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南京市鼓樓區幕府山街道採訪時了解到:為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豐富黨員教育內容體系,破解黨課供應不足、針對性不強、形式單一、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街道打造了黨建特色項目——「幕課堂」。
既是實境課堂,也是微型黨校
據介紹,「幕課堂」於2020年7月1日正式開講,目前已經成功舉辦了四期。
「作為街道黨員群眾的思想教育陣地,我們把這個黨建特色項目放在轄區盛世花園社區,打造了一個1200平方米的實境課堂。」幕府山街道黨建辦主任王澤川說,「同時,出於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兼顧不同年齡段黨員群眾以及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的實際需求,我們採取了網際網路+虛擬技術、5G高清傳輸等手段,專門配備了集『教、學、錄、播』於一體的先進設備,可實現街道社區、駐區單位和兩新組織同步學習、資源共享。」
王澤川表示,作為黨員思想教育陣地的「幕課堂」,更像是社區裡的「微型黨校」,「從前期的數據來看,我們的線上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都在兩三萬人。」
盛世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王軍介紹:「以我們社區為例,除了同步開展的線上課堂,社區黨委兩年多來堅持每周一主題、每日一簡訊,讓廉政教育、黨課學習等更加便捷。而『幕課堂』運行以來,因為管理正規,且可以反覆回看學習,真正成了黨員群眾經常性教育的主陣地和廣大黨員幹部學習新思想的24小時微黨校,得到黨員群眾的廣泛認同。」
既有政策宣講,也有民生服務
回看「幕課堂」的前四期課表:有南京市委黨校教授、副處長戴芳帶來的《民法典》宣講解讀,也有熱心志願者陳孝友帶來的「志願精神展現老共產黨員使命擔當」,還有「紅色文藝創作怎樣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解讀」。
王澤川表示,「幕課堂」的定位,除了宣講黨的理論政策、路線方針和國內外形勢,強化政治引領,更多通過培育地區黨建領頭人,交流地區黨建文化經驗,強化特色引領;通過遴選群眾身邊的先鋒模範講述身邊人身邊事,強化典型引領;通過地區領軍人物教授前沿科技知識,強化人才引領。
在盛世花園社區黨委第六支部書記丁忠看來,「幕課堂」是非常好的交流平臺,很多內容與民生服務有很大的聯繫。「比如《民法典》宣講,黨員群眾積極參與,不僅有意義而且很實用。」丁忠說,「再比如街道舉辦的『垃圾分類、黨員先行』交流分享,是鼓樓區第一場有關垃圾分類的主題黨日活動,很有引領意義。」
「未來,我們希望有更多接地氣的內容,主講人可以是黨校老師,也歡迎轄區居民和志願者參與進來,分享他們的故事,關注街道方方面面的民生服務工作。」王澤川說。
既要理論學習,也要實際行動
「作為駐區單位,希望『幕課堂』能和企業黨建聯繫起來,比如疫情防控、廉政建設以及工程建設牽涉到的民生服務等,搭建一個溝通、交流平臺。遇到一些問題,也能及時反饋,方便我們更好地開展工作。」來自中鐵十八局的支部書記馮修聖說。
基層黨課既要重視理論學習,也要關注民生問題,用實際行動為社區大家庭服務。
年近七旬的陳孝友,是雲谷山莊社區的熱心志願者,哪家水管、電燈壞了,他經常自掏腰包幫助修理。「在社區這個大家庭裡,每個人都應該力所能及做點事,這就是我參加志願服務的初心。最近幾年,社區裡的便民服務、助老助殘、維修保養等,凡是我能幹得動的,都會積極參與,並且會一直堅持下去。」陳孝友說。
作為一名黨員志願者,陳孝友認為:心中要有愛、有責、有善、有國。他義務教孩子們書法、組建「燕舞銀球」桌球隊、創辦了「孝友之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參與疫情防控和垃圾分類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幕府山街道宣傳委員金瑩說:「在我們下轄的8個社區,有很多黨員群眾,他們不僅積極參與理論學習,更是身體力行、學以致用,帶動了一大批熱心居民和志願者,共同投身幸福幕府的建設當中。」 通訊員 易凱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景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