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小小
法國作家聖埃克絮佩裡在「為大人而寫」的童話《小王子》的前言裡,這樣寫道:
孩子們,請你們原諒我把這本書獻給一個大人……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個孩子——但是他們大都忘記了。
小時候我們都曾對那些光怪陸離的童話故事痴迷不已,然後,我們不可避免的長大了,卻再也不會相信巫婆真的能把王子變成青蛙,仙女們除了貌美並不能隨意變出美味的食物,神奇的魔法不能解決所有的困難……我們慢慢遠離了純美的童話,來到或理性或邋遢的真實世界,並且開始把那些童話稱之為「哄小孩子的謊言」。
2003年上映的奇幻電影《大魚》改編於丹尼爾·華萊士的同名小說《Big Fish:A Novel of Mythic Proportions》,就是一部拍給大人看的童話故事。
主人公愛德華·布魯是一位傳奇的老人,他的人生由一個個奇幻的經歷組合而成,當有了兒子威爾後,他開始給威爾講述自己的傳奇人生。威爾像所有的孩子一樣,認為父親無所不能。而當威爾長大後,他卻無法再欣賞父親,總覺得父親的經歷只是虛構的童話故事。
當愛德華又一次在威爾婚禮上講起「自己用金戒指釣起一條大怪魚」的故事後,父子倆大吵一架後,關係趨於破裂,三年未說過話。直到母親打來電話,告知愛德華將不久於人世,威爾才決定去見愛德華最後一面……
《大魚》的導演是大名鼎鼎的蒂姆·波頓,或許你對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你很可能看過這些電影中的某一部:《殭屍新娘》、《科學怪狗》、《飛天巨桃歷險記》、《剪刀手愛德華》、《小飛象》、《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無頭騎士》……
有人說,喜歡蒂姆·波頓電影的通常是一群孤獨的人,因為導演自己就是個孤獨的人啊。無論是《剪刀手愛德華》裡外表醜陋的半成品機器人,或是《查理與巧克力工廠》裡舉止怪異的旺卡先生,亦或是《殭屍新娘》裡臉色慘白的孤獨新娘,這些角色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蒂姆·波頓的影子,他們始終孤獨迷惘,從怪異的世界而來,最終又回到怪異世界裡去。
《大魚》裡遊歷了全世界的愛德華也是如此,這幾乎可以算是一場美麗的回憶:荒誕的出生、夜訪女巫、偉大的橄欖球手、雙頭孿生姐妹、狼人馬戲團長、豐都鎮……愛德華用童話般的想像,將這些故事娓娓道來。
如同導演蒂姆·波頓評價的那般:
「他說故事,因為他無法忍受這無趣的地方。」
01 愛德華講過的每一個童話故事,都飽含著深沉的父愛
電影中,主人公愛德華出生的方式預告了他奇特的一生。是的,他是像魚一樣「Biu~」的滑行出娘胎的,這註定了他不平凡的英雄人生。
兒子威爾在回憶父親愛德華的生平故事時,一開始就認定太過於荒誕:
「要述說我父親生平的故事,根本無法區別真實與虛幻,神話與現實,我只能把他講過的一切照實轉述,內容並非全都合理,大多數甚至從未發生過。」
但父親那些光怪陸離的童話故事,其實都蘊涵著深奧的人生哲理,飽含著愛德華對兒子深沉的愛。
①、尋找能預知死亡的女巫:知曉死亡的終點,能否讓人無所畏懼?
電影中,在阿巴拉馬的森林中生活著一些專吃「壞」小孩和小狗的女巫,其中有一個女巫最令人害怕,因為她擁有一顆神秘的玻璃眼珠。傳說,如果你盯著這顆「玻璃眼珠」看,就能看到自己未來是怎麼死亡的。
在某一個夜晚,小愛德華和夥伴們打著手電筒去尋找這名女巫。五個孩子中,只有勇敢的愛德華敢上前敲開女巫的門,他不僅沒有懼怕她醜陋的外貌,還很友善地跟她交流。最終愛德華成功說服女巫,讓小夥伴透過那顆玻璃眼珠看到了他們死亡的真相,當然也包括愛德華自己會怎麼死。
人總是會走向死亡,但如果知道自己幾時會死,又知道會如何死去,有時候這會讓人更加無所畏懼。正如愛德華在女巫的玻璃眼珠裡看到過自己的結局一樣,這讓他每次面對人生絕境時,總能夠坦然面對,並安慰自己:
人們並不需要這麼擔心,這還不是我的死期,我的死亡方式不是這樣。
愛德華因為預見,所以無畏。這讓他能夠成為一個大人物:他是最聰明的橄欖球運動員,他在最後一秒為籃球隊贏得了比賽,他擁有新奇的發明創造,他從火中救出了可憐的小狗,他把飢餓的巨人帶出城鎮,他在一個狼人老闆的馬戲團裡工作三年,他參加過韓戰,並英勇的從志願軍手裡救走連體姐妹花……因為愛德華知道自己最終的結局,他不會死在巨人手裡,不能留在無憂無慮的小鎮上,也必將從戰場上安全返回。人們唯有向著預設的、夢想的結局進發,才能夠披堅執銳,所向披靡。
在愛德華和巨人朋友離開艾許鎮時,善良的女巫也專程趕來給與他人生忠告:「河裡最大尾的魚,不會被抓到。」這句話給了愛德華極大的勇氣去面對未知的人生困境,同時,也暗示了愛德華作為「大魚」的化身在隨後不斷成長的路上,他將始終遵循著內心的想法,堅信可以衝破一切困難,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愛德華是否真的在女巫眼珠裡看到他死亡的真相,其實早已不重要了。甚至我們根本不需要去探討這件事情的真假,人生本就如此艱難,有些故事不用拆穿。現實與虛幻,謊言與真相,我們到底該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未知的人生?也許愛德華給了我們答案:知曉死亡的終點,或許能夠讓人無所畏懼,長路漫漫,何以為道途?
②、來到無憂無慮的小鎮:貪圖享受,如同溫水煮青蛙?
愛德華和巨人朋友開始了背井離鄉之旅,出艾許鎮有兩條路,他並沒有選擇那條寬闊的大道,而是執意要走需要穿過迷幻叢林的小路。但事情開始越艱難,最後就越能得到較豐盛的果實。
果然,歷經千辛萬苦的愛德華順利來到了如世外桃源一般的豐都小鎮——阿拉巴馬最神秘的地方。
這是一個完全與世隔絕的童話般的世界,這裡有四季如春的氣候,有最好吃的派和甜蜜蜜的清水,和氣的居民們都穿著淺色的衣服過著悠閒自得的小日子,而且他們的臉上無時無刻不掛著心滿意足的笑容。小鎮入口的上空高高的繩子上,掛起了大大小小的鞋子。因為小鎮裡鋪滿了可以跳躍奔跑的柔軟草坪,只要不走出去就永遠不需要穿上鞋。比如上一個從艾許鎮趕來的桂冠詩人諾德,十幾年如一日,再沒有走出豐都鎮。
事實上,這傢伙花了十二年,才寫出三行詩:
草地碧綠,天空蔚藍,豐都真正棒。玫瑰火紅,羅蘭湛藍,我愛豐都。
可是,愛德華不一樣,他是「一條別人抓不到的魚」,他很清楚自己的路並不在這個安逸又透著些許古怪的豐都鎮,而是在遠方。在舞會還未結束時,當愛德華發現每個人臉上都露著燦爛無比的笑容時,越發覺得詭異,他迫切地想要逃離這裡:
「我得走了,這個小鎮是任何人都夢寐以求的,我若落腳於此,定會覺得很幸運,但事實是我還沒準備要落腳在任何地方。」
所以,即便他沒有了鞋子走起路來會很痛,但他依然選擇連夜離開這個人間仙境,勇敢地往前走,去尋找更廣闊的世界。
愛德華成功逃離豐都鎮的故事,讓我想起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也有一個極其相似的情節,只是結局恰恰相反。有一個在監獄裡呆了50年的圖書管理員即將被假釋,可他一點都不開心,因為他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惶恐與不安。為了能夠繼續留在這個早已讓自己有了歸屬感的「家」裡,他甚至拿刀挾持獄友,可未能如願。等出獄後,因為無法適應這個陌生的世界,他用一根繩索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決定自殺前,他說: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溫水煮青蛙,煮的時間長了,青蛙竟然覺得溫水也變得舒服了。
③、這是愛情最美的樣子:他愛她,她亦懂他!
人們說當你遇上你的摯愛,時間會暫停。那是真的,但人們沒有告訴你,當時間再度恢復轉動,它會無比飛快,讓人無法趕上。
愛德華在馬戲團裡遇見了那個讓時間靜止的女孩桑德拉,當他將停滯在空中的爆米花輕輕碰落,穿越時空的阻隔,慢慢朝她走去,時間突然快速流動,女孩消失在眼前。
從第一眼見到桑德拉起,愛德華便堅信:這就是要與他廝守一生的姑娘。但他想與美麗的桑德拉廝守一生的美夢卻遭到馬戲團團長卡洛威的無情取笑:
「那女孩不是你追得起的,一個從鄉下來的大人物,但在真實的世界裡,你什麼都不是。你沒工作,沒計劃,原本就是小池裡的大魚卻偏要來到海洋,你會淹死的。」
然而他想成為桑德拉的丈夫,一生保護她,她就是那為之奮鬥的人生目標啊。他有的也許並不多,但卻比任何人都有決心。為了得到女孩的消息,愛德華在馬戲團無償工作三年,他可以連續工作三天不吃飯,四天不睡覺,只會交換關於女孩的點滴消息。最終狼人卡洛威被愛德華的誠心所感動,他將女孩在奧本上大學的消息告訴了愛德華。
愛德華買了桑德拉最喜歡的黃水仙,他輕輕叩響了門,等待著見到讓他的時間靜止的女孩,向她表明自己的心意。然而,命運殘酷的折磨著人,桑德拉和艾許鎮(愛德華的家鄉)的人訂婚了。
人有必須奮戰的時候,也有必須接受現實的時刻,木已成舟,只有傻子會繼續奮戰。事實是,我一直都是個傻子。
人啊,有時候真的應該為愛情當一回傻子。
愛德華打電話給五個州,布置了一片黃水仙花海向桑德拉求婚。站在花海中的桑德拉,美得就像花仙子。雖然她並不認識愛德華,但好在他們有一輩子時間可以了解對方。
兩人結婚後,為了給妻子更好的生活,愛德華開始了自己艱辛的謀生之路。為了更好的推銷自己的產品,他往往一出去就是十天半個月,其中的艱辛他從未向妻子和兒子傾訴過。
時間回到現在,老年愛德華需要不停地喝水,在臨近去世的那段時間了,他甚至需要全身浸泡在浴缸裡,妻子微笑著看著躺在浴缸中的丈夫,神情中帶著幾分寵溺,她脫下鞋子,和愛德華依偎在一起。此時,愛德華再一次輕輕託起妻子的下巴。託下巴的動作貫穿了他們愛情的始終,從相愛、重逢到老去在浴缸裡。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這個男人真的週遊了如此多地方,經歷了很多的事情,幫助了許多人,那麼他陪伴家人的時間必定會很少。這個在似真似幻的故事裡,一直活力四射,愛心爆棚,甚至結交了滿天下朋友的男人,他一定擁有一個寬厚、慷慨的妻子。他們互相理解,彼此信任。她等候在家中,做他永遠的港灣,並只用最溫柔的聲音和他說話。也只有這樣一個女人,才值得愛德華對所有傾慕他的女子說:我只桑德拉!
如果說電影中,愛德華是大魚的化身,那麼妻子桑德拉或許就是那個出現了兩次的裸體美女的化身。第一次是在安逸的豐都鎮,我認為她的出現提醒了愛德華,是時候離開這個夢幻的不太真實的地方了。第二次是在汽車沉入水裡時,裸女的出現給了愛德華一種求生的希望。
在愛德華向所有人告別時,他對站在水中的妻子說,「再見了,我的水中女孩(小魚)。」(原臺詞:My girl in the river.)妻子桑德拉在冥冥之中提醒他離開豐都,鼓勵他不要在水底沉睡,並陪伴他走完生命最後的一程。
愛德華用自己和妻子的愛情故事告訴兒子,這才是愛情最美的樣子:他愛她,她亦懂他。
在影片的最後,愛德華的葬禮上,巨人、姐妹花、詩人諾德、馬戲團團長……全都出現了。威爾這才意識到,原來父親所講的故事並非異想天開,它們遠比自己想像的要真實。只是愛德華的經歷並不有趣,甚至充滿了苦澀,但他並不願意讓兒子嘗到這苦澀的味道,他想用一個個童話故事,讓威爾能夠與殘酷的現實和解。
這是一種多麼深沉的父愛。
02 關於出生的故事,你喜歡哪一個版本?
在影片的前半段,兒子威爾早就對「大話連篇」的父親失去耐心,他認為父親明明只是個普通人,為何偏偏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的傳奇人物?直到班奈醫生告訴威爾,他出生的真實故事:
威爾是提前一周出生的,愛德華那時正在維恰市做生意,他很難過自己沒能在現場。但那時候還不興丈夫在產房陪產,所以他就算在家也沒啥區別。
說起來這真是一個無聊又無趣的故事,因此,班奈醫生寧願選擇去相信「大怪魚加婚戒」的誇張版:
兒子出生的那一天,為了準備禮物,愛德華在大河裡捕捉那條「不可能抓到」的大怪魚。釣餌既不是蚯蚓也不是花生醬,而是他的結婚戒指。因為唯一能吸引這條由「小偷的靈魂」幻化而成的大魚的,只有閃閃發光的金子。果然大魚上鉤了,但為了給兒子也留一個逮捕這條大魚的機會,愛德華拿回了自己的戒指,並放生了大怪魚。
那麼,關於威爾出生時發生的故事,你會喜歡哪一個版本?
繁忙的愛德華曾嚴重缺席威爾的童年生活,為此他用純真的童話語言來重新演繹那些讓他遺憾的往事,讓愛他以及他愛的人能夠沉浸在美好的故事當中,這樣的樂觀而溫暖的舉動需要多大胸懷與坦然啊。
誰說童話不是現實?童話常常是前人一些記憶的變形,一個真實事件的特殊版本而已。兒子最終明白了父親的童話與現實,這一次輪到威爾給病床上的父親講一個奇幻故事:
「我們一起逃出了醫院,我一路飈車帶你來到河邊。那時,你故事中所有人都在那裡。你就像一個英雄,對所有人揮手致意。人們臉上沒有哀戚的表情,他們帶著笑容目送你。然後我把你抱進河裡,媽媽正等在河中央。你再一次抬起她的下巴,將結婚戒指交到她的手裡。然後安心沉入河中,變成了你一直想成為的大魚……」
故事結束時,愛德華安詳地閉上了眼睛,他將成為一條「大魚」繼續遨遊在水裡。
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平淡且無趣的,甚至還可能面臨種種磨難,可是電影中的愛德華卻願意為生活插上想像的翅膀,努力為兒子、為身邊的朋友美化殘酷的現實,是啊,既然現實無法改變,為什麼不用童話將它美化一點點?
03 結語:若生活實苦,何不用童話將它塗滿糖果色?
童話大師安徒生曾在他的自傳中說:
人生就是一個童話。充滿了流浪的艱辛和執著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無定所,我的心靈漂泊無依,童話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燈。
我們都曾幻想過成為王子或公主,成為眾人的焦點甚至是萬眾矚目的英雄,可是真實的世界裡,我們只能過起平淡的生活,為別人提供點滴幫助……我們終將成為普通大眾中的一員,生活裡除了柴米油鹽,大多都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已。
電影中,主人公愛德華的人生想來一定有諸多不順,但是他從未抱怨,只是將現實的磨難幻想成一個個童話故事,弱小的他在自己的童話世界裡披荊斬棘,無所不能。但如果沒有這個童話世界,或許他也無法在弱肉強食的現實世界中生存下去。
說起來,我們都和電影中的愛德華一樣,是一條大魚。「大魚」——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丟失的童真,也是長大後的我們僅存的童話。
正如原著小說中第一句話寫的這樣: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條大魚,最終都要遊向更遠的遠方。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深陷在一種混沌之中,既求生,也求死。每天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活下去的勇氣。
但願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大魚」,找到活下去的勇氣。如果說人生總會有一些不可避免的苦難,那麼我希望你也能像愛德華一樣,用童話作筆,將它塗滿甜蜜的糖果色。
—— END ——
作者簡介:希小小,90後自由職業者。願用溫暖的文字,與你分享來自電影的感動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