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野馬財經
作者 | 雷晨
來源 | 債市觀察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盛金控(002670.SZ)先後經歷控股股東被立案調查、核心子公司被接管,近期還因解聘質疑財報的董秘引起外界關注。風波之下,20億元私募債回售將延期一年。
國盛金控於2012年上市,旗下擁有國盛證券,下轄下轄期貨、資管、直投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杜力及其一致行動人張巍。
12月18日,有消息稱,「17國盛金」的回售本金為19.566億元,幾乎全額回售。此外,發行人已將本期債券的應付利息足額劃轉,將按期劃到投資者帳戶。
而在回售申報結果出爐之前,圍繞回售展開的持有人會議決議,讓這隻債券站上風口浪尖。
01
20億債券回售延期惹爭議
「17國盛金」是國盛金控2017年12月21日發行的私募債,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發行規模20億元,期限為5年,附第三年末發行人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及投資者回售選擇權。
圖片來源:東財Choice
也就是說,今年12月21日是「17國盛金」的年度付息日和回售行權日,持有人有權選擇是否繼續持有這隻債券。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7日,國盛金控公告稱,公司審議通過《關於「17國盛金」債券2020年第二次持有人會議相關議案》,具體包括以下三項:
1
將「17國盛金」債券2020年回售支付日調整至2021年付息日;
2
全額支付「17國盛金」債券本年度利息;
3
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或債券持有人對議案內容提出修改意見的情況下,授權總經理根據實際情況在職權範圍內決定及辦理本債券有關的一切事宜。
經過延期後,選擇回售的投資者要晚一年才能拿到自己的本金。目前,部分持有人對「17國盛金」回售延期一事存在異議,已向深交所投訴。
據經濟觀察網報導,國盛金控在上述會議的通知文件中表示,決議只要經過代表本次債券三分之二以上的表決權的持有人/代理人同意即有效,且對所有持有人具有同等約束力。
不過,有私募機構持有人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國盛金控主張並不成立,資金兌付事項並不適用於債券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
該私募機構持有人稱,「17國盛金」的《持有人會議規則》、《募集說明書》中明確提出:「持有人會議不得作出決議同意發行人不支付本息、變更利率、取消募集書中的擔保條款。」
這位持有人還表示,對於修改「17國盛金」債券回售支付事項,發行人只能與投資者一對一商議,對同意進行延期,對不同意的應按募集書規定及時兌付,否則將構成實質性違約。
雙方的博弈結果終會如何演繹,目前未有答案。債市觀察從多方核實,深交所已經收到投資者的投訴,但具體如何處置尚不得而知。
02
辭退董秘浮現「並表之爭」
與此同時,另一樁麻煩事也擺在國盛金控眼前——被自家董秘質疑財報。
2020年半年報顯示,國盛金控以證券業務為主,同時開展投資、金融科技業務。其中,國盛證券上半年營業收入7.83億元、佔國盛金控營收的比例超過74%,是公司最核心的資產。
今年7月17日,因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證監會對國盛證券、國盛期貨依法實行接管,接管時間為一年。這對國盛金控產生的影響不小。
子公司被接管後是否應該並表,是國盛金控內部意見相左的「導火索」。
曾在深交所擔任高級經理的公司原董秘趙岑認為,最晚自2020年8月1日起,國盛金控對國盛證券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改按權益法核算,不能將國盛證券並表。
圖片來源:國盛金控三季報
資料顯示,趙岑出生於1967年,2014年8月入職國盛金控,擔任董秘兼財務總監,此時距其任期終止還有3年。
對於趙岑的異議,國盛金控反駁道,國盛證券被接管後運營管理持續穩定,其唯一股東的合法身份不受影響,表示接管是為了規範公司股權和治理結構,會繼續將國盛證券納入合併範圍。
10月30日,趙岑就國盛金控三季報提出異議,財務總監職務被解除。12月14日又被解除董事、董秘職務。國盛金控稱這是為了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共同利益、保障經營穩定。
12月16日,國盛金控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被要求詳細說明解聘是否符合相關規定。18日晚,國盛金控在回覆中肯定了趙岑的過往貢獻,同時指出後者未盡忠實、勤勉、謹慎義務。
債市觀察注意到,雖然趙岑與董事會存在分歧,但在三季報中,國盛金控仍同時編制了國盛證券不並表的模擬數據。
假定自2020年8月1日起不將國盛證券納入合併範圍,且對其股權投資以權益法核算,那麼國盛金控前三季度的歸母淨利潤為8521.98萬元,總資產、總負債和淨現金流將大幅減少。
經過一番模擬測算,國盛證券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這也是國盛金控令外界擔憂的主要原因。
03
困境與突圍
國盛金控於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旗下擁有全牌照券商國盛證券,下轄國盛期貨、國盛資管、全鈺投資三家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杜力及其一致行動人張巍。
風起於青萍之末。業績方面,2018年、2019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國盛金控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5.43億元、-1.14億元和-8176.9萬元,連續呈現虧損狀態。
圖片來源:東財Choice
除了對並表有異議,趙岑還指出國盛金控內部控制問題,稱公司身處證券業務被接管、存在大額債務償付壓力、多個投資項目未達預期、實際控制人特殊控制架構下控股股東被立案調查的背景下。
半年報中,國盛金控表示,子公司被接管導致融資能力減弱,還款壓力增大,今年11月-12月可能面臨一定的債券集中償付壓力。
國盛金控直言,子公司被接管引起債權人、潛在資金方、受託管理人、評級機構等相關方的緊張,啟動了進一步的風控措施,導致不少原處於授信申請過程中的金融機構終止授信審批,私募債發行計劃無法繼續推進。
對於國盛金控債券風險,評級機構早有提示。
9月8日,聯合信用將國盛金控及「16國盛金」「16國盛控」「17國盛金」債券列入觀察名單。9月以來,恆泰長財證券將「16國盛金」「16國盛控」列為「風險類」債券,南京證券將「17國盛金」列為「風險類」債券。
回售兌付延期議案提出後,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同意了延期議案,基於國盛金控的現狀,這種選擇不難理解。
國盛金控在公告中表示,回售延期是公司結合當前實際情況,為穩妥化解「17國盛金」債券本年度的回售資金償付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17國盛金」的投資者幾乎全部選擇了回售。此前,國盛金控的另一隻2.68億元餘額債券「16國盛金」已經全額回售,回售實施完畢後於12月1日在深交所摘牌。
一位債券圈人士告訴債市觀察:「一般來說,回售日延期意味著發行人近期可能存在償債壓力,全額回售反映出投資者對債券償付仍然存在顧慮。」
如今,「17國盛金」持有人同意回售延期,意味著國盛金控還債壓力驟降,取得長達一年的迴旋餘地。除了上述兩隻債券,公司還有一隻「16國盛控」,將於明年12月到期。
基於自身現狀,國盛金控在半年報中表示,會積極與存量債權人溝通以爭取其繼續持有債券,並啟動新債發行工作,醞釀國盛證券中期分紅等資金籌措方案。
國盛金控12月2日公告,為滿足國盛證券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債務結構,保持穩定流動性,擬公開發行公司債券並於近期啟動申報準備工作,本次發行總額不超過20億元。
曙光似乎就在不遠處。但目前仍有少數「17國盛金」持有人對回售延期存在異議,後續事態發展值得關注。截至12月18日收盤,國盛金控的總市值相較於12月4日盤中高峰338.63億元,已「蒸發」超過百億元。
你認為國盛金控是否即將走出困境?歡迎在文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