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三鄉光武廟,是東漢的皇家廟院,用的龍都是五爪的

2020-12-25 中原趟將

洛陽市宜陽縣三鄉鎮,有一個漢山,漢山之巔有一座光武廟。很有意思的是原來這裡並不叫做漢山,因為建了光武廟後才叫的漢山。因為光武廟的光武指的就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當年綠林、赤眉打王莽,打完王莽後就開始爭江山了。最後劉秀親率大軍徹底打敗赤眉軍,收了樊崇。開啟了東漢的光武中興。而當年劉秀降赤眉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宜陽漢山腳下。

後來到了劉秀的兒子當了皇帝,也就是東漢明帝,為了彰表自己父親的功績,就在漢山之顛劉秀駐紮兵營的舊址修建了這個光武廟。所以別看廟小它可是地地道道的皇家廟院。

因光武帝建國仍然沿用「漢」的國號,故廟名曰「漢光武廟」,亦名「漢世祖廟」「劉秀廟」。其山也因此被冠以「漢山」,俗稱「大廟坡」。由三鄉通往光武廟的路逕自然也就叫「廟道」了。

這個廟還真不太好找,第一次我在導航裡搜「劉秀廟」,沒有結果,後來搜了「光武廟」才顯示位置。看來還是要抱著敬畏之心,使用「敬稱」。

光武廟雖迭經新朝舊代,但仍巋然於漢山。現在的布局大體形成於元代,而建築風格則為明清。

去的時候,門口的匾額也不見了,看樣子是在大規模的進行整修。裡面的很多大殿都幡然一新。但是我更喜歡老的東西。所以拍照的時候專門只拍了老的物件。

大殿之前有兩座磚雕碑樓,我對碑文一向沒有太多的耐心。但是對古建築卻情有獨鍾。這兩座門樓造型優美。很有意思的是上方既雕刻有「卍字符」又雕刻有「太極圖」。充分體現了在漫長的歲月裡佛道混流。

其實也的確如此,在明清之際,光武廟一直從屬於嵩山少林寺管理,其廟宇在多次的修繕中,是在少林和尚主導下進行,諸如乾隆三十八年吳增福在《重修漢光武廟碑銘並序》的落款:「主持少林寺西廊比丘僧海龍,沙門淨府徒真樂、真禹、真寶,孫如隨、如敬、如應、如祥、如廣、如藏仝立。」等字樣,由此揭示出了釋道圖案平衡原因了。這裡雖然有違「和尚居寺,道士住廟」的規律,但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和見證釋道一家。

石碑上方的碑首,刻有二龍戲珠。

最難得的是光武廟內有四根盤龍柱,同樣為明清時候的作品,現在成為了光武廟內的鎮廟之寶。

這四根盤龍柱在「文革」之時,為了防止被破壞,當地村民將其就地掩埋,方才躲過了一劫。

在整修光武廟時,重新出土,原來的柱礎已經不見蹤影,配上了新的柱礎立在現在的大殿之前,至於位置與原來有沒有出入,已經無法證實了。

常言說「四爪為蟒,五爪為龍」,在古代五爪龍除了皇家還真不是隨便用的。光武廟這四根望柱上的盤龍都是五爪,足見這做廟在古代的分量和地位。

大殿前還真散落有柱礎石,我原以為是那四根望柱的原配之物,後來看了一下尺寸,對不上號,應該是原來某個殿的根基。

每個柱礎石的下方都雕有一個獸頭,五官清晰,自帶表情包。

路邊還散落著非常多的石碑,多是明清和民國時所立,可以窺探出當時光武廟的興旺。

有意思的是還有一塊地,專門放置石碑的碑首,一排過去,也甚是壯觀。

碑首多以龍為題材,比如此單龍做騰空起飛狀。

而更多的是雙龍戲珠。

正中寫最多的就是「皇清」,證明是大清朝留下來的。

而石碑之上也發現了散落的虎頭瓦當,虎頭憨態可掬。

再往後還有一間,磚雕小廟同樣雕刻精美。

後院還一顆古樹,掛滿了祈福人的心願。整體來說光武廟是一個有歷史有遺存的地方,希望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

相關焦點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公元 65 年,兩位印度僧人前往中國傳教,使用白馬馱著佛經、佛像來到當時的東漢都城洛陽。崇尚佛教的漢明帝欣喜萬分,便安排兩位僧人居住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宜的「鴻臚寺」內。翻譯經文、布道傳教工作紛繁複雜,所需人力、空間頗多,長時間居住在朝廷官衙內多有不便。公元 68 年,漢明帝下令在洛陽為高僧建造精舍,取名「白馬寺」,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廟。
  • 寺和廟,是一回事兒嗎?
    除了這些以外,「寺」的漢語解釋中也有「延續」的意思,因此用「寺」作結尾也是帝王希望這個部門能持久地存在,並不斷地為帝王服務。大理寺現在就來說說「廟」吧,《禮記》中這樣寫道:「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 洋縣孤魂廟
    因此,洋縣人形容一個人瘦弱,就用「孤魂爺一樣」來貶損其身體羸弱,貪婪成性。孤魂廟原本只是一座小廟,供奉著骨瘦如柴的厲鬼頭目孤魂爺。因為廟周圍有山有水有良田,漸漸吸引了無數的居民,形成了一個人口稠密的自然村,人們便把此地稱為孤魂廟村。它原本隸屬于洋縣紙坊鄉,撤鄉並鎮後則屬洋州鎮紙坊辦事處管轄。
  • 淺談古代廟制:家廟、宗廟的含義,毀廟的原因!
    廟之一字,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廟最開始指的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後來,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隨後,佛教傳入,後來的佛教寺院也稱廟。由於傳統上常有不同的宗教相互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民間信仰,因此廟的名稱和性質是多變的,甚至同一時期具備多種含義。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華夏子孫要明白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將「寺廟」合起來叫,並且認為其佛教弟子的住處,事實上「寺」與「廟」是分開的,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華夏子孫要明白。
  • 臘月到了,為什麼農民說守村不守有廟村,其中有什麼含義?
    老鄉親們常說「屠夫不殺五趾豬,守村不守廟村」,這是什麼意思?首先大家看一下,這頭五趾豬的來歷,針對在農村,屠夫的生意還是很不錯的,除開年底屠夫比較累成狗,其他時間屠夫也比較累成狗,畢竟屠夫的活兒幹得不好,而且屠夫的活兒不是傳家寶的,因為屠夫覺得自己的活兒不好,每天都要殺生,所以說她們覺得自己罪孽深重,而且自己的後代也要免受傷害,因此說自己在村裡基本上是一個人,自己的子孫不容易參與。
  • 探訪詔安沈氏家廟—饗保堂
    詔安沈姓人口之多,大大小小各種沈氏的家廟或宗祠自然也就不計其數。作為沈氏後人,在訪遍全縣各地沈氏的祠堂後,我終於來到了詔安沈氏最大的家廟——饗保堂探訪了,這是詔安沈氏的總祠堂,所以又叫沈氏大宗祠。南詔沈氏家廟(饗保堂)位於縣城南詔鎮東城村地界,從縣城中山路西段拐進九戶市場便到了。
  • 寺,廟,宮,殿,觀,庵等建築有什麼本質區別
    那麼為什麼有的地方被稱為寺有的地方被稱為廟呢?寺其實最開始是法度的意思,是官舍立志的地方,我們常聽說的大理寺,太常寺。為什麼佛教也叫寺呢?因為在古代的官寺當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是主管外交的。它作為我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期西域以白馬馱經書而來,受到鴻臚寺的接待。後來我國第一座寺就有了寺的名號就做白馬寺。
  • 寺為啥叫寺,廟為啥叫廟,二者之間有何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平日裡,我們在說「寺廟」的時候,這倆字是練在一起的,但是,不知大家發沒有,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寺」和「廟」是分開來的,像「土地廟」、「關公廟」、「觀音廟」等,而「寺」也是一樣,有「少林寺」、「雷音寺」、「大理寺」等等。那麼,這「寺」和「廟」之間,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 承德有一座三百多年的酒仙廟,承德酒文化應該得到研究保護
    院裡每一面都有一條長而寬的走廊,屋頂是用黑色有光的瓦蓋著,廊前用木柱支住。院左側在這時作為廚房,沿著木柱用釘釘上蓆子把它圍住,這木柱有七八英尺高:對面,另一邊相當寬敞,就用來作為軍隊集合和操練的地方。這院子的正面另有一雅麗的廊廡,地面鋪石,屋頂和其他走廊相似。踏上廊廡要走三級階沿,從這裡通一門到另一院子。
  • 廟?那裡曾經真的有一座廟!
    《巴縣誌》由此可見,九宮廟真的曾經有座「廟」!記者在九宮廟街道多個社區的走訪中,也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部分老居民非常肯定地表示,九宮廟原來的確有一座廟。「九宮」用法多端,漢代時有「九宮佔」、「九宮術」、「九宮算」、「九宮八風」、「太一下行九宮」、「太一壇」等,是於佔、術、算、醫、緯、建等方面的應用。所以,「九宮廟」或許是當時按「九宮」之法建立。
  • 寺廟壓根不像話,寺與廟有何區別,為啥我們需要了解
    白馬寺被譽為中國第一古剎,據傳東漢永平七年(64年),漢明帝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去天竺求法,此後中天竺僧人抵達洛陽,佛教也就隨之而來。這屬於東漢的外交事件,自然需要鴻臚寺處理,因此這夥僧人就住在鴻臚寺中。不過,鴻臚寺終究是官署,不可能天天拿來招待人,因此次年有了專門的場所,而「寺」的住所名也沿用下來,此後成了僧侶居住地名稱。
  • 雲霄何氏家廟
    何氏家廟建於清乾隆癸酉年(1753),座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二百二十平方米。雲霄、平和何氏開基一世祖添河公。,青石旋紋門鼓,石門豎,懸「何氏家廟」匾。室內除天井鋪墁條石外,餘皆鋪設紅地磚;正堂金柱均為圓花崗巖石柱上墩接木童柱;前廊用六方形古鏡柱礎承六方柱,十一檁二架梁,抬梁式,用材碩大,但梁架間有花板裝飾,風格相對繁褥。屋面覆筒板瓦,主堂為燕尾脊。木構面層保留有清代的梁架彩畫。正堂明間置公媽龕,奉祀何氏1至18世神位。上懸「內閣大臣」、「一等伯爵」、「廣陵鎖綸」、橫匾。前簷分掛「文魁」、「進士」「恩魁」等匾額。
  • 寺和廟是一個地方嗎,有何區別?別拜錯了
    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總會到寺廟中燒香拜佛,寺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彙,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寺和廟似乎沒什麼差別,人們經常把寺和廟放在一塊兒說,比如有人會說去寺廟燒香拜佛了,這樣看來去寺裡燒香和去廟裡燒香似乎完全是一個意思,其實寺和廟兩者是有區別的,只不過現在的人沒有分得那麼清楚
  • 蘇州鄧尉山司徒廟內的四棵古柏是誰命名的?
    蘇州鄧尉山司徒廟位於蘇州城西南三十公裡處,吳中區光福鎮西南部,因東漢太尉鄧禹曾隱居於此而得名。廟內有四棵古柏,相傳是東漢的遺物。因多次遭雷擊電劈,枯乾虯枝,光怪陸離,形狀奇特,分別被稱為「清、奇、古、怪」,是誰命名的呢?有個十分有趣的故事。
  • 罕見的三教廟,三廟一塔三教合一,免門票
    但是北京有一個三教合一的寺廟,裡面供奉著孔子、釋迦牟尼的老師燃燈佛和老子,這就是通州三教廟。北京通州三教廟位於通州西海子公園的東北角,濱臨京杭大運河,地鐵六號線通州北關站的南邊。通州三教廟嚴格來說是個建築群,包括「三廟一塔」,分別指的是:文廟(儒家學府,又稱學宮)、紫清宮(俗稱紅孩兒廟)及燃燈佛舍利塔及其附建的佑勝教寺。
  • 五馬寺村廟溝陳聖農家院
    聯繫人:陳聖果聯繫電話:18238805400手機:18238805400地址:河南洛陽市嵩縣白河鎮五馬寺村廟溝白河鄉位於嵩縣南鄰,距縣城87公裡,東接南召,西邊欒川、西峽,南鄰內鄉,北依車村。東西長50公裡,總面積347平方公裡。鄉政府批准駐地白河街。全鄉轄東風、黃柏樹、下寺、馬路魁、大青、白河街、慄札樹、油路溝、上莊坪、上河、瓦房、王馬寺、12行政村,133個村民組。
  • 陝西省的法門寺:「關中塔廟始祖」法門寺中保存最完整的舍利子
    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8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佛寺院的大門,由於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門」,一般是三門而立,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旅途,我們便來到了法門寺的門口,寺門內外早已擠滿了中外遊客。進了大門,我們直奔埋藏三枚舍利子的地宮。在地宮裡,首先看到的是第二枚舍利子。一邊看,爸爸邊對我說:「舍利子不僅僅只有這一種,還包括其它很多種類。
  • 俗語:寧在廟前蓋,不在廟後起,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但是,農村人蓋房選哪裡都沒有問題,只有一個地方不會選,那就是廟的後面。在中國農村,廟宇眾多,為什麼大家蓋房時都不願意選擇在廟的後面呢?這裡面還是有些說法的。其中最常聽到的是一種叫做「折壽」的說法,還是很有意思的。我們知道,每一座寺廟建成,都是為了讓人們有一個朝拜的聖地。
  • 海上女神的殿堂——汕尾媽祖廟
    鳳山媽祖石像鳳山媽祖廟位於汕尾市區東面的品清湖畔,是福建湄洲媽祖廟在廣東的分靈宮,廣東著名的媽祖廟和媽祖民俗活動中心。傳統工匠技藝的精華——上墩媽祖廟上墩媽祖廟坐落於汕尾市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田墘墟東郊,白沙湖畔西郊之上墩鯉魚地上,相傳建於明朝中葉,重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彭湃和抗日合作軍也在此留下過紅色的足跡。