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塑料吸管年底前退出餐飲業 生產商在求變中觀望:看政策如何...

2020-12-19 紅星深度

義烏國際商貿城內琳琅滿目的吸管產品 圖據紅星新聞

浙江義烏,擁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是全球日用消費品貿易中的重要一環。這裡還聚集著大大小小的吸管生產企業,生產的吸管不僅供應國內,還銷往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現在,留給塑料吸管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意見》 圖據國家發改委網站

就在部分塑料吸管廠家仍在觀望時,7月中旬,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按照禁限管理細化標準把握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明確禁限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政策邊界和執行要求。

紅星新聞從義烏當地多個吸管廠商處了解到,儘管距政策實施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基於市場反應和成本考慮,部分中小企業塑料吸管廠商仍處於觀望態度。「一旦要換別的材料來替代,我們目前所有的東西,包括設備、原材料、倉儲和庫存都要進行調整。看國家這次怎麼弄,我們邊觀望邊做準備。」有廠家這樣說。

另一方面,行業內有頭部企業早已開始布局,如浙江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雙童」)2005年就開始研發可降解吸管,目前已擁有較為成熟的可降解和可循環吸管產業鏈。該公司總經理李二橋表示,公司近期不斷接到可降解吸管訂單,目前最關注的還是政策的落地和執行。

「我們十多年前開始做可降解產品,當時環保意識不強,經銷商對產品的接受程度低,推廣起來非常緩慢。如果國內這次不是發改委等部門發文明確禁止,那我們的推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李二橋說。

頭部企業:15年前已開始布局,轉型和成本不是問題

「這段時間我們在上新項目,身體感覺有點累。」面對紅星新聞記者的來訪,李二橋難掩昨晚加班帶來的疲憊。李二橋35歲,初中畢業後就進了廠,今年是他在公司的第二十個年頭。他告訴紅星新聞,公司目前正在對產品線進行延伸,新建的廠房剛剛投產,主要生產保鮮袋、手套等膜袋類產品。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紙質吸管 圖據紅星新聞

對此,他告訴紅星新聞說:「我們這麼多年一直專注做好一根吸管,大家把『雙童』和吸管等同為一個符號。國內年底開始禁塑,其實對我們來說,這個早已經做好準備。目前轉型和成本對『雙童』來說都不是問題。」

資料顯示,「雙童」創建於1994年,擁有吸管行業領域專家在內的專業研發生產管理團隊600餘人。早在2005年,公司就已經意識到塑料吸管的局限和危害所在,並研發出PLA生物質可降解吸管、可食用澱粉吸管、紙質吸管、不鏽鋼吸管、玻璃吸管等吸管產品線。

2014年,由「雙童」主導起草的《聚乳酸冷飲吸管》國家行業標準正式發布並實施。目前,「雙童」也在著手制定關於紙吸管的國家標準和ISO國際標準。目前,「雙童」的環保吸管銷量已經佔到了公司業務的60%以上,生產系統也在逐步改革轉型,原先六個車間生產塑料吸管,現在只剩下一個車間。

PLA聚乳酸生物質吸管 圖據紅星新聞

「我不敢說(行業)第一這個詞,但從行業內影響力來說那我們是當仁不讓。論規模我們不是最大的,但行業影響力來說我們是最強的,做得更多的是流通領域的中高端市場。」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意見》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思路,提出塑料汙染治理分階段的任務目標,對不同類別塑料製品提出相應管理要求和政策措施: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培育形成塑料減量、綠色物流和循環利用新模式;規範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置,降低塑料垃圾填埋量。通過系統性治理,推動完善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各環節的管理制度,形成塑料汙染多元共治體系。

對此,李二橋表示,本次在全國餐飲行業禁止塑料吸管,對於吸管行業尚屬首次,範圍主要涉及餐飲連鎖機構、飯店和奶茶店等。

餐飲連鎖品牌麥當勞此前推廣環保紙質吸管,卻因回收問題遇尷尬 圖據CNN

至於沒有全面禁止塑料吸管生產和使用的原因,在李二橋看來,與上遊原材料的供應量有較大關係,如果全面禁止塑料吸管,生產可降解吸管的原材料供應將面臨巨大挑戰,「沒有材料誰都做不出來」,或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值得一提的是,「可降解並不意味可以隨意丟棄,它還是需要回收。目前國內正在大力推廣垃圾分類回收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說將吸管隨意丟棄不進行分類回收,再降解也是不行的。」

中小企業:原料成本敏感,邊觀望邊準備

義烏國際商貿城四區市場位於義烏的稠州路,是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第六代市場,建築面積達108萬平方米,構置商位16000餘個,擁有經營主體2萬餘戶。商貿城四區二樓分布有2500多個日用百貨商鋪。紅星新聞通過義烏小商品市場官方平臺「義烏購」查詢顯示,市場涉及吸管銷售的店鋪有58家,產品涵蓋塑料、可降解、紙質、不鏽鋼及玻璃等各種材質。

新型吸管材質可謂五花八門,圖為竹子吸管,丟棄後可以100%生物降解 圖據「雙童吸管」微信號

位於商貿城二樓的浙江俊發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俊發」)是一家專業從事塑料吸管的研發、生產、銷售的吸管工廠,公司建有標準廠房4000平方,擁有40多名員工和各類塑料吸管生產流水線40餘條,年生產各類塑料吸管約50億支。相較於「雙童」,屬於一家中小型的吸管廠商。店鋪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公司目前仍以塑料吸管為主營業務,對於禁止使用塑料吸管的政策,仍持觀望態度。

原料帶來的成本壓力,令「俊發」這樣的中小企業在轉型面前顯得有些躊躇。「我們因為是廠家很早就知道這個消息。一旦要換別的材料來替代,我們目前所有的東西,包括設備、原材料、倉儲和庫存都要進行調整。看國家這次怎麼弄,我們邊觀望邊做準備。」該負責人說。

「(可降解吸管)原料成本是塑料的3到4倍。原料價格我們控制不了,不能說這邊禁了塑料,原料那邊又猛漲,那我們企業乾脆換行業好了。這個政策我們也在觀望當中,不能說一棍子打死就不做塑料吸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傳統的PP(聚丙烯)材質與PLA(聚乳酸)材質 圖據紅星新聞

目前,市場上用於替代塑料吸管的產品主要有三大類,一是由玉米或澱粉乳化而成的PLA聚乳酸生物質吸管,丟棄後在堆肥條件下最快幾十天就可以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二是以食品接觸類原紙為主要材料可降解紙漿吸管;三是採用小麥、大米、玉米、木薯、土豆等天然農作物澱粉精精製而成可食用澱粉吸管。多數廠家主要生產的是PLA和紙漿為原料的可降解吸管。

以「雙童」為例,公司目前的產能呈現塑料、PLA和紙質三分天下的局面,塑料吸管比重稍大。在成本方面,紙質吸管成本為塑料吸管的2到3倍,PLA吸管成本更高,為塑料的3到4倍。

「不同的規格有粗有細,即使一模一樣的吸管也會因密度不同存在偏差。比如生產同樣規格的100根吸管,塑料吸管的原料50克就夠了,紙質的原料要120克,PLA原料要70克。同時原料價格相差比較大,塑料吸管的原料一般在每噸8千元每噸,紙質吸管原料為1.1萬元,PLA原料為3.5萬元。」李二橋告訴紅星新聞。

外貿企業:塑料吸管外銷暫不受政策影響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四區市場,商鋪除了面向國內客戶外,從事外銷業務的商鋪近9000家。今年由於受疫情影響,整個商貿城較往年人流量下降顯著,專程從國外來採購的國際客戶幾乎絕跡。

據「雙童」店面銷售部的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義烏國際商貿城市場上大多數吸管廠家主營外銷業務,其中中東地區佔比50%以上,其次是非洲和東南亞國家,歐美國家份額較少。如果國外相關國家沒有出臺嚴格的禁塑令,那麼對於這些仍以生產塑料吸管為主的企業影響不大。

供外銷的可食用澱粉吸管 圖據紅星新聞

例如「俊發」公司,外貿佔總業務的30%,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沙特等國。據公司店鋪負責人介紹,外貿出口貨物以塑料吸管為主,此次國內的政策對外貿訂單影響不大。

商貿城內一家主營外貿業務的吸管廠家告訴紅星新聞,公司以生產塑料吸管為主,產品主要出口中東國家。由於大多數中東國家並沒有推出嚴格的禁塑措施,塑料吸管的外銷並沒有受到影響。儘管如此,公司從2019年起還是開始嘗試生產紙質吸管,但訂單較少,機器大多數時間處於閒置狀態。

「這兩年我們外貿走的紙吸管很少,紙吸管的產量都不好意思說出口,還不被客戶認可。我們現在做塑料吸管的有十來臺,做紙吸管的機器只有三四臺,平時機器都是放著,有單再做。商貿城總的來說走外貿比較多,國內的話覺得我們偏貴。」

「雙童」總經理李二橋則介紹說,該公司外銷的客戶主要來自歐洲國家和日本,其中可降解吸管約佔總量的60% 。公司3月份復工復產,但目前因國外的疫情,出口銷量較往年有所減少,處於緩慢回升狀態。

而另一方面,「俊發」店鋪負責人向紅星新聞介紹說,2019年受到國外禁塑大環境的影響,之前兩三分錢一支的紙質吸管一度上漲到5分錢,並且至少需要等兩三個月才能拿到貨。在巨大的市場利益面前,國內許多工廠紛紛上馬紙質吸管業務,導致行業變得浮躁,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質量問題。2019年年底,一批發往歐美國家的紙質吸管因過海關時貨物進水,導致全部吸管發生黴變,對國內吸管行業影響很大,淘汰了部分企業。

行業態度:觀望,看如何落地和執行

據《國家地理》中文網消息,一項統計表明,單就美國而言,每天消耗的吸管就多達5億隻。2018年早些時候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全世界範圍內,汙染過海灘的塑料吸管累計已達83億隻。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製品達800萬噸,吸管只佔其中的0.025%。儘管如此,吸管依然成為了近年來環保戰爭的焦點。

一名英國男子在峇里島海域潛水時拍下的一幕。海洋中漂浮著大量塑料垃圾:瓶子、袋子、杯子、桶、吸管等等 圖據中新網

另一份來自國內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塑料製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其中塑料吸管近3萬噸,人均使用量超過30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專家認為,雖然塑料吸管產量僅佔塑料製品總產量0.036%,但是其關注度高,禁用將對全社會產生強烈的示範效應。「塑料吸管量雖然不大,但產生特別分散,又比較輕,容易混入其他垃圾或流散到水體等環境中。」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表示,塑料吸管可替代性較強,一般情況下不至於對消費體驗產生太大影響。

對於吸管生產企業,在觀望與調整之餘,更為現實的考慮恐怕還需要基於政策的落地執行。一位塑料吸管生產商告訴紅星新聞,國家出臺政策企業必須遵守,但也存有僥倖心理,認為會不會像當年的限塑令一樣,由開始的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轉為有償使用。

對此,李二橋也表達了自己的猶豫:「政府出臺了各種政策,最終還是在於政策的落地和執行。有些客戶跟我講這樣一句話,可降解吸管從使用性能上說沒有塑料的好,政府不查到我,我就不換。如果說我們把塑料吸管全部拋棄掉了,而市場上塑料吸管仍然大行其道,對我們企業是一種傷害。所以公司還是處於一種觀望狀態,我們準備好了,但兩手都要抓,塑料吸管也不能放棄。」

7月中旬,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按照禁限管理細化標準把握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明確禁限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政策邊界和執行要求。《通知》要求各地於8月中旬前出臺省級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壓實責任;督促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地級以上城市等結合本地實際,重點圍繞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提出推進措施,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雖然意見按照穩妥有序的原則對禁限措施做了安排,但在具體執行中,不可避免會對部分行業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便利性等造成一定影響。各項措施的落地,需要社會各界大力配合和支持。後續將及時跟蹤分析各地、各領域實施情況,積極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推進工作不斷深化。

紅星新聞記者 藍婧 任江波

編輯 張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塑料吸管年底禁用引熱議 深圳餐飲業吸管「換裝」了嗎?以後怎么喝...
    炎炎夏日,喝飲料成為不少市民的生活標配,你能想像不使用吸管喝飲料是什麼樣嗎?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到 2020 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 明年起全市餐飲業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按照《工作方案》,2021年起,廣州中心六區星級賓館、酒店不在客房內擺放「六小件」一次性用品;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止在廣州市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2026年起,全市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460億支吸管的生死寓意:「限塑令」在升級 廠商在觀望
    的塑料吸管。2020年8月末,商務部再次明確「禁管令」的時間:2020年底,全國範圍內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距離「禁管令」生效不足四個月,吸管行業供應鏈上下的多家企業向記者表示,關於政策的執行力度,市場的接受度,究竟消費者偏重哪種材料作為塑料的替代品,他們都在進行觀望,也在積極準備。與吸管息息相關的飲品行業,尤其是茶飲行業的頭部企業已經率先響應,紛紛上架紙吸管。但無論是消費者普遍反映體驗感較差的紙吸管,還是目前因供應短缺導致成本較高的PLA吸管,都仍有很多提升的空間。
  • 餐飲業將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紙吸管,直飲杯蓋或成替代品?
    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攝原標題:餐飲行業年底將禁止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深晚記者調查發現有商家試水紙吸管,有商家改用直飲杯蓋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24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見習記者方舟 實習生 陳燕銀)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
  • 遼寧省年底禁用不可降解塑料吸管 瀋陽大連建成區內將告別不可降解...
    到今年年底,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將出局,瀋陽、大連建成區內將告別不可降解塑膠袋。11 月 27 日,記者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上述內容。按照《遼寧省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到 2020 年底,全省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 距離塑料吸管「禁令」紅線只剩十幾天,你做好準備了嗎?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根據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於今年初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業內稱為「禁管令」。年底,「新華視點」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一些大型餐飲企業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有的用可直飲杯蓋代替,有的換成了紙吸管,有的開始使用可降解吸管,但是多數餐飲企業還在觀望中繼續使用塑料吸管。
  • 距離塑料吸管「禁令」紅線只剩十幾天 你做好準備了嗎?
    原標題:距離塑料吸管「禁令」紅線只剩十幾天,你做好準備了嗎?根據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於今年初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業內稱為「禁管令」。
  • 一次性塑料吸管「大限」已至 有奶茶店仍在供不可降解塑料吸管
    喜茶提供PLA可降解環保吸管COCO奶茶已更換紙質吸管 本版照片均由新時報記者孟天宇 攝  「COCO換了紙吸管以後,喜歡咬吸管的我喪失了奶茶樂趣。」這是市民阿強在朋友圈的吐槽,配圖則是奶茶外賣的紙吸管。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如今,濟南部分店鋪已將塑料吸管替換為紙質吸管和可降解吸管。
  • 塑料吸管年底將禁用 塑料吸管危害生態環境
    近年來,世界各國一直強調和注重生態環境汙染的保護和整治工作,我們國家當然也是一馬當先,這不,塑料吸管馬上就要跟我們說再見了,塑料吸管年底將被禁用了。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 飲品店告別一次性塑料吸管 紙質吸管遭吐槽
    來源:河南商報原標題:和一次性塑料吸管說拜拜鄭州飲品店準備好了嗎冬天來杯熱騰騰的奶茶,「刺溜」一下喝到滿滿的小料,是來自寒冷冬日的一點點慰藉。不少飲品店更換成紙質吸管,但遭遇顧客吐槽接近年底,限塑令即將正式實施,飲品店將面臨一場「大考」。
  • 成都最強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到今年底,成都市城市建成區的商超、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外賣、展會活動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成都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方案》提出,公共機構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加大對符合標準環保綠色產品以及循環再生辦公用品的政府採購力度,減少一次性中性筆等塑料辦公用品使用。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區範圍內公共機構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到2022年底,實施範圍擴大至全市所有公共機構。
  • 早參|明年起廣州餐飲業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珠穆朗瑪峰...
    【明年起全市餐飲業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1年起,廣州中心六區星級賓館、酒店不在客房內擺放「六小件」一次性用品;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止在廣州市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 塑料吸管「禁令」倒計時 南寧部分店家已改用紙吸管等
    根據南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南寧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實施的《南寧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分工方案》,到2020年底,南寧市範圍餐飲行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規定被行業內稱為「禁管令」。距離禁令紅線僅剩3天,南寧的餐飲門店開始告別塑料吸管了嗎?塑料吸管的替代品會是什麼?對此,記者連日進行了走訪調查。
  • 必勝客餐廳年底停用塑料吸管
    新快報訊 為積極響應政府對於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政策,必勝客發起減塑倡議,呼籲消費者共同加入到減少使用塑料製品的行動中。2020年底,必勝客將在全國所有餐廳內停止提供塑料吸管,轉而使用紙吸管代替,全年預計節省約7000萬支吸管,相當於減少85噸不可降解塑料用量。
  • 塑料吸管年底將禁用 麥當勞、星巴克等企業將率先停用
    據央視財經報導,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6月30日,麥當勞中國宣布,即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將率先停用塑料吸管,同時在直飲杯蓋的設計上進行微調。
  • 天津出臺新規 餐飲行業將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內容提要:按照本市最新規定,餐飲行業將不允許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昨天記者從市餐飲行業協會獲悉,日前本市發布的《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天津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對全市餐飲行業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頒布了新規。
  • 2020年底,中國內地所有必勝客餐廳將停止使用塑料吸管
    到2020年年底,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國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塑料汙染問題成為國際關注的共同議題,尋找循環再生方案也成了眾多國家、組織、企業和社會的共識。
  • 升級版限塑令下禁用塑料吸管背後的轉型「陣痛」
    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1年1月1日,升級版「限塑令」、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生效。此舉實施效果如何?對吸管市場有何影響?生產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 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拜拜」
    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蔣君芳到今年底,成都市城市建成區的商超、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外賣、展會活動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成都市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方案》提出,公共機構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加大對符合標準環保綠色產品以及循環再生辦公用品的政府採購力度,減少一次性中性筆等塑料辦公用品使用。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區範圍內公共機構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到2022年底,實施範圍擴大至全市所有公共機構。
  • 餐飲業全面減塑正推進,可降解餐盒原料面臨短缺
    餐飲業全面減塑已經進入倒計時。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