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棗莊11月27日消息(通訊員陳青)棗莊市臺兒莊區馬蘭屯鎮西張莊村,座落於微山湖西畔、大運河北岸,是運河古城臺兒莊西大門的門環,村內河塘遍布,綠意滿盈,戰地文化、雙渠記憶及雜耍文化等文化資源豐富,有世代傳承的鐵藝、木藝、布藝、織漁網等十餘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西張莊村以雙渠精神為底本,以戰地文化、民俗文化為內涵,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不懈探索「文化引領的鄉村振興之路」,先後榮獲「棗莊市十佳美麗鄉村」「棗莊市美麗鄉村建設人氣獎」「山東省美麗鄉村」以及「山東省森林村居」等榮譽稱號,成為馬蘭屯鎮鄉村振興的一張亮眼名片。
今年以來,馬蘭屯鎮聯合臺兒莊區委黨校,以鄉村黨建「紅」(黨建引領、治理有效)、「富」(產業興旺、村民富裕)、「美」(鄉風文明、生態宜居)作為西張莊村特色教學品牌著力進行建設,把黨建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結合起來,依託優勢條件,尋找產業支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遊等產業,為美麗鄉村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培訓項目建設「有想法」
在西張莊村中心位置投資56萬元建成鄉村振興館,佔地面積300平方米,鄉村振興館主要劃分為《紅色雙渠》、《戰地風雲》、《民俗精萃》等幾個板塊;建成容納100人以上學員集中學習1間大會議室和4間觀摩室;利用已申報成功投資14萬元的文旅項目,建設農家大舞臺,集吃、住、表演於一體的農舍民宿,為前來培訓的學員提供飲食。
現場體驗教學「秀文化」
堅持把「紅色雙渠精神」作為學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依託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初心課堂」。打造美麗鄉村精品線路,通過現場觀摩,讓學員感受到村美、民富、集體強的鄉土氣息,在鄉村振興的課堂中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培訓助力增收「迎客來」
圍繞「黨建強、鄉村興、群眾富」的目標,突出抓好黨建引領,把黨的建設與村級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有機結合,促進集體經濟增收。計劃每年培訓1.5萬人,預計增加村集體收入15萬元。依託教學基地,以鄉村振興為引領,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合作合作社、邊角經濟等方式,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今年8月份首次開班,先後開展黨建教學培訓14期,培訓人員達1000餘人,包括神馬集團黨支部、重慶豐都黨外人士、河南省靈寶市焦村鎮黨政考察團等。該基地培訓計劃有效擴大當地消費內需,帶動村集體增收1萬元左右,帶動效果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