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年過半百時,我們就好似成熟的蘋果,散發著香味,香甜可口。但在這時我們不能放鬆自己的思想高度,時時清楚自己的環境,不被別人的隻言片語迷惑,懂得為自己著想,以便於我們能夠安享晚年。
《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讀過《易經》的人都知道,《易經》其實可以是一部總結規律的著作,它對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用自己的眼光,總結了其中內在運行原理,用我們現在的科學名詞來說,就是「定律」。
提起《易經》,不少人都認為它是封建迷信,但是它卻講的是人生的自然規律!
《易經》中勸告我們:步入晚年的人,要給自己留條後路,以便於安享晚年。
一:居有一所,不至於老無可歸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強調家的概念,但沒有一個固定居住的地方,家就是無稽之談。有了一套房子,就是有了一份家的基地,就有了一份歸屬。
現在住房是一筆投資,許多人在年輕時都會用儘自己的力量去買一套房,到了中年的時候,自己的孩子要成家,這時有的人就會選擇賣掉老房子,換新房子,老人與子女住在一起。但這樣總會有一些矛盾,當真趕你出來了,你也無可奈何。
在這個社會信息流傳發達的時代,經常會有不孝子孫的新聞。這些人不願意與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用盡各種方法將父母趕出去,窘迫的老人只能無奈的租房居住。
所以,人入晚年,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房產,這樣不至於流浪街頭,無所定居。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卻不會是父母的家。
二:手中有存款,以備不患
養兒防老已經是過去時代的說法了,現在社會生存競爭如此激烈,年輕人不僅要背負房貸車貸,還有孩子的教育。對於老人的照顧可能不會那麼及時,獨生子女的家庭要照看四個老人,這種壓力不會讓年輕人輕鬆。
當你生病時,如果手中沒有存款,那麼無疑是給你的孩子增加更多的負擔。當你需要錢時,孩子也不會多給你多少,因為他還要生存,所以手中有存款,不僅是給自己生活保障,還是給孩子減輕負擔。
三:健康永遠是首要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諺語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沒了,就好比什麼都沒了。辛苦了大半輩子,終於到了退休的年齡,沒有健康的身體怎麼度過一個安詳的晚年。祖國的大好河山,沒有健康的身體怎麼去遊覽欣賞。
因此,要早早的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讓養生成為生活的常態。少油少鹽,多多鍛鍊;這樣才不會在晚年多生疾病,拖累他人。
辛苦了大半輩子,終於可以退休了。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就不應該有其他煩心的事來打擾我們。為了自己可以安心享受一個舒適的晚年生活,要給自己多留條後路,從住房,到經濟,再到健康,無不需要我們注意。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可以安享天倫之樂,一定要注意這些事項。步入晚年的我們要懂得自己珍惜自己。
泱泱中華5000年,在這華夏大地上誕生了多少英雄人物,風流豪傑。他們在歷史的遺蹟中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易經》的影子。現在我們一提到《易經》就把它當作封建迷信的產物,可是這樣想卻就降低它的價值。作為百經之首,《易經》以其獨特的價值源遠流長。
曾仕強教授經常推薦《易經》,他認為《易經》包含了宇宙萬物。比如我們現在所熟悉的計算機的0和1,電腦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0和1表示。
這裡0和1不就相當於陰陽嗎?一陰一陽謂之道,所以易經是我國辯證法的起源,老子就是在《易經》基礎上著《道德經》。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閱讀《易經》,我推薦大家一本白話文版的《彩繪全注全譯周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而且還有詳細註解和有趣插圖,非常方便讓你理解這本書的精華。
從基礎的天幹地支,再到高級的數理,都用簡單明了的圖畫方式去呈現。它所涉及的方面也是十分廣泛,不僅對您的工作,教育,甚至是人生重大的抉擇問題,都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馬雲經常公開推薦《易經》,感嘆:慶幸自己比別人讀得早。
還在等什麼?快快點擊下方商品卡,把它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