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有時候我常常在想:到底怎樣才是一個好媽媽?如果滿分是100分,我能得到多少分?
這或許也是很多媽媽的疑問,從初為人母的喜悅到為孩子各種擔憂,老母親們總是有操不完的心。
「媽媽你是大怪獸!」我的女兒這樣跟我說。
閨蜜一臉無奈,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我老是控制不住吼孩子,可是吼完就後悔了。
我們都想做個好媽媽,可是有時候總是「事與願違」,總是控制不住自己,那些總是忍不住發脾氣的媽媽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
你永遠不知道媽媽的情緒有多重要,著名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的做了一個名為「冷漠臉」(still face)的實驗。實驗過程是這樣的,媽媽坐在孩子身邊面無表情,一開始孩子試圖跟媽媽溝通,發現媽媽面無表情後試著逗笑媽媽,媽媽依然面無表情,孩子嘗試幾次未果之後情緒明顯變得焦慮,繼而開始大哭,母親依然保持面無表情。
實驗結果令人吃驚,在母親「面無表情」的這段時間裡測試了孩子的心跳和壓力激素,結果發現孩子心跳加快、壓力激素增加,隨著實驗繼續,孩子身體的變化直接影響孩子的腦細胞。
可見媽媽的情緒對孩子影響有多重要了,媽媽的情緒裡藏著孩子的性格和未來,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升級做媽媽以後就要懂得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
你是什麼情緒,孩子就是什麼命!
前幾天跟同學聊天,同學說女兒年紀小小的特別嚴肅,一點都不愛笑,像個「小老太太」。
聽同學這樣說我就笑了,同學很納悶:你笑什麼?
我說:或許你應該照照鏡子!
同學就是一個特別嚴肅的人,不愛笑,喜歡抱怨,生寶寶以後我們總是能聽到她的各種抱怨:唉,生了孩子以後我很久沒給自己買新衣服了!
我婆婆明明退休了也不給我帶娃,不然我就可以去上班了!
老公這個月獎金很少,日子怎麼過呀!
同學就很少笑,如今看來她女兒就是她的小翻版呀!
來說說我的另一個同學吧,她畢業後就工作了半年,然後就結婚懷孕了,大寶剛上幼兒園又懷了二寶,她這幾年都是在帶娃,我以為她一定是灰頭土臉的,有一次我跟她視頻聊天,發現她狀態很好,打扮地也很時尚,完全看不出是兩個孩子媽媽。
她也經常帶著兩個寶寶拍點小視頻,那天又發朋友圈說大寶已經知道主動做家務了。
我問她:兩個寶寶這麼辛苦,你是怎麼把日子過得這麼美好的?
同學說:那有什麼奇怪呀?我愛孩子們呀,為他們忙忙碌碌的我很開心呀,我愛他們,他們也愛我!
這兩個同學讓我感觸頗深,我們常說,生活是一面鏡子,孩子何嘗不是我們的鏡子呢!我們怎樣面對孩子,在孩子身上都能看到影子。
那麼寶媽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1、愛是本質
就像同學跟我說的:因為我愛我的孩子們啊!
剛做媽媽的時候,我們常常想著:怎樣讓寶寶長得壯壯的?
後來又想著:如何讓寶寶愛上讀繪本?
再後來又開始擔心孩子的成績。
但是我們似乎都忘記了最初的心,我們應該好好愛孩子,而這個愛應該是無條件的。就是因為我們後期加入了太多作為媽媽對孩子要求,所以才導致我們經常控制不住情緒,總是認為孩子不是我們要求的那樣。
慢慢的我們就在愛孩子這條路上走偏了,我的愛總是帶有條件:你要是不聽話,媽媽就走了!
你如果考不好,就停了你的零花錢!
慢慢的孩子也會認為:媽媽只是愛她想像中孩子。
當我們拋開一切只是用心愛孩子的時候就會發現內心平和很多,所以,想要控制情緒就要記住自己的初心:好好愛孩子,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平安健康。
2、默數123
當你生氣的時候,默數123總是有效的,為什麼這樣說呢?當生氣的時候,要爆發的那一刻逼自己停下來,然後默數123,你會發現呼吸變得深沉,所以其實奧妙是呼吸,當你數數的時候也在深呼吸,所以生氣的時候數數總是很奏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默數呀,一旦你出聲讀出來,孩子可能以為你要數數打他了!
數數其實只是個形式,出了數數你也可以默念自己的一套話語,比如:孩子是我生的,老公是我選的,這樣一來心情會不會好很多?但是別發展到自己打自己的地步。
吼孩子之前默數123,總是有些效果的。
3、學會接受
很多寶媽生氣的根源就是不接受孩子的本來的樣子,比如孩子考試考砸了,一衝動把孩子打一頓。
但是我們返回來仔細來看這件事,孩子本質也不願意考砸了,結果也已經考砸了,打一頓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考試的結果也不會因此而改變,用這樣的思路來想問題,是不是就容易接受了。
事情就是如此,我們生氣常常是因為我們無力改變現狀,不僅對孩子,對我們自己也是如此。
海之所以可以容納百川是因為海有足夠的胸懷,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孩子出現問題總有背後的原因,比如缺少陪伴,比如對孩子太過嚴厲,發脾氣、吼孩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學著透過現象看本質,去發現問題所在,並且解決問題。
偶爾吼了孩子,應該怎麼辦呀?
都說吼孩子不好,我吼了孩子該怎麼辦呀?
這是很多寶媽都在考慮的問題,有個寶媽也在後臺這樣留言。棉媽說:其實大可不必擔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呀!
偶爾為之不必太過焦慮與擔心,更何況總讓孩子見到媽媽憤怒的樣子呀!
吼了孩子意識到自己錯誤,誠懇地給孩子道個歉,沒錯是的,必要時候要給孩子道個歉,畢竟是你做錯了,情緒失控了,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都不是完美媽媽,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還有機會陪伴孩子一起長大,我們還有機會去努力做一個好媽媽!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