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的國家,其科技發展水平多年來在全世界地位都是不可撼動的。但世界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中國作為全球擁有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的國家之一,其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技術目前「後來居上」。
11月25日,據日媒報導,在對195個國家的測試中,美國GPS系統在當中165個國家的觀測頻率都低於北鬥系統。同時北鬥還是全世界130個國家上空,衛星觀測數量更多,服務質量更好的衛星導航系統。
在全世界中,擁有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的國家也並不多,只有美國、俄羅斯、一些歐洲國家和中國。中國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發展起步較晚,直到2000年,我國才正式成功發射了一顆導航定位衛星。
而到了2018年時,我國衛星技術發展迅猛,僅2018年就共計發射定位衛星18顆,目前投入使用的北鬥衛星約有35顆,而美國投入使用的定位衛星約有31顆,歐盟的伽利略22顆,俄方的格洛納斯有24顆。
巴基斯坦是中國的全方位戰略夥伴國家,同時也是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受益者,巴鐵把中國的北鬥系統主要用在軍事領域上,來增強部隊戰鬥力,可見其重視程度。
而且中國發展北鬥系統之後,也擺脫了對美國GPS的依賴,不怕被美國「卡脖子」了。此前美國的一項試驗研究也表明,美國在短暫中止GPS信號之後,中國的北鬥衛星僅受到了6%的影響,也就是說美國已經沒有辦法靠堵截GPS信號來讓中國飛彈變成「瞎子聾子」。
中國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北鬥全球服務功能現已升級。據《北鬥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報告顯示,北鬥現今可向全球提供的服務中,定位導航服務應用範圍最廣,從無人駕駛技術到農業信息數據採集,從農業精準灌溉到自然災害預防等等,北鬥技術將不斷深入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
現今由於北鬥技術的高速發展,與中國籤訂北鬥協議的國家已經增138個,中國北鬥相關產品也是一路高歌,現已經出口到120多個地區和國家。
據東興證券顯示,中國北鬥科技的發展將帶動應用市場進入快車道發展模式,該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預計超過4000億元,並且北鬥系統還將有望撬動3000億導航市場。
北鬥技術的高速發展加上5G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嫦娥號航空技術的不斷突破,中國科技正欣欣向榮不斷煥發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