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在我國自古以來都是一件十分高雅的事情,茶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逐漸的流傳下來,發展至今。現在,我們在閒暇的時候會慢慢的品嘗一杯鮮茗,即使是在廣大的農村,人們也熱衷於在農忙時,泡一壺茶等到涼了的時候一口飲下,好不痛快。茶文化可謂博大精深,不知道諸位有沒有留心過,一般懂茶的人在倒茶的時候會輕輕敲幾下桌子,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就稍微說一些茶文化的知識吧,其實在別人給你倒茶的時候,你默默的看著別人一動不動是一件非常不禮貌的行為。當然對於熟人,我們可以面帶微笑的注視著他,表示對他的關注與認可;對於生人,我們應該儘量把自己的被子往前推一推,這麼做是為了體現你對倒茶人的尊重。由此看來不僅倒茶是一門學問,被倒茶也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識的。
我國還有一句古話叫做「七茶八飯」。這句話流傳到現在雖然很少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其中的內涵卻無時無刻不在被我們的日常行動踐行著。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在給對方倒茶的的時候,七分滿就可以了,這是一個最為合適的度,過多別人便不好端茶,過少則顯得你小氣寒酸。對於盛飯,則要根據客人的需求,多盛一些,表示對別人的歡迎與熱情的招待,一定要讓對方吃飽。中國的這些古話傳達的是滿滿的做人智慧。
在中國廣東一帶,當給別人倒茶的時候,被倒茶的人會選擇敲一下桌子,很多不知道其中緣由的人都會有些疑惑:為什麼要敲桌子呢?其實這就像是一種禮儀,就像我們說「謝謝」一樣,他們會這樣做,是對倒茶人的一種回禮。因為別人主動給你倒茶,就應當給予肯定和謝意,這些情感就是通過敲桌子這一方式來表達。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出現並延續至今的呢?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當年乾隆一時興起微服私訪到廣州,在一個小茶館裡喝茶的時候就順手給身邊的臣子倒了一杯茶。一般的大臣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是應該立即下跪三拜九叩謝主隆恩的。畢竟對於一個臣子來說這是莫大的榮耀。
但是由於當時眾人都是微服私訪,在這樣的情況下並不能行大禮,這樣眾人的身份便會暴露。所以那個大臣就想了一個好辦法:把自己的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並為屈膝狀,輕輕的點了一下桌面,這樣就有了叩頭的意思,皇帝也能明白他的忠心與對皇權的尊重。後來經過逐漸的演變,就成為了現今流傳已久的謝茶禮。
就是這看起來簡單的謝茶禮還是有很多的講究,對於身份不同的人應當做的手勢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倒茶的是晚輩的話,長輩回敬一般都會選擇用食指在座子上輕輕敲兩下,有的更是直接選擇點頭表示知道。但是如果倒茶的是一個長輩的話,作為晚輩是一定要表示尊敬的,並且要嚴格按照規範,用食指和中指併攏在桌子上輕輕敲兩下。
謝茶禮還有一個講究就是要有長幼的順序,一般的順序就是先老後幼。簡單來說就是作為倒茶的人應該先給輩分高或是年長的人倒茶,隨後才能逐次遞減,最後才能給自己的杯子倒茶,這個順序是絕對不能打亂了,要是先給自己倒茶,就會給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別人倒茶時,要敲幾下桌子是什麼意思?原來如此!很經典收藏了!中國茶文化發展時間很長,而且博大精深,作為一種實用的社交禮儀是非常值得了解和學習的。現在你知道了嗎?何不分享給身邊還不懂的朋友們呢,歡迎留言交流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