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城裡人眼裡,生活在農村的好處,除了空氣清新以外,更多還是親近大自然,遠看是青山綠水,腳下是綠草叢生。
但是,對於大部分土生土長的村裡人,不見得非常了解他們腳下的每株花草,最多也就是能叫得上名稱。同時,在那個只追求能填報肚子的年代,田間長出的花草往往會被視為雜草處理掉。
農村有種野草,人稱「拔不動」,就是這樣的結局,總被村裡人視為「心頭恨」而給鋤掉。
「拔不動」的最大特點是,根系特別發達,且莖葉強韌,徒手很難將其連根拔掉。記得小時候去田裡除雜草,每見到這牛筋草就很惱火,它長得太「結實」了,怎麼拔都拔不出來,如果用勁過猛還會向後摔一跤。
可能是這個原因,村裡人才形象稱它為「拔不動」,其實它學名叫「牛筋草」,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我國南北地區都有分布。這種野草還比較耐旱,在路旁、旱地等處能經常看到它的身影。
為防止它們與農作物爭奪養分和水分,保障地裡的作物生長,看到這種牛筋草,要麼將其拔掉,要麼噴除草劑處理掉。
然而,正是這種被視為雜草的牛筋草,卻有著鮮為人知的價值。在民間郎中眼裡,這種野草卻是另一種存在,算得上是一種隨處可得的中藥材。
關於牛筋草的藥用價值,很多古書醫典中都有記錄。根據《中華本草》記載,「牛筋草,可全草入藥,有祛風利溼,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等作用」。記得小時候,有次肚子消化不良,爺爺拔了些牛筋草回來,洗淨後煮水喝了一兩頓,慢慢就好多了。
另外,有經驗的老輩人認為,「牛筋草還有止咳作用」。將新鮮的牛筋草切碎,洗淨後陰乾,每次抓點泡茶喝,不僅味道獨特,還能緩解咳嗽。
需要說明,以上僅為三農知識科普,若非了解請不要擅自試用。
各位朋友,你見過這種野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