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有個荒誕的想法,「我應該不是我媽親生的!」
在她眼裡,鄰居家的孩子比我會做家務,成績比我好,長得比我高……
每次考試我都如臨大敵,因為一旦考砸了,我媽給我的評價就是「二百五」,懲罰就是不給買新衣服。為了讓她能開心,考試時我總是最後一個交卷,即使檢查不出任何問題,也會磨蹭到最後一分鐘。
如果我考試還算不錯時,她又會換另一番說辭:
「哦,我看這次你們老師的發的成績單都還可以啊,題目比較簡單吧!」
「有什麼好得意的,每次都能考這麼好再說!」
……
在我媽的「挫折教育」之下,我跌跌撞撞考進了本省一所二本大學,當然,這是她不滿意的。進入大學之後我漸漸發現,我是有性格缺陷的,準確說是比較嚴重的自卑。
別人在臺上侃侃而談,我從不敢站出來;
別人會積極參加社團活動,結交新的朋友,我也不敢;
美國心理治療大師斯科特·派克說:「自信必須從幼年開始培養,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
下面,是我想對我媽說的,也是想對有些父母說的話。
愛孩子不要附加條件
自卑,跟一個人能賺多少錢,有多少學術成果,有多少社會地位並沒有多大關係。很多表面很優秀的人,其實內心也隱藏了這杯。
對每一個人而言,小時候有沒有得到過最無私純粹的愛,才是影響他自信心的關鍵。
上學期間,我也當了班幹部,在老師同學眼中我似乎很幸福,很受寵愛。
但他們並不知道,我內心時時都揣著一隻自卑的小兔子,它永遠在砰砰跳,如果說這一切都歸功於我的媽媽或許有些偏激,但她的嚴厲對我的影響佔了大多數。
我媽對付我很有一套,考試考得不好的時候,她不會打我,也不會罵我,她會好幾天都「無視」我。
在我媽媽的眼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歸根結底她應該不是關心我,而是關心我有沒有掙回她所謂的「面子」!
其實,很多時候這些父母都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很完美,或者說「還不都是為了你!」「都是為你好!」之類的。
不要讓孩子覺得從你這裡獲得認同和讚美是有條件的,父母的條件越苛刻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就越低。
父母們自己都不是完美的,為何總要求孩子事事都達到你所設定的要求呢?
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進步,不要總是雞蛋裡挑骨頭,試試多鼓勵表揚一下孩子。
自信被反覆打擊之後,終將埋沒於塵埃!
過於強調節約,危言聳聽
父母都擔心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所以,經常會對孩子灌輸勤儉結語的思想:
「你以為賺錢容易嗎?要省著點用知不知道?」
「爸爸媽媽省吃儉用,每天這麼辛苦還不都是為了你以後讀書,你要對得起你的學費啊!」
「天天就知道買玩具、買衣服,家裡哪裡有錢?」
「你一雙鞋都頂得上我半個月工資了,不買!」
……
這些話看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妥,似乎對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也很有好處。其實,長此以往,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長期的物資匱乏和愧疚,自卑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有位網友曾說,「直到大學畢業了我才知道我家在市裡還有3套房!原來我不是窮小子,在我們當地也算個富二代了!真佩服我爸我媽的演技!」
過於強調節約,甚至危言聳聽,孩子容易誤認為「我不應該擁有這些東西,或者覺得我配得到這麼貴的東西!」
過度節儉其實並不一定是好事,有的孩子長大後甚至都深受其害,一到花錢時總有愧疚感,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少年派》中林妙妙有句臺詞:「小孩也需要錢壓兜,身板才能直起來。」
父母應該在現有條件下盡力滿足孩子,家裡的實際情況也要讓告訴孩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並不是摳摳搜搜的意思。單純的物資匱乏是不會導致孩子自卑心理的,別讓孩子在心理上變成一個「貧窮」的人,父母積極努力的生活態度會讓孩子更自信健康地成長。
愛嘲諷的家庭
前幾天看到一段視頻,一個7歲的小男孩在節目裡說出自己心裡話。
因為學習成績差經常被媽媽訓斥,媽媽總是對他冷嘲熱諷:
「你就是不行!自己還不承認!」
「你壓根兒沒戲!不用裝模作樣寫作業了,快跟人家去玩吧!」
「人貴有自知之明,你就是個二百五!」
很多父母也奉行這種不打不罵的激勵。但是,孩子們都有記憶和想法,父母們誅心般的嘲諷遠比打一頓屁股的傷害要深刻得多。這個小男孩在節目現場不禁淚流滿面:「我會努力的,希望媽媽不要再叫我二百五了!」
孩子的自卑,很多都是在父母無心的差評和反諷中形成的。
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勞動成果,很多父母從來都不會正面讚揚,後半句總是以「但是」開頭。
不是所有的讚美帶來的都是驕傲自滿,在父母不斷的負面語言刺激下,久而久而,孩子在潛意識可能會錯誤地認為「可能我真的就是不行!」
有位網友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
一個孩子患上了抑鬱症,醫生去複診的時候,小孩正在看書。醫生表揚她:「這孩子真用功。」
隨後母親接了一句:
「用功,假用功!」
醫生十分生氣無奈,為什麼孩子都抑鬱了,父母還是改不了冷嘲熱諷的毛病。
很多家長在跟孩子對話時,總喜歡用一些消極的詞彙,他們往往忽略了,徹底打擊一個人的自信心,一句話就夠了!
與其天天貶損、調侃孩子,為何就不能用幾個正能量的詞語呢?
在這裡想對很多爸爸媽媽說,「別吝惜你的讚美之詞,表揚孩子請收起你的陰陽怪氣!」
每個人再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挫折和不順,這些障礙如果不能從心理上及時克服,很可能就會成為孩子自卑的導火索。對每一個孩子來說,家庭和父母是他們最好的療傷地,如果在父母面前都不能得到強有力的支撐和鼓勵,孩子們如何有力量相信自己呢?
「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的人卻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當我們自己為人父母之後就會發現,家庭氣氛和諧、民主、積極向上,對孩子而言絕對是一生的財富!
愛孩子,請不要附加條件!
鼓勵孩子,請選擇正能量的詞語!
不貶損孩子,這會讓他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