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1 11:49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馮潔娜 文 視頻 趙晶晶
9月20日下午3點,新上海花園小區25幢,區物資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回收專員蔣楊鋒按照預約時間來到居民夏成芳家門口。和印象中的「賣廢品」截然不同,身穿綠色制服的蔣楊鋒將紙板打包後在智能磅秤上過秤,夏成芳的手機上就即時到帳了一筆6.23元的微信零錢。與此同時,蔣楊鋒還將手持POS機列印的憑條遞給夏成芳核對。
「預約上門回收廢品,就像寄快遞一樣方便,不會短斤缺兩,交易完成後還有憑據,讓人非常放心。」41歲的夏成芳對我區再生資源上門回收的做法讚不絕口。他說,之前因為賣廢品不方便,一些塑料瓶、紙板也當作垃圾扔掉了,現在有了政府統一管理,不僅回收方式便利,連價格也是統一的。
從2018年起,我區著手開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在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商務局指導下,區供銷社下屬物資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承擔全區城鄉再生資源回收工作。今年,我區又實現了「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兩網融合發展,打造覆蓋面更廣、技術手段更先進、管理更規範的上虞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新模式。
目前,我區已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站點76個,其中固定站點56個、流動站點20個。全區127個居民小區、467家機關企事業單位、20個生活垃圾分類中心納入可回收物的收運處置體系。
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回收體系,必須先解決「誰來收」的問題。「我們吸納了45名之前就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破爛王』,通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區物資再生利用有限公司部門經理李君告訴記者,傳統走街串巷的「破爛王」常給人缺斤短兩的印象,因此公司對一線回收人員有著嚴格的管理方式。
公司不僅為回收專員配備了統一的回收車和聯網的智能磅秤,並要求他們統一著裝、使用禮貌用語,還經常性開展培訓,明確管理制度和考核要求。並設有舉報電話,市民在交易過程中,遇到低價收購、缺斤短兩等違規現象,可以隨時投訴。
再生資源回收變得更加專業和規範,居民垃圾分類的熱情更高了,尤其是微信預約系統上線後,大大提高再生資源的回收效率。在區再生資源回收微信公眾號上,回收價格一目了然,市民點擊「預約上門」,就能立即預約回收專員上門。
從「散兵遊勇」變身「正規軍」,也讓回收專員們的「腰板」硬了許多。「同樣是收垃圾,但給人的感覺完全兩樣。」蔣楊鋒坦言,從之前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到如今成為公司的籤約員工,最大的改變是生活方式不同。現在他除了在再生資源回收站值班外,每天都會接到不少上門回收訂單,「努力一點,收入比之前還高。」
16006601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