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生中基本都有2件事要經歷,一件是交社保,另一個是買房,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們二者之間其實是有3個緊密關係的:
第一,社保繳納時間影響買房資格
因為炒房時代對全國經濟的影響,國家從2016年開始提出了「房住不炒」的舉措,近幾年來利用「限購,限售,限貸,限漲」等要求嚴控房價的大漲勢頭,不少城市的買房門檻越來越高,其中就要求了購房者的社保繳納時間。
以深圳為例,深戶居民家庭、成年單身人士,含離異的人,要在本市落戶滿3年,並且提供出購房之日前在本市連續繳納36個月及以上的個稅或社保證明,才能購買商品房。我們都知道,大城市一般都是多數人的買房首選,除了居住條件更好外,薪資,教育,醫療的水平也更高,想在這類城市買房,你的社保就必須要堅持繳納才行。
第二,申請房貸事半功倍
很多人認為銀行審核申請人的資格時,主要看得是借款人的工資水平,其實社保能否連續繳納也是銀行考慮的問題。社保能夠連續繳納,能更好的說明你的工作和收入是穩定的。雖然說企業為員工參保是強制性的,但不乏有些中小企業為了節省人工成本,剋扣員工應該享受的福利待遇,不為員工參保。
並且,這類公司即便能夠按月足額發放工資,可是他們企業的經營能力都比較差,不排除會突然裁員降薪,或者公司倒閉的問題,因此,僅僅看工資收入流水還是不太保險的。所以,銀行還會看你的社保繳納情況,因為經營比較好,相對更加正規的單位,都會為員工參加社保。如果說你除了工資收入,還能提供社保繳納記錄,更容易讓銀行肯定你的還款能力,拿到房貸的機率也更高。
第三,防止買房後壓力翻倍,錢房兩失
房價進入萬元時代,普通家庭要想全款買房非常困難,大多數還是通過首付加房貸買房的,年輕人參加工作時間短,收入低存款少,基本都是父母給出首付款,這裡就能看出社保的重要性,如果父母退休前參加了社保,即使拿存款給孩子負擔房子的首付,也不用擔心晚年生活,因為每個月有國家發放的養老金。另外還有醫保,買房後,萬一家裡人患了大病,醫保可以報銷一部分。
並且,年輕人剛進入社會,要經歷幾年的摸索期,要常常換工作,可能面臨無收入的問題,這個時候買了房,萬一辭職了,失去收入,就可能還不上房貸,需要父母幫忙,如果父母沒有交過社保,就沒有養老金,無法幫忙還貸,會造成斷供,超過6個月的,房子就將被銀行收走法拍,可能就要錢房兩失了。從以上幾點來看,買房和社保確實有很重要的聯繫,建議買房前,最好先參保比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