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中提出,要重點治理社區生活中的多項不文明行為,其中包括在樓道等公共區域堆放雜物、佔用堵塞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條例施行兩個多月,記者走訪發現,在樓道等公共區域堆放雜物的現象在一些小區仍隨處可見,有的雜物還堵塞了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不少市民呼籲,這些影響美觀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的雜物,何時能徹底清一清?
自行車電動車堵了半個單元門
「這自行車在這兒放了得有幾年了,一看就是年久失修,人家也不要了。」家住豐臺區東大街西裡社區的陶女士每次帶著孩子下樓玩耍,看到堆在一層的廢舊自行車,就著實頭疼。
記者現場看到,小區6號樓的幾個單元樓的一層樓道,都堆放了物品,除了廢舊自行車,還有電動車、嬰兒車、紙箱、板凳等,直接堵了半個單元門。「樓道是公共空間,也是我們平時來來往往的通道。而且有的可燃物堆一起,就是安全隱患啊,著火可怎麼辦?」 住在5層的陶女士十分擔心。
而在芳星園二區8號樓,一輛電動車直接停在一層樓道,旁邊就挨著「消防通道」四個字。「不知道誰家的,這個樓梯因為平時也沒人走,就放這兒了。」一位路過的居民無奈地告訴記者。
通知貼了一年多也沒清乾淨
在朝陽區燕保匯鴻家園5號樓,記者看到,每層的樓道裡都堆上了各種各樣的雜物,有摺疊桌子、笤帚、拖把、電動車等。而不遠處的電梯門上和電梯邊,均噴上了「禁止堆放各種雜物」及「禁止在公共區域停放各種車輛」的安全提示,從一則清理通知的時間上看,已經貼了一年多。
「我們樓道堆物現象太常見了,大家都見怪不怪了」,居民李女士告訴記者,這棟樓是公租房,而且住了不少老年人,有的物品家裡放不下了就堆樓道,還有的東西長期不用,也把它順手放門口,反正就是捨不得丟。李女士說,前段時間物業通知開展過一次樓道大清理,「現在的狀況已經比以前好多了。」
記者注意到,有的樓層堆放的紙箱直接堵住了消防設施。不僅如此,消防栓裡的滅火器也被居民拿出來,當成抵門的工具。「關鍵時刻能救命的這些消防設施,居然成了『擋門磚』。這個陋習真該好好管管,存僥倖心理可不行。」李女士建議。
鼓勵居民自行清理公共區域雜物
一直以來,樓道清理都是小區治理的頭疼事兒。「不少居民可能覺得,家門口或樓道拐角處放點兒不常用的東西、堆點兒紙板紙箱,合情合理。甚至有時候我們上門做工作,居民們也不太理解。」一位社區工作者坦言。
不僅文明促進條例裡對樓道堆物等行為明確提出治理,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也清晰指出,如佔用、堵塞、封閉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共用部位,執法部門將予以處罰。7月底,市城管執法局還制定了工作方案,指導屬地政府對居住區樓道堵塞、佔用問題開展專項整治。
「我們還是希望居民能自行清理堆放在樓道內的雜物。」採訪中,社區工作人員表示,相對來說,堆物現象比較普遍的還是老舊小區,特別是無物業的小區,通過基層自治力量開展清理整治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