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

2021-01-18 會說話姑娘

01


周末和朋友Kathy見了面,我很驚訝也很欣慰。


相比一年前整日處於焦慮中的她,現在整個人都顯得灑脫了不少。

曾經總會迫不及待地分享各種生活細節,對點讚和評論樂此不疲。

有次在節目中,易烊千璽也談起自己:「我的朋友圈只發風景,也不會抒發自己的情緒。」

「僅三天可見」的功能上線後,他就立刻設置了這個選項;甚至在準備高考那個時期,直接清空了自己的全部朋友圈。

如果白天在集體中,總會不得已地被侵略生活,私下生活,就不想被繼續窺探,更無心無力去了解別人的日常。

無法感同身受的痛苦,更是很少有人能夠共情,慢慢也就懶得說了。

那天我看到一個視頻,電影院中都是成雙成對的情侶、朋友。

有位穿白色外套的姑娘獨自一人在角落坐著,顯得格外耀眼。

視頻的文案是這麼配的:「你也想有個人陪在身邊吧。」

很多關閉朋友圈的人,也都是這樣:不急於和任何人交流與分享,既來之則安之。

他們並不是對生活失去了熱情,相反,在十分熱烈地擁抱當下。


許久前,後臺有一位讀者問:怎麼才能成為有魅力的人?

當你開始花心思建立自己的世界,也就不會耗費力氣在那些不必須的迎來送往上了。

這不但不會失去什麼,反而會收穫更多穩住心態的能量。

曾有80後寫信給許倬雲老先生,問他該怎麼過上真正有力量的生活。

路過你的人也許會誤以為你只是一縷煙,但你堅定自己的心中有一團火,這就夠了。

而我想告訴你的是:別畏懼孤獨。任何親密的人都只是你生活中的盟友,最終這場戰役的將軍,是你自己。

相關焦點

  • 「恭喜那些經常發朋友圈的人」
    有人說:「你的朋友圈不僅是為朋友存在,更是為愛你的人存在。」我認為,這些經常發朋友圈的人,通常都有以下幾個特點。01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大多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每次看她的朋友圈,總會在字裡行間發現一些小驚喜,我都不自覺地被打動。常聽人說:「大家都是普通人,過的都是兩點一線的生活,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有什麼值得發朋友圈的?」我認為,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 心理學家:那些從不發朋友圈的人,心智很高
    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基本上不需要別人過多的參與他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來說他所有的能量來源都是自己。就像某些經常在朋友圈炫富的人,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就比較低,只有通過經常的表示出自己的優越,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與尊重。
  • 「恭喜那些不換微信頭像的人」
    沒人知道一個表面平靜的微信頭像下,藏了怎麼倔強的靈魂,流過多少不為人知的眼淚,獨自走過了怎樣漆黑的道路。可是哪怕再苦再痛,還是要擦去眼淚,努力向前看呀。那些曾讓你過不去的坎、流過的淚、那些曾不能釋懷的往事、忘不掉的人,都會悄悄化作你身後柔軟的羽翼,賜予你乘風破浪的強大力量。
  • 恭喜那些不換微信頭像的人
    那些曾讓你過不去的坎、流過的淚、那些曾不能釋懷的往事、忘不掉的人,都會悄悄化作你身後柔軟的羽翼,賜予你乘風破浪的強大力量。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學會做一個不動聲色的成年人了。 那些不輕易換頭像的人啊,早把自己練就了一身鎧甲,任憑內心洶湧澎湃,前方雨雪風霜,依然可以堅強面對生活。
  • 不發朋友圈的人,才是用心生活的人
    在第一次見面就帶著漫妮去參加一個投行的午餐會,看上去很高大上,整個過程中宋東湖也一直在觥籌交錯,和很多投行領導們交談合影,讓王漫妮擔當攝影人員,然後發到朋友圈。 可是其實這些人他根本不認識,只不過是通過一些朋友圈的打造來凹人設,企圖提升自己的品味和人脈。事實上這樣的表現只不過是跳梁小丑一般,大多數人一眼就可以看破,毫無意義。
  • 那些微信頭像一直不換,也不發朋友圈的人,他們性格是什麼樣的?
    那麼還有一部分人,他們甚至微信的最初頭像都沒換過,或者幾年都一直用一個頭像,也幾乎看不到他們的發的朋友圈,或者朋友圈就是乾淨一片。這樣的一個情況,如果不了解情況的,大多都以為是微信不用了、是個廢號,容易被人誤解,一時間琢磨不透。這也讓我的一些朋友感到很疑惑,於是和我談論起來這個現象。
  • 不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逃不過四種心理,看懂的人多數活得通透
    即便生活中發生了大事,也只是默默經歷,很少與人分享。 也許,他們並不是真的與世隔絕,清心寡欲。而是在長久的生活中,漸漸看明白了自己,有了其它的想法。 不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逃不過四種心理,看懂的人多數活得通透。
  • 那些幾乎不發朋友圈的人,不一定低調,但都有這3個特點
    通過朋友圈,可以了解一個人的生活狀況,大家可以將自己的心情記錄下來,將喜悅的事情分享出去,將孩子的動態上傳上去,不然就是曬美食、工作、旅遊等日常。還有不少人做微商,每天都會發各種廣告。不過也有一些人,他們卻很少在朋友圈裡發動態,難道是他們太低調了嗎?其實他們不一定低調,但都有這3個特點。
  •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不發朋友圈了?」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不發朋友圈了?」當時發朋友圈代表著一種時髦的生活態度,但隨著微信漸漸「職場化」,不少人都在微信裡添加了客戶、上司、同事、老師等特殊人物,發朋友圈似乎變得不那麼自由了。從何時起,我們連自己的朋友圈都做不了主了?
  • 朋友圈的那些事-發朋友圈的準確時間
    發朋友圈的時間點那麼剛加入微商的,一開始每天不要刷太多。很多人不知道太多是什麼標準。一天的朋友圈請控制在6條左右,特殊情況,比如去玩,旅遊,或者大活動,可以一天發10條。但是日常,我們發6條左右。現在的朋友圈,並不是你發的越多,生意就越好,更重要的是內容的價值和精準。
  • 如果貓咪也會發朋友圈,會是什麼樣的呢?
    假如貓咪也和人一樣,會使用手機,還有自己的社交圈,甚至還會發朋友圈,那會是怎樣的呢?歡迎翻看貓咪們的朋友圈:,恭喜恭喜漸漸:恭喜恭喜,百年好合!朋友圈配圖【評論區】:有志青喵:統一回覆:想要健身餐食譜的直接私聊我,我發你們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都不發朋友圈了?
    都不發朋友圈了?」 有人說,害怕遇上槓精,害怕被人議論; 有人說,不發了,發了也沒有人懂; 很多不發朋友圈的人,其實內心是想發的,但又因各種各樣的理由失去了表達的欲望。 朋友圈是雲上公共區域,也是大型人際修羅場。
  • 男生這樣發朋友圈,真的很讓人「窒息」!
    之前和大家聊了聊女生發朋友圈那些事,我們總結了網上關於女孩子發朋友圈的看法,有些朋友圈讓人看著舒服,有些則看著讓人覺得尷尬。 這次,咱們再來一個男生版本的,看看男生們不同的朋友圈,給人怎樣的觀感。
  • 假期結束文案:很合適發朋友圈
    恭喜你,你已經用完了2020年最後一個長假。國慶中秋雙節大禮包,8天長假已結束。你是不是在上班的路上,你是不是踩著即將遲到的步伐,結束了元氣滿滿的假期呢?距離下一次長假元旦只有三個月時間,南友寫下一波合適發朋友圈的假期結束文案,一起來發朋友圈曬曬下。希望我的生日,能和祖國生日一樣放長假。
  • 不發朋友圈的人,基本都是這3種性格,你是第幾種?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是與眾不同的,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通常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不少人非常喜歡更新自己朋友圈的動態,當然,也有很多人很少發朋友圈這往往是由我們的性格所決定的,不管喜不喜歡,只要開心就好。在生活中,那些很少發朋友圈,或是從不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都有這三個性格特點,八九不離十,快看看你是第幾種。
  • 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都是什麼心態,看看他們怎麼說
    相信使用過微信的朋友都知道,微信有一個朋友圈的功能,我們不僅可以在朋友圈裡面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還可以翻看朋友的朋友圈,並和對方展開互動。在生活中喜歡發朋友圈的人非常多,對於他們來說,朋友圈早已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要是長時間不讓他們發朋友圈的話,他們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 過生日低調發朋友圈說說
    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過生日低調發朋友圈說說生日短句寫給自己,希望你喜歡。過生日低調發朋友圈說說1.來日方長 敬請期待2.十八一輪迴 今年我一歲3.和爸爸媽媽相遇的第__個春夏秋冬4.離死又近了一步5.年年有今日 歲歲有今朝6.今晚不用流星也可以許願了。
  • 我羨慕那些大大方方在朋友圈發公司廣告的年輕人
    每當打開朋友圈,都有非常多的廣告。但奇怪的是,關係較好的幾個從事市場、品牌人的朋友圈裡,卻從沒看到過他們發任何公司動態的廣告。某天一同吃飯,互訴才知道原來他們怕打擾到朋友,每每發廣告時,對朋友不可見;更有甚者,只對同事領導可見。大部分公司,都不會強迫大家轉發公司信息到朋友圈。但很多職場人士都出於各種原因「自覺轉發」。這其中,不乏分組可見。那麼,哪些人會主動在私人朋友圈篇篇轉發公司廣告呢?
  • 心理學家:我們要遠離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你身邊有嗎?準!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變得繁花似錦,有人曬自拍,有人宣傳自己的畫作,這樣簡單的分享模式,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滿足感。 當有一些人在朋友圈中活躍時,還有一些人他們從來不發朋友圈,這背後是什麼心理呢?
  • 如果有一天,我不發朋友圈了……
    無論是吃到什麼美食、去到哪裡旅遊、見過什麼人,又或是看過什麼書,我們都習慣在朋友圈裡慨嘆一番。 如果不發,就好像根本沒做過這件事一樣。 但當很多人對此津津樂道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開始從朋友圈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