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有玄暉古印章,印不忍與諸郎。虎兒筆力能江鼎,教字玄暉繼阿章。——黃庭堅《戲贈米元章二首》
中國是個大寶藏,這裡不僅幅員遼闊,有著非常多的自然資源。除了自然資源之外,中國的歷史也是非常悠久的,有了歷史,自然就有了文化,有了文化,自然就有了各種各樣的人工創造。有一些物品,凝結著古人的智慧,它們一代一代傳下來,或者說是它們曾經被封進土地裡,有一天終於重見天日了。這些都是文物,屬於文化瑰寶,它們的價值是沒有辦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有很多寶貝,它們可能看起來不起眼,但其實十分珍貴。有些寶貝,不是這個專業裡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現在有了古董鑑定師,他們可以幫助人們鑑寶。今天,我們要給他大家講的就是一個寶貝被賣到廢品收購站的故事。當時,它被以3毛錢的價格回收,但是轉手賣出去卻得到了260萬。是不是覺得有點好奇,究竟是什麼寶物這麼吃香?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隨手將鐵疙瘩扔進廢鐵堆
瀋陽有一家廢品收購站,這兩天遇上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有一天,有一個生活十分貧困,晚年還依靠著撿破爛生活的老人來到這裡。他當天一早就在村裡開始撿東西,一直工作到下午,撿到了不少東西,老人是十分開心的,來廢品收購站回收的時候,臉上也是笑嘻嘻的。經營廢品收購站的攤主,曾是一名下崗工人,自從經營著這個攤位之後,讓他見識到了人情的冷暖。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老了之後可以安度晚年,但是攤主見到許多老人,晚年依然要出去撿垃圾過活,而子女們也對他們不聞不問,他們生活得很辛苦。
廢品收購站的攤主,對老人十分客氣,為他倒了一杯茶。因為,老人年紀大了,還做這麼辛苦的工作,讓人覺得心疼。老人撿到了很多廢鐵,其實廢鐵很多攤位都是不收的,但是攤主見老人可憐,於是咬咬牙還是回收了。後來,在最後做結算的時候,老人將褲袋裡的一個鐵疙瘩扔了進來。加上這個鐵疙瘩,一共是九斤!鐵疙瘩重量並不重,如果按照回收價算的話,也就值3毛錢吧!收到錢之後,老人興匆匆地走了,因為今天收穫還是頗為豐厚的!但他卻不自知,那個隨手扔到廢鐵堆裡鐵疙瘩真實的價值。
鐵疙瘩原來是遼國將軍金印
老人離場,攤主開始整理廢鐵,撿著撿著竟然發現了裡面的鐵疙瘩。這一行做久了,還是有點見識的,新聞報導當中,經常聽到說有廢品回收站回收到古董的新聞,攤主將廢鐵放在手裡顛了幾下,他的腦子裡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這個鐵疙瘩該不會是一個古董吧?鐵疙瘩看起來十分其貌不揚,表面有一層黑黑的包漿,攤主將鐵疙瘩放在地上蹭了蹭,發現包漿裡面冒出了黃色的金屬!難道是黃金?攤主心砰砰跳,立即找來了工具,好好將鐵疙瘩擦拭了一番,結果,擦拭完,一枚金銀從包漿裡顯現出來!於是,攤主一夜無眠……
攤主有一個朋友專門是做古玩生意的,第二天一早,攤主就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讓他不要聲張,幫助他好好鑑定一下,看他帶來的金印究竟是不是古董,價值究竟是多少。攤主的朋友通過一個小時的鑑定,發現這枚金印來頭很大,應該是遼國將軍的金印。這枚印章全身都是用黃金製作的,當然由於古代工藝限制,黃金含量沒有現代高,如果靠熔黃金賺錢,賺得不多,也就值三萬元左右。但由於這是一個文物,它的歷史研究價值是非常高的。後來,攤主將這枚金印賣了出去,一共賺得260萬人民幣,攤主後來還給了撿廢品的老人10萬元,算是對他的補償,老人也終於可以安度晚年了。
善良令他獲得"天外飛財"
《老子》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收廢品的攤主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善良之人才會有好報!其實,在當時的廢品市場,廢鐵根本是不值錢的,攤主也知道不值錢,但是他覺得老人很可憐,所以,他才會收了他的廢鐵。因為收了廢鐵之後,他才能獲得這麼豐厚的報酬。而且,攤主並沒有忘本,他將金印賣掉了之後,還給了老人10萬元,老人老了孤苦無依,這10萬元是能夠讓他安度晚年的。這一切,都體現著攤主的善良。
善良是一個人的品質,也是我們所需要遵從的道德觀念。自古以來,中國就是崇尚道德養成的,而在所有的道德當中,善良佔據著非常主導的地位。如果,攤主沒有接收老人的廢鐵收購,那麼他應該不會獲得這一筆"天外飛財";如果攤主不是平時人緣很好,老人也不會專門跑到這裡來回收廢物,這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如果這麼說的話,這筆錢是攤主應該獲得的,這也許就是命中注定吧!
結語
一位廢品收購的攤主,最近可謂是走了"狗屎運"!有一位老人,將一枚"鐵疙瘩"當作廢鐵賣到了這家廢品收購站,當時這枚"鐵疙瘩"只賣了3毛錢!不過,後來經過鑑定,這枚金印來自於中國古代的遼國將軍,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物,絕對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攤主將金印轉手賣了,竟然賣到了260萬元的天價!
史襄哉在《中華諺海》中說:"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雖然攤主賺到了260萬,但是他是善良的,並沒有忘本,而是將其中的10萬元給了老人,他希望老人可以靠著這筆錢安度晚年。善是中國人所崇尚的道德觀,當我們心中有了善,我們的人生就可以獲得圓滿!
參考文獻:
《戲贈米元章二首》《老子》《中華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