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艦大炮的沒落,海軍光環的消失,德國人有哪些未建成的戰艦?

2020-12-17 騰訊網

薩克森號符騰堡號戰列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海軍最後建造的戰列艦是4艘「拜恩」級戰列艦,其中,該級的第一、第二號艦—「拜恩」號及「巴登」號於1916年服役,而第三、第四號艦—「薩克森」號及「符騰堡」號雖已下水,但最終建造工作只停留於下水階段。在「拜恩」級以前,「愷撒」級、「國王」級戰列艦的主炮均為305毫米火炮,因而該級戰列艦既是第一批也是最後一批裝備380毫米火炮的德國戰列艦,同時還是第一批採用了與同時期英國戰列艦同口徑主炮的戰列艦。

無論是在計劃年度(1913、1914年)方面,還是在主要性能方面,德國「拜恩」級戰列艦均與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相對應。其主炮口徑均為381毫米,航速也均為22節,但「拜恩」級戰列艦舷側水線部分及主炮塔部分的裝甲厚度達到了350毫米米,與「君主」級的330毫米相比防禦能力明顯處於優勢。在主機方面,與「拜恩」號及「巴登」號一樣,「符騰堡」號也採用了3軸蒸汽輪機,主機功率為35000馬力;「薩克森」號則採用了兩軸蒸汽輪機(28000/馬力)及1軸柴油機(12000馬力)相趨合的方式,僅靠與中心軸相連接的柴油機工作的話,其巡航速度可以達到12節。

這兩艘未建成的戰列艦就這樣一直停泊在建造廠附近,並於戰後的1919年11月退役。此後,「薩克森」號於1920年被售出,「符騰堡」號也於第二年被售出,並分別在漢堡和基爾解體拆毀。「薩克森」號搭載的8臺柴油發電機被安裝到了4艘正在建造的商船中。

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

根據戰前1914、1915年度的造艦計劃,德國海軍於1914年8月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當月訂購了第一艘艦—「馬肯森」號,4艘該級戰列巡洋艦均於1915年內動工,並計劃在1917年夏至1918年秋建造完畢。該級艦的最大特徵是裝備了356毫米火炮。從德國戰列巡洋艦的發展過程來看,從早期的「馮·德·坦恩」號(1911年完工)到「塞德利茨」號(1913年完工)等4艘戰列巡洋艦均裝備的是280毫米主炮開戰後完工的3艘「德弗林格」級戰列巡洋艦裝備的是305毫米主炮。

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是「德弗林格」級的改進艦,其裝甲的配量模式與「德弗林格」然基本相同。由於裝備了大口徑主炮,因而其規體增大了一圈,主機功率也進一步增大。雖然外觀與「德弗林格」級也很相似,但部分比甲板要高出一層,主炮分別安裝在了前後中心線上的4座雙聯裝炮塔中。356毫米炮在當時的歐洲是十分罕見的,同時期只有美國和日本在其戰列規裝備有這種火炮、而英國戰列艦則已經裝備381毫米的巨炮。德國之所以選擇小口徑主炮也許是為了儘量減輕整體重量吧。當時,英國戰列巡洋的水線部分及炮塔前部的裝甲僅為290毫米,裝備有381毫米巨炮的高速戰列艦的裝甲厚度為330毫米,因此可以說356毫米的火炮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實戰要求了。在4艘該級戰列巡洋艦中,只有「馬肯森」號及「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於1917年下水,其他兩艘正在建造的戰艦則於當年中止了建造工作,並分別於1921-1922年作為廢鐵出售、解體拆毀。其中,建造進度最慢的第四艘艦(原計劃命名為「俾斯麥」號)在船臺上就被解體了,而第三艘艦為了空出船臺而被迫於1920年3月下水,但此後不久就被解體拆毀。

約克級戰列巡洋艦

約克級將馬肯森號上的356毫米火炮改為381毫米火炮而且主機等均與「馬肯森」級基本機同。從外觀來看。其艦體增長了4.8米,煙道也得到了改進,此前的幾根煙囪被集中為一根,這也是改變最大的地方。根據建造要求:其航速需要達到29-30節,但這樣其主機功燃就必須要達到12萬馬力。為了避免戰艦大型化,最終其航速僅為27節,主機功率與「馬肯森」級相同為9萬馬力,其標準排水量為33500噸,因此它也是當時德國海軍最大的戰艦。德國海軍共計劃建造3艘該級艦,其中第一艘「約克」號於1916年7月動工。其他兩艘未動工就取消了。「約克」號於第二年年初停止了建造工作,建成部分僅重1000噸左右。從整體來看,該級艦是與1916年7月動工建造的英國「胡德」級戰列巡洋艦(排水量超過了4萬噸)相抗衡的戰艦,也可以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到了頂峰的戰列巡洋艦。如果按照英國海軍的標準,可以稱其為高速戰列艦。

1918年計劃

在德國海軍的戰列艦及戰列巡洋艦中,「約克」級戰列巡洋艦是最後一批編列出預算、制訂正式建造計劃的戰艦。而作為非正式的計劃,德國曾於1918年2月、3月考慮建造裝備有420毫米巨炮的戰列巡洋艦。關於其主炮數量,德國海軍共考慮了4座、6座、8座三種方案,最終選擇裝備6座主炮。該級艦的排水量定為49200噸,主機功率為22萬馬力,航速為32節,裝甲厚度達356毫米(與戰後英國「納爾遜」號戰列艦相同),但其甲板防禦能力仍有待提高。除此之外,據說德國於1918年3月還制訂了建造類似英國海軍「暴怒」號的輕型戰列巡洋艦設計方案。其排水量為29500噸,裝備4座350毫米火炮,水線部裝甲厚100毫米,炮塔部裝甲厚203毫米,主機功率為20萬馬力,航速為34節。

薩米拉斯級戰列艦

雖然可以作為德國海軍未建成的戰列艦,但仍存有許多疑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德國漢堡的伏爾鏗船廠於1912年7月接到了希臘海軍的訂單,開始建造被稱為「薩拉米斯」號或「瓦塞來烏斯·格裡瓦斯」號的戰列艦。依計劃,其標準排水量為19500噸,裝備8座356毫米火炮,航速22節並定於1914年11月下水。此後德國海軍接收了該艦,並欲將德國軍艦加以運用。但由於其主炮塔、主炮、裝甲均由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製造,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再也無法得到這些裝備。鑑於此,德國海軍最終放棄了該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海軍實力僅次於英國,位居世界第二位。由於凡爾賽等條約的限制,20地紀30年代的德國海軍實力仍相對較弱。根據1935年的英德海軍協定),德國遊軍擺脫了凡爾賽條約)的限制迅速發展艦艇,但除潛艇部隊外,其實力與美、英、日三國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

然而對於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來說,他還是希望擁有強大的海軍,因為他確信特來的某一個時候肯定會與英國交戰。

1938年9月,希特勒指示海軍方面制訂針對對英戰爭的長期造艦計劃。此後,海軍方面提交了兩份計劃大綱。第一個方案是組建以潛艇及裝甲艦為主的海軍,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實施對英破壞通商作戰;第二個方案是發展公海艦隊,雖然這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巨額的經費,但卻能夠帶來更大的成功。而這個方案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一旦戰爭提前爆發的話,仍有待提高實力的德國海軍根本無法作戰。

對此,希特勒向海軍方面宣稱在1946年之前不會對英發動戰爭,在此之前海軍不必為他的政治目的服務,從而指示海軍執行第二個方案,並要求制訂出具體計劃。

這樣,德國海軍於1939年1月制訂出大規模造艦計劃,並得到了希特勒的批准,這項計劃被命名為「Z計劃」。根據該項計劃,德國海軍將戰列艦與潛艇擺在了

最優先發展的位置,而且根據最終方案,除已經動工建造的戰艦外,到1948年為止將建造6艘戰列艦及10艘小型戰列艦(不久變更為戰列巡洋艦)。

但希特勒的如意算盤完全落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z計劃」制訂的當年—1939年9月就早早地爆發了。對於入侵波蘭的戰爭,希特勒原本天真地認為英國即便提出強烈抗議也不會發展到發動戰爭的地步,但英國卻無法漠視希特勒發動的赤裸裸的侵略戰爭,最終決定對德宣戰。

這樣、制訂「Z計劃」的前提條件已經不復存在,與陸、空軍相比,德國海軍在最不充分的情況下就投入了戰爭。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曾經這樣說過:德國海軍的艦艇除了勇敢地表示知道自身將滅亡以外什麼都幹不了。

戰爭爆發時,德國海軍的一線戰列艦隻有兩艘標準排水量為35400噸、裝3座280毫米火炮的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而標準排水量為45050噸、裝備8門380毫米火炮的「伸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超無畏艦仍然在建,其他戰列艦計劃則因為德國軍法定優先發展潛提而無法實現了。

H級計劃(興登堡級戰列艦)

「Z計劃」所包括的6般戰列艦均為一級,其標準排水量為60900噸,裝備8門406毫米火炮,航速為30節。關於建造代號,自從德國海軍將「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的建造代號定為「A」以後,德國裝甲艦及戰列艦的建造序號均按照這個順序延續下米,因而「H」則代表著第八位的意思。實際建造的頁有H級和J級,據說H級應該被命名為「腓特烈大帝」級,J級被命名為「大德意志」級。它們分別於1939年7月、8月動工,但由於不久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方面於同年10月便停止了建造工作。1940年,它們在船臺上被解體拆毀了。而如果沒有戰爭的話,它們將在動工後4年半至5年內完工。

H級戰列艦在世界戰列艦史上是十分罕見的。其主發動機全部採用柴油機,共為12臺,並將每4臺柴油機編為1組,它可以驅動3軸的螺旋槳,這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船舶經常採用的多重聯合系統。其每臺柴油機的功率為13750馬力,總功率達到了165000馬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德國在這方面充滿了自信。將柴油機作為主發動機的理由不用說就是要確保戰艦擁有強大的續航能力,而這種戰艦主要負責在浩瀚的大西洋上進行破壞通商作戰以及對小型破壞通商艦進行支援。它可以搭載1萬噸重油,在航速為19節的情況下可以連續航行16000海裡,在航速為16節的情況下可以連續航行19000海裡,續航能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雖然說該級艦主要實施破壞通商作戰,但考慮到在必要的情況下也能夠與英國戰列艦進行正面作戰,德國海軍為其安裝了能夠抵禦381毫米炮彈的裝甲。防禦甲板採用的是150毫米的克虜伯鋼,水線部及炮塔部分別採用的是320毫米和385毫米(均是最厚部的數值)的KC鋼,可以說防禦能力十分強大。該級艦安裝了4座406毫米背負式火炮,首尾部分別安裝了兩座。其搭載的6架水上偵察機停放於第二根煙滷和第三座炮塔間的機庫中,由於鋼軌通過了後甲板上的彈射器(與中心線成直角地嵌入甲板中),因此水上偵察機可以從那裡起飛。

O級戰列巡洋艦

O級戰列巡洋艦是以破壞通商作此為目的而建造的,其標準排水量為器33200噸:裝備6座380毫米三聯裝火炮,防禦甲板採用的是110毫米的克內伯鋼,水線部及炮塔部分別採用的是180毫米和210毫米(均是最厚部的數值)的KC鋼,防禦能力明顯下降;但其航速達到了33.5節,比戰列艦要快得多。其巡航時使用柴油機(兩軸11萬馬力,每軸4臺,共8臺),航速可以達到25節;高速航行時與蒸汽輪機(6萬馬力)同時使用,而這些方式只有輕型巡洋艦採用過。在鍋爐方面,其採用的是德國海軍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廣泛裝備的高壓型鍋爐,這方面也體現出了德國高超的技術水平,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頻繁出現故障。該級艦設計了兩根煙囪,第一根用於柴油機排氣,第二根用於鍋爐。在兩根煙之間還設計了可以容納4架水上偵察機的機庫和彈射器。在「Z計劃」中,該級艦也是需要儘快完工的戰艦。

其工期為兩年半左右。雖然造船廠也決定建造,但最終還是1艘都未動工。可以將O級戰列巡洋艦作為袖珍戰列艦的放大版

H41H43H44計劃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中止了「z計劃」中戰列艦的建造工作。此後,德國海軍制訂了未來戰列艦的設計方案。H42表示1942年設計的H級戰列艦,以後又分別改為H43和H44。但可以說,只要戰爭不以德國的勝利而告終,那麼這些戰列艦就不可能動工建造。

該級戰列艦裝備兩座508毫米四聯裝火炮,主發動機採用了與H級相同的柴油機,但採用了4軸推進方式,總功率達到了275000馬力。在裝甲方面,H44的防禦甲板厚130毫米,水線部厚380毫米。在滿載排水量方面,H42為9萬噸,H43為11萬噸,H44為141500噸,逐漸有所增加,船體也不斷呈現出大型化趨勢。由於主機功率未變,其航速由H42的32.2節降低到了H44的30節。可以說該級艦將戰列艦發展到了極致,可以與美國海軍的「蒙大拿」級戰列艦以及日本海軍計劃建造的798號艦相媲美。

上圖是原計劃安裝於H級戰列艦上的406毫米主炮。H級計劃取消之後安裝到了挪威的炮臺上。

相關焦點

  • 新年捍衛制海權 179《第一艦隊》巨艦大炮演繹真男人
    終於迎來嶄新的2017年啦,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在跨年那天出去哈皮呢?還沒有嗨夠的朋友也不用擔心哦~在去年年末上線的179《第一艦隊》在新的一年裡將繼續遠航,親愛的captain們,想要稱霸海洋,建成屬於你的海洋工業帝國嗎,與全世界為敵還是建交,就看你的謀略與膽量啦,還等什麼,想在新年當真男人捍衛海洋霸權,就快來179《第一艦隊》選擇你的戰艦準備起航吧!
  • 世界最大風帆戰艦奇特一生:1839年領著整個奧斯曼海軍叛逃到埃及
    正確答案不是英國的,也不是法國的,更不是美國和俄國的,而是奧斯曼土耳其海軍在19世紀中期的旗艦——「馬哈茂迪耶」號風帆戰列艦(ship of the line)。「馬哈茂迪耶」號風帆戰列艦,自1829年建成後,尺寸和噸位一直領先世界。不僅如此,這艘風帆巨艦在海軍史上也多次充當了戲劇性事件的主角。
  • 70000噸巨艦有多猛?裝備195門艦炮,開炮衝擊波超過16級颱風
    導讀:70000噸巨艦有多猛?裝備195門艦炮,開炮衝擊波超過16級颱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曾獨領風騷的日本海軍,3艘巨艦稱霸世界,最後都哪去了?
    當然日本人也清楚,在戰艦數量上根本無法與美國海軍抗衡,按照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更大噸位、更強火炮和更厚裝甲的質量優勢抵消美海軍數量優勢。早在一戰期間的1916年,日本就製造出460毫米口徑艦炮,在大口徑火炮製造上具有一定經驗,於是,日本海軍雄心勃勃開始建造所謂的超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 。
  • 三大巨艦個個堪比超級航母,卻還未走向戰場,就被摧毀在圖紙上
    在二戰結束以前,大艦巨炮是男人的浪漫,各國的戰列艦在大海的舞臺上用主炮書寫著時代的印記,大和號作為二戰戰艦的最強存在是毋庸置疑的,460毫米的口徑可謂就是日本帝國海軍敢於和美國叫板的資本。而其實在人類的大艦計劃裡,還有三艘巨艦還未來得及走向戰場就被航母的艦載機給摧毀在了圖紙上。
  • 登峰造極的大和號戰列艦,大炮巨艦時代的落日餘暉
    英國人二戰之後,曾經輝煌的皇家海軍直接淪為了二流。而日本,仍然抱著自己的海戰思想死不撒手,並且為了證明自己海戰思想的正確性,造出了一級站立在戰列艦頂端的巨艦:大和級戰列艦。一、還是需要戰列艦1898,美國人由於兼併了夏威夷,將自己的海軍勢力範圍擴展到了太平洋。這讓長期以來獨霸這片海域的日本人如鯁在喉。
  • 俾斯麥號戰列艦出師未捷身先死,只因為一封電報
    但是時任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認為35000噸的戰艦根本無法滿足戰爭的需要,就指示海軍研究機構秘密研發噸位更大的戰艦。在得知法國正在建造新一代敦刻爾克級驅逐艦後,德國為了對抗法國,直接將戰列艦的噸位提升至5萬噸的標準。當時將該型戰列艦命名為秘密代號「G艦」。1936年7月1日,經過多番論證的「G艦」開始在漢堡的造船廠鋪設龍骨,建成後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標準排水量達到空前的49972噸。
  • 為什麼美國造不出比大和號更大的戰艦,美國海軍:都怪運河窄了
    在二戰前戰列艦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徵,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各國戰列艦的噸位被限制在了35000噸以下。但隨著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的失效,各國海軍紛紛展開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在1936年到1938年間各國紛紛開工了超越以往噸位的超級戰艦,英國建造了喬治五世級,德國建造了俾斯麥級,法國建造了黎塞留級。英法由於對手實力不強新的戰艦噸位也就超過了4萬噸,德國則由於一戰戰敗多年沒有大型戰艦製造經驗,雖然工業實力夠強,5萬噸的俾斯麥級已經是德國的極限。
  •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曾經的海上霸主
    以驅逐艦為例,目前僅我國的055和美國海軍的DDG-1000系列以及最新的阿利伯克III級驅逐艦超過10000噸,另外還有幾個國家製造中的驅逐艦雖然也勉強超過10000噸,但是大量採用了美國的技術和設備。可以說,除了航空母艦,船塢登陸艦,補給艦等艦艇外。是否有能力獨立研製生產排水量超過10000噸的水面艦艇也是世界各國海軍實力是否強大的標誌。
  • 美海軍依阿華級戰列艦,巨艦大炮主義的巔峰,海上兵器的暴力美學
    以驅逐艦為例,目前僅我國的055和美國海軍的DDG-1000系列以及最新的阿利伯克III級驅逐艦超過10000噸,另外還有幾個國家製造中的驅逐艦雖然也勉強超過10000噸,但是大量採用了美國的技術和設備。可以說,除了航空母艦,船塢登陸艦,補給艦等艦艇外。是否有能力獨立研製生產排水量超過10000噸的水面艦艇也是世界各國海軍實力是否強大的標誌。
  • 王者歸來 戰艦聯盟大和號戰艦公布
    在太平洋戰爭中,曾經有這樣一艘戰列艦,它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更被寄望成為「日本帝國的救星」。它是大炮巨艦時代最輝煌的巔峰,卻也是時代落幕之際最後的嘆息,它就是「大和號」戰列艦。
  • 喜歡戰艦世界的R系艦艇就是精日嗎?如何看待侵華日軍的海軍實力
    抗戰時的侵華日軍,準確地說應分為四大部分,關東軍、華北方面軍、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面艦隊,今天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侵華日軍的海軍實力。在"一二八事變"之前,日本便有一支第一遣外艦隊常駐上海,艦隊內有平戶、天龍、常磐等輕巡洋艦,主要任務為揚子江流域的警備。
  • 《高達UC獨角獸》TV版#15:告別大炮巨艦時代
    從擬·亞加瑪上眾人的驚訝表情可以看出,眼前這艘龐大戰艦的實力。即便是小編努力地數著這次戰鬥中出現的聯邦機體,也很難計算出該艘戰艦那誇張的艦載能力。看來,聯邦已經充分轉變了曾經的大炮巨艦思想,要知道,一年戰爭時的那些個戰艦還沒有MS搭載能力,後來的很多也只是能夠容納3-4部MS,而且有些還是外掛的。下面我們SHOW下它的技術數據。
  • 戰艦世界
    《戰艦世界》首測趣味數據 玩家撞山1,050,257次 海上戰爭網遊領導者《戰艦世界》國服首測已落下帷幕,各位艦長在11天的測試中與我們一同見證了《戰艦世界》的出港起航。
  • 如何通過照片來區分各國戰列艦,讓你成為戰艦專家!
    巨艦大炮的戰列艦是海軍的象徵,但大型戰艦看起來外觀都區別不大,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主要國家戰列艦的設計特點,讓大家能迅速分辨出戰艦所屬國家。英國海軍厭戰號戰巡首先是英國皇家海軍,最大的特點就是平甲板船型,為了適應大西洋惡劣海況幹舷很高,多用寫字樓一樣的箱型劍橋,英國海軍除了油船一般的納爾遜級都是使用的14寸炮,一般看見381mm炮基本大概率就是英國戰艦,桅杆也是用傳統的三角形桅杆
  • 看一看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犯了哪些致命錯誤?
    但因種種致命錯誤,致使聯合艦隊在後期的海戰中,幾乎沒有一絲閃光點,被美國海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最終全軍覆沒。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日本海軍在二戰時期到底犯了哪些致命錯誤?首先是選錯指揮官,二戰時期日本軍隊中的派系鬥爭非常嚴重,不僅陸軍和海軍矛盾重重,海軍內部也是派系林立,鬥爭激烈。
  • 70多年前,二戰巨艦「俾斯麥號」被英國艦隊圍殲,最後一張太意外
    文|華哥歷史觀 70多年前,二戰巨艦「俾斯麥號」被英國艦隊圍殲,最後一張太意外。 二戰的時候,歐洲各國的海軍已經發展的十分龐大,在歐洲的站場上 ,曾馳騁著一艘無與倫比「海上巨鯊」,也就是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很可惜,最後的結果俾斯麥號還是被生生擊沉了。
  • 《戰艦聯盟》大和號戰艦公布
    在太平洋戰爭中,曾經有這樣一艘戰列艦,它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更被寄望成為「日本帝國的救星」。它是大炮巨艦時代最輝煌的巔峰,卻也是時代落幕之際最後的嘆息,它就是「大和號」戰列艦。今天,祖龍娛樂首款TPS海戰手遊《戰艦聯盟》首度正式公布了「大和號」戰列艦全方位展示截圖,昔日巨艦重裝上陣,再現戰列艦王者的雄姿!
  • 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浪費,出生時對手已經沉沒,上億美金打水漂
    文/土豆信天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和義大利這五個湊在一起開了個會,為了避免各國之間爆發海軍軍備競賽,大家一致同意對未來各國海軍戰艦的排水量、主炮口徑等指標做出限制。當時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認為美國不僅需要新型戰列艦,同樣也需要能夠對抗德國和日本「超級巡洋艦」的新型戰艦,這無疑為這型新戰艦的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因為眾所周知:這種政治壓力下誕生的軍艦總要經歷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