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不見,你竟變了樣!」8月14日上午,出現在香山路一條弄堂的廢品回收員夏正祥,讓居民張阿姨大吃一驚。老夏穿的是印有社區回收俠字樣的橙色背心,頸上掛著工作證。就連他推的三輪車也經過了改裝,黑漆錚亮,車籃前掛上了有編號的車牌。和過去穿便服、騎舊黃魚車的樣子相比,這樣的老夏精神了很多。老夏現在的身份,是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的一名「社區回收俠」。在街道轄區收了近三十年廢品,老夏沒有想到,街道綠化市容所新近推出的「社區回收俠」制度,不僅將廢品回收工作納入了街道兩網融合回收體系,也讓他從「遊擊隊隊員」變成了「正規軍」,更加得到居民的認可。
■」回收俠「夏正祥展示工作證
過去:「遊擊隊員」幹活不規範,居民要吐槽
快遞紙箱、廢舊報紙和廣告紙、飲料瓶、舊衣物……這些被居民稱為「廢品」的可回收垃圾,老夏再熟悉不過。因為他的工作,是和街道轄區裡的幾十個同行一起收廢品。自從瑞金二路街道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以來,居民區裡的幹垃圾和溼垃圾都有環衛公司專門清運了,但可回收垃圾還是得靠老夏和同行走街串巷去收,就像無人管理的「遊擊隊員」。
1992年,老夏剛剛投身廢品回收行業時,一起競爭的同行還沒有這麼多。老夏幹活認真,收廢品的價格公道,在居民中留下了不錯的口碑,多年下來,已經和居民、居委會很熟了。香山居民區書記肖青青告訴周到君:」居委幹部常常要到街道領取宣傳手冊、志願者服裝等物資,數量多、分量重,自己搬運很困難。每次叫老夏幫忙,他從來不推脫,總是很及時地把東西整整齊齊送過來。對於這樣的熱心人,大家的印象都不錯。「
然而,並非所有的同行都能做到老夏這樣。居民們關心廢品能賣多少錢,有的同行卻把價格壓得很低,有的故意扣秤,引起居民反感。有時候,同行之間競爭一個地方的廢品回收,還會產生衝突。收來的廢品,他們自己找渠道轉賣掉,賺取差價。有人還私自收走建築垃圾、收取清運費,隔幾條馬路偷偷倒掉,既違反了垃圾清運規範,也破壞了市容環境。隨著「遊擊隊員」的增多,這樣的例子頻頻出現,居民對此頗多吐槽。在老夏看來,這樣的舉動很不應該,但他個人也無力改變。
現在:「回收俠」服裝、車輛統一,居民更信任
而今,能在街道轄區內繼續從事這一行的,都是瑞金二路街道指定的「社區回收俠」。居民張阿姨告訴周到君:「他們制服一穿、牌子一掛,我們就知道是『正規軍』了,也就放心多了。」街道共有16個居民區,16個「回收俠」每人對口一個居民區,每天定時定點在小區和弄堂回收,也接受電話預約上門。同一類回收物,按統一的價格回收,以示公平。
■居民把可回收垃圾交給」回收俠「
每天上午和下午的指定時間,「回收俠」們會把收來的東西運到長樂路352號臨時回收中轉站,交給街道兩網回收業務專員稱重、開單,檢查合格後再結帳,以防有人用水打溼紙板增重,或者搞其他小動作。
接下來的程序,無需「回收俠」們操心,由與街道合作的兩網融合第三方組織完成。街道兩網回收業務專員張佔告訴周到君,為了避免垃圾壓縮機的噪音打擾居民,他們不會在現場壓縮,而是裝進荷載量3噸的大卡車,運到集散場分揀打包,再運到末端回收再生工廠。這樣一來,廢紙可以打成紙漿,塑料瓶可以打成顆粒再生產,讓可回收垃圾產生新的價值。對「回收俠」們來說,指定範圍裡的工作量,夠他們每天從清早忙到晚飯時間,一個月還能保障幾千元進帳,不比原來收入少。
表現好才能被「收編」,根據居民訴求制定回收規則
組建「社區回收俠」隊伍,在垃圾分類清運工作中是一種創新,這樣的創意從何而來呢?瑞金二路街道綠化市容所相關負責人告訴周到君,街道排摸發現,經常在轄區裡出現的回收廢品的黃魚車共有48輛,但實際不需要這麼多。居委會對這些「遊擊隊員」很熟悉,街道就委託每個居委各推選一名做事本分、願意聽從管理、信得過的成員。
熱心腸老夏之前在社區裡做了不少志願服務,這也成為香山居委會推舉他成為候選人的一個重要理由。之後,他就和其他居委推薦的15名同行一起接受了街道的面試、培訓。「能不能做到不扣秤?」「能不能按照應收盡收的要求,把不值錢的舊衣服、廢玻璃一起收上來?」對於這些問題,16位候選人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接受了「如有違規則勸退」的要求。至此,他們被正式「收編」。對於其他人員,街道、居委會在和他們反覆溝通後陸續勸退了。
■長樂路臨時回收中轉站,工作人員對」回收俠「送來的物品進行稱重
回收俠工作規則的制定,也要以居民方便為準。瑞金街道居民老齡化程度很高,60歲以上老人佔所有居民中的四成,高齡老人也多。「他們腿腳不便,把可回收垃圾搬運到外面指定地點不方便,需要就近或上門回收。」考慮到老人的訴求,街道為「回收俠」們定下了定點回收和上門回收的規則。
至於為什麼要用黃魚車收運,這位負責人解釋:「街道也參考過外區的做法,考慮過像他們一樣,由兩網回收企業派出車輛到小區直接收運。可是,我們街道地處老城區,路都比較窄,弄堂又多又小,兩網回收企業的車輛很難開進去和停靠,不像黃魚車體積小,進出方便。」
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基層社區治理的精細化用針思路,促成了街道將廢品回收「遊擊隊」收編成「社區回收俠」。結合社區實際條件,讓可回收垃圾收運更加規範化,也為居民帶來方便,進一步助力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推廣。
在香山居民區書記肖青青看來,「社區回收俠」做的雖然是小事,但這些小事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對於社區而言,「回收俠」們的存在不可或缺。小事做好了,居民生活更方便、更有安全感了,才能讓城市變得更好。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