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大家早已習慣了追隨明星大咖基金經理的產品和觀點。今天換個角度,我作為無名者,來和大家說說無名基金經理的苦與樂。
成長路徑
我這個無名基金經理在投資道路上的成長路徑既典型又不典型。
2004年,我研究生畢業後先後在長江證券、中信證券研究部從事5年的消費行業研究,曾經主要的工作也是挖掘行業內低估的公司、將自己的研究觀點提供給許多基金經理做參考,也曾連續三年和團隊一起獲得過「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的前三名。2009年加入銀華基金,從事消費行業和周期行業的研究,後來參與研究團隊的管理,在做好自身行業研究的同時考慮如何集眾研究員之所長。
2015年,我開始從事基金投資工作,管理的第一隻基金是4月29日新募集成立的銀華中國夢30股票基金。還記得這隻基金成立的那天晚上,我和家人在奧森跑步,從南園到北園,一口氣跑下了自己的第一個十公裡,希望每跑過的一米就代表一個BP(萬分之一的收益率),希望第一個小目標是給持有人帶來翻倍的收益率。
說典型,是因為從研究到投資,這是一條大多數基金經理都走過的道路。說不典型,是因為我從事了長達11年的研究,這個時間長於大多數基金經理,並且既有券商賣方研究的經歷也有基金買方的經歷。
這個路徑對我來說可謂是全面歷練,讓我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市場、上市公司、券商研究和基金投資,既明白了許多「套路」,也有了一些「避雷」心得。
實現初心
現在大家都愛談初心,說得多了也難免有點平淡。
我有一次難忘的體驗。2015年6月,我所管理的第一隻基金剛成立兩個月,市場正在動蕩波動之中。面對莫測的市場,是買?還是賣?我時時拷問自己。
有一天,我去女兒的學校開家長會,在最後的環節,當我站起來和所有的家長和孩子們同聲唱歌時,我的內心突然感到很震撼——基金持有人把錢委託給我來管理,就像我把孩子委託給老師來培養。這些持有人的錢,也許是他們子女未來的教育基金,也許是他們自己的養老錢。這些錢的升值貶值,直接關係到一個個家庭的幸福指數和安心程度。
如果我不夠聰明不夠努力沒有做出正確的判斷,那我有何面目來面對他們呢?就這樣,在那個市場劇烈動蕩的月份裡面,「一定要對得起客戶的信任」的信念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成為我基金管理的「初心」。
初心來自內心的悸動和嚮往,而實現初心卻是艱辛的挑戰。我一直堅持:把風險放在第一位,不過度承擔風險,賺取價值的錢,做好投資標的的價值挖掘,深度研究每一個我買入的公司,做好筆記,三思而後行動。
我想,只要儘量做到每筆買入都不虧錢的話,我管理的基金最終也能實現不會給客戶虧錢的目標。
在這個初心的支持下,過去五年我平均每年深入研究50家公司,因為買入成功率高,我在公司內部的行業專家測評中成為行業排名前三最多的基金經理。但是自己的近視度數卻在做投資的五年中上升了200度。
從彎路到正道
在尋找投資機會的歷程中,我也走過彎路。
剛開始管理基金的時候,以為順著市場的偏好找被低估的公司效果好,在第一個基金的建倉過程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很快,我就發現市場偏好在形成後,符合這個偏好方向的資產的估值都是偏高的,你就是買了也只能賺到情緒的錢,而不是價值的錢。
也不是說情緒的錢不能賺,關鍵是如何對市場的情緒定價不是一個價值投資者擅長的事情,更何況中國的股票市場情緒波動如此大的情況下。
發現這一點後,我及時調整策略,立足於自己多年消費品、周期品研究的經驗,把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當做研究的「燈塔」來指示方向,把行業內上市公司的業務發展當做「路標」來逐步驗證。
對於自己的判斷,我憑借研究管理積累的券商研究經驗,及時與賣方研究員討論,來檢驗修正自己的觀點,真正做到獨立思考,不盲從市場。
投資之樂
作為一個志在資產管理的人,最大的樂趣是發現被市場低估的投資機會,而如果這個公司未來能成長為大市值的公司,這種快樂難以形容。欣慰的是,我們真正深度挖掘到了這樣一些領先市場的投資機會。
2017年1月,我們率先發現了一家大家電公司的反轉,並且一直持有到現在。
2018年底,我們發掘並重倉了生豬養殖板塊。
2019年3月,當某家龍頭白酒公司產品升級換代的時候,我們識別出這是對公司過去所有改革措施的檢驗,我們對公司價值進行了準確的定價,並重倉持有到現在。
很多時候,當你把心儀的股票買成重倉並開始上漲的時候,投資顯得那麼美好。
但是,投資也有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時候,比如2019年底我們領先市場開始重倉乳業的時候,新冠疫情突如其來打破了行業發展的進程,這時候的煎熬更是考驗研究的深度和投資的定力。還好我們都堅持下來了,並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面有所收穫。
眾樂樂日日新
研究創造價值其實是「獨樂樂」,在公司內部分享彼此研究成果才是「眾樂樂」,更何況我們公司有「金股」制度來獎勵分享,那更是何樂而不為啊。
對於我來說,分享也是檢驗自己研究成果的方式,在關公面前耍過的大刀,成功的可靠性難道不是更強麼。所以我有確信買入的研究成果,總是樂於和大家分享,當然,我也在大家分享的成果中體會到收穫的快樂。
研究的每一滴心血都顯示在淨值裡面。我很少去看淨值,也很少和同行比漲幅。因為我知道,只要我每天都進步一點點,我的淨值不會虧待我付出的時間、脫落的頭髮和近視的視力。
我越來越理解了古人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含義。畢竟,我只能努力地做我自己能做的。
無愧初心
還好,我們的淨值對得起持有人,對得住「一定要對得起客戶的信任」的初心。
銀華中國夢30股票基金成立於2015年4月29日那個市場沸騰的時刻,跨越股災,經歷過熔斷,五年後(2020年9月4日)淨值翻倍達到2.136元。根據券商的統計,銀華中國夢30股票基金在可比的基金中排10%。
捫心自問,我們其實可以做得更好一點的。不過,往事不可追,唯有未來可期。
我管理的另外一隻基金銀華消費主題基金,在我單獨管理的1年又319天裡面,淨值上漲199.61%,2020年以來也上漲了58.92%。我所管理的其它基金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比如銀華興盛股票基金2020年以來上漲51.64%。(數據來源:銀河證券,截至2020.9.4)
苦於無名
「名」對於管理來說代表的是能力,對投資者來說代表的是信任。
無名的基金經理市場影響力不夠,淨值越漲,規模越小。竟然是有點越努力,目標離你越遠的意思。
有些成果難以宣傳。我管理的銀華消費主題基金2019年雖然在消費基金中排第一,但是因為2019年它從分級基金改造成普通的混合基金,雖然投資範圍增加了港股、個股投資倉位從起始持倉不超過5%改為普通混合基金的標準,更重要的是基金管理費從2%降低到1.5%,這些對投資者都是有利的。但是,因為從分級基金改為普通基金,雖然基金代碼沒變,很多基金評級機構說這是兩個不同的產品,歷史的業績都沒有了。發現這一點時,我很是苦惱,感覺就像做了一個闌尾炎手術之後發現身份證失效一樣。
最關鍵的是,沒有名氣就沒有賣點,而且業績最好的產品因為基金改造沒有歷史業績,市場關注度不高,業績在短期內也沒有轉化為銷量,所以雖然在牛市中,淨值不斷新高,可是在2020年上半年,我所管理的基金五隻中有四隻份額是下降的。
我很感謝天天基金網,它連貫的數據讓我知道我還是我自己,也感謝持有人的信任,在眾多的基金經理中選擇了信任「無名」的我,最近我管理的銀華消費主題基金的規模接近歷史新高。
苦心練劍
人若無名,苦心練劍。作為基金經理,我還沒有名,我想那是因為我還不夠優秀,還沒有做到我們身邊優秀的榜樣所說的「努力的目標是在更高層次上奮鬥,奮鬥到不能奮鬥為止」的境界。
我在未來會爭取做的更好,畢竟現在還有奮鬥的機會和爭取的意識,我們的努力和淨值都會是時間的朋友。讓我們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原標題:掏心窩|無名基金經理的苦與樂)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