場監管
課題研究走在全國前列,推進文明旅遊從行業先行到全城聯動,構建起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媒體+高校+社區百姓「六位一體」文明旅遊工作格局,每年開展文明旅遊「八進活動」20餘場、參與近4萬人次。創新「旅遊+仲裁」、「七位一體」旅遊投訴體系、全域旅遊監督體系等領先模式,多次在全國旅遊市場監管工作會議上做交流推廣。
發布會現場
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
記者現場提問
◉中國旅遊報:「十三五」期間,煙臺市在文化和旅遊信息化建設及智慧化文旅公共服務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煙臺市旅遊公共服務中心主任 吳濤——
煙臺市形成了「1+3+4+N」的智慧文旅公共信息服務架構,即:以1個文旅大數據中心為支撐,實現「文旅服務、宣傳營銷、行業管理」3大智慧服務功能,通過PC網站、手機網、APP、小程序多種服務終端展示,構建N個文旅公共信息服務應用,形成上下貫通、橫向聯接的雲服務網絡和「一雲多屏」服務模式。具體成效為:
01
建設文旅大數據平臺
完成文旅數據資源整合
2017年,煙臺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第一個地市級智慧旅遊大數據平臺。2018年底在全省率先啟動文化和旅遊大數據平臺融合建設,2019年正式上線,實現了全市各類文旅資源信息的全覆蓋和數據整合,縱向實現國家、省、市、縣數據同步,橫向與公安、通信、銀聯等部門進行數據對接,目前存儲數據十億餘條,日增文旅信息十萬餘條。為遊客服務個性化、市場營銷精準化、政府監管科學化、產業認知系統化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撐。該項目入選《2018年全國文化和旅遊信息化優秀應用案例》,並被納入全市大數據應用優秀遴選項目。
02
建設煙臺文旅雲
實現「一機在手,暢享文旅」
開發建設了「煙臺文旅雲」公共服務平臺,於今年3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全省首個市級智慧文旅公共服務平臺,也成為今年煙臺市民文化節和「煙臺人遊煙臺」各類活動的線上主陣地。
煙臺文旅雲有效整合了全市各類文化和旅遊資源,構建了文旅服務、宣傳營銷、行業管理三大服務功能,開設了「尋·活動、愛·欣賞、約·美育、遊·仙境」四大板塊,通過PC網站、手機網、APP、小程序等服務終端,為廣大市民和遊客提供網絡直播、場館預約、活動報名、線上購票等豐富、多元、精準的文旅公共服務,實現了文旅供給服務「一站式」雲享、文旅信息「一體化」互通、文旅形象「一窗式」呈現。
「煙臺文旅雲」創新推出了直播服務,搭建「煙臺文旅雲直播間」,開設「雲悠遊」「雲賞花」「雲賞藝」「雲美育」「雲節慶」等系列專題。2020煙臺國際海岸生活節期間,「煙臺文旅雲」平臺也是24小時超長海岸直播秀的三大觀看平臺之一,收穫了201萬的觀看量,點讚超11萬,評論超25萬。截至目前,「煙臺文旅雲」共發布各類資訊逾2.5萬條,推出各類直播活動200餘場次,粉絲量超11萬,網站總訪問量1660萬人次。2020年煙臺被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確立為「好客山東 雲遊齊魯」智慧文旅試點城市。
◉煙臺發布:「一館五團」高水平志願服務團隊培育模式的具體情況如何?
煙臺市文化館館長 解維力——
煙臺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吳晨光——
煙臺市文化館於2012年起相繼成立了煙臺文華愛樂樂團、煙臺華韻民族樂團、煙臺文華現代樂團、煙臺聞笛話劇團、文華少兒弦樂團「一館五團」,樂團成員均以文化志願者的身份加入。定期組織排練,制定「演出季」制度,相繼推出了春季演出季、新年音樂會等品牌活動,並多次深入社區、學校、企業、部隊等地舉辦公益演出活動。
2019中國文化館年會在煙臺舉行,煙臺文華愛樂樂團在煙臺大劇院成功舉辦了《我和我的祖國》專場音樂會,音樂會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中國文化網絡電視等多終端平臺向全國觀眾直播,播放次數多達34萬餘次,在線觀看人數超過35萬人,有力提升了城市形象;2017年,煙臺華韻民族樂團環渤海四省(市)巡演項目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在環渤海城市圈舉辦了17場音樂會及3場民族音樂專家研討會;聞笛話劇團為配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排演大型紅色經典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向新中國的70華誕獻禮;煙臺文華現代樂團在煙臺國際海岸生活節濱海廣場大型文藝演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多場演出通過煙臺文旅雲、騰訊、愛奇藝等平臺進行全國直播,並受邀參加2019年美國芝加哥國際音樂節;文華少兒弦樂團作為文華愛樂樂團的後備力量,成功舉辦了「成長的旋律」專場音樂會,參與煙臺市首屆少兒網絡春晚等大型文藝演出。高水平、純公益的五支藝術團體,在煙臺市重大文化活動、文藝演出、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建設文化強市、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推動全民藝術普及做出了突出貢獻。
記者現場提問
◉香港衛視:「十三五」期間,煙臺市在全民藝術普及方面都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煙臺市文化館館長 解維力——
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開展公益藝術培訓服務:
★以煙臺市文化館為主陣地開展公益藝術培訓服務。
1
開展陣地培訓服務
實施業務幹部「一人一課」制度,即每名業務幹部根據自己的專業,向社會免費開辦一個公益藝術培訓班;邀請非遺傳承人到市文化館舉辦非遺大課堂與非遺手作體驗等非遺傳習活動。通過煙臺文旅雲,形成了從報名、授課到評價反饋的一整套服務體系,每年為市民免費提供近40個藝術門類、60餘門培訓課程、9.6萬人次受益的公益藝術培訓服務。市文化館藝術培訓中心全年無休,每周七天,天天有課,場館使用率達80%以上,學員的滿意度高達98%。
2
開展流動培訓服務
赴多所學校開展「暖陽春苗」與「蓓蕾藝術工作站」工程。開展煙臺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志願服務,派出多名業務幹部深入社區、企事業單位,為基層群眾提供藝術輔導、節目排練、編排晚會等服務。
3
開展數位化培訓服務
完成3條信息化專線,8個數字文化平臺的建設,全年推出「慕課點播」「雲端學藝術」和網絡直播課堂,所有教學視頻每周更新一次,市民足不出戶就能接受藝術培訓。
★整合社會藝術教育資源開展公益藝術培訓,推動全民藝術普及在全市範圍內開展。
煙臺市文化館整合社會藝術教育資源,與社會藝術培訓機構籤約,共同開展公益藝術培訓。2018年與67家培訓機構籤約,2019年,籤約機構已達107家,2020年受疫情影響,與87家培訓機構續約。
煙臺市文化館建立了「公益培訓 • 成果展示 • 宣傳推廣」一體化工作體系,為籤約機構提供藝術培訓指導、學員舞臺實踐、信息宣傳推廣一系列完整的服務。2018年,舉辦了「藝術煙臺」公益藝術培訓成果展演;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推薦20多個培訓機構的近500名演員參加煙臺市民文化節開幕式、煙臺國際海岸生活節的演出。為提升培訓機構的師資水平,今年共舉辦十餘期「與大師面對面」業務骨幹培訓班,對培訓機構的教師進行集中培訓。
原標題:《「『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④煙臺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的「五個跨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