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於一點點改變 評紀海龍《小語大道—我的語文教學十年行思》

2020-12-14 中華文化雜誌

文◎方德佺

紀海龍

看到從山東出道的小學語文教壇新星紀海龍的《小語大道》(語文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書名,我並不覺得很特別。倒是副題——「我的語文教學十年行思」讓我頓生感慨:十年的教齡,無疑尚屬於青年教師的行列,是從適應期到成長期的爬坡階段,難免被疲憊和迷惘所阻擋而看不到前進的目標與方向,但紀海龍竟然用專著來表現自己十年的淬鍊,顯示他確實走上了小語之大道!

感嘆紀海龍的十年淬鍊,源於與自己初登講臺的十年和現在正處在十年教齡的教師相比,農村這一教學背景相似。我與周圍的教師總把農村背景當成不作為的託詞,且不說置身在農村小學教語文什麼都缺,關鍵是教師們都習慣了把教師用書中的條條框框寫進教案再教給學生完事,似乎離開教師用書就無法教語文課;這樣教語文,不說十年,就是一輩子,也教出什麼成果來。紀海龍一開始就認清了自己所處的農村教學環境,但並不沉淪其中,而是發揮自己的寫作優勢、秉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教學園地裡辛勤耕耘,努力改變著,哪怕每次只有一點點。

紀老師在文本解讀中的追求是「求真、鑑美、生善」,簡單的六個字並不是用教師用書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以教學目標的確定為例,雖說教師用書裡多數情況下都能夠找得到,許多教師認為自己不可能超過教師用書的水平,便理所當然地照抄下來,但紀老師是從學段目標中尋找具體適合的條目,再結合單元語文要素和學情,才確定教學目標。以這樣方法擬定的教學目標更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讓一課一得教學理念落到實處。在對於文本內容的理解上,紀老師更能將其在文學創作上對人物理解的優勢加以延伸。如對《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中王熙鳳形象的理解,一些教師包括教師用書都將其定位為「嘴甜心苦、兩面三刀」,紀老師認為這樣的結論是從課文這一節選片段得出的,屬於扁平化視角,真正的理解還需要適當聯繫《紅樓夢》來看王熙鳳,就會得出立體化的形象。「扁平化」「立體化」的理解人物的觀點,我在劉再復先生的《性格組合論》中讀過,但在教學我就用來解讀課文人物。紀老師在文本解讀中的追求還體現在對教材文本內容的梳理上,無論是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賞析、童話類文本教學還是具體課文《蜘蛛開店》的解讀,都可以看見紀老師所下的功夫。尤其是解讀《蜘蛛開店》中三張表格的內容,使該課的語文要素學習目標在縱橫兩個層面的聯繫得以清晰地呈現,從而準確定位該課所承載的語文要素教到什麼程度。這樣頗有建樹、獨具特色的文本解讀,其實都是一點點的改變積累起來的,設若不是作者自述十年教齡,還真像是十分老道的名師、專家所為。

紀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敢於嘗試和堅持。以朗讀教學為例,課程標準和教材提出的目標都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成這樣的基本目標通常需要藉助各種各樣的朗讀中訓練。紀老師在通常朗讀訓練的基礎上,還敢於嘗試利用課後朗讀題搭建語境支架、程序支架和策略支架來訓練,而且追求在朗讀訓練中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習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支架中「獲得支持、生長」。紀老師重視在閱讀教學中訓練思維力的發展,不僅表現在朗讀教學中,在他傾向的「聊課」中,同樣也關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進而聊出了閱讀教學的一片新天地。只要是紀老師覺得能夠有益於學生閱讀教學的方法、途徑,他都能夠引導學生持之以恆地開展。這一點在生態課堂建設和課外整本書閱讀上,紀老師的做法更讓人欽佩。在創建閱讀生態課堂上,我也曾經很羨慕名師的經驗,但僅限於羨慕這種心理層面;紀老師不一樣,他盡其所能「把巴學園精神和部分西方先進的教育經驗引進班級實驗,與個人的部分理論實踐糅合,建設生態語文課堂」;他「每天能擠出一節課,作為生態語文課堂專用時間」;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閱讀活動既隨心所欲又興致盎然,課堂在學生的自由自主活動中充滿了活力,是紀老師用行動堅持做出來的。在推薦和選擇學生的課外讀物上,我總是抱怨學校的圖書與需要開展的課外閱讀要求不匹配,如適合學生開展同讀一本書活動的圖書沒有一定的複本數,共讀一本書就讀不了;對此,紀老師有自己的看法,他研究學生的閱讀心理,對什麼才是小學生喜歡讀的文學名著(包括不同譯本的外國文學名著)有著深入地研究,可以使學生在課文閱讀整本書上少走彎路。

紀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努力探索與建構。作文屬於輸出,與閱讀的輸入相比,學生怕寫,教師怕教。紀老師迎難而上,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他從低年級寫話教學著手,從簡單有趣開始,引導學生產生表達欲望,為學生鋪好表達之路;堅持以積極有效的正面評價促進學生寫話水平不斷提升,為後續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習作為抓手,與童話閱讀緊密結合,將兒童生活與童話世界相融合,讓學生置身在童話的世界裡創編屬於自己的童話。他重視統編教材習作單元的教學,抓住小學習作教學的關鍵節點開展系列訓練,使學生藉助不同專題如觀察、想像、寫景等形成專項表達能力。他根據不同的習作要求,傳授多樣的習作小妙招,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方式、方法中完成習作。他還積極建構習作共同體,使學生在習作全程之中加強同伴與集體協作,以追求共同進步為目標。紀老師在習作教學中的這些探索和建構,許多地方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其實是他將自己平時文學創作中的經驗不知不覺中融入寫作教學形成的有效方法,可以一點點地改變學生從寫話到習作的認識、能力、習慣,體現的正是寫作能力提升的秘妙所在。

紀老師在綜合性學習中所聚焦的改變有些已經結合在上述的閱讀、習作教學談及,此處不再贅述。

從農村小學做起,用十年的時間走上小學語文教學的大道,這樣驚人的成功中,最關鍵的是紀海龍老師一直堅持自己的教學追求,深耕小學語文教學的沃土,踏踏實實走好小學語文教學的每一步,我以為這是《小語大道》這本專著值得青年教師學習的精髓所在。

作者方德佺:高級教師,安慶市第二屆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小學語文教學》首批籤約作者;2017-2019年被淮北師大聘為國培班培訓專家;2019年被銅陵市王娟華名師工作室聘為指導專家;在《小學語文》《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小學教學(語文版)》等專業雜誌發表語文教學論文等近200篇,有2篇被《小學語文教與學》全文轉載。

相關焦點

  • 襄陽市初中語文第三屆「四個一」閱讀優質課展評活動精彩紛呈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2020年11月18日至20日,襄陽市第二十中學隆重舉行襄陽市初中語文第三屆「四個一」閱讀優質課展評活動,各縣市區教研室初中語文教研員,以及優秀骨幹語文老師現場300餘人,以及場外上萬名老師通過現場直播共同觀看了此次展評活動
  • 少兒版「說文解字」:《字說字畫》獲評年度「十大好書」
    南京市教學研究室語文教研員徐豔老師編著的《字說字畫》一書獲評2020年度「十大好書」,並在朋友圈刷屏。近日,記者採訪了這位傾注了30年心血研究兒童與漢字關係的母語教育研究專家。好評如潮,少兒版的「說文解字」比字典好看!
  • 教學論文範文: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篇
    【篇一】語文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這幾年裡,我們的語文教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新的語文教學模式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普遍歡迎。但是語文教學效果卻沒有想像的那樣喜人,特別是一些傳統的、優秀的教學模式,往往沒有受到重視。
  • 權作留影|語法教學與教學語法的關係對於語文教學的啟示
    然,即便中國的教育是與語文素質的培養有著如此悠久的糾纏與聯繫,但一條真正符合中國國情,在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將中國最卓越的歷史文化積澱以一種愉悅、自啟式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的語文學科教育教學道路卻始終未能被中國教育界探尋出來。總體而言,當下所大行其是的語文教學路子,距離科學的,合理的,高效的語文教學開展還有一段距離。
  • 以熱愛驅動教學!智學教育的語文俠客——王帥
    他說:「我們以熱愛驅動教學,堅持基於目標教學、基於策略教學、基於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的教育理念,基於國家人才需要教學,給出正確的做題步驟。」這聽起來很官方很對,但他也說:「老師教的對,學生才能學的會,學生學的會,才會覺得老師教的好,學生也能考的好。」
  • 我眼中的語文課堂教學
    新課程理念的培訓作為教師教學業務考評工作的基礎,重在引導教師理解和掌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時把握新時期、新形勢下課堂教學和語文教育的發展方向,以關注孩子們的成長為切入點,全心投入,精心設計,愛心施教,給孩子們創建和諧、快樂、健康的成長環境,構建高效的發展平臺。
  • 【新區附小•追光行動】聚焦神話母體 汲取神奇想像——語文名師工作室神話專題教學觀摩活動
    語文教學和而不同,美美與共。10月23日上午第三節課,附小語文名師工作室第二期「追光行動」在怡心樓錄播教室,開展了神話專題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工作室首席教師翟爽老師執教了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一課。王京校長、張穎副校長、張曉巖主任、李文斌主任、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及全體班主任教師參加了此次觀摩課。
  • 系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是什麼樣子?
    如果搞個問卷調查,問中小學最不能令人滿意的是什麼教學,結果肯定是語文教學。全國人民、政府官員、語文教育研究專家、學者、中小學教師……都心知肚明。數十年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中小學語文教學,甚至舉行聲勢浩大的「語文教育大討論」,教育部親自組織編寫「部編本」,結果如何?
  • 聚焦義務教育語文教材改革三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題:以「天地人」開篇 糾「不讀書」傾向——聚焦義務教育語文教材改革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胡浩  「天、地、人、你、我、他……」當今年9月入學的小學一年級學生翻開嶄新的語文課本時,他們會發現,第一課將不再是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而是內涵豐富的漢字。
  • 江蘇語文整合教學研究所成立 「語文跨界學習法」將推廣全國
    在常州,有一群語文老師,通過15年的研究,構建了一套顛覆傳統語文教學的方法,摘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21年1月8日,為推廣這一教學成果,江蘇省語文整合教學研究所在常州成立,正式開啟了這套教學成果向全國推廣運用的步伐。
  • 語文教學的第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教技巧」,你常常能聽到:「記熟這8種開頭,教你輕而易舉寫出精彩文章」「掌握這3步寫作法,化腐朽為神奇」「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教你4個方法」……隨手打開網頁,輸入「語文」等關鍵詞,鋪天蓋地都是這種極具煽動性的廣告。教技巧的做法不能說絕對不好,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這些所謂的讀寫技巧,有可能暫時提高語文成績,但並不利於徹底解決語文學習之痛。
  • 豆神教育張文揚:聚焦大語文領域,做好產品與服務構建企業護城河
    2018年我們開展了一個全新的學科教育培訓的賽道,就是K12大語文。去年和今年一直在做公司的一個轉型,之前其實豆神教育是一家多元化經營的教育企業,比如說我們有智慧教育,有學生生涯規劃,有留學服務等等。但是從2019年開始,公司一直在做聚焦,這是一個專業化和專注化的過程。
  • 專家引領,聚焦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專家熊開明在珠光小學...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包力 通訊員 朱燕輝12月3日,深圳市南山區珠光小學邀請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專家、人教版新課標教材編寫組成員、原深圳市語文教研員熊開明主任,為珠光小學全體語文組教師上了一堂底蘊深厚、精彩絕倫的文言文教學示範課
  • 淺談語文教學中 對「後進生」的教學策略
    每個班級、每門學科幾乎都有後進生,語文學科也不例外。在語文教學中對「後進生」如何教育,談一下自己的教育策略。 一、分析「後進生」形成的原因 後進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幫助他們克服缺點和困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份內責任。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其溝通,真正的讓「後進生」掌握知識。
  • 聚焦課堂參與,探索教學新模式——榮縣樹人小學校開展語文實效課堂...
    近日,榮縣旭陽片區語文實效課堂第二次展示活動在榮縣樹人小學進行,檢驗落實「一步四環」的實效課堂教學新模式情況。榮縣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範秀容老師、旭陽片區「6+1」聯盟學校領導和小學低段語文老師近8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第一堂課是由劉春麗老師執教的口語交際《商量》。
  • 優化語文教學過程 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能力,創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總目標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教書育人是我們的責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解題習慣。在布置作業時,注意作業分層,激發他們的克難攻堅的意志品質。
  • 不斷迭代的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隨著統編語文教材的投入使用,「雙線組元」「三位一體」「助學系統」等術語逐漸被廣大一線教師所熟知。其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借統編教材的使用和《溫州市初中教學常規(2016版)》(簡稱《新常規》)的出臺,在溫州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煥發了新的生機。
  • 思考樂聚焦課堂練本領,以練為戰礪強兵
    回歸教學本質,打造高質量課堂標準教學大練兵就是磨鍊和檢驗老師能力的演練場,也是思考樂學科中心對教學質量把關的重要環節。必須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小語學科課課用心備,課課認真講小語學科教學為王,每一節課優質呈現密密麻麻的筆記,清晰的講課思路。邏輯鏈清晰的板書中語學科以專業之名,助學習成長!
  • 對於在一線教學十年以上的老師,能否簡化職稱評審的材料和程序?
    一旦制度建立起來,我相信在大家的監督下,只會更加公平公正。 關鍵是,把一線老師真正解放出來,不必為了職稱評審勞神費心。 第二:在一線教學十年以上的可以應該答辯,只要條件符合即可。 現在職稱評審有一項最重要的,那就是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