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電影到豎屏劇,「中間層」才是視頻新戰場

2020-12-14 騰訊網

邊界模糊的視頻戰爭下半場,平臺期待在效率與粘性、成本和品質之間找到平衡點,受資本環境和疫情影響,承壓嚴重的影視內容行業也渴望找到新的出口。「中間層」迎來了自己的時間。

作者 | 張一童

從幾乎全平臺參與的Vlog大戰到被反覆討論的「中國YouTube」,一種新形態的視頻正受到整個視頻行業的關注。

這類視頻在時長、製作、成本等多個維度上均介於長視頻和短視頻之間,我們將其統稱為「中間層視頻」,從目前來看,B站、西瓜視頻是其中代表性的平臺,快手其中也包含諸多因素。

單單從內容表現形態上看,「中間層」算不上新鮮。從微電影、PGC到微綜藝、豎屏劇,伴隨硬體、技術變遷,平臺更迭和內容行業的自我進化,以不同的名字和組織形式,相似的內容形態在不同時期曾反覆受到平臺重視。

「中間層」與這些內容有著本質的區別。定義「中間層」的不是製作團隊、節目時長這些表層特徵,它的背後是算法技術和訂閱制再調整所一起改變的內容分發邏輯,以及中國用戶形成的視頻新習慣。

視頻戰爭下半場,社區成為全行業共同的投入方向,這些變化催生了新的內容需求,也改變了原有的內容生產邏輯和進化路徑——「中間層」或許可以理解為「私域流量」定義中的短視頻。

對「中間層」的討論,本質是對「新視頻」內容的討論,平臺期待在效率和粘性、成本和品質之間找到平衡點,受資本環境和突發疫情影響,承壓嚴重的影視內容行業也渴望找到新的出口。

「中間層」加速迎來自己的時間。

01 | 告別「工業廢水」

2008年的一次行業聚會上,土豆網創始人王微無奈地表示,「灰色內容雖然可以產生巨大流量,但卻近似於「工業廢水」。

土豆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在線視頻網站,王微口中的「工業廢水」指每天被大量上傳的UGC內容,它們消耗了巨大的帶寬,但受限於內容質量和平臺的分發能力,這些流量無法轉化為有效收入,並往往存在版權問題。

王微發表「工業廢水」論後一個月,土豆上線了以高清版權內容為核心的產品「黑豆」。2009年到2011年期間,國家廣電總局先後兩次出臺相關政策,打擊盜版內容。視頻網站從UGC轉向版權採買,版權價格一路飆升,僅一年,國產電視劇單集價格就翻了20倍,到2010年,熱門劇一集已經賣到10萬元左右。

2010年起,版權採買之外,視頻網站轉向更便宜也更容易把控的自製內容。作為當時的行業邊緣人,能力有限的視頻網站生產了大量傳統影視內容的「微縮版」。2009年,以微電影為基礎形態,優酷開啟「青年導演扶植計劃」,兩年後肖央憑藉《老男孩》一戰成名。

更粗糙的製作和更短的時長,這些內容被要求能夠迅速抓住用戶的注意力。2012年,《屌絲男士》在搜狐視頻上線,「30秒一笑點,1分鐘一明星」創造了網絡單元劇的代表範式,直到2018年,你還能從張朝陽口中聽到「網感」這個詞。

萬合天宜的成立和《萬萬沒想到》的成功意味著平臺之外,專業內容團隊的出現。網際網路視頻市場的迅速增長和傳統影視公司的缺位為這批創業者提供了巨大的成長空間,打破了內容行業森明的資歷等級,以製作能力為標準創造了一個新的品類——PGC。

《萬萬沒想到》

2013年前後,《曉說》、《暴走大事件》、《日食記》等節目先後上線。優酷開設「自頻道」,並時常召集各個機構的製作人一起開會。在優酷組織的溝通會裡,高曉松、羅振宇在媒體圈內早已擁有名望,電視新人姜老刀剛剛離開上海電視臺,《飛碟說》的創始人湯懷此前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動畫師,他們都坐在一張桌子上討論問題。

從「短內容」開始並非平臺和PGC的本意,與標準的劇集綜藝甚至電影接軌才是最終目標和理想出口,這是為什麼古永鏘會在2012年表示「微電影走長廣告之路,必死」。

《暴走大事件》第一季每期只有10分鐘,第二季開始時間逐漸變長,現在已經固定在1小時左右。2016年,姜老刀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我們這群人出來創業,最終都是奔著院線去的。」

02 | 「新視頻」來臨

也有例外。《飛碟說》只用一周時間就籌備上線了一檔新節目《飛碟一分鐘》,他們嚴格遵循了「一分鐘」的時間限制,甚至一些時候話講了一半,也準時掐斷。

《飛碟一分鐘》

2013年8月的最後一天,愛奇藝移動端流量超過PC端。智能機的普及,WIFI和4G技術的推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來臨的大背景下,契合了碎片化的內容趨勢,短視頻從被動到主動,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風口。

視頻行業的移動化改造不止於內容層面。從2016年的「千播大戰」到2017年的短視頻混戰,新視頻語境下,視頻取代圖文成為內容分發的基礎形態,平臺在內容外被賦予更強的網際網路產品和社區屬性。

2012年,快手由GIF圖工具轉型短視頻社區;2014年,陳睿正式加入B站,面對殘酷的在線視頻競爭,陳睿多次強調B站的本質是社區。映客在2015年正式上線,奉佑生看中直播作為基礎工具的可能性,定位全民社區,「直播+」是他最常提到的詞。

以微博為代表,傳統社交媒體的視頻改造正在進行,2013年,秒拍正式上線,並很快與新浪微博達成合作,成為微博手機客戶端的內置播放器。

包括愛奇藝的iPARTNER、搜狐視頻的出品人計劃、騰訊視頻的「驚蟄計劃」和土豆的「大魚計劃」,視頻平臺先後推出優惠政策扶持PGC生態。當時如日中天的賈躍亭宣布樂視將投資70億元加碼PGC,並承諾為優質創作者舉辦80場大型發布會。

儘管保留了PGC這一說法,但平臺真正看中的是背後的社區生態。張朝陽曾經回憶「出品人計劃」,表示自己當時想做的是社區,但在具體操作上有了偏差。

海量創作者湧入市場,2015年,PGC團隊數量達到5000家,全年上線節目過萬。頭部團隊受到資本力量青睞,半年時間裡,《關八》、《軍武次位面》、《日食記》、青藤文化先後完成融資。2016年2月,PAPI醬走紅,一個月後獲得1200萬元融資。

papi醬和papitube

影視化不再是唯一的通路,內容機構開始尋找更多元的上升路徑。以邏輯思維、一條為代表,立足垂直品類和垂直人群,一些機構找到了內容與人之間的聯繫,完成了向社區、電商的進化。

效率和商業化成為新的關注點,平臺與供應商之間也需要中間地帶的緩衝,MCN有了現實需求。相比單一內容生產商,具有更高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的MCN也被視為短視頻內容團隊的上升通道之一。

廣電嚴控網生內容下,傳統長視頻平臺在2016年下半年退出戰場,轉向更可控、商業模式更可見的自製內容,在排播模式上也不斷向傳統電視臺靠近,分給PGC的推薦位越來越少。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相比PGC內容,愛奇藝會更加重視自製內容」。

03 | 從微綜藝到豎屏劇

對新視頻邏輯下視頻內容的探索還在繼續,隨著網際網路對娛樂行業改造的深入和內容團隊的自我成長,以製作能力為界定標準的PGC實際上已經不適合再作為內容劃分的主要概念。2017年開始,更接近內容形態,微綜藝、迷你劇概念出現,並受到多個新視頻平臺的關注。

移動直播行業最先伸出橄欖枝。在以即時、碎片的直播內容攫取大量流量後,以內容升級為基礎命題,直播平臺希望為流量激活、多元變現和主播晉升等問題找到答案。

在經歷多個直播節目的失敗,在線答題的夭折,直播平臺轉向體量更輕、周期更短的微綜藝和迷你劇。

2018年初,衝頂大會掀起直播答題熱潮

不受巨頭控制,獨立平臺承壓更多,但也更為靈活,轉向往往最快,比如愛奇藝,又比如映客。2018年,映客先後推出微綜藝《奇葩駕到》和迷你劇《情緒料理》,其中出演的演員大多為映客的籤約主播,在為用戶提供更豐富內容的同時,這些內容也將作為平臺主播的晉升通道之一。

迷你劇《情緒料理》

遵循相似的內容升級邏輯,微博生態下,秒拍、小咖秀後,一下科技的新產品酷燃視頻在2017年上線,主打高清短視頻,成為微綜藝的主要承接者。2018年10月,西瓜視頻宣布40億「All in」原生移動綜藝,並將推出9檔節目,這是過去兩年對「中間層」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嘗試。

傳統長視頻平臺曾經希望通過專業內容在短視頻圍攻下實現降維打擊。2018年11月,定位精品化,騰訊yoo視頻上線,一度被集團放在和騰訊微視一樣重要的戰略位置。

同一個月,愛奇藝上線了自製豎屏劇《生活對我下手了》,全片採用豎屏觀看形式,每集的時長在3到5分鐘之間,龔宇在當年和《三聲》的專訪中用內容創新定義對豎屏劇的嘗試,並描述其為「用專業的辦法把草根型的製作人變成專業的人。」

豎屏劇《生活對我下手了》

有著較低的成本和較短的製作周期,以及最接近年輕人的內容獲取習慣的載體,這一形式也受到IP方的青睞。騰訊動漫在去年年初推出了「漫動畫」,這些豎屏內容在3-5分鐘之間,配有聲音和動畫效果,被視為一種高性價比的IP孵化方案。

包括西瓜視頻在內,這些嘗試都難言成功。西瓜的原創內容探索很快擱淺,並轉向影視版權採買。正式上線4個月後,yoo視頻就放棄了「大規模、高單價」的採買模式,改名「火鍋視頻」,後又被併入騰訊視頻團隊。豎屏劇則更接近長視頻邏輯下更高性價比的內容垂類。

從微綜藝到豎屏劇,這些移動時代的原生內容在表達形式上已經逐漸顯露出「中間層」的雛形,但在製作上依然延續了傳統節目的內容邏輯,即使是由西瓜視頻出品的《大叔小館》等節目,也很難被認為是「中間層」的有效形態。

04 | 從Vlog到中間層

正確答案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受到關注,以一場幾乎全行業參與的Vlog大戰,參與者包括B站、抖音、西瓜視頻、愛奇藝等多個平臺。這場競賽在最近迎來了新的玩家,阿里冷啟動Vlog產品「粗鹽」,目前已經開放內測。

B站vlog扶持計劃

對「中間層」的探索本質上是對「新視頻」內容的探索,它因此有別於此前所有語境下的專業內容。

「中間層」要實現對小視頻的內容升級,以突破純粹的流量模式,探索更多商業變現可能。2018年10月,抖音開始小範圍內測「長視頻」功能。經歷數次上調後,2019年8月的首屆創作者大會上,抖音宣布將逐步開放最長15分鐘的視頻發布能力,同時推出創作者成長計劃,啟動微綜藝、短劇、短紀錄片的內容扶持。

快手也在同年的7月開啟內測,支持上傳10分鐘以內的視頻,又在8月打造了獨立APP「追鴨」。據《三聲》了解,快手內部已經成立專門的短劇內容團隊。

除了製作水平的客觀提升,「中間層」需要提供足夠的粘性,以支撐潛在訂閱行為的產生,擁有更強的IP屬性和系列化能力。與此同時,在信息流與算法的基礎分發邏輯下,「中間層」還需要在劇情的連貫性和單集的獨立性之間找到平衡點。

這些特性在此前的很多內容上都零星出現過。比如姜老刀就曾經表示過「人格化」是《日食記》獲得成功的一個原因,而「可以實現系列化」也被作為重要標準寫進酷燃視頻的評分體系中。一定程度上,《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在抖音的再次流行證明了很多「經驗」是可以繼承的。

但Vlog系統性地滿足了所有要求,生活化的敘事起伏感弱,以個人表達為核心的Vlog也天然具有系列化和IP屬性。

平臺的大膽投入還源於Vlog在商業模式上的成熟。Vlog在受到大眾關注之前已經形成以內容廣告為主的成熟商業模式,並在科技、時尚等領域受到廣告主的認可。在歐陽娜娜和西瓜視頻的合作獲得成功之後,Vlog也被認為在明星營銷上卓有成效。抖音在2019年底上線了《魔熙先生+》、《尋夢「歡」遊記》、《歸零》三檔綜藝,都接近明星Vlog這一形式。

Vlog在B站和西瓜視頻的成功直指本質:「中間層」內容生態的出現必須以社區為前提和基礎。這是為什麼同樣以Vlog為方向,以精品採買為路線的yoo視頻最終以失敗告終,傳統長視頻平臺的巨大流量和獎勵金補貼為什麼也無法支持「中間層」生態的活躍,這是一個沒有社區做不成的事。

05 | 新戰場

2014年,肖央迎來了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高光時刻,他自導自演的《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在院線上映,推廣曲《小蘋果》響遍街頭巷尾,那年11月,他和王太利前往美國參加格萊美,這成為他正式進入主流演藝圈的開始。

同一年,《屌絲男士》總播放量突破14億,大鵬獲得機會籌拍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煎餅俠》,最終完成從網站編輯到十億導演的轉身。

這樣的故事在今天可能很難再發生了。對於長視頻平臺而言,已經沒有興趣也沒有耐心從小內容生產者之中尋找IP成長的商業道路。對於這個燒錢十餘年的商業模式而言,目前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讓自己的優質的高成本內容得到多層次的開發。

實際上,長視頻平臺近年來一直沒有放棄視頻社區可能。騰訊和愛奇藝先後推出自己的社區產品,騰訊視頻在2018年還推出yoo視頻主打Vlog等新視頻類型。在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龔宇宣布愛奇藝計劃對標YouTube,推出一款新的APP「隨刻」,以「專業短視頻」為方向,而在本月又再次推出一款名為Pao的Vlog產品。

愛奇藝隨刻

儘管龔宇認為市場培育還需要2到3年,但在社區壁壘圈定的獨立戰場中,圍繞原創力量,激烈戰爭已經在B站和西瓜視頻之間打響。2019年後半年開始,調整定位之後的西瓜視頻大力挖角B站UP主,除了敖廠長等遊戲區UP主,今年3月,由B站興起的趕海品類下,UP主紛紛宣布從B站跳槽西瓜,所屬MCN也獲得字節跳動投資。

「趕海四天王」籤約西瓜視頻

在平臺的有力推動下,「中間層」受到越來越多的製作公司的關注,2018年起,開始出現喜藩等以短劇為核心業務方向的製作公司。疫情加劇的影視寒冬下,傳統製作公司承壓嚴重。進入5月,電影院仍未能正常復工,電視劇開工情況也難言樂觀,中小成本電影在今年幾乎沒有檔期機會。

有限的選擇中,受到新視頻平臺扶持的「中間層」將成為承壓嚴重的影視公司的出口之一。傳統影視公司開始投入短劇等內容的製作,並開始嘗試以MCN方式激活手中閒置的藝人和生產資料,今年以來,從製作、經紀到營銷宣傳,大量公司轉型MCN。

對於像笑果文化這樣長期以來受到「微博CUT追劇」困擾的製作公司而言,「中間層」的出現提供了更明確的內容方向和播出場景。長期來看,處於過渡地帶的「中間層」也是製作公司進行梯隊建設的有效場景。

龔宇認為專業短視頻將成為新的長期機會,但在2019年愛奇藝世界·大會會後的群訪中,龔宇也用「每一個縫隙都要爭」描述愛奇藝在下半場的產品矩陣策略。

「中間層」的背後,長視頻平臺已經不是中心,新的戰事屬於社區和流量,對於製作公司而言,新的機會也不再僅僅是內容機會。

相關焦點

  • 互動劇、豎屏劇,「視頻新玩法」到底有多神奇
    因為《愛情公寓5》加了一集互動集,原本棄劇的我,又把它重新「撿」回來,誰知道單就這一集,就整整「玩」了1個小時;抱著好奇心,追完了口碑不錯的豎屏劇《通靈妃》;無意間發現了一些視頻網站上的各類互動視頻後,又再次「研究」了起來。 在這些新事物的刺激下,瞬間讓我對短視頻的興趣少了幾分。
  • 多重熱點加持下的微電影《悟空》,造就了一部優秀的豎屏美學
    文 / 黑貓緊張圖 / 網絡微電影《悟空》,是一部去年發行的豎屏微電影,導演蔡成傑用豎屏拍攝,這樣一種獨特的拍攝手法,不僅喚起了觀眾兒時追逐英雄夢的情懷,還將豎屏拍攝微電影的獨特手法,推向大眾。二、導演抓住豎屏影視作品爆發的契機,將傳統的電影藝術進行豎屏改造豎屏影視作品井噴式的爆發,來源於手機短視頻app的出現。類似抖音的短視頻app改變了人們觀看視頻的習慣,不需把手機橫屏放置,只要正常手持就能夠上下刷動一個又一個的視頻。
  • 松巴版權音樂|豎屏世代,你還在橫著看電影嗎?
    隨著手機短視頻的興起,豎屏格式被認為是更適合手機用戶觀看體驗的形式,它方便、舒適,符合大多數用戶豎拿手機的習慣,也方便個人視頻創作拍攝。現在,豎屏內容正逐漸從草根創作朝著專業主導方向發展,從媒體平臺到終端廠商,都在積極嘗試探索手機豎屏拍攝的新形式和新內容,三星、TCL、海信等智能電視也相繼推出了自動旋轉豎屏模式。豎屏影視或將會成為未來視頻發展的一大主流方向。
  • 騰訊微視打造追劇新方式 豎屏互動劇《摩玉玄奇》開播
    這也是騰訊微視「火星小劇」自打造了《通靈妃》這一成功範例後推出的第二部作品,也是對「豎屏美學」的持續探索。而此次,「火星小劇」更是給出一個新的豎屏劇命題——「豎屏」加「互動」。國內對於互動劇的探索持續升溫,互動內容打破了傳統的線性敘事結構後,觀眾參與到了劇情中來,通過自主的劇情選擇獲得了沉浸式的體驗,但同時很多互動劇也因為「選擇」體驗飽受爭議。
  • 短視頻下半場,豎屏劇「還沒有輸」|深鮮企劃·「小劇種」
    這部夠窄、夠短、夠沙雕的「上頭小劇」,並不是最早火起來的豎屏劇。誕生於2018年的豎屏劇,當年11月,集合了大量網紅KOL和喜劇演員的豎屏劇《生活對我下手了》熱度持續走高,於是「豎屏劇」這種性價比極高的作品吸引了不少投資者,業內便將2018年稱為「豎屏劇元年」。
  • 刷抖音就算了,看電影也要豎屏嗎?
    對於豎屏劇而言,洗腦舞蹈可以有,搞笑段子可以有,劇情故事也可以有。豎屏劇能吸引住用戶的目光只能算及格,可以和短視頻站在同一起跑線,但能吸引用戶看下去,才算真正達到了留住用戶的目的。視頻豎直播放是趨勢,但用戶還沒有懶到連全屏反轉屏幕都不願意。如果只是原有鏡頭的剪輯裁減,那豎屏劇對用戶來說絕不算有新意。表達方式是手段,呈現內容才是核心。
  • ...劇滿足年輕人的「真爽快」?謝廣坤謝騰飛共演「豎屏鄉村偶像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12月23日,「共創豎屏IP新時代 騰訊微視微劇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騰訊微視宣布正式推出微劇,與閱文集團、騰訊動漫、騰訊遊戲等進行IP合作。2021年,騰訊微視將會投入10億資金、百億流量扶持微劇業務的發展。
  • 番樂追豎屏劇新模式,《錯心戀人》這個新年戀愛必須談!
    此前,在以橫屏為主的影視內容中發展豎屏內容,建立一個完整的豎屏生態便顯得格外重要。這種完整的豎屏生態可以是為豎屏內容開闢一個獨立的欄目,也可以是打造一個純豎界面的獨立應用,在這一基礎上,視頻網站內容生產上的優勢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 番樂《新春特攻》微劇熱播,豎屏短劇引發新風潮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番樂《新春特攻》微劇熱播,豎屏短劇引發新風潮從2015年到今天,短視頻的風從未停止。雖有不少業內人士唱衰「風頭將盡」,卻未表現出任何止步跡象。現下短視頻的一大難題,便是時間。誰能持續「霸佔」 時間,誰就佔領了高地。
  • 「瘋狂的石頭」謝小盟攜眾星加盟豎屏網劇《我只是個孩子》第二季
    2020年12月26日,由深圳簡單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條映畫文化發展(深圳)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豎屏網劇《我只是個孩子》第二季在深圳龍華區舉行盛大的開機儀式
  • @御兒 集均播放超千萬,豎屏短劇是新風口?還是四不像?
    從碎片化時間收割機——短視頻的崛起,讓抖音、快手兩分天下;到長視頻平臺紛紛推出倍速開關,來應對用戶的個性化看播需求,快節奏的內容消費已逐漸成為主流。御兒的作品全是古風,但橫跨類型眾多,從清宮到仙俠,從宅鬥到穿越,有較成熟的服化道及製作水準。
  • 熱播劇《通靈妃》豎屏番第二季開機大吉 有愛寵粉製作升級
    由騰訊微視與騰訊動漫聯合出品的真人漫改豎屏番《通靈妃》自開播以來,因劇情精彩、製作精良、演員演技精湛受到粉絲熱捧,成為年度豎屏劇破圈之作。2020年4月27日,《通靈妃》豎屏番第二季在橫店正式開機,不僅劇情甜寵加倍,在製作效果、產品功能上也將帶給粉絲全新的追劇體驗。作為國漫頭部IP,《通靈妃》有著龐大的粉絲基礎。
  • 全媒派 | 視頻的另一種革命:關於「豎屏時代」,我們該知道些什麼?
    無聊時打開短視頻App,手指開始習慣性地上下滑動;走在路上遇到新鮮事,舉起手機隨手錄一段小視頻;購物平臺上,帶貨主播們坐在直播間,仿佛就像坐在你對面喊著「買它買它」……仔細想想,豎屏視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佔據了許多人的大部分碎片時間。自視頻誕生之日起,從電影到電視,橫屏影像一直是主流,直到2012年智慧型手機大規模問世,與之相適配的豎屏視頻逐漸風靡。
  • 解構豎屏時代-短視頻和直播如何幫助汽車品牌完成「營銷逆襲」
    以「解構豎屏時代」為主題,圍繞豎屏時代對汽車產業帶來的影響和變革,展開分享與討論共享短視頻和直播行業的發展趨勢,共同探討汽車品牌如何借力短視頻和直播提振品牌提升銷量。為廠商提供超級爆款直播的打造秘籍峰會上,鋒巢汽車CEO韓松先生亦分享了主題為《乘勢突圍、汽車營銷決勝豎屏戰場》的演講
  • 《通靈妃》破陣,騰訊微視搶灘豎屏小劇
    「不太一樣」在於,從外在看,這幾乎是從任何一處都和傳統劇集「反著來」的熱播劇。首先,《通靈妃》是一部和用戶傳統看劇構圖習慣相悖的「豎屏劇」;其次,改編自同名動漫的它,在原本就不算長的單集時長基礎上進行了極為激進的縮減,單集片長被縮減到了1分鐘左右;最後,在這樣一個「倍速時代」,粉絲對其調侃,反而集中在節奏太快、不過癮,甚至「希望開放0.5倍速」。
  • 首部跨次元豎屏微劇《翻紅吧!硬核少女》今日開機
    2019年5月27日,由上海釵頭鳳影業出品的豎屏微劇《翻紅吧!硬核少女》正式在上海開機。出品人兼總製片秦卿女士、製片人周睿妮女士、導演李雙武攜新人演員王美琪、賈濤、敬賢及主創團隊出席了開機儀式。劇中,演員王美琪使用真實姓名一人分飾兩角,分別飾演了溫柔善良的傾城公主和活潑跳脫的新晉人氣小花美琪。原創音樂人賈濤在劇中飾演擁有雙重身份的神秘人。據悉,賈濤也是網劇《醫妃難囚》多首插曲的唱作人。95後「老茶人」敬賢在劇中以國風美少年的形象,將茶道、花道、香道以更新穎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翻紅吧!
  • 《通靈妃》豎屏番第二季圓滿收官 全網播放量破4億
    無論是長劇還是豎屏短劇,好內容才是徵服市場,繼而進一步「出圈」的關鍵。在這一點上,《通靈妃》豎屏番第二季不僅做到了劇情緊湊笑料頻出,更是在製作上精良輸出,在保證「短小精悍」的品質基礎上,將每集時長提升到了2分鐘左右,在把握故事完整性的同時,進一步符合了如今網友們的觀劇習慣。
  • 甜寵短劇火速出圈 騰訊微視《通靈妃》豎屏番第二季圓滿收官
    無論是長劇還是豎屏短劇,好內容才是徵服市場,繼而進一步「出圈」的關鍵。在這一點上,《通靈妃》豎屏番第二季不僅做到了劇情緊湊笑料頻出,更是在製作上精良輸出,在保證「短小精悍」的品質基礎上,將每集時長提升到了2分鐘左右,在把握故事完整性的同時,進一步符合了如今網友們的觀劇習慣。
  • 騰訊動漫推出「漫動畫」:豎屏時代,漫畫的「短視頻」策略
    1月28日,騰訊動漫出品,聯合超競集團旗下壹動漫製作,改編自現象級條漫《19天》的豎屏「漫動畫」上映。據悉,未來共有13部知名漫畫IP被改編成豎屏「漫動畫」的形式,在騰訊動漫等全網多渠道上線。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動漫推出「漫動畫」這一新品類首次採取了豎屏播放模式。除了匹配網絡漫畫本身豎屏閱讀習慣,突破漫畫的開發形式,將成熟的漫畫IP及二次元人物形象通過豎屏短視頻這一內容風口觸達更多用戶,也是對短視頻賽道的一次布局。
  • 騰訊微視《通靈妃》開闢看劇新模式,年度小視頻劇「破圈」之作
    作者 / 雲夕 自2018年起,短視頻行業迎來了豎屏劇的「井噴」,各大視頻平臺紛紛入局。豎屏劇憑藉其短平快的優勢,成為泛娛樂內容領域的一大新秀。為迎合受眾口味的嬗變,短視頻逐漸渴求更多劇情化、多元化的內容,豎屏劇也逐漸由「一種新內容的嘗試」日趨走向成熟,開闢了多元化內容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