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軟體質量工程峰會現場。重慶軟體園供圖
中新網重慶10月23日電 (記者 鍾旖)以「軟體質量賦能智慧名城」為主題的2020年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軟體質量工程峰會23日在重慶舉行。來自軟體質量保障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軟體質量保障的方法、技術和實踐展開交流互動,並探討中國軟體行業未來發展。
軟體被稱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隨著數字經濟時代到來,軟體在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關鍵核心作用逐步展現。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一級調研員傅永寶在致辭時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轉型,中國軟體產業發展的韌性和潛力進一步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實現軟體業務收入4998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實現利潤總額6020億元,同比增長5.9%;從業人員達到683萬,同比增長1.6%。
傅永寶表示,中國軟體產業目前具有創新性、融合性、集聚性等特點。中國的軟體著作權登記量增速連續五年保持在30%以上,5G核心網虛擬化、雲計算、第三方支付系統等形成了全球領先的解決方案。
當前,中國軟體業邁入第三個十年,下一步該走向何方?
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與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教授金芝認為,當前中國軟體行業的發展重點是與其他行業的融合。軟體企業可結合社會經濟發展,面向特定行業,走出軟體技術的細分之路。如傳統工業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就迫切需要軟體企業的介入。
「通過數十年實踐發展,中國軟體業不僅僅是世界大家庭的參與者,還是重要貢獻者。」中國軟體工程專家、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居德華建議,軟體行業的下一步發展還是應立足本土,充分發揮國內產業基礎雄厚、應用基礎較好的優勢。
國際軟體測試認證委員會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同濟大學軟體學院教授劉琴說,軟體的研究方法和應用是密不可分、相互引導的。應用廣泛、場景豐富、層次多元等要素可推動軟體技術成熟乃至領跑行業。她建議,在廣度上,軟體業與多行業開展融合;深度上,軟體開發應加入更多行業思辨與創新。
峰會由重慶市南岸區政府、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國軟體測試認證委員會(CSTQB)、國際需求工程委員會中國分會(CREB)、TMMi基金中國分會(TMMiCN)主辦,重慶軟體園、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承辦。現場還揭牌成立了重慶軟體園測試人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