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神話體系裡,有眾多神仙,各司其職,與人間一一對應,而在封建社會,大多數神仙都是由一些忠臣、孝子、烈婦等符合封建社會價值觀的一些典型代表所演化,他們大多活著時是人們的標杆榜樣,死後逐漸被尊為神仙,流傳千古。比如包拯、關羽、伍子胥等等。我們從小看西遊記,熟知裡面大大小小各類神仙,其中有一位二郎神,本名楊戩,武功高強,是玉帝的外甥,在寶蓮燈及其前傳等電視劇對二郎神的封神成仙有較為全面的講述。
關於楊戩是二郎神的說法,也是當前我們最流行的說法。二郎神楊戩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神話人物形象,來自於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這兩本書的塑造,以三隻眼和哮天犬出名,發家於灌江口,《西遊記》裡更是說他是玉帝的外甥,稱顯聖二郎真君,也就是說,二郎神楊戩是屬於神話體系的人物,屬於玉皇大帝神仙貴族的圈子,至於歷史上有沒有楊戩這個人,同名同姓肯定有,比如北宋權宦楊戩就一度被赴會成二郎神,這當然沒有太大意義。
不出意外,在歷史上一定會有二郎神的原型,畢竟神都是人造神,除了神話故事裡的楊戩說,歷史上確實還有另外三種說法,並且一一有原型對應。
第一種說法是戰國時期的李冰就是二郎神原型,他治理都江堰,功在千秋,到如今都是人人稱頌。除了史記,像《風俗通》、《獨醒雜誌》、《朱子語類》等書文中記載了李冰治理水患,與河中水怪鬥智鬥勇,也是於此,有了灌江口二郎神之說,亦稱李冰為灌口二郎,蜀地人們為紀念李冰治水之功勞,立二郎廟,世代供奉。此外,還有一些民間記載,認為二郎是李冰的二兒子,也是其父治水的功臣,這個兒子喜歡打獵,和六個朋友一起斬蛟為民除害,這便是後來「梅山七聖」的來歷之一。
此外在隋朝末年的趙昱也是二郎神的原型之一,他曾經是嘉州太守,治下水患不斷,有蛟作亂,趙昱帶人與蛟戰鬥,最後斬蛟除害,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灌江立廟,稱之為二郎神。還有河南也有二郎神廟,他們紀念的二郎神叫楊煜,也是平定水患,造福百姓的人物。
與上面兩種說法接近的還有一個,在兩宋時期,二郎神的原型是一位叫鄧遐的晉朝人。據《太平御覽》交代,鄧遐曾為襄陽太守,其治下一條河中有蛟禍患百姓,鄧遐提劍殺蛟,平定蛟患,成為當地人歌功頌德的偉人,後故事又出現在杭州,鄉人為紀念他的功勞,立祠祭祀,尊為二郎神,久而久之,從西晉一直到兩宋時期,二郎神成為了當地的神仙。
綜合觀之,二郎神多是民間紀念一些治水有功的人物最後神話為神仙,各地根據不同文化觀念,略有不同,可以說不同地方的人紀念不同的二郎神,至於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二郎神,是作者綜合了古代所有比較主流的關於二郎神的說法,並結合神話體系,進一步藝術加工的結果。(文:流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