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通過多年徵戰,終於一統天下,百姓也因常年的戰爭,生產遭到了嚴重破壞,為了社會的穩定發展,需要讓百姓重新恢復生產,就不能亂動幹戈,需要修生養息。為了社會穩定,百姓安樂,光武帝實行「柔道」的發展策略來恢復被戰爭摧殘的經濟。
劉秀稱帝後,宴請皇親國戚。有的皇族幾杯酒下肚,便稱讚他說:「文叔小的時候很謹慎,誠懇柔和,真沒想到現在竟做了皇帝!」劉秀聽了,也笑了。他胸有成竹地說:「我治理天下,也想行以柔道呢!」劉秀的「柔道」,並不是我們平時所理解的一種健身術的柔,而是一種屈伸得宜、以柔克剛的治國韜略。一味地強硬,或許能讓百姓一時信服,但是長此以往也會使百姓產生動亂,有時適當的放寬政策,更能讓百姓信服。
劉秀這種能伸能屈、以柔克剛的韜略思想,在他謀取帝位、重興漢室的鬥爭中,就已經發生了重大作用。比如,他在更始政權手下的時候,表面上百依百順,孝忠更始政權暗中卻不斷擴大自己的實力;當他的親哥哥劉繽被更始帝劉玄殺害後,他不但不為哥哥哭喪,反而向仇人劉玄叩頭請罪,暗中卻對更始恨得咬牙切齒,對哥哥的被殺痛苦流涕;當他取得更始的信賴被派往河北後,就馬上與更始決裂。正是這一屈一伸,以柔克剛,使他奪取了天下。一味的強硬可能會造成反效果,適當的軟弱反而可能是制勝的關鍵。
後來,他做了皇帝,仍然用這種韜略治理國家,取得了重大成效。劉秀的「柔道」治國,首先表現在對待一些開國功臣的態度上。劉秀知道,東漢王朝的建立,主要得力於他那一大批功臣、宿將為他賣命打天下。鑑於西漢時期權臣當政、外戚篡權以及地方權重尾大甩不掉等歷史教訓,他不能不注意防範。但是,他的防範,並沒有採用漢高祖「誅殺功臣」的強硬手段,而是採取了「保全」的柔道,他除了讓鄧禹、李通、賈復三個親信參議朝政外,對其他功臣和外戚,大封列侯。這種做法不但讓賣命幫劉秀打天下的人得到了應有的待遇,不至於想漢高祖劉邦那樣全殺掉讓人寒心。
他先後共封功臣365人,外戚44人,並賞給可觀的封地和眾多的民戶,大量的錢帛,以表彰他們的功勳;然後,又以各種藉口勸他們不再參與朝政,一律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過榮華富貴的生活。建武末年,因匈奴飢疫,臧宮、馬武曾上書劉秀,主動請求帶兵襲擊匈奴,以解除邊患。劉秀卻說:「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近者,逸而有終」。他還引用孔子的話說:「吾恐季孔之憂,不而在蕭牆之外。」從此,「諸將莫敢復言兵事」可是,劉秀對待既寬宏大度,又防範嚴密;既鞏固了集權統治,保持了政局的又落了個愛護功臣的美名,受到稱讚。對於有功之臣,劉秀首先是肯定他們的功勳,讓他們享盡榮華富貴,但是不給他們權力,讓人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劉秀的寬宏大度,還他的自知之明上。如他經常藉故下「罪已詔」自稱「無德」、「不明」鼓勵臣屬上書進諫;至於部屬的一些小的過失,他給以寬有計較;特別是當臣下建議舉行封禪泰山的隆重大典時,劉秀當對說:「百姓現在正滿腹怨氣,我這樣做能欺騙誰呢?欺騙天嗎規定:「假如郡國今後再派遣官員給我上壽,胡吹海一定以髡刑罰其屯田。消滅王后,繳獲很多文件,其中有不少誹謗劉秀的書信,是劉秀的部下過去私下與王郎交往中幹的。有人把這些書信呈交劉秀。劉但故意不看,還讓人當眾將其統統燒掉,以解除屬下的憂慮。當上最高統治者後,劉秀沒有滿足現狀,不思進取,而是要求自己的下屬給自己進諫,不去看那些誹謗自己的書信,當眾燒掉,讓屬下放心。
嫡親姐姐湖陽公主在一次出遊中,縱奴殺人,地方官不敢抓被洛陽令董宣中途遇見。董宣不但將殺人奴當場治罪,還對湖陽公主進行嚴厲斥責。湖陽公主回宮後,向劉秀哭訴,並要他治罪劉秀把董宣詔來準備治罪,後經董宣述說了事情經過,並嚴肅地向劉秀指出:「公主的奴僕隨便殺人,如不嚴加懲治,那麼陛下今麼治理天下呢?」光武帝聽了,感到很有道理,不但赦免了董宣還賞賜他30萬錢。由於劉秀當場又要給公主留個面子,便命公主叩頭賠個不是,但董宣硬是不跪。劉秀便命人按著董宜的向公主低頭,董宣仍不肯俯。這就是被稱為「強項令」的來歷。劉秀對下屬有獎有罰,雖然董宣嚴格執法是對的,但是對公主不敬也是事實,所以再獎勵他的同時也要給公主賠罪。
此外,劉秀的「柔道」治國,還表現在他對待民眾的政策上,比行減輕田賦的政策。為了改善農民的處境,他下令軍土屯田田賦,實行三十稅一恢復西漢濟災貧和撫老弱病的發放救濟糧;為了減少開支,他裁鹼了四百多個縣,使縣及下的官吏精簡了90%;他還連續多次下釋放奴,多次頒布大令,將死罪以外的囚犯一律釋放,免罪為庶民。在對待中原與邊疆,中國與異邦的關係問題上,劉秀也不採用過去那種以武力對武力的手段,而是採取立足於中原,立足於國內,強大自身為主的柔道。減輕人民的賦稅,對沒有生產能力的百姓進行救濟。像公司裁員一樣裁剪官吏,從根本上節約開支。對外先強大自己不與異邦盲目開戰。
由於劉秀採用「柔道」治國的方法,使政局得到了穩定,人民得到了生息,邊境得到了安寧,社會經濟得到了全面復甦,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空前繁榮,使東漢經濟又一次出現了相當繁盛的景象。光武帝劉秀是一個胸有智謀而又富有遠見的皇帝,也是一個治國十分嚴謹的皇帝。在他的晚年,雖然迷信圖讖,但終瑕不掩瑜。據歷史記載,劉秀晚年仍然起早貪晚,孜孜不倦地處理國家大事。太子曾勸他注意身體,他卻回答說:「我自樂此,不為疲也。他臨死的時候,還囑咐親屬和大臣:「葬禮要節儉,不要鋪張浪費。」光武帝一生奉行算是如今的中庸之道,不強硬但也不會過於軟弱,軟硬兼施,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