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廈門,腦海中閃現的是詩和遠方,大海,鼓浪嶼、廈門大學,白城沙灘,曾厝垵,陽光、沙灘、海島、異國建築、民宿、塗鴉與明信片等等元素,是文藝青年的熱衷的旅遊勝聖地,《同桌的你》、《一起來看流星雨》等青春愛情影視劇的在廈門拍攝,也給廈門帶上了美好小清新,文藝的花環!
對於廈門這個文藝城市美食印象是什麼呢?是蚵仔煎,面線糊,花生糊,山茶麵,蝦餅,薄餅,土筍凍,素餅,漳州麻餈,章魚丸子,肉脯,這些都是隨便走走就能碰到的街頭小吃。
說起廈門的大菜,好像就想不到如雷貫耳的百年老號酒樓!
感謝百家號,讓我到廈門呷透透,並找到一家還原七八十年代廈門傳統酒樓菜的餐廳堂宴。
七八十年代廈門的輕工業起飛,造就了一批鼎鼎大名的調味品企業:海堤、古龍、陳有香等,這也是廈門菜最輝煌的時期,最豪華的餐廳綠島飯店,在解放初期至80年代,一直是廈門餐飲界的翹楚。離它不遠的思明南路上的新南軒酒家也是全市有名的酒家。如今,這兩家著名的老廈門餐廳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過去的酒樓不在,消失的同時也帶走了老廈門人心中的鄉愁。堂宴為了找回老廈門人記憶裡的味道,請回了綠島和新南軒的老師傅,複製古味,還原老廈門人心裡的味道,一解老廈門人內心的鄉愁,把廈門菜最輝煌的時刻延續下去。
堂宴·老廈門菜不但受廈門人的歡迎,很多常有各路明星慕名而來,至今接待過五十多個明星,德雲社,cctv,周冬雨牆上貼了很多明星照片。看到預告,將要在19號播出的鋒味就是在堂宴拍攝,由潘帥潘瑋柏和謝霆鋒搭檔,兩大帥哥加上美食,一定非常有看點。我先去跟大家打個前站,看看能吃到什麼?好吃嗎?吃得起嗎?
廈門菜從福建菜發展而來,加入本地的海鮮,味道更鮮一點,廈門菜沿用著古老的嚴格選拔體制,賦予其工匠屬性,此產生了:手工、手工、再手工的特點~
黃花魚煮麵線,是一道傳統的廈門菜,從小吃到大,以新鮮黃花魚,先煎後燉化入湯,加入八市一群老婆婆以古法手工製作的面線,面線粗細不一,口感上佳,加上手工面線本身會鹹,這道菜沒有鹽全靠魚來提鮮,是養生和美食的完美結合。
沙茶三寶,廈門老奶奶家的味道,廈門隨處可見各種沙茶製品,不是所有的沙茶都是正宗的,吃過一碗沙茶麵,被本地的朋友批得一無是處,這道沙茶採用20多種藥材,文火炒制沙茶醬,裡面的三寶是大腸頭,豬肝鹽,新鮮魷魚,把它們融合在一起,特別好吃。
堂宴御封肉,這道菜選用官府做法,用數十種藥材粗製後手工作業,將海鮮幹品按順序放入其中,用白紗布封壇,小火燜煮,海鮮的精華融入肉中,色澤棕紅,表皮綿軟,不油不膩。
蘭煎肝:新南軒大酒樓的頭號招牌菜,豬肝用秘制醬法醃製入味,再加入蒜末爆炒,肝很滑嫩。
香酥芋泥鴨是五十年代,綠島大酒樓的頭號招牌,精選去骨土鴨,用秘制醬料滷製,芋泥先蒸後碾壓成泥,包裹著鴨肉,油炸成型,配上老廈門魚肝油橙汁醬。芋頭選用廈門本地芋頭比較綿密,軟糯。
食不厭精,這是一道非常費功夫的菜,全部靠手工完成。
廈門港燒酒螺,廈門人喝酒時比較吃的一道菜。看的預告就是這個,謝霆鋒說這螺這麼大,潘瑋柏說這螺有特色。海鮮比較寒,在煮螺時裡面加了藥材和藥酒,即使吃太多的海鮮也不會太寒涼。
老廈門當歸牛排, 德雲社嶽雲鵬到廈門指定要吃的菜,菜加入當歸是廈門的一種飲食習慣,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作用。
佛跳牆,閩南名菜,福州話發音福壽全,一盅只要98元。有幾句詩句形容這個湯怎好吃,」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這個湯不同於傳統的佛跳牆,用了海參,鮑魚,魚翅,羊肚菌,清湯不膩 。
炸巖石,外面黑黑的是墨魚丸,裡面是石魚丁泥。這也是一道得過獎的菜,有一次廚師比賽,規定不能加調味品,廚師了墨魚和石丁魚提味,一滴鹽,味道鮮甜。
杏仁荷豆腐,就是鼓浪嶼大戶人家會熬杏仁茶,堂宴將這道飲品和豆花結合,一朵蓮花浮在豆腐上清新脫俗,豆腐細膩,杏仁味道濃鬱,入口帶著絲滑的甜味。
門口的兩面牆的明星照片就知道多受歡迎,《鋒味》、德雲社、CCTV都有來採訪或者做節目。老闆一心發揚廈門菜,七八年沒有漲價,包括生意好的春季也沒有調高價格。最重要的是所有的餐廳都是直營,保證出品質量,想必這才是這家店深受食客歡迎的關鍵原因!不忘初心,是老闆做廈門菜的堅守,最後也安利各位有機會去廈門,要嘗嘗看哦!
鑫雨霏霏,美食名博,多家平臺籤約作者,每天分享健康、簡單的美食,關注我,第一時間掌握美食資訊!如果你喜歡,歡迎轉發,點讚,收藏,讓更多愛美食的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