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廣州待半個月,什麼也不做,就走走逛逛喝茶聊天體驗下廣州人民的真實生活。」是的,1月離開枸杞島時真是這樣打算的,定了去廣州的機票,然後腦袋一拍:「不對,香港籤注下個月又要過期了,我得趕緊去一趟。」
一直期待見到王家衛鏡頭下迷離浪漫的香港和城內不乏煙火氣息的少男少女,於是衝動中在沒有換幣、沒有開通境外流量的情況下,就獨自摸瞎輾轉深圳直奔香港。
在關口沒有選擇的無奈下以接近1:1匯率兌了2張毛爺爺,到尖沙咀入住後就向前臺諮詢換錢的事,小哥剛好提到重慶大廈也能換錢。而在看到地圖的那一眼,一團懵的我只想到「啊,原來重慶大廈這麼近呀?」那好呀,放下箱子背起相機就去朝拜吧!
去重慶大廈之前,我並不知道他像迷一下,直到離開後也沒有了解他常年屹立於香港新聞媒體的黑暗人設:服藥自殺、金錢糾紛、入室強姦……只慶幸在行前預訂住宿時認真看了評價,知道重慶大廈是不該隨便入住的地方。
我相信在喜歡重慶大廈的國人中,大部分是因為喜歡王家衛,又或者是愛上梁朝偉;而剩下的那一小部分人,可能就是獵奇,越是危險的地方就越迷人。
那重慶大廈到底是怎樣的存在呢?《世界中心的邊緣地帶:香港重慶大廈》的作者香港中文大學麥高登教授親身經歷過,「每天晚上,大約有4000人留宿重慶大廈。我在不同的旅館內邂逅了129個國籍的人,從阿根廷到辛巴威,包括不丹、伊拉克、牙買加、盧森堡、馬達加斯加,甚至從馬爾地夫來的人。」這樣看來,重慶大廈大概就是最便宜、最快速就能體驗到100多個國家風情的地方,但當然體驗也不會那麼讓人享受。
重慶大廈立於T字路口無岔路一側,還在人行道上等紅綠燈時,遠看重慶大廈就莫名激動起來,這激動也一直延續到從大廈出來,只是從進入大廈的那一刻起,畫風就變成略帶恐懼的激動了。
畢竟還沒進入大廈時,就能明顯感到更多不同面孔在這裡高頻碰撞。入口就是換錢的地方,這裡匯率確實划算,也難怪能吸引不同面孔前來交易。只是換完錢的我依然按耐不住好奇,繼續往裡走了。
大廈一層就像一個由許多不同攤販組成的小商品市場,入口處有很多食肆,大多數都是咖喱攤鋪,空氣中也瀰漫著濃濃的咖喱味。每經過一個攤點,印度面孔的小哥都會往外走兩步向我招招手,用更加濃鬱的咖喱味普通話叫我進去坐下吃點什麼,繃著弦的我可能只是微笑著加速腳步繼續向前迎向另一個個小哥了……
在大廈裡拐了幾折後,我丟了方向,雖然裡面不再是咖喱攤也沒人招呼,但依舊是隨處可見的印度面孔,完全沒有在國內的輕鬆感。最後也不記得是原路返回,還是成功繞回起點,只記得被迫害妄想症的我算是又提心弔膽了一把。
由於春節計劃去首爾,這一趟香港行就沒有任何買買買的計劃,只想到處走走看看吃吃。從重慶大廈出來後,就直接邊尋吃的邊往旺角方向走去了。
經過廟街時,不是TVB迷妹的我根本不懂廟街的地位,只知道廟街夜晚燈光亮起拍照會很美。路過時卻又不夠天黑,只有少數攤點在營業,也只有少數西方遊客在攤位中間擁擠的小道上穿行打量。於是在下一個出口,我也趕緊拐出去直接坐車去了旺角。
其實這一路看到的人文大概就是我晃了兩天看到的全部:目不暇接的招牌、又窄又高的雙層巴士、密不透風的高樓、擁擠的各色人群,但也有我喜歡的遍地塗鴉……
在香港時,只覺得這裡像囚籠一般,滋養著無盡的物慾,金錢的誘惑在肆意蠶食著生命。但後來回憶起來,卻又朦朧覺得香港始終充滿魔力,還想再回去一趟。或許只是那時的我太悲觀、或許只是喝完奶茶讓乳糖不耐受的身體感到不適、又或許只是我沒有投入到更多有待挖掘的細節裡……
在旺角暴走時下了點雨,跟著人群躲到路口的屋簷下,靜靜等雨停、等時間溜走、等夜晚華燈升起。我以為這一刻會很久,但當路口綠燈亮起的那一刻,人群卻不帶絲毫猶豫闖進雨裡穿過斑馬線繼續前行,只留我一個人孤立在那裡,整個城市的匆匆步伐就把我也推入雨中,向瞄準的那家冰室前行……
那天晚上準備去維多利亞港看著名的燈光秀,在經過地下通道時,擺滿地的畫作、手工、彈唱……又讓我重新感受到這個城市歡快創意活力的一面。
而燈光秀?不過是用整整一座城市的擁擠,換來一句「好看」而已……
第二天計劃兜兜轉轉再去西環碼頭,在找食的過程中走了一遭王菲當年走的半山自動扶梯,穿行中更親密地感受到香港的窄與陡、新與舊;偶遇網紅牆時,也自然是逃不過人群的襲擊;而在西環碼頭雖與西環泳棚擦肩而過,抓拍到五金店大叔轉身看賭馬的鏡頭卻也讓我意外開心,就像世界盃決賽那晚恰好在蘇州街頭遇到小賣店店主背對馬路轉身看球!不過話說回來,香港賭馬文化可真是深入街巷,在尖沙咀附近也看到過一家賭馬店,當夜晚行人漸少時大廳依然能保持人頭攢動,熱血精神決不亞於女生在購物節的購買力。
香港街頭
蘇州街頭
再回頭看西環碼頭的海,它依然只是高樓的半邊江山而已,雖然清新,但仍然不夠純粹。離開西環碼頭後我就直接去拜訪鰂魚湧的怪獸大樓,在終於找到入口時,才發現最佳打卡點已經排了一條很長的隊伍,於是就隨便拍了兩張決定坐大巴返回中環。
大巴一路臨海,左側是開滿建築的山和叢林,就像一座專為人類打造的「人籠」,讓人迫不及待想要逃離。
因為不熟悉路線,鮮有的大巴坐過站狀況出現了,看了看路線圖就索性跟著坐到終點國際金融中心商場地下的停車場。在停車場找出口時我又是一臉懵,滿地都是大片大片鋪著紙盒坐在地上開心聊天唱歌的人群,甚至都沒有行人的落腳之處。好像是混亂,但又好像是自由。直到後來和朋友聊起這事,才知道她們是香港的菲傭,聚集在這裡休息娛樂,只不過她們和樓上IFC的對比過於強烈了些……而另一種混亂對比卻令我異常驚喜,就是穿過各種建築間的小道時,果然看到和春嬌一樣在樓道抽菸的單身男女,在整個乾淨簡潔的大環境下顯得出奇有趣。
第三天我就直接坐船從九龍去了澳門,但後來翻看照片時才發現:到香港試拍的第一張照片,居然和離開香港的最後一張照片莫名重複。可能這也恰好說明再怎麼想要逃離,都始終還是在留戀吧?
再見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