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總罵我是250,成績差就不給買新衣服,愛孩子請不要附加條件

2021-01-07 哈囉寶貝

從小我就有個荒誕的想法,「我應該不是我媽親生的!」

在她眼裡,鄰居家的孩子比我會做家務,成績比我好,長得比我高……

每次考試我都如臨大敵,因為一旦考砸了,我媽給我的評價就是「二百五」,懲罰就是不給買新衣服。為了讓她能開心,考試時我總是最後一個交卷,即使檢查不出任何問題,也會磨蹭到最後一分鐘。

如果我考試還算不錯時,她又會換另一番說辭:

「哦,我看這次你們老師的發的成績單都還可以啊,題目比較簡單吧!」

「有什麼好得意的,每次都能考這麼好再說!」

……

在我媽的「挫折教育」之下,我跌跌撞撞考進了本省一所二本大學,當然,這是她不滿意的。進入大學之後我漸漸發現,我是有性格缺陷的,準確說是比較嚴重的自卑。

別人在臺上侃侃而談,我從不敢站出來;

別人會積極參加社團活動,結交新的朋友,我也不敢;

美國心理治療大師斯科特·派克說:「自信必須從幼年開始培養,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

下面,是我想對我媽說的,也是想對有些父母說的話。

愛孩子不要附加條件

自卑,跟一個人能賺多少錢,有多少學術成果,有多少社會地位並沒有多大關係。很多表面很優秀的人,其實內心也隱藏了這杯。

對每一個人而言,小時候有沒有得到過最無私純粹的愛,才是影響他自信心的關鍵。

上學期間,我也當了班幹部,在老師同學眼中我似乎很幸福,很受寵愛。

但他們並不知道,我內心時時都揣著一隻自卑的小兔子,它永遠在砰砰跳,如果說這一切都歸功於我的媽媽或許有些偏激,但她的嚴厲對我的影響佔了大多數。

我媽對付我很有一套,考試考得不好的時候,她不會打我,也不會罵我,她會好幾天都「無視」我。

在我媽媽的眼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歸根結底她應該不是關心我,而是關心我有沒有掙回她所謂的「面子」!

其實,很多時候這些父母都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很完美,或者說「還不都是為了你!」「都是為你好!」之類的。

不要讓孩子覺得從你這裡獲得認同和讚美是有條件的,父母的條件越苛刻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就越低。

父母們自己都不是完美的,為何總要求孩子事事都達到你所設定的要求呢?

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進步,不要總是雞蛋裡挑骨頭,試試多鼓勵表揚一下孩子。

自信被反覆打擊之後,終將埋沒於塵埃!

過於強調節約,危言聳聽

父母都擔心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所以,經常會對孩子灌輸勤儉結語的思想:

「你以為賺錢容易嗎?要省著點用知不知道?」

「爸爸媽媽省吃儉用,每天這麼辛苦還不都是為了你以後讀書,你要對得起你的學費啊!」

「天天就知道買玩具、買衣服,家裡哪裡有錢?」

「你一雙鞋都頂得上我半個月工資了,不買!」

……

這些話看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妥,似乎對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也很有好處。其實,長此以往,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長期的物資匱乏和愧疚,自卑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有位網友曾說,「直到大學畢業了我才知道我家在市裡還有3套房!原來我不是窮小子,在我們當地也算個富二代了!真佩服我爸我媽的演技!」

過於強調節約,甚至危言聳聽,孩子容易誤認為「我不應該擁有這些東西,或者覺得我配得到這麼貴的東西!」

過度節儉其實並不一定是好事,有的孩子長大後甚至都深受其害,一到花錢時總有愧疚感,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少年派》中林妙妙有句臺詞:「小孩也需要錢壓兜,身板才能直起來。」

父母應該在現有條件下盡力滿足孩子,家裡的實際情況也要讓告訴孩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並不是摳摳搜搜的意思。單純的物資匱乏是不會導致孩子自卑心理的,別讓孩子在心理上變成一個「貧窮」的人,父母積極努力的生活態度會讓孩子更自信健康地成長。

愛嘲諷的家庭

前幾天看到一段視頻,一個7歲的小男孩在節目裡說出自己心裡話。

因為學習成績差經常被媽媽訓斥,媽媽總是對他冷嘲熱諷:

「你就是不行!自己還不承認!」

「你壓根兒沒戲!不用裝模作樣寫作業了,快跟人家去玩吧!」

「人貴有自知之明,你就是個二百五!」

很多父母也奉行這種不打不罵的激勵。但是,孩子們都有記憶和想法,父母們誅心般的嘲諷遠比打一頓屁股的傷害要深刻得多。這個小男孩在節目現場不禁淚流滿面:「我會努力的,希望媽媽不要再叫我二百五了!」

孩子的自卑,很多都是在父母無心的差評和反諷中形成的。

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勞動成果,很多父母從來都不會正面讚揚,後半句總是以「但是」開頭。

不是所有的讚美帶來的都是驕傲自滿,在父母不斷的負面語言刺激下,久而久而,孩子在潛意識可能會錯誤地認為「可能我真的就是不行!」

有位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一個孩子患上了抑鬱症,醫生去複診的時候,小孩正在看書。醫生表揚她:「這孩子真用功。」

隨後母親接了一句:

「用功,假用功!」

醫生十分生氣無奈,為什麼孩子都抑鬱了,父母還是改不了冷嘲熱諷的毛病。

很多家長在跟孩子對話時,總喜歡用一些消極的詞彙,他們往往忽略了,徹底打擊一個人的自信心,一句話就夠了!

與其天天貶損、調侃孩子,為何就不能用幾個正能量的詞語呢?

在這裡想對很多爸爸媽媽說,「別吝惜你的讚美之詞,表揚孩子請收起你的陰陽怪氣!」

每個人再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挫折和不順,這些障礙如果不能從心理上及時克服,很可能就會成為孩子自卑的導火索。對每一個孩子來說,家庭和父母是他們最好的療傷地,如果在父母面前都不能得到強有力的支撐和鼓勵,孩子們如何有力量相信自己呢?

「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的人卻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當我們自己為人父母之後就會發現,家庭氣氛和諧、民主、積極向上,對孩子而言絕對是一生的財富!

愛孩子,請不要附加條件!

鼓勵孩子,請選擇正能量的詞語!

不貶損孩子,這會讓他更自信!

相關焦點

  • 老二穿老大的衣服很正常,但孩子有這4個表現時就不要這麼做
    晶晶覺得這很正常,可沒想到,有一天她像往常一樣給3歲的小女兒套上姐姐的外套時,小女兒發了好大一通脾氣,還把衣服都扔了,晶晶很無語,小女兒這是怎麼了?在二胎家庭中,讓老二撿老大的衣服穿,是很多家長都會做的事。父母覺得老大的衣服還好好的,老二穿正合適,再說了小孩子穿舊衣服也有很多好處,舊衣服柔軟,很少會含有化學物質。
  • 可怕 一件舊衣服影響了一個人的性格 你還敢給你的孩子穿舊衣服嗎
    陳子墨再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我認同這句話。我覺得衣服可以少而精緻,買少量的,花不了多少錢。但是你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雖然省了一點錢,但會讓有些孩子感到自卑,甚至讓他有性格缺陷,當然有些心理素質強大的另當別論。很不幸,我是心裡素質特別差,而且很在乎別人怎麼看我的這種人。
  • 當你後悔地說「孩子,媽媽愛你」的時候,孩子卻聽不到了
    她期待媽媽打她的時候能看到她手腕上的一道道疤痕,可是媽媽卻從沒有注意到。很多父母在孩子考試考不好的時候,也總忍不住會懲罰孩子,更誇張的是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教訓孩子。我曾經在地鐵上看到一位父親管教自己的孩子。當時地鐵上一車廂滿滿的人,父親大聲呵斥孩子,問孩子考試為什麼沒考好,還時不時揚起巴掌要打孩子。
  • 鍾南山榮獲勳章,女兒卻被罵上熱搜……愛孩子,就請給他更多的可能性
    鍾南山一直對他們都是因材施教,認為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兒子喜歡學醫就順從他的愛好。女兒喜歡遊泳,那就鼓勵女兒成為一名遊泳健將。不管日後如何,這種教育理念確實幫助他的兒女們,在各自的領域閃閃發光。02一位網友曾經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前幾天在餐廳吃飯,一個孩子興衝衝的告訴媽媽「媽媽,今天運動會我拿了長跑第一名!」
  • 刷爆家長圈的《差生》揭露成績單背後秘密:成績倒數孩子怎麼救?
    她一面要承受孩子成績不好所帶來的焦慮,另一面還要忍受老公的不理解,心裡攢了一肚子委屈:「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孩子依舊油鹽不進。除非世上有奇蹟,不然我兒子根本沒救。」其實,我特別能理解她的心情。學霸孩子各有各的優秀,不僅成績好,還勤奮自律,再看看自家孩子,幹啥啥不行,考試倒數第一名。更讓人痛苦和絕望的是,明明父母時間、精力和金錢都沒少付出,孩子卻不進反退。我不由得想到了一部自己前不久看過的紀錄片《差生》。
  • 「媽媽,你是怪獸!」你的態度裡藏著孩子的性格!
    同學就是一個特別嚴肅的人,不愛笑,喜歡抱怨,生寶寶以後我們總是能聽到她的各種抱怨:唉,生了孩子以後我很久沒給自己買新衣服了!我婆婆明明退休了也不給我帶娃,不然我就可以去上班了!老公這個月獎金很少,日子怎麼過呀!
  • 櫻桃小丸子:努力的小丸子,被媽媽罵,丸子黑化?
    由此可見,丸子的學習成績是很差的,成績不及格是常態,那麼因為成績被媽媽罵也是她的日常生活。而這個普通的日常在一天變成了不同尋常,故事由此展開。但丸子因為媽媽的話所觸動,對媽媽說,「什麼叫不再有期待了,你可以對我抱有一點點的期待」。而媽媽回道,「不期待了,不期待了」,說完媽媽就離開客廳。
  • 女兒哭著說,媽媽,我不讓你走,我不要新書包
    小陳在廣東打工快十年了,想到快要過年了,心裡即高興又難過,去年過完年出來的時候,女兒拉著媽媽不讓走,小陳哄女兒說自己去遠方賺錢給她買新書包。女兒卻哭著說:「媽媽,我不要新書包,我只要你陪在我身邊,我錯了,我不該問你要新書包……」其實女兒哪裡知道,她並沒有錯,只是媽媽找的藉口而已。媽媽一次次掙脫女兒拉著衣服的手,可女兒卻一次次的撲上去緊緊抓住媽媽的手。
  • 一曼有約‖我的媽媽,沒有了……
    爸爸大怒,打了我,並找到那男生的家長交流,雙方約定各自看好自己的孩子。為了斷絕我的念想,爸爸託關係將我轉到另一個學校,媽媽勸我要乖乖的,不要傷爸爸的心。那時不懂為人父母的焦灼和擔憂,嘴上嗯嗯應著,心裡卻不以為然,甚至對爸爸的強硬做法很反感。 轉校也未斷了我們的來往,復讀一年全是混時間,再戰後的高考成績更差。
  • 育兒專家:別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其中影響很難預料
    對於父母而言,寶寶的年紀本來也就比較小,還不懂得要打扮自己,所以給他們穿一些舊衣服也可以減輕自己的經濟壓力。但是這種給孩子穿別人舊衣服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呢?分析:心理學家也有說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這個給孩子產生很深刻的影響,那麼這些影響,都體現在哪裡呢?
  • 孩子拽壞了進口紅提,被售貨員罵「沒家教」,媽媽的做法堪稱模範
    王大姐的兒子嚇哭了,紅著眼睛特委屈:「媽媽,我想吃那個提子。」 王大姐安撫著兒子,把那串被兒子揪了的紅提裝進了袋子,很禮貌的對售貨員講:「麻煩您幫我稱一下,我買了。」 然後,王大姐轉身告訴兒子,「做錯事不怕,但要記住了,不能亂動人家東西!
  • 夢見買衣服試衣服 夢見買衣服
    通常來說做夢夢到老公,都是出於對老公的愛和關心,或者是希望得到老公更多的愛,更加細緻入微的體貼照顧。老公是與自己相親相愛的人,能夠同吃苦...☯夢見朋友買衣服夢見乾淨的衣服——夢見乾淨的衣服,是好兆頭。夢見在服裝店買衣服,可能愛情進展方面出現波折,也許你忽然對別人產生強烈的好感。準備考試的人夢見朋友買衣服,意味著文科成績不佳,口試成績也...
  • 孩子幾歲後,媽媽就不要當著孩子面「換衣服」了,危害你意想不到
    周歲男嬰兒在房間生活玩耍的一天孩子幾歲之後,媽媽就要與孩子「分開」了俗話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很多家長都懂這個道理,但孩子具體長到多少歲,卻認識模糊。或許,媽媽帶兒子洗澡(或者帶兒子去公共浴池洗澡)這樣的事,顯得有些極端。但是,當著孩子面「換衣服」,這件生活中的小事,卻是很多媽媽沒有正確認識的。
  • 不想毀掉孩子,請停止你的謾罵,學會與孩子對話
    不想毀掉孩子,請停止你的謾罵,學會與孩子對話沒有人會懷疑你對孩子的愛,但是卻很少有父母會注意和孩子說話的方式,其實有時候您的語言暴力很可能會傷害孩子,甚至影響他一生。比如當老師告訴父母孩子沒有交作業的時候,我們應該問「你為什麼不寫作業」而不是問「你怎麼又不寫作業了」(2)感受:不要急於求成而忽視了孩子的心情比如孩子家務沒有做好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說「你怎麼怎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算了算了,我來!」
  • 「為啥你穿一身名牌,卻總讓孩子穿舊衣服?」 寶媽的回答很在理
    這位小朋友活潑可愛,但是身上的衣服很明顯比別人破,看起來像是舊衣服。一開始,朋友以為是這位小朋友家裡困難,所以她特別留心,有意多照顧照顧這位小朋友。但是,很快她發現:這位小朋友雖然總穿舊衣服,但是來接他的媽媽,卻穿得光鮮亮麗,一身名牌。朋友說,正常情況下,孩子都比家長穿得好,為什麼這家人反過來了?難道,這家人苛待這孩子?
  • 「總挨罵」和「不挨罵」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星星點點
    面對父母的嘶吼式的教育,是不是經常挨罵的孩子就會按照父母期望的方向生長呢?而不挨罵長大的孩子是不是就會沒出息呢?「總挨罵」和「不挨罵」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星星點點閨蜜家裡有兩個娃,相差1歲,老大鬧騰,老二安靜。
  • 媽媽不是脾氣差,是真的太累了!很多媽媽看完都淚奔!
    伴隨著刺耳的責罵聲,孩子已挨了結實的三巴掌。發生在早餐店的這一幕,讓很多人紛紛側目。孩子的爸爸漲紅著臉罵妻子:「在家裡發火還不夠,跑到這裡來丟人!你看看自己現在變成什麼樣子了」說完自己一個人先走了,全然不顧哭泣的孩子和眼淚汪汪的妻子。周圍有不少譴責媽媽的聲音,我卻為這位媽媽叫屈。
  • 「媽媽你看我給芭比做的衣服」,面對孩子破壞性創新,如何解?
    文/蘭媽談育兒傍晚時分,閨女突然拿著芭比娃娃的新式造型對我說:「媽媽,你看我親手給芭比做的新衣服」,看著芭比的「特殊」造型我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勁,定睛一看原來芭比身上的「衣服」全部都是閨女用襪子做的,三隻款式不同的襪子被剪一剪,就讓閨女給倒騰出了不一樣的造型,其中還有一隻襪子是還沒過水的新襪子
  • 「媽媽,我不要了」,孩子的「假懂事」,實際上是父母的不理解
    寶媽一直因女兒的懂事引以為傲,幼兒園老師卻說:我很心疼孩子 鄰居殷媽媽一直很精心的照顧自己的女兒,在她的教養下,她覺得女兒乖巧、懂事,叔叔阿姨們都喜歡她,直到女兒上了幼兒園,老師開始也經常誇她,評價女兒乖巧,不愛哭鬧,對其他小朋友也很友善。
  •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若不愛請別以「為孩子好」為藉口裝恩愛
    沒想到婆婆把孩子接回去後,看到他們夫妻倆其實都在家,只不過兩人正忙著激烈的爭吵,都沒有顧及到孩子已經放學了。我有個同學在民政局工作,她告訴我,每年高考過後他們都會迎來一波「離婚潮」,在工作人員調解的時候,他們都表示,事先都說好了的,孩子高考完就離婚!他們認為,為了孩子的成績不受影響,他們沒有告訴孩子自己離婚的打算,孩子就會渾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