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那些經常發朋友圈的人」

2020-12-16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作者:杜言心

來源:簡易心理學

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你發現了嗎?

喜歡發朋友圈的人好像越來越少了。

或許是因為我們常聽到類似的聲音:

「一點破事,有什麼好發朋友圈的?」

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朋友圈就像一本「公開日記本」,記錄我們生活點滴、分享人生喜怒哀樂。

有人說:「你的朋友圈不僅是為朋友存在,更是為愛你的人存在。」

我認為,這些經常發朋友圈的人,通常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01

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大多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幾個月前,我的朋友圓圓和老公,先後遭遇公司裁員,幾乎在同一時間,失去了工作。

一線城市壓力本來就大,小兩口存款不多,突然沒了收入來源,經濟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為了度過難關,他們只能暫時把孩子送回老家。

然後,兩個人一邊找工作,一邊退掉了現在租住的兩居室,去城中村租了一個700塊錢一月的房子。

這段經歷,就被圓圓分享在了朋友圈裡:

「今天搬了新家,雖然面積小了一半,但我還是決定打造一個讀書角。」

「面試了不錯的公司,晚上到家,發現路燈太暗了,我在窗臺上加了一排小燈,一眼就能看到我家啦!」

「嘗試自己做了新桌布和椅墊,沒想到效果不錯,有了早起做飯的動力。」

一段外人看起來很辛苦的日子,卻被圓圓過得有滋有味。

每次看她的朋友圈,總會在字裡行間發現一些小驚喜,我都不自覺地被打動。

常聽人說:「大家都是普通人,過的都是兩點一線的生活,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有什麼值得發朋友圈的?」

我認為,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普通人,誰的生活裡都少不了一地雞毛,可是同樣的生活,有人過得索然寡味,也有人過得風生水起,無非是態度不同而已。

餘華在《活著》裡說: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懂得認真生活的人,總能找到生活藏起來的糖果。

02

擁有「朋友圈自由」的人,從不活在別人的眼光裡。微博上有這樣一個話題:「為什麼你不發朋友圈了?」

我翻到這樣一條留言:

「不是不願意發,而是不敢再發。」

是啊,害怕被誤解,害怕圖片不夠精美,怕文字不夠高級,怕一不小心成了周圍人吐槽的對象。

偶爾寫上一兩句話,也要小心翼翼,斟酌再三。

我突然有點懷念幾年前的朋友圈,那時,還能經常能在裡面看到「各路神仙「。

有人是公認的「廚神」,簡單的食材也能做出一桌子好菜;

有人是「民間段子手」,每天一條神轉折的小段子,也能讓人拍案叫絕;

有人是跑步愛好者,從門口的 2 公裡的小公園,跑到了40多公裡的馬拉松......

那個時候,朋友圈就像是一個萬花筒,有人「曬娃」,有人曬喜歡的歌,有人雷打不動地堅持晨間打卡......

沒有人覺得,分享簡單的生活,是一件低級的事情;也沒有人覺得,在朋友圈裡看到了一個昂貴的包,就是有人在炫耀。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表達自己、分享生活,變成了一件冒險的事情。

一次,我與一個朋友一起旅行,晚上整理手機照片時,朋友挑了幾張發到了朋友圈。

我正想給她點個讚,沒想到,再一翻朋友圈,發現照片已經被刪掉了。

我問她「怎麼了」,朋友說,下面有人評論,說她「不就是旅個遊嘛,幹嘛天天都發個朋友圈」。

雖然可能是開玩笑,但她還是覺得心裡不舒服,索性把照片設置成了僅自己可見。

從那天開始,朋友很少再發朋友圈了。

就像何炅在節目裡說的:「我會表達自己的態度,但是也會擔心,有時候會被過分解讀。」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在朋友圈保持沉默。

即使偶爾發言,也不再表達自己的態度,而是表達別人喜歡的態度;不再分享自己的生活,而是分享別人想看到的生活。

所以,我欣賞那些依然敢於在朋友圈裡做自己的人。

他們熱愛生活,也願意坦誠地面對生活,即使也會遇到周圍不好的的評論,但他們從來不曾活在別人的評論裡。

不會被動搖,也不會為自己真實的表達感到羞愧。

本來,生活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那些不懂你的人,又何必在意呢?

03

喜歡在朋友圈互動的人,大多骨子裡很善良。蔡康永曾經在《奇葩說》裡,講過一個小故事。

朋友聚會,一群人聊著聊著,就開始在背地裡嘲笑起另外一個朋友,吐槽他太愛「炫耀」。

在場的還有一位長輩,立刻站了出來,對他們說:

「你們真的是他的朋友嗎?他發這些照片,無非是想得到一些肯定。你們鼓勵他一下,這才是朋友該做的事情,朋友不就是要互相支持?」

的確如此。

沒有朋友的朋友圈,和備忘錄又有什麼區別呢?

蔡康永說,舉手之勞,讓對方得到一點安全感,是朋友的應盡之義。

所以我時常覺得,那些喜歡在朋友圈互動的人,大多數骨子裡都有一份善良。

他們不會吝惜自己的點讚,從不吝嗇對於好友的鼓勵,即使不認同,也不會冷嘲熱諷,充作笑料。

比起用犀利的語言去彰顯個性,他們更樂於用積極的態度給朋友力量。

和這樣的人交往,很安心,很自在,也很舒適。

其實,發不發朋友圈,只是一種選擇。

但我們往往可以從一個人發朋友圈的習慣中,看出他對朋友和生活的態度。

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當你自信從容地過自己的生活,你想要的自然都會來找你。

相關焦點

  • 「恭喜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
    相比一年前整日處於焦慮中的她,現在整個人都顯得灑脫了不少。曾經總會迫不及待地分享各種生活細節,對點讚和評論樂此不疲。有次在節目中,易烊千璽也談起自己:「我的朋友圈只發風景,也不會抒發自己的情緒。」「僅三天可見」的功能上線後,他就立刻設置了這個選項;甚至在準備高考那個時期,直接清空了自己的全部朋友圈。如果白天在集體中,總會不得已地被侵略生活,私下生活,就不想被繼續窺探,更無心無力去了解別人的日常。無法感同身受的痛苦,更是很少有人能夠共情,慢慢也就懶得說了。
  • 心理學家:那些從不發朋友圈的人,心智很高
    在聯絡情感的時候,必然也會用到微信朋友圈。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有的好友,經常更新自己的朋友圈。而另外一部分好友仿佛從來沒有發過朋友圈,從來沒有發過動態。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其實已經進入了一個新境界。
  • 經常發朋友圈,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心理學家的答案很意外
    對於喜歡發朋友圈的人來說,他們已經把這當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或許他們的動機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數都是為了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但近來有一種論調,說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心智不成熟。對此,很多人都感到不滿——發朋友圈什麼時候跟成熟有關了?難道成熟的人都不發朋友圈?
  • 微信頭像經常更換,朋友圈頻頻發,反映出此人的什麼心理?
    微信頭像經常更換,朋友圈頻頻發,反映出此人的什麼心理?這種情況我也有經歷過,現在就感覺朋友圈對我來說不重要了。更多的就是關注每天的生活細節,還有的就是從中找一些樂趣。而那些經常更換微信頭像,頻繁發朋友圈的人,第一種可能是遇到了喜歡的人,剛好這個人就在朋友圈裡,不敢主動,想引起那個人的注意力,於是就發朋友圈,或者更換頭像了。第二種可能就是這個人的心情很鬱悶,用更換頭像來展現自己的心情,發朋友圈尋求朋友的安慰,試探一下朋友圈裡會有誰來關注自己。
  • 不發朋友圈的人,才是用心生活的人
    的確啊,在剛開始看不到他的朋友圈,你會不習慣,你會感覺到失落,可是其實是一種解脫。 那段時間朋友也會發一些僅他可見的朋友圈,會特意發一些傷春悲秋的動態,或者是發一些在一起時候經常一起聽的歌,去到以前經常去的小吃城,還會特意發一句「以前每次都有你陪,以後只有我自己一個人了。」
  • 那些微信頭像一直不換,也不發朋友圈的人,他們性格是什麼樣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那麼,在我們的微信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人喜歡頻繁的換頭像、大事小事兒都喜歡發朋友圈。那麼還有一部分人,他們甚至微信的最初頭像都沒換過,或者幾年都一直用一個頭像,也幾乎看不到他們的發的朋友圈,或者朋友圈就是乾淨一片。這樣的一個情況,如果不了解情況的,大多都以為是微信不用了、是個廢號,容易被人誤解,一時間琢磨不透。這也讓我的一些朋友感到很疑惑,於是和我談論起來這個現象。
  • 恭喜那些不換微信頭像的人
    如今,微信已經成為人與人交往的一道橋梁。 而微信頭像也成為了人們對陌生好友的第一印象。 曾經,我們熱衷於用頭像來表達當下的心情、喜好、狀態; 可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好像有那麼些人越來越不愛換微信頭像了。
  • 「恭喜那些不換微信頭像的人」
    沒人知道一個表面平靜的微信頭像下,藏了怎麼倔強的靈魂,流過多少不為人知的眼淚,獨自走過了怎樣漆黑的道路。可是哪怕再苦再痛,還是要擦去眼淚,努力向前看呀。那些曾讓你過不去的坎、流過的淚、那些曾不能釋懷的往事、忘不掉的人,都會悄悄化作你身後柔軟的羽翼,賜予你乘風破浪的強大力量。
  • 朋友圈的那些事-發朋友圈的準確時間
    發朋友圈的時間點那麼剛加入微商的,一開始每天不要刷太多。很多人不知道太多是什麼標準。一天的朋友圈請控制在6條左右,特殊情況,比如去玩,旅遊,或者大活動,可以一天發10條。但是日常,我們發6條左右。現在的朋友圈,並不是你發的越多,生意就越好,更重要的是內容的價值和精準。
  • 如果貓咪也會發朋友圈,會是什麼樣的呢?
    假如貓咪也和人一樣,會使用手機,還有自己的社交圈,甚至還會發朋友圈,那會是怎樣的呢?歡迎翻看貓咪們的朋友圈:朋友圈配圖,恭喜恭喜漸漸:恭喜恭喜,百年好合!朋友圈配圖【評論區】:有志青喵:統一回覆:想要健身餐食譜的直接私聊我,我發你們
  • 不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逃不過四種心理,看懂的人多數活得通透
    即便生活中發生了大事,也只是默默經歷,很少與人分享。 也許,他們並不是真的與世隔絕,清心寡欲。而是在長久的生活中,漸漸看明白了自己,有了其它的想法。 不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逃不過四種心理,看懂的人多數活得通透。
  • 一個不經常發朋友圈的男人是怎麼樣的?
    而,朋友圈就是途徑之一。 朋友圈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更近,不止於親朋好友,就連許多泛泛之交也親近不少。 在我們的列表好友中,還有一些陌生人,通過他的朋友圈,隔著屏幕,也能讓彼此更多一些了解,多一份對外界的認知。
  • 男生這樣發朋友圈,真的很讓人「窒息」!
    之前和大家聊了聊女生發朋友圈那些事,我們總結了網上關於女孩子發朋友圈的看法,有些朋友圈讓人看著舒服,有些則看著讓人覺得尷尬。 這次,咱們再來一個男生版本的,看看男生們不同的朋友圈,給人怎樣的觀感。
  • 那些幾乎不發朋友圈的人,不一定低調,但都有這3個特點
    通過朋友圈,可以了解一個人的生活狀況,大家可以將自己的心情記錄下來,將喜悅的事情分享出去,將孩子的動態上傳上去,不然就是曬美食、工作、旅遊等日常。還有不少人做微商,每天都會發各種廣告。不過也有一些人,他們卻很少在朋友圈裡發動態,難道是他們太低調了嗎?其實他們不一定低調,但都有這3個特點。
  • 假期結束文案:很合適發朋友圈
    恭喜你,你已經用完了2020年最後一個長假。國慶中秋雙節大禮包,8天長假已結束。你是不是在上班的路上,你是不是踩著即將遲到的步伐,結束了元氣滿滿的假期呢?距離下一次長假元旦只有三個月時間,南友寫下一波合適發朋友圈的假期結束文案,一起來發朋友圈曬曬下。希望我的生日,能和祖國生日一樣放長假。
  • 一個過來人的忠告:「千萬不要在晚上發朋友圈……」
    如果在深夜裡看一眼朋友圈,你會發現很多人會寫一些看起來十分脆弱的狀態,我一直覺得夜晚的力量十分可怕,能把一個白天爺們的像漢子的女生變成嬌滴滴的林黛玉。/2/「不要在晚上的時候發朋友圈說分手!」這是我閨蜜珍妮的到的一個教訓。
  • 過生日低調發朋友圈說說
    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過生日低調發朋友圈說說生日短句寫給自己,希望你喜歡。過生日低調發朋友圈說說1.來日方長 敬請期待2.十八一輪迴 今年我一歲3.和爸爸媽媽相遇的第__個春夏秋冬4.離死又近了一步5.年年有今日 歲歲有今朝6.今晚不用流星也可以許願了。
  • 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都是什麼心態,看看他們怎麼說
    相信使用過微信的朋友都知道,微信有一個朋友圈的功能,我們不僅可以在朋友圈裡面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還可以翻看朋友的朋友圈,並和對方展開互動。在生活中喜歡發朋友圈的人非常多,對於他們來說,朋友圈早已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要是長時間不讓他們發朋友圈的話,他們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 我羨慕那些大大方方在朋友圈發公司廣告的年輕人
    每當打開朋友圈,都有非常多的廣告。但奇怪的是,關係較好的幾個從事市場、品牌人的朋友圈裡,卻從沒看到過他們發任何公司動態的廣告。某天一同吃飯,互訴才知道原來他們怕打擾到朋友,每每發廣告時,對朋友不可見;更有甚者,只對同事領導可見。大部分公司,都不會強迫大家轉發公司信息到朋友圈。但很多職場人士都出於各種原因「自覺轉發」。這其中,不乏分組可見。那麼,哪些人會主動在私人朋友圈篇篇轉發公司廣告呢?
  • 心理學家:我們要遠離那些,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你身邊有嗎?準!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變得繁花似錦,有人曬自拍,有人宣傳自己的畫作,這樣簡單的分享模式,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滿足感。 當有一些人在朋友圈中活躍時,還有一些人他們從來不發朋友圈,這背後是什麼心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